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張鑫炎執導的電影《少林寺》在國內上映,引發了現象級觀影狂潮。在這之前,國內觀眾接觸到的基本都是一些主旋律電影和樣板戲,突然一部商業化氣息濃厚的兒女情長故事片上映,被壓抑許久的國人如同找到了情感宣洩的出口。當時1毛錢1張的電影票,國人硬是將該片票房刷到了1個億。
《少林寺》的火爆不止帶活了內地電影市場,同時還讓更多國人見證到了少林寺的魅力。電影上映後,無數狂熱的影迷隻身跑到河南嵩山少林寺想要出家,直接帶動了少林寺旅遊經濟的飛速發展,同時還推動了全民習武狂潮。
與此同時,一些少林得道高僧也如雨後春筍般在社會上出現,在少林寺的餘溫還沒散去前,他們幾乎是那個時代的全民偶像。靠著少林寺的名氣,再加上那個年代流行的氣功學說,這些高僧可謂一個個賺得盆滿缽滿。
而在80年代眾多少林高僧裡,名氣最響亮的還是一位叫「海燈法師」的和尚。從他的葬禮便能窺見一二,1989年1月10日,87歲的海燈法師因為癌症在成都圓寂。一時間全國譁然,在這之前,海燈法師已經當了將近10年的全民偶像,旗下信徒無數。
此外,海燈法師甚至還成了中國佛教協會理事,第六、七屆全國政協委員。如此多的光環於一身,不難看出當年海燈法師在全國的知名程度。
所以,海燈法師的葬禮上可謂名流雲集,不少社會團體,明星富豪,甚至是政府機關都送來了誠摯弔唁,而自發前來給海燈法師送行的百姓更是排起了長龍,這陣仗,宛如一位時代的偉人去世了。
有意思的是,如此多的社會團體和名流裡,唯獨少林寺一直沒有表達任何弔唁,甚至可以說是無動於衷。而海燈法師無數耀眼的光環下,最核心的還是少林寺得道高僧這個頭銜,當年他甚至還號稱「少林寺第32代方丈」,為何去世時,少林寺卻如此冷漠呢?是他和少林寺有什麼恩怨?還是其中另有隱情?各位且聽筆者一一道來。
我們先來看看海燈法師和他弟子自述的少林經歷。1928年,少林寺遭遇了建寺以來最大的一場劫難,即被民國軍閥石友三燒了個精光,當時少林寺的核心管理層基本被石友三屠殺殆盡。倖存的僧侶也是樹倒猢猻散,紛紛收拾細軟流落四方。
當時,有一位叫汝峰的少林高僧流落到了四川境內。他正好遇到了時年26歲的海燈法師,當年的海燈法師還叫範無病,畢業於四川法政學校的他還只是一個靠給報社寫新聞度日的記者。不過,範無病7歲時便開始隨舅舅習武,遇到汝峰前,他已經有了10多年武齡了。
由於一直對少林功夫心馳神往,範無病當即拜汝峰為師,還將自家騰出來給汝峰大師避難。在後者的引導下,範無病正式遁入佛門,改名釋海燈,還學會了不少功夫。
之後便是1946年了,抗戰結束後,少林寺也得到了重建。當時寺中僧侶聽聞釋海燈的名氣,便請他前往擔任武術指導。而釋海燈也是欣然前往,結果一出手,讓少林寺的僧侶們驚為天人,看來,當年這位汝峰大師,算得上是少林功夫裡的佼佼者。而在1982年那會,少林寺還再次力邀釋海燈前往,並將其拜為了第32代方丈。
看起來是不是很傳奇?但這只是釋海燈還他的弟子一家之言,要想了解真正的海燈大師,還得聽聽少林寺其他僧人的觀點。
按照少林寺名譽方丈釋德禪回憶,在1946年,釋海燈確實來過少林寺。不過,並不是少林寺主動邀請的,而是他自己跑過來想要投宿而已。雖然當時少林寺對他敞開了大門,但並沒有邀請他擔任武術指導這個說法。不過,釋海燈確實向寺院眾僧侶展示過身手,然而,他們普遍認為這些功夫太過出世,並不是很認可釋海燈的功夫。
那麼,釋海燈的師父汝峰大師呢?根據少林寺的在冊名錄上看,寺中從來就沒有汝峰這麼一個和尚,更別提是得道高僧了。至於讓釋海燈一直引以為傲的「少林寺第32代方丈」,更是子虛烏有。
要知道,少林寺始建於北魏495年,雖然有了1500年歷史,但中間有300年的時間,少林寺一位方丈都沒有出過。而離釋海燈最近的少林方丈乃是行正大師,他才僅是第29任方丈,釋海燈這個第32代方丈又是從何而來?
由此可見,所謂的海燈大師,不過是一個徹頭徹尾的謊言罷了。可悲的是,在「少林熱」盛行的80年代,卻輕鬆騙過了無數國人。面對這樣一個借少林寺名號欺名盜世的「高僧」,其死後少林寺無動於衷也就算不上什麼新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