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混元太極掌門」的馬保國來說,這一次的確是「中外聞名」了。
雖然說傳武大師們從多年前已經有太極雷雷、詠春餘昌華和丁浩、點穴大師呂剛等都登上過實戰拳臺比賽,但是真的能像馬保國這樣登上澳洲著名媒體《第七頻道》的還真沒有。
後來有網友說其實馬保國的比賽「另有隱情」,本來說好的是太極拳手之間的切磋卻臨時換了散打選手,因為散打的不會配合太極所以才讓馬保國30秒被「KO」。裁判接受訪問時直接說「很搞笑」。
更有網友感嘆:「說到功夫再也沒有第二個李小龍能聞名世界了。」
如今再回頭看很難想像如果沒有李小龍的出現,外人會如何看待「傳武」。
雖然說李小龍初學太極、後來又和葉問學詠春、再後來還練習過螳螂拳、洪拳、少林拳、戳腳、節拳、白鶴拳等。但是李小龍功夫真正的提升最大的時候卻是去美上大學的那段日子,他系統的學習了拳擊、空手道、跆拳道、柔道、泰拳等拳法後,結合自身的身體特點,創造出了「截拳道」而聞名。
可嘆的是後來的詠春大肆宣傳後卻讓不少拳迷認為李小龍的截拳道就是詠春2.0版,殊不知當年的李小龍的訓練方法和理念到今天都還被不少自由搏擊拳壇名將所讚賞。
李小龍在國內外出過不少書,馬保國也是出過書並且在英國教過拳的。
李小龍到現在為止只有電影作品和少些表演視頻在流傳,這也讓不少網友「質疑」李小龍究竟能不能實戰。
而馬保國後來談到和MMA拳手皮特的比賽視頻中卻是這樣說的:皮特是真的在打,而他不是在真打,因為皮特的進攻完全被他「封住」了,皮特根本沒法。
雖然後來皮特在採訪中聲明自己是拿薪水去配合表演,但是通過馬保國在採訪中振振有詞地說明,網友們的確還是「難分真假」。
馬保國和其他太極大師相比,有著多年功力練就的「掌心太極球」。
當年王記者在採訪時,也不由被馬保國的「掌心球」引發了興趣。當時馬保國提到他在國外專門教導的那些MMA拳手不少也是練泰拳出身的,怎麼國內就沒人是人家的對手?大有一副不把「打遍天下五百年無敵手」的泰拳放在眼裡的感覺,當然類似的事情在馬保國口中還有很多,就連這一次要準備上場前也還告訴小心一些,很像是《水滸傳》中的魯提轄的「瘋魔杖」,一舞起來「天地驚」的感覺。
可惜大家也沒有想到馬保國比起太極雷雷的「術高莫用」更「點到為止」,不到30秒的時間「擲地有聲」了三次。
雖然馬保國這一場比賽和金庸先生武俠小說中「年紀越大功力越深厚」中的那些武俠高手有些不一樣,但是能以近70的高齡還敢站上拳臺還是值得點讚的。
有網友把馬保國和王慶民比賽的視頻發給皮特後,皮特還是認為馬保國有一定的武術基礎和平衡能力,但是卻一直活在自己的「神話」中。
皮特對馬保國表達了同情,同時也覺得到現在自己還經常被和馬保國一起被提起,有些「尷尬和難受」。
不少「傳武」和現實的確存在著一定的差距,尤其是登上擂臺的前後對比。
有網友也說出了馬保國這次比賽「另有隱情」,原本要和馬保國比賽的選手是70歲的李賢春,後來李賢春身體問題不能出場後才換成了50多歲的王慶民。本來年紀如此懸殊馬保國完全可以拒絕的,但是最後還是上場了。
有網友評價到:「原來以為老馬面對這樣的對手還亮劍精神可嘉,後來才知道打一場的費用竟然是35萬,這樣的價格換我也敢比賽啊。」
有意思的是面對這樣的比賽結果,傳武中人也是議論紛紛的。
且不說當時被馬保國說不會「接手」的太極雷雷,就連從來不曾見過實戰視頻的「青城派二掌門」之一的劉大師直接說老馬代表不了什麼。
好在是馬保國身體的確不錯,心態也很好,如今發文道:「我們認為練習傳統功夫的價值在於養生健身和防身自衛。參加專業搏擊擂臺賽,除了系統的傳武練習外,一定要增加現代搏擊的規則和技法訓練。」並且還感謝了大家的關心,那麼對於「混元太極掌門」馬保國大家有什麼看法?評論區繼續聊聊吧。
原創作品,喜歡請關注點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