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清明節的天氣預報,與往年有何不同?

2020-12-25 金羊網

今年清明節的天氣預報,與往年有何不同?

金羊網  作者:鄭少玲 梁懌韜  2020-04-04

廣州市氣象局鼓勵廣大市民利用網際網路等非接觸形式的祭拜或延後祭拜。

寫在前面

清明是什麼?它是中國家庭繼春節後又一次團聚的機會,略有不同的是一家人共同緬懷逝去的至親。這一剛性需求,引發整座城市為之服務——一輛輛公交車,化身清明專線服務外出拜祭的人;一列列地鐵,同載著廣州本地和廣州以外的清明乘客;一頭頭乳豬,未及拜祭完畢已饞壞孝子賢孫;清明時節雨紛紛,總有一群人精準預報每一場雨並提醒著前去拜祭的市民;「掃墓」是清明拜祭文雅的表達方式,坊間卻真的有人拿著掃把默默守衛墓園周邊的乾淨整潔;當一天的掃墓完結回歸家的港灣,仍有一群人為每一位歸家的人服務......

2020年的清明節和往年太不一樣。新冠肺炎疫情未解除,往年熙熙攘攘的外出拜祭暫不提倡,連帶著前文所述的不少清明常態,也要暫時放下。不一樣的清明節,你會有什麼樣的工作和生活?往日因清明而忙碌的你,在這個不一樣的清明節又會做什麼?

2020年清明前後,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走訪廣州,看看那些原本因清明而特別忙碌的人,如何度過清明節。(文/梁懌韜)

【清明專題策劃 氣象篇】今年清明節的天氣預報,與往年有何不同?

文、圖、視頻剪輯/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鄭少玲(另署名除外)

視頻拍攝/廣州市氣象局

歷年清明節都是廣州地區入汛和強對流天氣的開端,為廣大市民精準預報每一場雨和雷暴的氣象預報員,他們入行以來在清明期間預報天氣的方法方式有何改變,以及今年清明在發布預報上跟往年又有什麼不同呢?

人物介紹

高美譚是廣州市氣象局的一名首席預報員,從事氣象工作至今已有6年多了。高美譚小時候喜歡觀看電視裡播報的天氣節目,也參觀過氣象局,這些都使她對氣象工作產生了好奇,認為預知未來是一件很有價值的事情,於是後來她報考了大氣科學專業,為自己理想的工作奠定了基礎。

廣州市氣象局首席預報員高美譚,受訪者供圖

華南地區汛期長,強對流天氣頻發,氣象預報員的值班壓力其實非常大。高美譚回憶自己在廣州第一次當上首席氣象預報員的時候,感受到的是一種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天氣預報是人民群眾需要的事業,是黨和國家高度重視的事業,黨和人民的需求也是我們做好天氣預報服務工作的根本動力。」

往年的清明節

據高美譚介紹,每年的清明期間都是華南的前汛期,冷空氣活動頻繁,來自南方的暖溼空氣和北方的冷空氣往往在華南地區交鋒,進而導致華南地區雷雨天氣頻發,天氣變化節奏快,清明天氣在一年中來看是比較複雜的。

「比起平時的天氣預報,我們更關注預報清明的降水及強對流情況,提醒大家關注是否會有由短時強降水引發的如山洪、泥石流等次生災害;如果期間沒有降水,天氣乾燥,也會提醒大家注意防山火林火。」

往年清明期間,廣州市氣象局還會增加與廣州交委的互動,每日報送清明氣象服務專報,遇突發天氣時會隨時發布預警信息,為交通疏導提供依據等。

今年的清明節

高美譚表示,今年清明期間有一次降水過程,除了常規清明氣象專報報送、專題網上線之外,廣州市氣象局在微博上已經提前預告清明假期會有降雨過程,提醒公眾保持關注,並針對今年假期天氣,安排雙微圖文推送服務。

今年由於受疫情影響,廣州市氣象局還特別通過微博、微信、網站、甚高頻等渠道發布信息,多次提醒公眾,勸導外地和境外親人,清明期間暫緩返穗拜祭探親,鼓勵利用網際網路等非接觸形式的祭拜或延後祭拜。

氣象預報工作的改變和進步

先進的觀測設備可以助力預報預警服務,高美譚告訴記者,近年來廣州市氣象局引進相控陣雷達,利用協同觀測技術在全國乃至國際上率先開啟了超高時空解析度的探測業務應用,該網絡可快速獲取中小尺度、快變天氣系統的詳細信息,在廣州強對流監測預報預警及重大服務保障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此外,廣州市氣象局近年來的預報也從區域預報轉向精細預報。得益於「天河二號」超算為我國自主研發的數值模式grapes 1km的提供了充分的計算資源,使得全世界最高精度的數值模式在廣州成功運行並業務應用成為了現實。

據高美譚介紹,在1km模式的支撐下,廣州不斷推進和完善網格精細化預報,織好用好短期、短臨網格精細化預報「一張網」,「廣州市氣象局目前將廣州7000多平方公裡的範圍劃分成7000多個網格,提供每個網格的精細預報,空間解析度達到了1×1公裡。」

