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知乎看到這個帖子「懷孕失業中,被孩子父親罵對家庭毫無貢獻,該離婚嗎」時,我既氣憤,又為題主感到悲哀。
提問的媽媽說,自己目前懷孕8個月,懷孕後就失業在家。整個孕期他出差了半年,這半年我們裝修、搬家,什麼都是做一個人來忙活,包括產檢。出差回家後的兩個月,家裡的家務也是我們分工合作的。
昨天和他發生爭執,他竟然提了我的大腿,還一邊罵罵咧咧「滾、蠢」,氣不過的我潑了他一身水,之後他就一直在罵我「對家庭沒有一點貢獻、就差供起來了。」
我很心寒,但現在孩子8個月,醫院也不給引產,他的工資由他掌控,每月只給我基本生活費,我想離婚,可是做單親媽媽會很難吧?
雖然旁觀的我們看起來都覺得氣憤不已,但是從題主描述的過程中,我們發現即使孩子爸爸打她罵了她,她依然沒有多麼想離婚,或者說想要離婚的意願並不強烈。
而且這位準媽媽擔心的是單親媽媽會很難,誠然,單親媽媽帶孩子確實會很難,但照目前他們的家庭狀況,或許離婚對孩子更好。
為什麼我這麼說呢?因為這個家庭存在2種教育弊端:
1、可能出現喪偶式育兒
從孩子父親對待孕期妻子的態度來看,即使孩子生下來,她也很可能會遭遇到「喪偶式育兒、守寡式婚姻」。
媽媽尚在孕期,就能被孩子父親責罵「對家庭毫無貢獻」,還對媽媽動手,那如果孩子出生,媽媽整日在家帶孩子做家務,恐怕也是會被孩子父親認為毫無貢獻,靠自己養活吧。
即將成為全職媽媽的她,價值得不到丈夫的承認,勞動得不到丈夫的尊重,這樣不對等的家庭環境,又怎麼能給孩子愛與溫暖呢?
2、爸爸不尊重不愛護媽媽
最近跟閨蜜聊天時,有一個特別深的感觸:爸爸愛護媽媽、尊重媽媽,才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
閨蜜老公有點大男子主義,所以平日裡對閨蜜說話總是大吼小叫,耳濡目染的兒子完全學到了爸爸的精髓,日常和媽媽相處時,不是吼媽媽,就是責備的語氣叫媽媽,閨蜜特別心寒,總覺得自己養了白眼狼。
其實錯不在孩子,孩子只是有樣學樣,錯在孩子父親,孩子父親對母親不尊重不愛護,孩子對母親的態度也不會太好。
提問的媽媽同樣如此,從她的描述中,我們可以看到她的丈夫對她缺乏尊重與愛護,能對懷了自己孩子的女人對手,這樣的男人又怎麼給孩子做出好的榜樣?
雖然說「寧拆一座廟,不毀一樁婚」,但是不是所有的婚姻都值得維護,不是所有的男人都值得留戀,像這種對孕期女人動手的男人,即使對女人有些許愛情,但骨子裡仍然是自私自利的,所以這種男人,真的可以考慮。
關於提問的準媽媽擔心的「單親生活會很難」,確實會很難,但再難比跟著一個有家暴傾向的男人要好很多。
而且單親有愛的家庭,比父母雙全但環境冷漠的家庭對孩子的成長會更好,所以不要為了孩子,勉強不離婚,覺得不離婚是為了孩子好,但實際上這樣的男人、這樣的家庭,不離婚或許才是對孩子最大的傷害。
所以當你和伴侶感情耗盡,家庭環境變得冷漠無愛時,不要為了給孩子一個完整家庭,而堅持忍著不離婚。
你們的隱忍與冷漠,無形中會讓孩子察覺到,因此變得自卑、敏感多疑。
所以為了孩子不離婚,是不明智的,孩子不需要父母這樣的犧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