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裡千秋 從監到鑑

2020-12-08 瀟湘晨報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馬洪萌 報導 「鑄銅為鑑,整飾容顏。修爾法服,正爾衣冠。」

近日,「鏡裡千秋——中國古代銅鏡文化」展在中國國家博物館開展。戰國「武士鬥獸紋」銅鏡,西漢「中國大寧」瑞獸博局紋鎏金銅鏡,唐代瑞獸葡萄紋銅鏡,清代嬰戲紋銅鏡……走進中國國家博物館南14展廳,260餘面造型古樸,紋飾精美的銅鏡在展廳裡錯落陳列,吸引著參觀者駐足細賞。

戰國·青銅鑑

「玉匣聊開鏡,輕灰暫拭塵。光如一片水,影照兩邊人。」今天的鏡子,已經是人們身邊再平常不過的物件。但是在古代,鏡子的出現經歷了漫長的演化過程。生活在水邊的先民在水中看到自己的倒影,他們開始以天然或容器內靜止的水面為鏡整理儀容——古人稱之為「監」。

甲骨文中的「監」,其字形像人俯首在盛水的器皿裡照臉,因為這種照看是由上往下看,後來引申出自上視下的意思,也就有了監察、監督等含義。《尚書·酒誥》裡寫:「古人有言曰『人無於水監,當於民監』」。這裡的「監」就有接受民眾監督之義。

青銅器發明以後,人們用銅盆盛水,鑑形照影。春秋時期,人們在「監」字上加「金」旁成為「鑑」,專指映照的工具——盛水的大盆。

「鏡」字出現在戰國,與「鑑」屬於同源字,從音韻學上可以通轉。徐灝《說文解字校箋》中說:「鑑古只作監,從皿以盛水也。因其可以照形,監察之意生焉。其後範銅為之,而用以照形者,亦謂之鑑,聲轉為鏡。」以銅製做可以照形的物品,就是鏡子。

《女史箴圖》(局部)顧愷之(晉)

「當窗理雲鬢,對鏡貼花黃。」平滑的鏡面藉助於光的反射,映照出使用者的形貌,這是鏡子最重要的功用。作為一件日用品,除了照影,還有其他功用嗎?銅鏡用背面精美的紋飾做了回答。

「中國大寧」神獸紋鏡(漢)

今年春天,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國家博物館選擇用一面漢代銅鏡為武漢加油,為祖國祝福。之所以鎖定這面銅鏡,秘密就在背面的銘文裡——「光象日月,其質清剛。以視玉容兮,闢去不祥。中國大寧,子孫益昌。黃裳元吉,有紀綱。」一面鏡子除了可以「視玉容」,還寄託了「闢去不祥,保佑國家安寧」的期許。

銘文裡的「中國」尤為引人注意,當時《史記》《漢書》已有「中國一統」的說法,「中國」「國家」等概念的產生,緣於漢代社會長期穩定,四海人心空前聚攏。藏道於器,一面銅鏡裡蘊涵的美好心願,歷經千年仍能溫暖人心。

高士宴樂紋嵌螺鈿銅鏡 (唐代)

「以銅為鑑,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鑑,可以知得失;以史為鑑,可以明興替。」這段耳熟能詳的話講述的是唐太宗李世民與魏徵的故事。唐太宗把直言敢諫的魏徵當作是自己的一面鏡子,從他的言行中去自省。所以在他統治時期,政治清明、社會安定,史稱貞觀之治。

賢臣是一面鏡子,可以知道政事的得失。歷史更是一面鏡子,可以從中汲取智慧,鑑古知今。以史為鑑也稱殷鑑,語出《尚書·召誥》,「我不可不監(鑑)於有夏,亦不可不監(鑑)於有殷。」 詩經《蕩》引用了這個說法,「殷鑑不遠,在夏後之世」。詩人借殷商之亡向周厲王發出的警告,國家覆亡的教訓並不遠,對於商來說,是夏桀,對於周來說,就是殷紂。只是厲王根本不把這當一回事。公元前841年國人暴動,周厲王被趕出鎬京,過了十三年,他在彘地悽涼死去。

「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板蕩之際有誠臣為鏡,有歷史為鑑,若不能吸取教訓,納諫如流,也只會重蹈歷史的覆轍。

春秋時期《國語·吳語》中,伍子胥也曾向吳王夫差諫言,「王其盍亦鑑於人,無鑑於水」。吳王夫差為了攻打齊國,接受了越國求和的要求。伍子胥勸誡吳王要以楚靈王為鑑,一鼓作氣打敗越國,而不是遠處的齊國。當年,楚靈王不聽臣下勸諫,越過鄰國攻打吳越等東方諸侯國,連年徵戰使得百姓苦不堪言,最後失去民心,士兵譁變,楚靈王也上吊身亡。吳王夫差沒有聽伍子胥的勸誡,一意孤行攻打齊國,雖然取得小勝,卻給越國留下了重新崛起的時間,最終為越國所滅。

