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醫生術後視網膜脫落,愛爾眼科陷風波,實控人系湖南首富

2021-01-04 AI財經社

文|AI財經社 周享玥

編輯|遊勇

著名抗疫醫生艾芬的遭遇和指責,讓3000億市值的愛爾眼科陷入信任危機和輿論漩渦。

1月2日凌晨,愛爾眼科微信公眾號發布通告稱,對於艾芬女士在武漢愛爾眼科醫院的眼病診治事件,愛爾眼科醫院集團高度重視,迅即成立集團調查工作組,已於2021年1月1日連夜趕赴武漢進行調查。

而據數據顯示,在此之前,愛爾眼科股價剛剛經歷了兩個交易日大漲,此次「黑天鵝」事件的發生,也讓不少網友表示,愛爾眼科下周一(下一個交易日)的股價或將受到較大影響,遭遇「開年大劫」。

愛爾眼科被指治療不當,致人右眼視網膜脫落

12月31日下午,愛爾眼科股價剛剛喜提歷史最高紀錄,當天報收74.89元/股,總市值3086.6億元。然而就在當天,一則有關「武漢某醫院急診科主任艾芬在愛爾眼科治眼,致右眼視網膜脫落」的消息在網上流傳開來,並迅速成為輿論關注焦點。

(圖源:視覺中國)

據艾芬醫生自己陳述,因感到視力明顯下降,她於2020年5月,經熟人推薦前往武漢愛爾眼科醫院治療。一系列檢查後,該院副院長王勇稱其右眼患上白內障,並為其做了白內障摘除並人工晶體植入手術,累計花費約2.9萬元。但幾個月過去,艾芬的視力並未好轉,反而有惡化趨勢。

2020年10月,艾芬又前往武漢市某醫院重新進行檢查,結果卻顯示,其右眼孔源性視網膜脫離,呈灰白色隆起,屈光不正(右眼高度近視)。而經其向多位眼科醫生諮詢了解,眼底變性後惡化是導致前述症狀的主因,早發現,早治療,病情可能不會這麼嚴重。

艾芬因此質疑武漢愛爾眼科對其治療不當,「沒有檢查眼底,就做晶體植入,延誤了治療時間」,且其術後曾向醫院反映視力模糊但未引起重視,以致錯過補救機會。艾芬認為,愛爾眼科的行為有違醫德,「一門心思要跟你換晶體,至於你這個人有沒有別的病,都是次要的事情」。

面對質疑,12月31日晚間,武漢愛爾眼科醫院在其官方微博發表聲明稱,艾芬的術前檢查、手術和術後複查等各環節均符合醫療規範。而患者自主提供的三甲醫院術前B超和OCT檢查結果,均顯示眼底視網膜平復;術後複診結果也顯示,患者視力較術前明顯提升,眼底視網膜平復。此外,其還稱,醫院「不存在對患者病歷和檢查資料進行篡改和調換的情況」。

不過,艾芬對此回應並不認可。2021年1月1日下午,艾芬在微博發文表示,術前B超和OCT是根據愛爾眼科要求在自己所在醫院做的,而非自行提供,且「這兩個檢查有沒有異常和眼底視網膜平復不是一個概念」。

與此同時,針對愛爾眼科聲明中提到的「周邊部分被白內障遮擋」的檢查結果,艾芬表示,自己的白內障病變程度很輕,根本遮蓋不了視網膜周邊,希望愛爾醫院公布其正確的術前白內障照片,「有一個誠實解決問題的態度,而不是私下想找我『聊聊』」。

輿論持續發酵下,愛爾眼科不得不在1月2日凌晨再發公告,稱已迅即成立集團調查工作組,於2021年1月1日連夜趕赴武漢進行調查,並表示,願意為艾芬後續治療提供幫助。而截至目前,事件暫無更多動態。

一年增40家醫院,創始人蟬聯湖南首富

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不論是從財務數據還是市值來看,愛爾眼科都是民營醫療上市公司中鶴立雞群的存在。

公開資料顯示,愛爾眼科成立於2003年,是一家主要向患者提供各種眼科疾病的診斷、治療及醫學驗光配鏡等眼科醫療服務的眼科醫療機構,後於2009年10月登陸創業板,被稱為「中國民營醫院IPO第一股」。而在醫療界,一直有著一種「金牙、銀眼、銅骨」的說法,眼科醫療的豐厚利潤和可觀前景由此可見一斑。

(圖源:視覺中國)

