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化浪潮的衝擊下,方言日漸式微。2017年訊飛輸入法發起「方言保護計劃」,建立「中國方言庫」,用智能語音留存、傳承、發展承載傳統文化積澱的方言,引起了大眾的關注和熱議。該計劃在全社會起到了一定的示範和引領效應,同時對方言保護有了更深入的思考。鄉音,是最親切的聲音。根據一個人的鄉音可以分辨他的故鄉。日前,訊飛輸入法媒體見面會上啟動「方言發音人招募」公益行動,面向大眾採集標準發音標本,利用人工智慧技術實現方言的完整複製,讓地域文化印記更深刻,進而推進中國語言資源保護公益事業。
據科大訊飛多語種高級研究員祖漪清介紹,方言是中國語言文化的瑰寶,承載著地域文化的精髓,傳承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方言也是人們鄉情的根系,具有豐富的人文價值,慰藉人心充滿關懷。每一種方言都是獨特文化的載體,方言背後的信息也非常濃鬱。訊飛輸入法創新方言保護形式,打造了一個無門檻的全民行動,切實實現方言留存和文化傳承。
為更好提升方言保護水平,希望有志於此的用戶參與訊飛輸入法「方言發音人招募」公益行動,用標準鄉音保持各地文化的活力。「方言發音人招募」與地方政府、地方廣播電視臺等開展深度合作,尋找發音人。2018年5月,科大訊飛、蘇州廣播電視總臺,聯合蘇州市政府、中國語言資源保護研究中心共同啟動「蘇州方言保護計劃暨非物質文化傳承孵化平臺」。6月深入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丹寨萬達小鎮,招募當地方言放音忍,推進丹寨苗語方言保護。另一方面在線上發布「方言保護」APP及「我AI說方言」微信小程序,為鄉音代言,同時訊飛輸入法設置中加入了方言收集互動入口,助力方言留存。近期訊飛輸入法又與快手合作,藉助短視頻平臺為AI方言保護公益注入新鮮活力,吸引更多年輕人參與其中。
在方言保護領域,科大訊飛目前已擁有30多個語言、少數民族語言及方言的語音系統(文語轉換、語音識別、語音翻譯),其中實現多個拓荒性語音系統,並在中文普通話、英語等強勢語言以外的許多語音合成系統上突破了MOS4.0的門檻。一直以來,科大訊飛從事語言和語音的核心研究,長期積累對語言的共性有了獨到的見解,並培養出一支具有綜合知識的多語種專家團隊。與此同時,構建基於RNN的Global Phone模型的語音系統,Global Phone以言語產生的機制為依據,國際音標組織定義的IPA符號為參照系。值得一提的是,已經實現了藏語、維吾爾語,語言的完整複製。錫伯語等瀕危語言,語言複製中文語轉換模塊,在平行文本齊備的情況下,即可形成完整的語言複製。
我們正處於人工智慧崛起的時代,科大訊飛在語音識別、自然語言理解、機器翻譯等一系列核心技術不斷突破,使得與世界的交流更加高效便捷。從人類的福祉出發,科大訊飛在全球發起「人類語言互動計劃」,用人工智慧為人類在語言能力上賦能,點亮全人類的語言互動和命運共同。方言保護作為至關重要的一環,訊飛輸入法肩負起方言保護的重任,對瀕危語言、方言系統地研究一個語言的語音結構、語言結構,率先實現對一個語言的完整「複製」,持續優化增添方言識別能力,並開放給用戶使用,有著重要的文化和社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