明月掌上寒,團團復皎皎。鏡子真是個神奇的東西,人覽鏡自顧,可見歲月的流逝,扣下鏡面自省,又可見古今故事,家國天下。「見日之光,長毋相忘」,儘是時空的羈絆。

【來源: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鏡裡千秋——中國古代銅鏡文化」展今在中國國家博物館開幕
    圖說:唐代·「大吉」嫦娥月宮紋葵式銅鏡(局部) 主辦方供圖 「鏡裡千秋——中國古代銅鏡文化」展今天在中國國家博物館開幕,展覽從數以千計館藏銅鏡及相關文物中精選出
  • 「鏡裡千秋——中國古代銅鏡文化」展覽在國博對公眾展出
    這裡是國博今日開展的「鏡裡千秋——中國古代銅鏡文化」展。戰國·青銅鑑02 清質昭明——銅鏡的歷史在公元前三千年至兩千年,隨著青銅冶煉技術的進步,銅鏡陸續出現在古代埃及、兩河流域、古希臘等文明的日常生活中。到公元前一世紀中期以前,鈕式銅鏡在亞歐大陸的多處文明地區使用,各個文明之間可能存在交流傳播的途徑。
  • 覽鏡鑑微:國博「鏡裡千秋」展中銅鏡發掘品的考古故事
    其中,發現四面銅鏡,一面小型鏡、兩面中型鏡出於第六層,另有一面大型鏡出自槨室內。後調撥至國博大型鏡、中型鏡各一面,在「古代中國」基本陳列展出。今見「鏡裡千秋」展覽上的是一面中型弦紋鏡,背面飾以六周凸弦紋,其間填以細密的短豎線紋。綠鏽覆蓋鏡背,散發著古樸、悠遠的韻味。直徑11.8、厚0.2釐米(圖二)。安陽殷墟發掘至今,僅清理出六面銅鏡。這次展出的婦好墓出土銅鏡,彌足珍貴。
  • 「鏡裡千秋——中國古代銅鏡文化」展吸引觀眾 (1/4)
    11月26日,參觀者在北京的中國國家博物館參觀「鏡裡千秋
  • 看展「鏡裡千秋——中國古代銅鏡文化」展在國博開展
    11月24日上午,「鏡裡千秋——中國古代銅鏡文化」展在中國國家博物館開展。中國國家博物館的銅鏡藏品數量大、品種全、鑄造精良、時代特徵鮮明。自1958年沈從文先生出版《唐宋銅鏡》以來,對古代銅鏡的整理研究工作堅持不懈,形成了深厚的學術積累。
  • 「鏡裡千秋」:看古人何以照面,兩百多銅鏡國博展出
    澎湃新聞獲悉,11月24日起,國家博物館展出 「鏡裡千秋——中國古代銅鏡文化」展覽,260餘件(套)展品,是國博銅鏡類藏品第一次完整、系統展出。古人以何照面,這個展覽將給你答案。展覽分為「鑑於止水」、「清質昭明」、「湅治銅華」、「清光宜遠」、「玉臺影見」、「刻鏤文章」、「瑩質良工」七個單元,通過歷史脈絡和專題展示相結合的形式,綜合運用動畫、多媒體互動等新技術手段,系統呈現銅鏡在古代中國的發展歷史、製作工藝、貿易流通和鏡背裝飾,生動再現中國古代銅冶鑄技術的非凡成就,充分展示中華民族獨特的審美意識、價值取向以及中國人民自古以來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追求,深刻揭示中華文化的廣泛影響力
  • 春秋戰國時期的人是怎麼用鋪首弦紋青銅鑑做鏡子的 沒想到吧
    鑑最初為陶質製品,也就是陶質大陶盆,隨著經理社會的發展,人們開始用青銅或其它金屬製作鑑。一來說明青銅製作的鑑經久耐用,二來反映了人類生活的變化和社會的進步。百度百科中對「鑑」(拼音:jiàn)的解釋是漢語常用字,古字寫作「監」。「監」始見於甲骨文,其字形像人俯首在盛水的器皿裡照臉。
  • 國博展訊|「鏡裡千秋——中國古代銅鏡文化」即將展出
    展廳劇透(攝影 | 餘冠辰)【引子】古人以何照面這一次國家博物館的這個展覽給你答案不僅如此「鏡裡千秋——中國古代銅鏡文化展品細節(攝影 | 範立)展覽分為「鑑於止水」、「清質昭明」、「湅治銅華」、「清光宜遠」、「玉臺影見」、「刻鏤文章」、「瑩質良工」七個單元,通過歷史脈絡和專題展示相結合的形式,綜合運用動畫、多媒體互動等新技術手段,系統呈現銅鏡在古代中國的發展歷史、製作工藝、貿易流通和鏡背裝飾,生動再現中國古代銅冶鑄技術的非凡成就
  • 對鏡貼花黃——銅鏡使用指南
    春秋後期 蟠虺紋鑑 故宮博物院藏「鑑」中盛滿水後,人們就能在其中看到自己的倒影,所以「鑑」在甲骨文中又寫作「監」,就是一個人趴在水盆邊的動作。唐 月宮鏡 故宮博物院藏此外,唐代還出現了幾種高奢銅鏡:奢華到皇帝都用不起的金銀平脫鏡,鏡背貼金的金背鏡,以及鑲嵌螺鈿的螺鈿銅鏡。