實際上,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速度的加速,以及手機、電腦等電子產品的不斷普及,人們對眼科醫療服務的需求正在不斷被放大。

據平安證券相關研報顯示,我國眼科醫療市場的總體規模已經從2013年的545億元逐步增長至了2018年的1083億元,預計2019年的市場總體規模將超1240億元。其中,整個眼科醫療市場領域的主導地位雖仍由公立醫院佔有,但民營醫院近年來增長迅速,從2013年的80億元迅速上漲至了2018年的201億元,複合增速高達20.23%,超出了公立醫院約7個百分點。

在這塊亟待瓜分的巨大蛋糕上,搶得先機的人勢必將獲得分得更多的利潤。因此,自2009年登陸創業板後,愛爾眼科就開始藉助資本東風,一路捨命狂奔,瘋狂跑馬圈地,其甚至一度被稱為醫療行業「大胃王」。

從2009年至2013年,愛爾眼科主要通過自有資金或在股票市場公開募資來完成新建或收購醫院,平均每年新增約7家眼科醫院。但自2014年起,為加速網點擴張,愛爾眼科在自身擴張的同時,也開始與專業投資機構共同設立多支併購基金,利用併購基金從體系外新建或收購眼科醫院進行培育,直至盈利後再置入上市公司,並最終併入上市公司報表。

而在這種「上市公司+併購基金」雙輪驅動的發展方式下,愛爾眼科不僅可以保證上市公司的業績穩定性,同時還能在加快擴張步伐的同時,減輕融資壓力,形成一套良好的成長閉環。

數據顯示,2014年至2017年,愛爾眼科累計通過基金併購醫院數量超120家,平均每年新增40家。而據愛爾眼科董秘此前在互動平臺上的回覆顯示,截至2020年11月30日,愛爾眼科和併購基金旗下在大陸地區已開業醫院已經有434家,門診部118家。

不斷跑馬圈地下,愛爾眼科的業績增長迅速。2009年,其營收和歸母公司淨利潤還分別為6.06億元、0.92億元,到2013年,分別增長到了19.85億元、2.23億元,至2019年,其營收和歸母淨利潤就已經分別達到了99.9億元、13.79億元;且2009年至2019年的11年間,其營收增速始終在20%以上,歸母淨利潤增速更是除少數年份外,長期保持在30%以上。

即使是受疫情影響的2020年,愛爾眼科表現依舊不俗。2020年前三季度,愛爾眼科實現營收85.65億元,同比增長10.78%;歸母淨利潤15.46億元,同比增長25.6%。

與此同時,其市值更是節節攀升,從上市之初的69億元,一路增長至了2019年末的1225億元,並於2020年爬上了3000億市值大關。數據顯示,2020年,愛爾眼科股價整體上漲了146.86%,最新市值高達3086.6億元,位居創業板第四名。

但在愛爾眼科董事長陳邦看來,「公司的擴張速度還是有點慢。」為此,2020年前三季度,愛爾眼科還一次性收購了30家醫院,被認為是其史上最大併購。其中,經產業併購基金培育的就有26家。

值得一提的是,憑藉著愛爾眼科的巨大財富效應,作為實控人的陳邦已經在各大富豪榜單上跑了個遍。在2020年11月發布的2020年福布斯中國400富豪榜中,陳邦就以1047.6億元的身家排在榜單第28位,繼續蟬聯湖南首富寶座。而若以愛爾眼科最新市值計算,陳邦的持股市值約為1369.83億元。

曾因醫療事故多次被告,涉虛假宣傳

看似「一路高歌」的狂奔速度背後,並非沒有隱患。

頻繁的併購雖然使得愛爾眼科業績保持著連年平穩增長,卻也帶來了巨額的商譽減值。財報顯示,截至2019年底,愛爾眼科累計計提了商譽減值準備4.45億元。

不過,陳邦對此似乎並不以為然,其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如果財務上出現商譽減值,根本原因是對於併購項目的整合能力和駕馭水平出現了問題。如果能夠持續不停地增長的話,商譽減值是沒問題的。

(圖源:視覺中國)

值得一提的是,儘管大規模併購給愛爾眼科的業績和市值都帶來了不錯的增量,但消費者的質疑和投訴也在隨著愛爾眼科規模的持續增長而不斷增加。

實際上,早在「艾芬醫生事件」之前,網絡上就已經有不少患者對愛爾眼科提出投訴,愛爾眼科也還曾多次因醫療事故被患者告上法庭。

2014年6月,有報導顯示,武漢愛爾眼科醫院在10天內有2名病人相繼死亡,一位本打算做白內障手術,但入院後不久因突發腦溢血搶救無效死亡,另一位則是在做了眼睛玻切手術後於次日晚間因心肌梗塞猝死。不過,院方隨後對此表示,兩名患者的死因均與眼病診療行為無關聯,而此事也並未引起更大反響。

