自從年前電影院停業至今,2019年虧損已成定局,各大影院尤其私人影院更是無一例外成了重災區!繼3月中下旬電影院短暫的營業過兩天,這兩天又一次傳出了電影院可能會復工的新聞。從相關部門的文件可以看出,的確有提到部門影劇院允許有序、預約的開放。一時間電影從業者們無不鼓舞歡欣,感覺看到了希望的曙光!但其實仔細分析,即便是開業還是會面臨重重的困難,但可能更開心的是員工,而傷腦筋的則是老闆們!
開心的群體——員工們
對影院的員工們來說,最開心的莫過於聽到能復工的消息!幾個月不上班很多人沒有了收入或者只能拿最低收入。能夠像以前一樣正常上班,對他們來說是一件好事。畢竟很多人面臨著每月固定的開銷支出,不乏有房貸、車貸等等各項重擔等著錢用,但是開業後,恐怕影院老闆們將面臨著更頭疼的問題!
矛盾的群體——影院老闆們
2020年原本春節檔有7部新片要上,按照慣例,這些大片收穫幾百億票房不是問題,影院也都是等著這個一年當中最旺的檔期掙錢。但因為疫情關停影院後,原本在2019年就虧本或者盈利較少的影院幾乎是雪上加霜,堅持到現在還能保有盈利的影院可能真的不多了。
單純就影院行業而言,老闆有兩大類,一類是大院線的老闆們——如萬達這樣的連鎖大院線,凡是這類叫得上名號的正規院線,在疫情停映期間,大部分都給員工發了底薪或者基本工資,是相對正規的電影企業。而另一類則是一些私人、加盟影院,換句話說有點像個體戶,本身已經承擔了極大的損失,不少這類影院都已經把員工裁的七七八八,他們復工後面臨的問題更嚴峻。
無論是大院線或者是小影院,都會面臨同樣的困境——復工的票房收入是否能支撐的起各項開銷?列舉幾個共性問題:
一、員工工資社保怎麼辦?
如果影院復工正常上班就得支付正常的工資,包括社保公積金等基本支出。
雖然國家2-6月採取了減免中小企業承擔的社保費,大中企業採取企業社保費減半的補貼措施,但很多企業依然是面臨了很大的負。幾近四個月沒有收入的情況下對各大影院來說,即便有減免也只是杯水車薪,不能解決根本問題。而另一項穩崗補貼返還方面,因為影院這行有大量的服務人員,流動性很大,很多影院上年度失業率遠遠大於3%,很多企業享受不到這項補貼。所以復工後很多企業需要硬著頭皮把這項不得不付的錢拿出來,否則無法運轉。
二、停映期間的房租如何支付?
在一些電影工作會議上,據傳如果是租用的國有房屋可能能適當減免一些房租,但如果是私有是需要和業主、物業去協商,如果同意減免私有業主們可能會享受到減稅的政策。但這只是一些「可能」的消息,並未完全確定,各地方政策也不一定完全一樣,實施起來可能會有相當大的難度!
三、春節前大量的庫存如何消化?
疫情發生時剛好卡在春節前,基本上全國的影院都為春節檔備好了庫存,包括飲料、爆米花、各項零食和電影後產品等等,但這些東西全部面臨著臨期、難消耗的困境。不少影院開啟了微商賣貨、直播帶貨的模式,但是起到的效果不顯著,甚至很多最後虧本賣都賣不完。這部分庫存供貨商也沒辦法完全做到接收退貨或更換庫存,也是不小的支出。
復工後,影院希望得到的支持——停業期間的損失,能有所補貼
以上這些難題幾乎是各大影院復工後面臨的嚴峻問題。其實他們最希望的是能有實實在在的補助,可以看得見的彌補損失的政策,如房租的減免,電影局的專項補貼,一些特殊的政策扶持,比如電影上映後類似發行消費券的模式吸引人群觀影。
但影院復工的挑戰其實說到底,歸根結底在兩點——
開門迎客,需得有「客」,開門後,人們敢不敢走進影院看電影?在限制人流量、上座率的有序開放後,影院賣出的票能否撐得起上述的開支!
開門迎客,需得有「片」,春節檔七部大片同時撤檔後,徐崢的《囧媽》已經率先通過網站上線脫身。那其餘的大片,如《唐人街探案3》、《奪冠》、《緊急救援》等等投資較大的影片,是否還能在這種特殊的情況下上映並取得預期的票房?這些電影敢不敢冒著巨大虧損的風險迎接復工後的挑戰?
影院何時才能恢復正常的營業秩序,不妨一起觀望接下來的發展,最後做個小調查,如果影院開門,你會走進影院看電影嗎?歡迎留下你的想法積極互動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