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選購內存的時候都會看中內存的性價比,這個性價比主要還是從內存顆粒、內存時序、內存容量等方面來考慮。內存條如果按外形分類,可以簡單的分為普條和馬甲條。普條就是沒有帶任何散熱馬甲的內存條,所謂的馬甲條就是帶有散熱馬甲的。一般普條不推薦進行超頻設置,部分普條雖然超頻性能非常好,但是超頻之後沒法更好的散熱,這個會對內存造成一定的影響。現在介紹一下內存時序對內存讀寫的影響,也順便提提為什麼很多人都會提到C14,C16,全文都主要通過實測的參數進行說明,可能會略顯枯燥。如果不想看過程,可以直接劃到結尾看結果。
之前入手過十銓火神DDR4 3000單條16G,這次入手了DDR4 3200套條32G,單條是沒法組建雙通道的,雙通道的讀寫性能是要高於單通道的。
一般內存外包裝或者內存條上都會貼有此內存的最佳內存時序,這款內存的時序為16-18-18-38,工作標準電壓為1.35V。內存時序是描述同步動態隨機存取存儲器(SDRAM)性能的四個參數:CL、TRCD、TRP和TRAS,如果需要進行超頻或者同頻的性能提升,就需要對這些參數進行修改。
內存時序有時還會加入第五個參數:Command rate(命令速率),通常為2T或1T。一般超頻不需要對其進行修改,但有時候修改這個參數也會對內存的整體性能有一定的影響。1T的性能比2T的性能略好,但是穩定性沒有2T好,這也是大部分的超頻設置裡面都是默認為2T。
內存的安裝就比較簡單,雙通道一般都是隔行插入,大部分的主板都會用不同的顏色進行區分,少部分主板是臨近插入,最終還是需要參考各個主板的使用說明書來進行安裝。
一般馬甲條都可以通過Thaiphoon Burner查看內存的顆粒等相關數據,這個數據可以做參考,最好的辦法還是把散熱馬甲拆開,直接看內存顆粒上的標註,然後查詢相關資料即可。通過查詢,可以看到這款內存顆粒品牌為海力士,大概率是AFR顆粒。
現在很多內存條都是需要開啟XMP才能達到宣傳的頻率,如果不開啟XMP功能,可能內存頻率比宣傳的低很多,這個對於新手用戶來說有點尷尬。這款十銓火神內存條不開啟XMP,默認的內存頻率為2400MHz。通過AIDA64的內存帶寬測試可以看到其讀取、寫入、複製速度分別為33547MB/s、32701MB/s、28791MB/s,內存延遲為65.8ns。
XMP開啟需要在BIOS設置中進行,開啟XMP之後,可以看到此時的內存頻率已經變成了3200MHz,此時的內存時序為16-18-18-38。通過測試可以看到內存條的讀取、寫入、複製速度分別為43701MB/s、43650MB/s、38139MB/s,內存延遲為56.5ns。
內存的超頻需要對時序和內存電壓進行調整,部分主板裡面都會帶有默認的推薦參數,此次測試使用微星主板,裡面涵蓋有各種內存頻率的推薦參數。直接將內存頻率調整為3466MHz,調整完之後可以進入系統,此時的時序為17-18-18-38。此時的內存條的讀取、寫入、複製速度分別為47052MB/s、48482MB/s、41872MB/s,內存延遲為53.5ns,可以看到讀寫性能提升比較明顯。
內存超頻完一般都要使用AIDA64進行系統穩定性測試,也可以使用MemTest徹底檢測內存穩定和錯誤。由於是測試,就沒有進行這個操作,索性進行進一步的超頻。依舊使用系統推薦的默認內存頻率設置,此時的內存頻率調整為3733MHz,測得內存條的讀取、寫入、複製速度分別為47922MB/s、49537MB/s、41837MB/s,內存延遲為55.7ns,此時的內存時序為18-20-20-44。整體的性能提升不是很明顯,並且內存延遲反而變大了,這個時候就可以嘗試將內存時序降低。
繼續選擇將內存頻率設置為3733MHz,此時將時序設置為17-20-20-42。系統可以進入,沒有提示任何錯誤。暫時不測試系統穩定性,先來測試一下讀寫性能。測得內存條的讀取、寫入、複製速度分別為49023MB/s、51464MB/s、43201MB/s,內存延遲為52.8ns,相比之前的時序,性能提升還是比較明顯的。
一般穩定性測試最好都要在10分鐘以上,通過11分鐘測試,可以看到使用17-20-20-42時序超頻到3733MHz,也是比較穩定的。從CL18到CL17,可以看到內存的讀取性能提升了2.3%,寫入性能提升了3.9%。
接著繼續進行內存超頻測試,這次將內存的頻率調整為3800MHz,系統可以正常進入,此時的內存時序為18-21-21-45。每次超頻完成之後,首先應該還是建議進行系統穩定性測試,這樣可以避免遇到藍屏或者不正常的卡頓現象。通過10分鐘的穩定性測試,十銓火神DDR4 3200在3800MHz的頻率也可以正常工作。
此時測得內存條的讀取、寫入、複製速度分別為49003MB/s、53050MB/s、43335MB/s,內存延遲為55.4ns,相比之前的時序CL18的3733MHz頻率,整體性能也都有提升,但是時序也明顯變大了。
在頻率不變的情況下,先嘗試調整第四個參數TRAS的數值,將時序調整為18-21-21-43。測得內存條的讀取、寫入、複製速度分別為48950MB/s、52123MB/s、43075MB/s,內存延遲為54.9ns。可以看到整體的性能還沒有之前的高,但是內存延遲降低了。理論上內存延遲是越小越好,但是55.4ns到54.9ns僅提升了0.5ns,其延遲時間可以忽略不計。
接著保持1和4的參數不變,來調整TRCD、TRP的參數,將時序調整為18-20-20-43。測得此時內存條的讀取、寫入、複製速度分別為49399MB/s、52696MB/s、43179MB/s,內存延遲為54.3ns。
通過三組數據測試,可以發現當十銓火神DDR4 3200內存條在3800MHz的時候,內存時序由18-21-21-45到18-20-20-43,整體的讀寫性能提升並不明顯,但是可以看到內存延遲降低了1.1ns,這個也是可以忽略不計的。
通過從最開始的2400MHz到3800MHz,可以看到內存的整體性能提升比較明顯,測試當中也發現在同一個內存頻率,如果能將CL值下調,性能提升也很明顯的。內存超頻的時候,很多參數都需要進行各種各樣的調整,如果找到了一組合適的時序,並且穩定性測試也可以通過,CL參數不能下調的時候,就沒有必要繼續去嘗試降低TRCD、TRP和TRAS,此時對於內存整體的影響已經不重要了。
選擇內存的時候還是先根據自己的預算來挑選,如果預算足夠,還是可以入手時序較低的高頻內存,這樣的內存整體性能都不會太差,不過最主要還是看內存顆粒和內存所處平臺的兼容性。同樣的內存條插在不同的主板上也可能會有性能差異,有時候就不要糾結別人為什麼用這個時序可以超頻到更高的內存頻率,自己的內存條就不行。內存超頻的關鍵影響參數還是CL,同頻率的情況下,CL值越低,內存的性能就越好。內存頻率越高,內存的讀寫性能提升還是很明顯的。如果不會超頻的話,用默認的頻率也能基本滿足日常的使用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