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清明節的天氣預報,與往年有何不同?
金羊網 2020-04-04
廣州市氣象局鼓勵廣大市民利用網際網路等非接觸形式的祭拜或延後祭拜。
寫在前面
清明是什麼?它是中國家庭繼春節後又一次團聚的機會,略有不同的是一家人共同緬懷逝去的至親。這一剛性需求,引發整座城市為之服務——一輛輛公交車,化身清明專線服務外出拜祭的人;一列列地鐵,同載著廣州本地和廣州以外的清明乘客;一頭頭乳豬,未及拜祭完畢已饞壞孝子賢孫;清明時節雨紛紛,總有一群人精準預報每一場雨並提醒著前去拜祭的市民;「掃墓」是清明拜祭文雅的表達方式,坊間卻真的有人拿著掃把默默守衛墓園周邊的乾淨整潔;當一天的掃墓完結回歸家的港灣,仍有一群人為每一位歸家的人服務......
2020年的清明節和往年太不一樣。新冠肺炎疫情未解除,往年熙熙攘攘的外出拜祭暫不提倡,連帶著前文所述的不少清明常態,也要暫時放下。不一樣的清明節,你會有什麼樣的工作和生活?往日因清明而忙碌的你,在這個不一樣的清明節又會做什麼?
2020年清明前後,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走訪廣州,看看那些原本因清明而特別忙碌的人,如何度過清明節。(文/梁懌韜)
【清明專題策劃 氣象篇】今年清明節的天氣預報,與往年有何不同?
文、圖、視頻剪輯/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鄭少玲(另署名除外)
視頻拍攝/廣州市氣象局
歷年清明節都是廣州地區入汛和強對流天氣的開端,為廣大市民精準預報每一場雨和雷暴的氣象預報員,他們入行以來在清明期間預報天氣的方法方式有何改變,以及今年清明在發布預報上跟往年又有什麼不同呢?
人物介紹
高美譚是廣州市氣象局的一名首席預報員,從事氣象工作至今已有6年多了。高美譚小時候喜歡觀看電視裡播報的天氣節目,也參觀過氣象局,這些都使她對氣象工作產生了好奇,認為預知未來是一件很有價值的事情,於是後來她報考了大氣科學專業,為自己理想的工作奠定了基礎。
廣州市氣象局首席預報員高美譚,受訪者供圖
華南地區汛期長,強對流天氣頻發,氣象預報員的值班壓力其實非常大。高美譚回憶自己在廣州第一次當上首席氣象預報員的時候,感受到的是一種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天氣預報是人民群眾需要的事業,是黨和國家高度重視的事業,黨和人民的需求也是我們做好天氣預報服務工作的根本動力。」
往年的清明節
據高美譚介紹,每年的清明期間都是華南的前汛期,冷空氣活動頻繁,來自南方的暖溼空氣和北方的冷空氣往往在華南地區交鋒,進而導致華南地區雷雨天氣頻發,天氣變化節奏快,清明天氣在一年中來看是比較複雜的。
「比起平時的天氣預報,我們更關注預報清明的降水及強對流情況,提醒大家關注是否會有由短時強降水引發的如山洪、泥石流等次生災害;如果期間沒有降水,天氣乾燥,也會提醒大家注意防山火林火。」
往年清明期間,廣州市氣象局還會增加與廣州交委的互動,每日報送清明氣象服務專報,遇突發天氣時會隨時發布預警信息,為交通疏導提供依據等。
今年的清明節
高美譚表示,今年清明期間有一次降水過程,除了常規清明氣象專報報送、專題網上線之外,廣州市氣象局在微博上已經提前預告清明假期會有降雨過程,提醒公眾保持關注,並針對今年假期天氣,安排雙微圖文推送服務。
今年由於受疫情影響,廣州市氣象局還特別通過微博、微信、網站、甚高頻等渠道發布信息,多次提醒公眾,勸導外地和境外親人,清明期間暫緩返穗拜祭探親,鼓勵利用網際網路等非接觸形式的祭拜或延後祭拜。
氣象預報工作的改變和進步
先進的觀測設備可以助力預報預警服務,高美譚告訴記者,近年來廣州市氣象局引進相控陣雷達,利用協同觀測技術在全國乃至國際上率先開啟了超高時空解析度的探測業務應用,該網絡可快速獲取中小尺度、快變天氣系統的詳細信息,在廣州強對流監測預報預警及重大服務保障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此外,廣州市氣象局近年來的預報也從區域預報轉向精細預報。得益於「天河二號」超算為我國自主研發的數值模式grapes 1km的提供了充分的計算資源,使得全世界最高精度的數值模式在廣州成功運行並業務應用成為了現實。
據高美譚介紹,在1km模式的支撐下,廣州不斷推進和完善網格精細化預報,織好用好短期、短臨網格精細化預報「一張網」,「廣州市氣象局目前將廣州7000多平方公裡的範圍劃分成7000多個網格,提供每個網格的精細預報,空間解析度達到了1×1公裡。」
對未來的期望和感想
高美譚說,天氣預報是人類百年來對大氣運動的探索而逐漸形成的一門自然學科,未來,隨著探索設備的不斷更新,氣象觀測網絡不斷加密,研究型業務不斷進展,人們對大氣的認識會更加深入,天氣預報也會越加精準,另外為滿足決策者們對預報信息不同層面的需求,天氣預報也會向個性化定製預報方向發展。
「這種背景下,對預報員的專業素質提出了更高的挑戰,也給預報員提供了更多發展的機遇及空間,轉型也成為天氣氣候把脈者思考的重要命題。」
編輯:白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