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在家裡沒事做,天天在愛奇藝上看電影,差不多一天一部,補上了很多以前沒機會看的好片子。」利用這個「超長假期」,觀眾鮮于女士一口氣看完了《半個喜劇》《阿麗塔:戰鬥天使》等之前沒來得及去影院看的電影,還重溫了《哈利波特》《魔戒》等經典影片。受疫情影響,國內影院均暫停營業,觀眾看電影的需求從線下轉移到線上,在視頻網站上看電影成為主流趨勢。
為積極應對疫情影響,國家電影局加大對重點影片的創作和宣發支持力度,指導各地出臺幫扶電影企業紓困發展的政策措施,同時積極組織優質片源,豐富電影網絡供給,滿足人民群眾當前居家觀影需求。
這場疫情帶來的「雲上生活實驗」中,網際網路正在以潤物無聲的方式深刻影響傳統電影產業。除了觀影習慣的改變,電影創作、發行、宣傳、消費……這個行業內上中下遊的每一個環節,都在悄然發生改變。
看電影:足不出戶看海量大片
相對於更有儀式感的影院觀影和更「古早」的DVD觀影,用視頻網站看電影的好處在於不受時間、空間的局限,隨時隨地可以使用手機、電視、ipad、電腦、投影等多種工具觀看,平臺上的海量正版電影資源,讓「看什麼」也不再是問題。「對觀眾來說,線上觀影的時間成本更低,不需要出行,同時彈幕還可以帶來獨特的互動體驗,而且平攤下來一個月會員才不到二十塊錢,比去一趟電影院要划算多了。」鮮于女士說。
為提升觀眾在家看電影的體驗,各視頻平臺也沒少花功夫:有發布各種宅家觀影指南的,有推出VIP內容限時免費服務的,還有上線大量經典老片的……愛奇藝電影頻道相關負責人介紹,愛奇藝站內有超過一萬部電影,覆蓋了頭部院線新片、優質網絡電影等多種類型,同時也有數千部免費電影供所有用戶觀看。
疫情期間,許多網友表示想念一邊看電影一邊和好朋友交流的感覺。為此,視頻平臺也想出了「雲觀影」的創新模式,邀請電影大V映前做影片推薦,在映中以文字形式解讀劇情,和觀眾互動,這樣既不打擾用戶正常的沉浸式觀影,也滿足了大家邊看邊聊的社交需求。例如愛奇藝推出了「古早錄像廳」活動,優酷也攜手尤倫斯共同呈現以女性為主題的雲觀影活動。隨著5G投入商用,線上觀影強化在場感及社交感,或許將成為未來趨勢。
網際網路給觀眾看電影帶來便利,讓觀影人數幾何級上升,使得電影這一第七藝術傳播得更加廣泛。對觀眾而言,他們與電影的互動不再局限於影院;對電影投資方、製作方來說,視頻網站讓他們多了一個發行渠道和增加電影收益的重要途徑。
根據云合數據,疫情影響下的2020 春節期間,全網長視頻的有效播放量均大幅增長,與去年同期形成強烈對比,電影的日均有效播放較2019年則提升了32%。全網會員內容日均有效播放較2019年度增長74%。
拍電影:網際網路反哺電影產業升級
除了改變了觀影環節之外,網際網路對電影的影響還在逐漸向上遊滲透,從早期的參投為主,到後來的主投主控、自主研發,網際網路企業正在通過各種方式參與電影出品和製作,尋找電影與網際網路的結合之路。
去年,「愛奇藝原創電影」計劃出爐。在該計劃中,愛奇藝將獨家投資一系列電影,並給予製作公司線下製作費15%作為利潤,同時把內地院線收入的一部分(最高可達20%)作為獎勵給製作方;影院將獲得愛奇藝近8%的補貼,影院票房分帳比例由之前的52.269%提升至60%。
業內人士分析,這一計劃體現出網際網路改變電影行業生態的迫切決心。「對製作方來講,大幅讓利可以吸引到優秀的電影人才和團隊,解決行業上遊貨幣化手段單一、只能依賴票房收入的痛點;擴充電影內容,讓市場更豐富多元;讓渡分帳票房和降低影院最低結算票價,則沒有犧牲影院的利益,符合網際網路『合作共贏』的理念。」當然,這一計劃才剛剛啟動,效果究竟如何,還有待一個個具體項目的檢驗。