對未來的期望和感想

高美譚說,天氣預報是人類百年來對大氣運動的探索而逐漸形成的一門自然學科,未來,隨著探索設備的不斷更新,氣象觀測網絡不斷加密,研究型業務不斷進展,人們對大氣的認識會更加深入,天氣預報也會越加精準,另外為滿足決策者們對預報信息不同層面的需求,天氣預報也會向個性化定製預報方向發展。

「這種背景下,對預報員的專業素質提出了更高的挑戰,也給預報員提供了更多發展的機遇及空間,轉型也成為天氣氣候把脈者思考的重要命題。」

編輯:白茶

相關焦點

  • 佛山最新清明天氣預報→
    今年清明節小編呼籲大家通過網絡祭掃緬懷親人從珠江時報微信下方自定義菜單即可進入相關頁面>4月2日下午,佛山市氣象局發布清明期間氣象預報。預計未來5天,佛山維持陰雨天氣,有大雨、局部暴雨,需注意防範短時強降水和雷暴。清明期間(4至6日)將有一次大雨、局部暴雨的降水過程,局地並伴有雷暴和短時強降水,天氣清涼。目前土壤含水量高,需重點防範強降水導致山體滑坡等次生災害;雨霧天氣明顯,道路溼滑,能見度差,需注意水陸交通安全。
  • 清明南昌天氣預報來了!還有一個重要提醒
    有雷有雪,有風有雨,能熱能冷南昌的春天就是這麼謎!以下是具體預報今天晚上九江、景德鎮兩市和上饒、宜春兩市北部陰天多雲,局部有小雨;贛州市陰有小雨,局部 中雨或雷雨;全省其他地區陰轉小雨。下面是江西其他主要城市和景區七天預報來源:江西天氣不過,作為一個土著南昌人小編還是友情提示大家,南昌天氣預報僅供參考!
  • 全國清明節天氣圖出爐!廣東廣西等地將遭「暴力」降雨
    中國天氣網訊 又見青草綠,又逢清明時。4月4日將迎來清明節,今年清明節期間全國天氣如何?到底哪裡會雨紛紛?為何每年到了清明時節就多陰雨?中國天氣網奉上最新出爐的清明天氣服務提示。江南繼續上演「雨紛紛」華南等地「雨譁譁」今年清明節期間(4月4日-6日),我國各地是否會上演「雨紛紛」的場景?
  • 清明節假期青州天氣……
    今天的青州氣溫還是不錯的 太陽下暖暖的很舒服 明天就是假期了 小編本以為可以舒舒服服過一天 可是 天氣給了我一個下馬威
  • 小雪到了,今年雪多不多?天氣比往年冷?幾個地區格外注意
    小雪一般是11月22日或23日,今年的小雪節氣在11月22日,農曆十月初八,此時太陽黃經為240°,全國多地降雨會變少,降雪天氣會增加,寒潮也會頻頻光顧。在古人眼裡,「小雪」是降雪但地上沒有積雪的意思,因降雪量不大,才有小雪這個說法。二、今年雪多不多?
  • 今年汛期,天氣預報真的不準嗎,為什麼會這樣?
    最近一段時間,我們發現很多朋友在文章後留言,說今年汛期的天氣預報好像不太準,或者沒有以前準了。有人甚至說,報下雨就晴天,報晴天就下雨;有些知識豐富一點的網友說,今年的雨帶總是比預報的偏南,最大雨量總比預報的還大。那麼,今年的天氣預報,是不是真的不準呢?
  • 昌吉市新聞 天氣預報
    昌吉市明日天氣早知道 天氣情況:昌吉市明日白天到夜間晴,-1℃至13℃。 空氣品質:AQI指數:14;空氣品質狀況:優。 溫馨提示:空氣很棒,快出門呼吸新鮮空氣吧。
  • 國家氣象中心——天氣預報室
    截至11月底,天氣預報室已經撰寫各類專項預報服務材料322期,完成各類重要氣象保障服務任務600餘 期,製作發布各類《重要天氣預警信息》420期,其中暴雨預警141 期,高溫預警100期,寒潮預警28期,冰凍預警35期,沙塵預警28期,大霧預警79期,《乾旱黃色預警》8期。無論是服務材料的數量還是氣象保障、應急服務的持續時間都明顯超過往年,在超負荷運轉中圓滿完成了各項服務任務。
  • 民航天氣預報
    我們日常聽到的天氣預報都是中央氣象臺或地方各氣象臺發布的,其主要內容是天氣現象、風向風力、最高及最低氣溫三部分。這些內容一般可以滿足人們的日常生活需要。  民航的氣象臺每天也要發布天氣預報,主要是對民航機場。民航的天氣預報與我們日常聽到的天氣預報就不一樣了。
  • 體感溫度≠天氣預報溫度,這個很正常
    我省的天氣,被劃分到了「燒烤派」的區域。&nbsp&nbsp&nbsp&nbsp預報的氣溫不等於體感溫度&nbsp&nbsp&nbsp&nbsp然而,近期山西的小夥伴,卻分明感到了「清蒸派」的膚感。「天氣預報明明是32℃,怎麼卻有40℃的感覺。
  • 國外的天氣預報有多野
