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純陽,醫學博士、主任醫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山東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山東省科技創新人才、山東省臨床精品特色專科「腰椎間盤微創治療」學科帶頭人,現任濟寧醫學院附屬骨科兼脊柱外科主任,濟寧市自然科學學科帶頭人、濟寧醫學院脊神經疼痛研究所所長、濟寧醫學院「一流學科」和「一流團隊」學科帶頭人。
矢志不移篤定堅守 填補多項脊柱微創技術空白
夫醫者,非仁愛之士,不可託也。要想當一名良醫必須先具備仁愛之心,淡泊名利,同時要有精湛的醫療技術,只有這樣才能贏得患者信任,以生命相託。只有不斷上下求索,攀登醫療技術巔峰,才能不付患者生命之相託,這是孟純陽教授行醫近三十年的感悟,也是他三十年的行醫原則。
孟純陽教授善於學習國內外前沿新技術尤其脊柱微創技術,他率先開展的多項新技術填補了濟醫附院和魯西南此領域的空白。如2008年12月率先在魯西南開展經皮椎體成形術(PVP)及經皮椎體後凸成形術(PKP)等脊柱微創手術治療老年胸腰椎骨質疏鬆壓縮骨折和椎體血管瘤、轉移瘤。該技術使罹患此類疾病需長期臥床的老年胸腰椎骨質疏鬆骨折患者重新站立行走,且術後第二天即恢復自理能力,為患者個人、家庭和社會減輕了負擔。2010年9月7日曾成功為一位96歲超高齡男性患者行經皮穿刺椎體成形術治療,術後患者即刻擺脫了腰背部疼痛的困擾。這一微創手術的成功開創了魯西南微創治療超高齡脊柱骨折的先河。
孟純陽教授自2008底從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被濟醫附院作為高層人才引進,他在臨床工作中不斷開展脊柱疾患的新技術新項目,先後開展經皮椎體成形術和椎體後凸成形術、錨定法單開門頸椎椎管擴大成形術、後路椎間盤鏡輔助下髓核摘除術(MED)、經皮穿刺椎弓根內固定術、微創通道輔助下腰椎間盤髓核摘除術、經皮側方椎間孔入路內鏡下突出椎間盤髓核摘除術、經皮全脊柱內鏡下椎板間入路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症、頸椎後路通道輔助下K-hole減壓術等多項醫療新技術並獲新技術獎,其中多項新技術項目填補醫院和魯西南地區的行業空白。
心繫病患一腔仁愛 成功救治大量危重急難患者
在近30年的從醫生涯中,孟純陽教授堅持始終如一,對患者,他存仁心,施仁術;對同事,他心懷敬畏,坦誠以待;對下屬,嚴於律己,寬以待人。工作中,他始終秉承著精益求精、一切為了大眾健康的理念服務萬千患者。
一位96歲高齡的老年患者,入院兩天前在家洗刷時不慎摔倒。當時患者臀部著地,摔倒後頓感腰背部疼痛,輕微活動便感劇痛,不能翻身,更不能坐立。家人陪同患者慕名趕來濟醫附院脊柱外科診治,經孟純陽教授詳細詢查,診斷為重度骨質疏鬆症伴腰1椎體壓縮性骨折。由於患者高齡,腰背部疼痛劇烈,此外患者還合併有心肺疾患等老年病,傷後臥床僅一天便出現飲食、睡眠極差、精神萎靡和水電解質紊亂等問題。如此超高齡患者再臥床必將導致身體器官逐漸衰竭,老人的生命危在旦夕。時間就是生命,孟純陽教授抓住手術最佳時機,親自主刀,僅半個多小時便成功完成了經皮椎體成形的微創手術,即老百姓俗稱的骨水泥填充術。術畢患者疼痛明顯緩解,當天晚上這位耄耋老人便可以在床上坐立。術後第二天在其家人的保護下,患者便可自行下地活動。
敢於為如此高齡、多病症患者施術救治,不僅體現了孟純陽教授藝高膽大的高超技術、更令人感動的是他一切為患者著想的擔當精神,正是彰顯他為人稱道的勇於承擔責任、救死扶傷的職業操守和大愛情懷。
該微創技術的開展為魯西南老年人骨質疏鬆脊柱骨折的治療帶來了福音。孟純陽教授將該技術傳授給科室中級以上的醫生,該科室目前已有12人掌握此技術,自2008年至今該技術已使科室的6100餘例老年脊柱骨質疏鬆骨折患者受益,為這些脊柱骨折老年患者及時減輕痛苦,恢復生活自理,為患者個人、家庭和社會解決了困難。
2016年9月,家在泗水的56歲的劉女士因腰痛及右下肢疼痛2月嚴重影響生活,兩周之前症狀突然加重,不能下床活動,生活不能自理,寢食難安。輾轉多家醫院未明確診斷,在眾親屬陪同下慕名來到濟醫附院就診。結合影像學資料後在PACS系統上仔細動態觀察,患者診斷為臨床較為少見的腰3/4椎間盤極外側突出型的腰椎間盤突出症。2016年9月26日,孟純陽主刀為病人實施手術,在局部麻醉下術中經0.7cm的手術刀口,用微創椎間孔鏡技術摘除壓迫脊神經的髓核後,術中完全清醒狀態下的患者突然感覺疼痛完全緩解。該例手術的成功實施,迅即解除了壓在全家心頭近半個月的大石頭,減輕了一個家庭沉重的經濟和精神負擔,康復後的患者為表達感激之情送來了錦旗以示感謝,融洽的氛圍為良好醫患關係的形成樹立了典範,一度傳為醫界佳話。