而據裁判文書網顯示,2013年2月,一患者廖某曾因右眼不適到荊門愛爾眼科醫院就診,被診斷為患有白內障,需立即手術治療,且承諾只收取1300元治療費,保證治癒。但術後不久,廖某再次住院,且治療23天後病情沒有好轉,後轉至武漢大學人民醫院住院治療。期間,共支出醫療費2.33萬元,其中愛爾眼科支付醫療費1.88萬元。

廖某認為,愛爾眼科因延誤和醫治不當,給其造成了一定的經濟損失,遂將該醫院告上法庭。而法院最終判決,愛爾眼科因診療過程中存在醫療過錯行為而被判賠償患者13.28萬元經濟損失和5000元精神損害撫慰金。

無獨有偶,2018年1月,另一患者劉某前往葫蘆島愛爾眼科醫院有限公司就診,被診斷為孔源性視網膜脫落,隨後被實施左眼行玻切手術,注矽油晶體植入。但出院後不久,劉某視網膜再次脫離,而醫院未能及時發現,導致矽油不能取出,失去再次治療機會。

而經錦州遼希司法鑑定中心鑑定,劉某左眼外傷現盲目5級,評定為八級傷殘。最終,法院一審判決,葫蘆島愛爾眼科醫院賠償劉某經濟損失23.63萬元。

在不斷發生的醫療事故之外,愛爾眼科虛假宣傳、違法廣告等負面消息也是屢有發生。

實際上,早在2014年1月,愛爾眼科的一則「7秒治癒近視,國際尖端雷射技術。全程無痛,不打針,術後第二天即可正常工作和生活」的廣告,就曾被黑龍江省工商局列入39個典型嚴重虛假違法廣告之列。

而在2019年1月,河南許昌愛爾眼科又因通過微信公眾號發布「雷射近視手術是國家軍檢認可,國家體委、軍委、教委等五部聯合下文,通過準分子雷射矯正近視後,可以參加各類考試和當兵」等內容的廣告,以及通過官網發布含有童星形象代言宣傳圖片、「愛爾眼科集團角膜庫,手術成功率90%左右」等內容的醫療廣告,而被判處違反《廣告法》相關規定,罰款10萬元,並被列入了2019年第一批典型虛假違法廣告案件。