    隨著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得知真相,再加上智慧型手機的普及,作為功能性節目的天氣預報愈發不被重視。況且,大部分年輕人也壓根兒不在乎天氣。可奇怪的是,與我國天氣預報收視日漸萎靡不同,國外的天氣預報卻混得風生水起,其超高的收視率甚至能碾壓一眾熱門綜藝。
  • 新知| 天氣預報是如何誕生的?智慧氣象揭秘風雲變幻
    《天氣預報》肯定有一席之地,作為每天出門前的天氣預警工具,它決定著你是否可能被淋成落湯雞。  製作天氣預報是個非常繁瑣的過程,需要依次搜集過去一段時間從地面到高空的氣象數據。這些氣象數據從何而來?又到哪裡去?江蘇省氣象臺首席預報員告訴你,天氣預報數據採集於「天地空」,經過分析和會商,一份天氣預報產品就誕生了。
  • 天氣預報中的降水用語
    1毫米降水落到田地裡有多少呢?我們知道,每畝地面積是666.7平方米,因此,1毫米降水量就等於每畝地裡增加0.667立方米的水。每立方米的水是1000公斤,這樣,1毫米降水量也就等於向每畝地澆了約650公斤水。據測定,降5毫米的雨,可使旱地浸透3釐米~6釐米。  在氣象部門發布的天氣預報中,我們經常聽到小雨、中雨、暴雨等專業術語,它們之間有何區別呢?
  • 智慧氣象揭秘風雲變幻|氣象預報|天氣雷達|劉安寧|氣象臺
    天氣預報肯定有一席之地,作為每天出門前的天氣預警工具,它決定著你是否可能被淋成落湯雞。製作天氣預報是個非常繁瑣的過程,需要依次搜集過去一段時間從地面到高空的氣象數據。這些氣象數據從何而來?又到哪裡去?江蘇省氣象臺首席預報員告訴你,天氣預報數據採集於「天地空」,經過分析和會商,一份天氣預報產品就誕生了。
  • 用滾動預報追蹤多變天氣
    8月11日,氣象部門發布天氣預報,預計8月12日至13日京津冀地區將有一次區域性強降雨天氣過程,為今年入汛以來最強降雨過程。為此,北京市防汛抗旱指揮部向市民發出了減少出行的提醒和各單位彈性上班的倡議。
  • 天氣預報怎樣做出來?暴雨預報預警準確率如何?人民日報解讀
    每一次預報都是一個糾結的過程。」 「我們看到的天氣預報,從觀測,到數據處理,到預報結果出來,是一個系統工程。和1998年時相比,現在各種條件都有巨大的進步,但有一點是相同的,預報員都同樣承擔著很大的壓力。」馬學款說,「預報準確率、精細化水平顯著提高,但對預報的需求也更高了,我們要全力以赴跟上需求的變化。」
  • 天氣預報所告知的一場雪
    有位哲人曾經說過,大概人們對純潔乾淨的東西比較嚮往,而且卻作為對雪一種崇敬。但冬天是非常冷的,南方的冬天很冷,特別是那些已經是要下雪的那段時間。大人小孩總是裹著厚的棉襖,棉鞋,棉褲。但是當雪來臨的時候,總會有那麼一些人特意去雪中走走、散散步。而那個時候卻並不覺得下雪的時候很冷,其實是很冷的。
  • 今年端午節,本世紀罕見!聊城最新天氣預報來了……
    今年的端午節相當特別專家都說:本世紀罕見哦!天文專家表示今年的端午節是21世紀最晚的三次端午節中的一次而下一個這麼「晚到」的端午節要等到2058年今年端午節,本世紀罕見!一到放假天氣就成了大家最關心的事兒下不下雨?曬不曬?適不適合出去玩耍?......
  • 今年南方強降雨與1998年有何不同?中央氣象臺專家釋疑
    7月12日零時,鄱陽湖星子站水位22.53米,超過水位尺最高紅色標記(1998年8月2日洪水位22.52米)0.01米,標誌著鄱陽湖水位突破有水文紀錄以來的歷史極值。「綜合考慮範圍、持續時間和雨量發現,6月27日以來(截至7月9日)的我國南方區域性暴雨天氣過程綜合強度為1961年來第五強(1998年第一)。」國家氣候中心副研究員翟建青表示。
  • AI「攻佔」了實時天氣預報,模擬速度提高十億倍,近乎是即時報導
    我國也餘清明節(4月4日)當天舉行全國「哀悼」的集體性活動。但是新冠病毒不是只帶來了死亡和災難,同樣帶來的還有技術的飛躍,和時代的進步。有句話說得好,絕地逢生。面對疫情帶來的災難,之前沒有完善的5G也很快地投入到了醫療建設當中;智慧機器人崛地而起,一時間出現在街道、醫院、隔離器區等各大危險的場所;提到智能,就不得不說人工智慧,也就是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