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給你寫範文
成長類作文寫作技巧
《那一次失意》
文/劉雷生 河南同學投稿
同學的原文
最短的那條路,不一定要最早到達。
——《序言》
劉老師的批註:
題記的作用是點明中心,設置懸念,這句子和這篇文章的中心是相連的,可是,我們可以把它變得更好,那就是和文章的一些地方相互照應,這樣讓整篇文章變得連貫,比如說,你後文是因為《西遊記》而明白的道理,那麼我們這個題記是不是適當的化用西遊記的句子呢?
劉老師的例文:
腳踏實地,見性志誠,念念回首處,即是靈山 。
——《西遊記》
同學的原文:
我的視線被白色所籠罩,白色的屋簷,白色的牆面,白色的床單,以及白色的醫院……已經一個月了,我已經住院一個月了。在這一個月裡,我無時不在懊悔,無刻不再痛苦。
從前,我總以為自己是個聰慧的人。因為我總能想到異於常人,並且十分快捷的點子。當他人都在徘徊猶豫時,我總能先發制人,當他人都在踟躕不決時,我總能另闢蹊徑。但是,我從未想到這種聰慧,並不是真的聰慧。
劉老師的批註:
這兩段話,一段是倒敘,一段是回憶,主要是起到欲抑先揚的作用,為下文自己的失意做鋪墊,也就是說,這第二個段落其實在寫自己得意的情景。但是,第一段略顯囉嗦,第二段體現不出來自己得意的情感。所以需要稍加修改。
劉老師的例文:
醫院裡,萬物俱白,慘白與灰白交織,痛苦與懊悔縱橫,我在這白色的牢籠裡,整整度過了一個月,也許,我其實不用住在這裡的……
如果用一個詞來形容兒時的自己,那麼定是「得意」:當別人為問題踟躇時,我總能另闢蹊徑找到方法;當別人為困難徘徊時,我總能異於常人尋得頗為快捷的辦法。
可我從未想過這聰慧,並非真的聰慧……
同學的原文:
那日午後,陰暗更迭,陽光透過樹梢形成一個個光斑,宛如一隻只剪影。雖晴空萬裡,卻在路邊燃氣了烈火,侵蝕著周圍,兇猛著世間一切,而我卻不得不到他家去——僅僅一牆之隔的那方地。我是選擇頂著炎熱,忍耐十數分;還是輕輕一躍,在一切便煙消雲散。頗為聰慧的我自然選擇了後者,然而,我錯了,大錯特錯。這輕輕一躍換來的不是十數分的舒適,而是骨頭骨折,半月載的傷痛。
劉老師的批註:
全文其實有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就是標點使用不正確、不規範,這段語言也是,其次,有矛盾的地方:陰暗更迭怎麼會燥熱呢?
劉老師的例文:
暮夏,餘熱未散,陽光透過樹梢形成一個個光斑,宛如一隻只剪影。雖晴空萬裡,卻在路邊燃起了烈火,侵蝕著周圍,兇猛著世間一切。而我,在這熾熱中,卻不得不到朋友的家——僅僅一牆之隔的地方。如此,我是選擇頂著炎熱,繞行頗久?還是輕輕一躍,片刻即至?自小「聰慧」的我自然選擇了後者。然而,我錯了,大錯特錯!這輕輕一躍換來的不是片刻的快捷,而是半月的傷痛!
同學的原文:
慘白的房頂,空蕩的病房,腳步聲在走廊裡迴蕩,望向窗外的一抹天色,如今的我,宛如囚牢中的鳥兒渴望著自由。想起當初的失意,為何如此快捷的方法,卻造成了如此難堪的結果?
劉老師的批註:
從得意到失意,再到懷疑,最後是感悟道理,這是準確而具體的情感變化的線索,所以這一段是必須要有的,但是,這一段所要表現的懷疑,並不深刻。
劉老師的例文:
捷徑為什麼換來的是痛苦?我想並非是捷徑的問題,應是我翻牆時不注意罷了。這麼想來,我便釋然了:原來,我依然是聰慧的我,只不過這次失手了而已。
同學的原文:
我打開電視,想在電視中麻木自己的渴望。我看到了這樣的一群人:羊肉牛奶,晝作夜息的一群人帶領全家,熬著岡仁波齊神山朝聖的信徒。而在我眼中,只有一群不知天高與地厚的無知者。他們為何不像他人一樣選擇乘車,為何非要踏上這條艱難的轉山之行?
劉老師的批註:
一篇文章,尤其是應試作文,由於字數的限制,我們與其寫兩個讓我們明白道理的轉折故事,不如詳寫一個,這樣的話,全文會很連貫,不然,這一段寫《岡仁波齊》和下文醫生突然問你孫悟空的事情,是不是太突兀了呢?
劉老師的例文:
百無聊賴間,我打開電視,電視中正播放著《西遊記》,我看著師徒四人翻山涉水兩肩霜花;我看著師徒四人迎來日出送走晚霞。不由得自言自語:孫悟空一個筋鬥十萬八千裡,你背著唐僧豈不是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傻!太傻!
同學的原文:
不知何時,主治醫師已站在了我的身後,他臨走之際,問了我:「你知道為何孫悟空不背著唐僧前往西天?」
孫悟空……為何……我幡然醒悟,被孫悟空背著的唐僧永遠到不了西天,坐在車裡的人永遠到達不了山頂,最短的路不一定最早到達,因為這不是所有的路都能到達重點。
窗外,淫雨綿綿,那次失意的陰影,籠罩了天空,天與舞與雲與樓,布滿壓抑,「彭」的一聲,閃電照亮了半邊天地,我心中的那堵牆倒下了。
劉老師的批註:
如果上文改為電視上播放的是《西遊記》,那麼這接下來的故事就順理成章了。可是問題出現了,你之前就有疑問,嘲笑孫悟空不背唐僧,那為什麼醫生這麼一問,你就明白道理了呢?所以,既然是《西遊記》我們不如還從這裡面找答案,這裡有一個問題:什麼叫引用?一次不差的叫引用,可是有時候,你引用的內容有些部分不適合自己所寫的情景時怎麼辦呢?劉老師告訴大家:引用有一種較為高級的辦法叫做化用,也就是說,我們對引用的東西稍加改編,變成符合我們文章的東西。這是可以的。
劉老師的例文:
不知何時,醫生已站在我的身後,我那自言自語也被他聽了去,他笑了笑並不回答,邊幫我檢查身體,邊似乎也在自言自語:孫悟空在取經過程中,去了不止一次的靈山找佛祖,可是他既然去了那麼多次靈山,怎麼沒有成佛呢?
是呀,既然到了靈山,就能成佛,那麼孫悟空去了那麼多次,也沒有成佛呀?為什麼?
醫生已經離開了,我的身邊又恢復白色,抬頭,電視中豬八戒正在問師傅:「咱們什麼時候才能到達靈山呢?不如讓猴哥背你飛過去罷。」
師傅說:「如果只是飛,就是從春飛到冬,再從冬飛到夏,如此反反覆覆也無法到達。」
八戒問:「那我們就永遠到不了了吧?」
師傅說:「腳踏實地,見性志誠,念念回首處,即是靈山。」
每天,劉老師為大家寫作文。歡迎大家私聊,學作文,找劉老師,最實用的作文技巧,盡在初心劉老師。
近期私聊劉老師上課、修改作文的同學頗多,恕不一一回復,感謝各位。
覺得好,打個賞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