本文由《財經天下》周刊旗下帳號AI財經社原創出品,未經許可,任何渠道、平臺請勿轉載。違者必究。

—End—

相關焦點

  • 知名抗疫醫生術後視網膜脫落,愛爾眼科兩次回應→
    知名抗疫醫生術後視網膜脫落,愛爾眼科兩次回應→ 2021-01-03 11: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3000億市值愛爾眼科陷醫療事故風波:急診醫生術後視網膜脫落右眼失明
    本來是想要手術治療白內障,卻在術後出現了視網膜脫落,幾乎失明?2020年的最後一天,知名醫生、武漢市中心醫院急診科主任艾芬怒懟愛爾眼科(300015,SZ),讓這家市值3000億的上市公司站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
  • 知名抗疫醫生術後視網膜脫落,愛爾眼科回應:連夜赴武漢調查!
    2020年12月底,湖北省武漢市中心醫院急診科主任、知名抗疫醫生艾芬通過社交平臺及媒體自述,自己半年前在武漢愛爾眼科醫院接受了右眼人工晶體植入手術之後,視力未見好轉,10月在自己就職的醫院檢查後得知右眼視網膜脫落,近乎失明,復盤後認為愛爾眼科違背醫學診療流程。
  • 起底「抗疫醫生術後右眼幾乎失明」風波中的愛爾眼科:兩個湖南人的...
    以下為愛爾眼科發布的核查報告全文:事件回顧躲過病毒,卻沒躲過視網膜脫落 2020年12月底,湖北省武漢市中心醫院急診科主任、知名抗疫醫生艾芬通過社交平臺及媒體自述,自己半年前在武漢愛爾眼科醫院接受了右眼人工晶體植入手術之後,視力未見好轉,10月在自己就職的醫院檢查後得知右眼視網膜脫落,近乎失明,復盤後認為愛爾眼科違背醫學診療流程。
  • 愛爾眼科回應「武漢醫生術後視網膜脫落」:正調查
    中新經緯客戶端1月2日電 2日凌晨,愛爾眼科醫院發聲明回應「武漢醫生術後視網膜脫落」稱,迅即成立集團調查工作組,並於2021年1月日連夜趕赴武漢進行調查。2020年12月31日,武漢市中心醫院急診科主任@急診向日葵艾芬 在微博發布視頻稱,「花3萬元(在愛爾眼科醫院)換晶體,數月後視網膜脫落」。艾芬認為,「晶體手術壓根都不需要做,而是他們術前沒有把我的眼底視網膜查清楚,只是為了換我的晶體。」
  • "武漢抗疫醫生術後右眼近乎失明",愛爾眼科回應
    "武漢抗疫醫生術後右眼近乎失明",愛爾眼科回應 2021-01-04 11:3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花3萬元換晶體治眼疾 數月後視網膜脫落 武漢抗疫醫生怒懟愛爾眼科
    武漢醫生艾芬:花3萬換晶體治眼疾 數月後視網膜脫落近期,武漢市中心醫院急診科主任艾芬在自己的微博帳號@急診向日葵艾芬發布了一段維權視頻講述自己在愛爾眼科的治療經歷。艾芬微博 截圖「5月份出現視力明顯下降,當時公立醫院都沒有很正常地開展工作,正好有一位公立三甲醫院退休的眼科主任返聘在愛爾眼科醫院工作,跟我也是熟人,我就打電話諮詢。
  • 市值蒸發超200億,「眼科茅臺」遇新年第一「坎」
    3000億眼科「白馬股」正處於輿論風波中。2021年,新年伊始,有著眼科「茅臺」之稱的愛爾眼科就遭遇了大危機。2020年12月31日,知名醫生、武漢市中心醫院急診科主任艾芬在網上怒懟愛爾眼科,在網上瘋狂刷屏,讓愛爾眼科站上了風口浪尖。
  • 抗疫醫生術後幾近失明?愛爾眼科遭質疑 凌晨回應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原標題:抗疫醫生術後幾近失明?愛爾眼科遭質疑,凌晨回應2020年12月31日,武漢市中心醫院急診科主任艾芬通過社交平臺質疑愛爾眼科醫院,她稱自己在這裡接受治療後,右眼近乎失明。同時,@愛爾眼科 在報告中稱,涉事的武漢愛爾眼科醫院深刻反思、自我檢討在本次診治過程中存在的問題:1.僅有術後第一天的複查記錄;2.未明確交代術後複查時間;3.術後其他時間的複查未掛號,也未作病例記錄;4.主診醫生未按醫院規範規定及時上報不良事件。當事人艾芬為武漢市中心醫院急診科主任,此前曾在微博分享其抗疫期間堅守急診崗位的經歷。
  • 艾芬眼部手術後視網膜脫落,武漢愛爾眼科:各環節均符合規範
    2020年5月,因視力下降嚴重,艾芬經中心醫院退休眼科醫生,後被愛爾眼科返聘的副主任醫師賀玲介紹,到武漢大學附屬愛爾眼科醫院治療。在醫生推薦下,艾芬花費2.9萬元,做了人工晶體植入手術。術後,艾芬右眼視力有過短暫好轉,5個月後,她被診斷為右眼視網膜脫落,近乎失明。