10餘年來,經孟教授診治的頸、胸椎傷、病合併癱瘓而術後恢復勞動力的患者舉不勝數。如汶上縣38歲的一名男性患者,2009年3月因外傷致頸椎骨折脫位、頸脊髓損傷並四肢癱瘓,這個全家唯一的勞動力和一家老小的頂梁柱突然癱瘓,全家人如陷滅頂之災,處於絕望之中。經孟教授主刀手術治療,術後四肢肌力逐漸恢復,術後3周可扶拐杖行走,生活部分自理,術後一年已能在汶上縣從事保安工作,一家人過上了幸福如初的生活,逢年過節都要打電話致謝孟純陽教授。
以上這些經典案例僅僅是孟純陽教授在頸、胸、腰椎疑難和複雜病例和微創治療技術的零星一角,還有更多工作、生活中對待患者仁心、仁術的事跡難以一一表達。面對每一個手術,他都是精益求精,盡善盡美,甚至到了苛刻的程度。他經常對科室的大夫和學生說:「不要把手術僅僅當成一種技術,當你把手術當成一門藝術的時候,你就離成功不遠啦!」
克勤克儉履職盡責 獲創省級臨床精品特色專科
擔任科主任以來,脊柱外科在學科帶頭人孟教授的帶領下,不僅開展了脊柱外科各種常見病、多發病的診治工作,如腰椎間盤突出症、頸椎病、腰椎管狹窄症、胸椎管狹窄症、胸椎黃韌帶骨化症等,對於複雜的上頸椎疾病、脊柱腫瘤、脊柱脊髓損傷、胸椎管狹窄症、胸椎黃韌帶骨化症、脊柱側彎等脊柱疾病也先後逐漸一一被克服。同時孟純陽教授帶領的脊柱外科團隊又進行了深入的臨床科學研究,並取得斐然成果,社會影響力不斷擴大,服務覆蓋半徑輻射到菏澤、棗莊、泰安兄弟市縣及周邊河南省、江蘇省的部分地區。
正是基於孟純陽教授領銜的濟醫附院脊柱外科憑藉著優秀的專業團隊、行業領先的優質系列微創脊柱先進技術並取得的優異專業成績。他擔任負責人的「腰椎間盤微創治療」項目被山東省衛生健康委、省發展改革委和省市場監管局聯合組織的專家組評審為「2018年度山東省臨床精品特色專科」。孟教授作為該項目的帶頭人,再一次將科室的整體技術水平提升至山東省省級先進水平的新高度。
孟純陽教授注重臨床工作的同時,更注重以發現的臨床問題為導向立題做臨床研究,近5年立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兩項,也是迄今為止魯西南骨科脊柱中僅有的兩項國基金面上項目。此外,立項省自然基金一項並結題,山東省廳局級項目多項並結題,在臨床工作中注重微創理念、循證診治和根據病情不同進行個體化治療,想法設法為患者省錢,又能使其獲得最佳療效。
孟純陽教授常說的一句話是:」一木獨秀不是春、萬紫千紅春滿園」,他注重學科建設和每一項臨床手術新技術的傳、幫、帶,同時把脊柱專業進行逐步細化,形成了團結協作、梯隊合理、勇攀高峰的優秀團隊,目前能獨立開展頸椎手術7人,獨立開展胸腰椎手術15人,專業技術人員平均年齡38.3歲。
為了提高年輕大夫的醫療技術和學生的科研水平,孟純陽教授採取教學相長、因材施教,以及開放教學的模式,兼容並蓄,各學所長。只要他有時間,無論是查房還是每周例會、每日早會,他都會利用這個時候開展病例討論、案例分享、現場教學,通過深入淺出的語言,循循善誘的方法,科學嚴謹的分析,不厭其煩地向科室大夫、學生講授,讓其了解和領會目前國際國內脊椎治療領域的先進理念和前言醫療技術。孟純陽教授說:「人才是未來競爭的核心力,只有精於技,才能不斷開創未來新技術。醫療技術的進步也是同樣的道理。為了讓年輕的大夫掌握一技之長,醫院和科室十分重視,為其搭建不同的學習平臺,並經常到派往國內外大醫院開展學術交流活動,讓其開眼界、拓視野、學技術。」在近30年的醫、研、教的
工作生涯中,孟純陽教授不斷把匠人精神貫穿於臨床一線工作中,不僅為病人排憂解難,更為所帶的各層次醫學生樹立優秀的師德典範,他為國家培養了一批批臨床本科實習生、住院醫師規範化培養醫師和進修生,已累計多達600餘人。同時培養副教授6人,主治醫師8人,已招收博士、碩士研究生共45名。
作為一線臨床醫生,孟純陽教授對接診的每一名患者、不論貧富貴賤一視同仁,面對病人他不僅想的是如何儘快以最微創的技術減輕患者痛苦,同時儘可能為貧困的患者節省錢款,還想法設法救濟患者,曾帶頭為貧困頸椎病患者捐款,脊柱外科醫德醫風記錄本,其上清楚地記錄著孟純陽教授和其他醫生多年來婉退每一個紅包的詳細情況,他每年收到患者各類感謝錦旗多達十幾面。正是憑藉著精湛的醫術、高尚的醫德、優質的服務,孟純陽教授成為了一名德醫雙馨、患者滿意、社會認可、值得青年醫務人員學習的醫者典範。(高爽)
【來源:濟寧醫學院附屬醫院】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