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商報訊(記者 孟凡霞 宋亦桐)3月2日,銀聯在官網發布消息,為有效維護用戶資金安全,將進一步加大對涉及套路貸等非法交易活動商戶和App的偵測分析,並向相關收單機構發送風險提示,督促收單機構嚴格落實無卡快捷支付業務風險管理的主體責任,把嚴商戶入網審核,認真開展商戶真實性和合規性調查,禁止向存在非法交易情況的商戶提供支付服務。
銀聯支付安全大調查數據顯示,儘管金融安全消費知識普及與全國懲治電信網絡詐騙活動在持續深入,消費者安全意識不斷增強,但電信詐騙發案數量仍居高位,新型移動及網絡支付欺詐活動保持活躍,套路貸、校園貸欺詐時有發生。
據銀聯方面介紹,非正規App應用程式及個人信息洩漏等不法活動時有發生,成為非法交易與欺詐活動產生的溫床。以較為典型的套路貸為例,不法分子引誘用戶下載安裝不明來源的套路貸平臺App,並在後臺收集用戶手機號、身份證號、銀行卡號等個人敏感信息,騙取用戶手機驗證碼,誘騙用戶向銀行提供同意開通業務的授權信息,扣取會員費、服務費、徵信查詢費等名目的費用。不法套路貸平臺的違規操作,導致用戶資金安全受到損害。究其原因,主要是不法分子或犯罪團夥利用網上被洩露的個人信息誘騙用戶貸款,同時個別收單機構在商戶準入和交易環節管理不嚴,未對商戶業務的真實性、合法性及借貸業務資質進行調查,給了不法套路貸平臺可乘之機。
銀聯表示,作為銀行卡轉接清算機構,銀聯始終堅持銀行卡產業「四方模式」,在承擔銀行卡跨行交易轉接及資金清算職能的基礎上,持續完善支付業務管理與風險防控規則制度,督促並約束各業務參與機構依法合規開展支付業務。同時,銀聯廣泛應用金融科技手段,不斷加強智能風控體系建設,提升風險交易識別能力和攔截能力,維護持卡人資金和信息安全。
然而,仍有個別收單機構並未嚴格落實相關規則制度,未能採取有效措施遏制不法分子從事非法交易活動。
為有效維護用戶資金安全,銀聯要求收單機構規範顯示交易信息,準確體現真實商戶和收單機構名稱,對於濫用或套用「銀聯」字樣的行為,將堅決採取法律措施。
銀聯風險安全專家提示,不要將個人信息、支付敏感信息、簡訊驗證碼隨便告訴陌生人,尤其是身份證號碼、銀行卡號、有效期、安全碼和密碼等重要信息。果斷拒絕在電話、簡訊、微信等非面對面環境中索要個人信息的行為。申辦銀行卡要通過正規金融機構渠道提出申請,謹防黑中介留存個人身份信息後偽冒辦卡,並實施盜刷。此外,選擇銀行或正規機構的信用卡還款延期產品,不要輕信宣傳「低成本延期帳單」的非法代還App,以免千萬個人信息的洩露。
此外,銀聯還鼓勵公眾舉報有關套路貸的商戶線索,對於核查屬實的將依據相關規則開展重點治理,並向公安機關移送可疑違規商戶線索,配合公安機關開展打擊行動,持續維護健康、安全的支付網絡環境。
除持續治理套路貸等違規商戶和App平臺外,銀聯一直禁止成員機構以任何形式為網際網路賭博、色情平臺,網際網路銷售彩票平臺,非法外匯、貴金屬投資交易平臺,非法證券期貨類交易平臺,以及未取得省級政府批文的大宗商品交易場所等非法交易提供支付結算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