  • 知名抗疫醫生術後視網膜脫離,愛爾眼科:連夜赴武漢調查
    但術後三四個月其視力仍未好轉,於是前往武漢市某醫院檢查。武漢市某醫院病歷顯示,艾芬右眼孔源性視網膜脫離,呈白色隆起,屈光不正(右眼高度近視)。艾芬質疑武漢愛爾眼科對其治療不當,做人工晶體植入手術前未徹底檢查眼底是否變性,導致其右眼視網膜脫離。
  • 知名醫生術後視網膜脫離 愛爾眼科連夜調查
    術後恢復結果顯示,患者視力較術前明顯提高,眼底視網膜平復。目前,醫院正積極聯絡患者,邀請其到醫院複查。啟信寶顯示,武漢愛爾眼科是愛爾眼科(300015.SZ)旗下全資子公司。艾芬稱術後視網膜脫離視頻來源:每日經濟新聞「作為一名醫務工作者,還遭到這樣的忽悠,不曉得有多少普通老百姓上當。愛爾眼科的行為不止是失誤,而是沒有醫德,我要揭露這種現象。」2020年12月31日,知名醫生、武漢市中心醫院急診科主任艾芬以一名患者的身份,硬懟3000億市值的上市公司愛爾眼科。
  • 武漢知名抗疫醫生艾芬手術後右眼視網膜脫落
    艾芬  2020年12月底,湖北省武漢市中心醫院急診科主任、知名抗疫醫生艾芬通過社交平臺及媒體自述,自己半年前在武漢愛爾眼科醫院接受了右眼人工晶體植入手術之後
  • 知名抗疫醫生術後視網膜脫落!3000億大白馬邏輯會生變嗎?
    知名抗疫醫生武漢市中心醫院急診科主任艾芬稱,在武漢愛爾眼科治療白內障,致右眼視網膜脫落。其質疑武漢愛爾眼科治療不當,「沒有檢查眼底,就做晶體植入,延誤了治療時間」。術後艾芬曾向醫院反映視力模糊但未引起重視,錯過補救機會。
  • 3000億「眼科帝國」攤上大事!抗疫醫生怒懟,右眼近乎失明
    短短5個月後,她突然發覺右眼左下角視野缺失,隨後被診斷為右眼視網膜脫落。作為知名抗疫醫生,艾芬的眼睛問題,一經披露便受到廣泛關注。同時,作為市值超3000億的白馬股,愛爾眼科受到了極大的質疑。31日晚間,武漢愛爾眼科醫院通過官方微博緊急聲明,經核實,艾芬右眼為高度近視並發性白內障,有手術適應症,術前檢查、手術和術後複查等各環節均符合醫療規範。
  • 女醫生稱術後幾近失明!愛爾眼科回應:視網膜脫落...
    2020年12月31日,武漢市中心醫院急診科主任艾芬通過社交平臺質疑武漢大學附屬愛爾眼科醫院對其治療不當,此舉讓3000億市值的愛爾眼科(300015)陷入輿論漩渦。  當日,愛爾眼科股價正創下歷史新高,當天報收74.89元/股,總市值3086.6億元。
  • 術後視網膜脫離,知名醫生質疑愛爾眼科「弄虛作假」,最新回應來了
    愛爾眼科的行為不止是失誤,而是沒有醫德,我要揭露這種現象。」2020年12月31日,知名醫生、武漢市中心醫院急診科主任艾芬以患者身份,開懟上市公司愛爾眼科,引發各方關注。植入人工晶體後卻出現視網膜脫離嚴重影響正常生活2020年5月,艾芬覺得自己的視力下降,經愛爾眼科一名返聘醫生介紹,在武漢愛爾眼科醫院接受了治療,花費約2.9萬元做人工晶體植入手術。但僅過了半年,艾芬的右眼孔源性視網膜脫離。經向眼科方面的醫生諮詢了解,艾芬認為,自己視力下降主要是由於眼底問題造成的,也就是眼底的視網膜的問題。
  • 起底「風波」中的愛爾眼科:兩個湖南人的「莆田式」發家史
    來源:《財經》新媒體原標題:起底「風波」中的愛爾眼科:兩個湖南人的「莆田式」發家史2020年12月31日,也是2020年最後一個交易日,愛爾眼科(300015.SZ)收盤價74.89元/股,再創歷史新高,總市值達3086.60億元。其中,盤中最高達75.50元。
  • 「眼科帝國」攤上大事!愛爾眼科發布聲明:抗疫醫生艾芬右眼失明與...
    抗疫醫生,治療後右眼近乎失明  "年頭僥倖躲過了新冠病毒的侵犯,卻在46歲生日的第2天被確診視網膜脫落,右眼近乎失明。"  在新冠病毒剛剛在武漢被發現的時候,武漢中心醫院原眼科醫生李文亮的那份新冠病毒檢測報告,就是艾芬拍攝並傳到網上。
  • 起底醫療風波中的愛爾眼科:兩個湖南人的「莆田式」發家史
    經「一個公立三甲醫院退休的眼科主任」推薦,艾芬選擇去愛爾眼科換「晶體」。武漢大學附屬愛爾眼科醫院副院長王勇為艾芬換上高檔晶體後不到2個月,艾芬視力急劇下降,繼而在2020年10月發現右眼視網膜脫落。愛爾眼科方面隨即在2021年1月2日發布官方通告,稱成立「調查工作組」赴武漢調查;4日,愛爾眼科公布關於艾芬診療過程的核查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