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世界之樹相對的,奧丁在失去右眼窺視未來後,建造了瓦爾哈拉,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英靈殿。和廣泛運用於西方文化的伊格德拉修不一樣,瓦爾哈拉雖然同樣知名,但卻有很大的局限性,歸根到底,和包容性極強的世界樹不一樣,瓦爾哈拉的誕生具有極強的目的性。
瓦爾哈拉坐落在阿斯加德的格拉希爾森林中,由奧丁親自命令並監督製造,他當然屬於奧丁,但奧丁並不在這裡居住,所以不能說瓦爾哈拉是奧丁的居所。
這座宏大的宮殿在詩歌的描繪中異常的壯觀。五百四十個大門每一扇都能允許八百名戰士並排穿過,大門上有著一個野豬的頭顱和一隻獵鷹。毫無疑問,在當時獵鷹和野豬都彰顯著英武兇悍的精神,而這裡也的確需要這種精神。
走入宮殿,即便不掌燭火,宮殿之內也時刻亮如白晝,因為這宮殿的四壁(都有五百多道門了,這個四壁emmmm)都由長矛構成,鋒利的矛尖流動著冷光,宮殿的穹頂由金盾構成,每一把座椅之上都放著精美牢靠的鎧甲,這是奧丁對客人的饋贈。
看到這裡,大家基本上就明白瓦爾哈拉是為誰準備的了。要知道奧丁也有死者之王的別號,瓦爾哈拉就是他特意為自己選中的戰士建造的居所,當然,是在他們死後。
沒錯,奧丁這個眾神之王可比隔壁片場的宙斯有牌面多了,他作為神王,在整個北歐神話中大部分神職都有涉獵,包括且不限於戰爭,王權,死亡,風暴,恐懼,智慧,魔法,而且相當出色。比如他就可以從海拉手上截胡,收納凡間英勇的戰士並將他們轉變為英靈。
北歐神話中的眾神是比較接近於人類的,他們神性最強的部分並不是各種強大的能力或者無節操的糗事,而是他們的行事都遵守自己的神職,比如說搞事之王洛基,縱觀北歐神話,這貨不是在作死就是作死完了在挨揍,很多情況都不知道為什麼要這麼做,歸根到底還是遵從他的神職。
奧丁也一樣,即便他在多個領域有所涉獵並且能力非凡,他作為眾神之王,秩序的維護者還是不會去越界,也是為什麼後面出現想海拉求情拿回冥界靈魂的原因,就不要在槓精了。
回到瓦爾哈拉,這座神奇的宮殿容納了不計其數的英靈,他們生前都是英勇非凡的戰士,不需要一定是英雄,只要在戰爭中英勇作戰且死在戰爭中就有成為英靈的資格。奧丁建立英靈殿就是為了抵禦諸神黃昏,所以人數是一個極其重要的標準,至於質量,可以在漫長的時間中永無止境的訓練來彌補。
這些英靈,他們白天相互廝殺,磨練自己的戰鬥技巧,無論受了多重的傷,甚至死去,只要黃昏一到,他們就會恢復到巔峰,隨後便在瓦爾哈拉的大殿中痛飲美酒,享受美食,和歸來的瓦爾基裡度過愉快的夜晚。
這是有點破壞人的三觀,但是,瓦爾基裡,也就是女武神。一方面她們是英靈的挑選者,在凡間極負盛譽,另一方面她們在阿斯加德中只是普通的仙女,稱不上神,奧丁創造她們的目的就包括滿足英靈的各種需求。到了後來,北歐宗教裡面還專門挑選訓練女性作為人間的女武神。(閏土警告!)
北歐神話的傳播很仰賴當初維京蠻子的四處徵戰,而其中,給倒黴的受害者們留下最深刻印象就是維京狂戰士,這些傢伙最常用的戰吼就是「Odinnnn!!!」和「For Valhalla!!!」這就不難理解瓦爾哈拉為什麼被日本人用的多一點,沒講起來一次都要回憶起當初丟的人,歐洲人中能坦然面對的人也不多。
對於缺乏國家概念和思想教育的古代人來說,宗教永遠是培養死士最簡單有效的手段,瓦爾哈拉也是這樣的產物,通過描述英勇戰死後的美妙情景(雖然百分百要跟著眾神在諸神黃昏玩完,但就北歐人那個生存環境,今朝有酒今朝醉,瓦爾哈拉的日子活一天賺一天。)維京人擁有整個世界文明史中都排到上號的維京狂戰士,留下了維京海盜的赫赫兇名。
而在神話之中,瓦爾哈拉的存在則說明了奧丁這位諸神之王在預見了眾神無法避免的悲劇之後最瘋狂地掙扎。他將凡人牽扯進來,企圖攪亂命運女神的判決,但遺憾的是,雖然命運女神和奧丁自己窺視的預言都沒有人類,但這不意味著人類是扭轉局面的棋子,他們只是因為太過無關緊要所以不會顯示,至於理論上知曉萬物萬事的奧丁為什麼還是組建了英靈軍,就是秘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