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磁爐的工作原理是什麼?它會不會產生輻射?
至一九五七年發明至今,電磁爐早已走進了千家萬戶。那麼你有沒有思考過他的工作原理到底是什麼呢?電磁感應現象是電磁爐的基本原理,即不斷變化的電流在經過線圈時就會產生不斷變化的磁場,而這時如果把一個導體放進變化的磁場中,那麼這個導體內部就會出現渦旋電流,也就是物理學中的渦流效應。
而利用渦流產生的熱量,就可以達到加熱食物的目的了。這個原理顯然與明火不同,它更像鍋與爐子之間的心靈感應。人們利用這個特性也進行了一些新奇的實驗。比如用半邊電磁爐燒水,另一邊放上冰塊兒也不會融化。隔著報紙加熱食物,紙張依舊完好無損等等。
從這些神奇的現象也不難看出,相較於煤氣、天然氣等加熱方式,電磁爐使用起來更加安全。但是要想利用電磁爐加熱食物,對鍋具的要求也必不可少。
第一,它要是一個導體才能引發渦流效應;第二,它的導磁性要強,可以加強磁場,從而形成更強的渦流;第三,最好選用平底鍋,可以增大接觸面積,使食物均勻受熱。
因此我們在使用電磁爐時,用的都是鐵或者不鏽鋼製成的專用鍋。最後還要提到一個大家都關心的問題,電磁爐會產生輻射嗎?它對人體有危害嗎?電磁爐中的高頻磁場確實會產生一定的電磁波,但是他的工作頻率極低,僅為二十千克到三十千克,是人民廣播電臺的四千分之一,是手機的四萬分之一。
而且鍋體本身會限制住大部分的電磁波,只有少量會洩露出去。因此除了裝有心臟起搏器等的特殊人群,正常人都可以放心地使用電磁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