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世界 發表於 2019-09-26 09:44:50
在近日舉行的2019華為全聯接大會(HUAWEI CONNECT 2019)上,華為和中國電信研究院聯合發布溫敏網絡技術創新解決方案,以應對下一代智能承載網發展過程中所面臨的一系列新挑戰。傳統IP網絡分組復用、超賣,又需要業務保障,檢測-調整-優化幾乎不可避免。
隨著溫敏網絡技術創新解決方案的發布,溫敏將成為下一代智能承載網的基礎能力,將能夠幫助運營商實時感知網絡質量變化,並且及時對網絡進行調整和優化。
下一代智能承載網需要哪些基礎能力?
隨著萬物互聯的5G時代和智能世界的到來,新興業務不斷湧現,承載網正面臨新的挑戰,智能化成為必由之路,為此亟需更加適合下一代智能承載網發展趨勢的網絡基礎能力。
中國電信研究院資深高級專家楊廣銘指出,下一代智能承載網正呈現以下兩大發展趨勢:
第一,低時延業務時代來臨,要求網絡提供質量更高的傳輸通道。
當前,以帶寬驅動的傳統承載網發展模式需要向體驗驅動轉型。5G、雲VR、企業敏捷連接入雲等未來面向體驗的典型業務,對時延要求極為苛刻,如5G低時延業務的時延要求僅為4G業務的1/10。毫秒級的時延需求,對網絡引發額外時延的操作處理容忍係數大大降低,需要運營商提供更高質量的傳輸通道。
但是,網絡緩存和限速等傳統技術手段都會引入額外的時延,對低時延業務發展有負向影響,這就需要有一種技術能夠在網絡資源允許的情況下實時對網絡流量進行智能優化,確保低時延業務的SLA。
第二,網絡微突發峰均比加劇,需要提高網絡傳輸效率。
根據微突發業務流量調研分析,現網業務存在大量微突發,降低了網絡傳輸效率:交易類業務流量峰均比約為86,視頻業務流量峰均比約為5.7,各種業務流量匯聚、混合進入網絡後流量峰均比約為3-6。尤其隨著新型交互類業務的持續引入,網絡的流量突發會越來越嚴重,網絡微突發流量峰均比會遠超3-6。
例如,運營商IDC多線業務面臨質量保障的挑戰,高價值業務體驗保障不受控,不同運營商網間互通鏈路局部利用率高、易擁塞、流量變化快、峰均比不確定,需要對高價值業務保障優化,做到網絡無擁塞,實時智能優選可用路徑。
為此,完全帶寬預留驅動網絡規劃的傳統方式,建網成本高,尤其是應對網絡微突發。根據調研,全球運營商現有網絡的平均帶寬利用率僅約為30%,未來可能會更低,主要是由於在網絡流量不均衡和局部擁塞大背景下以整體低負載換取用戶體驗。如果以峰值進行網絡規劃,那麼網絡的平均帶寬利用率還會持續走低。此外,分鐘級乃至小時級的閉環控制,也無法精準響應和實時適應網絡變化。
「溫敏」實時感知網絡質量變化,及時調整優化
面對下一代智能承載網所面臨的新挑戰,溫敏網絡技術創新解決方案應運而生,符合下一代智能承載網的發展趨勢。
究竟什麼是溫敏網絡?楊廣銘指出:「溫」是快速變化的網絡質量;「敏」是毫秒級的反應。溫敏網絡理念就是能夠實時感知網絡質量變化,及時對網絡進行調整優化,溫敏網絡具備以下幾大優勢:
優勢1.集中式和分布式結合,取長補短。集中式SDN系統負責長周期、宏觀的路徑規劃,屬分鐘級的閉環控制;分布式設備數據面負責即時、微觀的流調整,屬毫秒級的閉環控制。集中式和分布式結合,能夠兼顧宏觀路徑和微觀流,取長補短,可謂相得益彰。
優勢2.設備能力深度挖掘,毫秒級的數據面閉環控制能力。溫敏網絡設備數據面的三大關鍵技術包括:網絡感知network Touch(nTouch)、業務識別service Recognition (sRecognition)、智能流Intelligent Flow(iFlow)。
「使用溫敏網絡創新技術解決方案以後,Segment Routing IPv6與其完美集合使能自動連接無縫技術;實時的業務SLA得到優化,有效應對流量微突發;網絡可靠性大幅提升;經過中國電信和華為聯合實驗室驗證,通過數百組網絡流量模型驗證,網絡整體通量提升20%+。」楊廣銘表示,溫敏網絡將成為下一代智能承載網的關鍵能力。
來源:C114通信網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