  • 以史為鏡擦拭初心,以史鑑今砥礪前行
    以史為鏡擦拭初心,以史鑑今砥礪前行 2020-07-01 10: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銅鏡正衣冠,人鏡知得失——清朝隱藏在鏡子中的文化秘史
    一、古之人目短於自見——探古人如何「照面貼花黃」1、追鏡之根源,看鏡子在上下千年裡大起大落《說文》有載:"監可取水於明月,因見其可以照行,故用以為鏡。"上古時期的鏡子,是"大盆"的意思,稱為"監"。三代的時候,鏡子不是用金屬製成的,而是用瓦片所制,所以這個時候的"監"字沒有偏旁"金",直至商代初期出現金屬銅,於是就開始鑄造銅鑑,此時的"監"字才有了"金"字偏旁,作"鑑"。秦朝時,以水為鑑的方法因其製造工藝粗糙、效果甚微而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以銅金屬所製造的鏡子。秦漢以後,鏡子的使用更加廣泛,其製作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 寶照含天地,神劍合陰陽—上清含象鑑天地鏡與景震劍
    睿宗景雲二年(711),皇帝派司馬承禎之兄拿敕書到天台山宣召其入宮,詢問陰陽術數與理國之事。此次司馬承禎進獻銅鏡事未見史書記載,但在唐睿宗其後所下敕書裡,提到司馬承禎所獻銅鏡:「所進明鏡,規制幽奇。隱至道之精,含太易之象,藏諸寶匣,銘佩良深。」
  • 日本從仿製中國銅鏡到日臻完美的「和鏡」形成,在400多年前銷往中國
    他曾先後向母校捐贈銅鏡274面(包括101面日本和鏡),現已成為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的重要館藏。 「和鏡」是日本古代銅鏡的名稱,日本銅鏡是從中國傳入日本,並經歷了長時間的仿製創新,逐漸形成了日本風格的「和鏡」。 在很多日本人用於傳家的「和鏡」上都能看到漢字紋飾,足以見得中國銅鏡對日本銅鏡的影響。
  • 角膜塑形鏡(OK 鏡),真的能延緩近視發展嗎?
    傳言:兒童患近視,可以通過配戴角膜塑形鏡來控制近視度數增加。真相:確實可以。鑑別要點大量研究證明,角膜塑形鏡對兒童近視進展有延緩作用。角膜塑形鏡(簡稱 OK 鏡)是一種特殊的隱形眼鏡,由於是高透氧性材質,所以可以夜間配戴。晚上睡覺前把 OK 鏡戴上,正常睡覺,等早上起床後把塑形鏡一摘,就可以獲得清晰的視力。兒童開始近視後,一般度數都會不斷上漲。
  • 古劍奇譚網絡版千秋戲大型攻略 超詳細千秋戲高分教程
    古劍奇譚網絡版中是有千秋戲玩法的,很多玩家還不知道怎麼玩這個千秋戲,有什麼技巧可以拿到高分,下面就來為大家分享一下古劍奇譚網絡版千秋戲大型攻略。最近盟會裡大家討論千秋戲的熱情都很高,不過水平還都停留在和普通NPC五五開的水平。準備開一貼,分享一下自己打牌的心得 打完這一把就睡覺。
  • 古劍奇譚網絡版千秋戲珍稀卡牌獲取方式匯總 千秋戲稀有卡牌獲取攻略
    古劍奇譚網絡版中也是可以玩千秋戲的,在網遊中千秋戲也有一些珍稀的稀有卡牌,很多玩家還不知道怎麼獲得,下面就來為大家詳細的介紹一下。古網新的千秋戲功能和古三是一樣的。通靈滿級後,點擊右上問道修行裡的引導,完成引導任務就能獲取兩張最簡單的珍稀人物卡牌。
  • 求告訴千秋辭禮包兌換碼在哪輸入?分享一些整理的千秋辭禮包cdk
    千秋辭是一款房子卡牌手遊,五月二十一號的時候才正式上線,但是一上線就非常的夥伴,現在是很多的小夥伴都喜歡玩,而且很火爆,玩家非常的多!小編身邊很多人都想要玩千秋辭,最近看到有不少玩家找最新的千秋辭禮包兌換碼。小編身為千秋辭遊戲一分子,就把這些千秋辭禮包碼收集整理了一下!
  • 以銅為鏡—美如玉的黑漆古青銅鏡
    古人言:以銅為鏡,可正衣冠,用以端正自身言行;唐代詩人李賀也曾用詩「雙鸞開鏡似秋光,解鬟臨鏡立象床。」描繪女子對鏡梳妝的動人場景,銅鏡集觀賞價值和實用價值為一體,在唐代,銅鏡到達了其發展史上的第三個高峰,不僅樣式千變萬化,工藝也頻頻創新,頗受唐人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