如果說網際網路對院線電影生產的改變或許還未顯現出來,那麼過去一年來網絡電影的華麗變身,則讓人看到了網際網路在擴充多元化內容、釋放電影產能上的巨大能量。
「從電影產量來看,中國現在一年拍攝700多部電影,真正能進入院線的通常只有300部左右,電影院是線性播出,容量有限,能在院線播出的影片數量也就有限。」愛奇藝會員及海外業務群總裁楊向華曾在採訪中表示,「網絡電影的出現填補了這一空間,網際網路市場的迅速發展讓電影產量提升很多,讓觀眾看到影片的數量也增加很多。」此外,從人才培養角度講,電影人才的培養是一個金字塔結構,塔尖是一批著名導演、編劇、攝影,塔基包括電影院校畢業生,網絡電影拍攝成本和時間相對較小,給了很多有電影夢和才華的年輕人一個上升的通道。
誕生於2014年的網絡電影,曾在2016年前後經歷了一段 「野蠻生長」期,數量有餘口碑不足。在此環境下,各大視頻網站迅速出臺了一系列精品化策略對市場進行引導。主管部門加大了扶持力度,商業模式也趨於穩定,投資環境變得理性而高效,一批水準不俗的作品開始崛起。首屆中國網絡電影周也於2019年10月舉辦,影協網工委攜三大網絡視聽平臺發布了行業聯合倡議,統一「網絡電影」稱謂,呼籲從業者創作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溫度的文藝作品……一切都預示著,這一年輕行業即將迎來加速期。
《2019年網絡電影行業報告》顯示,網絡電影部均正片播放量在2019年同比增長136%,全網共43部影片分帳票房超過千萬。票房收入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網絡電影的口碑也被刮目相看、逐漸向好。其中,現實主義題材的網絡電影表現尤為矚目,《我的喜馬拉雅》《陳翔六點半之重樓別》《紅色之子·單刀赴會》等片評分都在7分以上,得到相關部門及央媒點讚。
發電影:開闢宣發新模式
網際網路未進入電影行業之前,電影宣發是面向一家家影城的「攻城略地」,但如今,電影也可以選擇在視頻網站上發行,讓創作者多一種收益渠道,還能通過微博、微信等社交網站讓一部電影的口碑傳播得更快、更廣。觀眾「安利」好口碑作品、吐槽低質量爛片,使得中國電影市場已經形成了口碑與票房正相關的健康生態,很多大明星大製作的電影因為口碑不好而票房崩潰,一些小成本的電影則因為口碑好而逆襲。網際網路的快速傳播減少信息不對稱,讓電影生產者更注重電影內容本身。
2月1日,由甄子丹主演的動作喜劇電影《肥龍過江》正式提檔在愛奇藝付費超前點映。該片原定2月14日上映,但影院已因疫情停擺多時,在此情況下,愛奇藝與《肥龍過江》出品發行各方團隊快速達成共識,通過單點付費的超前點映模式上線。
愛奇藝電影中心總經理宋佳說:「超前點映不僅是針對疫情時期,也是為了中國電影行業可持續健康發展而做的模式創新。用戶可以以適中的價格在第一時間窗口期選擇院線新片觀看,片方也能夠通過更多上映渠道獲取更多收益。」
對片方而言,在線放映意味著片方多了一個發行選擇,院線和網絡都不落下,電影觸達的觀眾規模更大,收益更多。文藝片、紀錄片等小眾電影迎來春天,它們不用去影院跟大片搶排片,而可以在視頻網站擁有自己的一方天地。甚至對影院、院線而言,他們可以從視頻網站點映效果快速了解電影的真實口碑,進而改變排片策略,最終實現利益最大化。
在中國電影產業發展的過去數年裡,網際網路作為一種基礎工具,減少了信息的不對稱,便利了觀眾。網際網路不斷推動產業鏈上下遊各環節發展和進步,做大了中國電影產業,帶來了增量。我們有理由相信,藉助網際網路積極創新觀影方式,能夠為老百姓帶來更多的內容享受,進一步便利人民生活。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