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快遞業燃燒起了價格戰。在這場惡性競爭中,大多數快遞公司或許都無法獨善其身。
近期,A股四大快遞公司相繼發布了2020年前三季度業績報告,受行業價格戰影響,利潤增速上,前三季度只有順豐控股和圓通速遞實現了淨利潤增長,但淨利潤增幅均不及營收增幅;韻達股份和申通快遞則出現了大幅虧損。
因快遞員罷工、全國多地快遞網點負責人跑路、包裹無人配送,韻達快遞近期也被推上了社會投訴的風口浪尖。
北京市的一位陳先生向《企業觀察報》反映:「9月21日由北京海澱區發往朝陽區的韻達快遞,11月4日才寄到,耽擱了一個半月。」
類似的投訴不在少數。韻達快遞的上市主體為韻達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簡稱韻達股份 股票代碼:002120),是A股市值排名中僅次於順豐控股的快遞公司。可如今的韻達快遞,無論從業績、市值,或是服務質量和品牌信任度上,都已被順豐甩開了一大截。
A股四大快遞公司2020年前三季度業績對比
《企業觀察報》據各公司財報整理
1
-THE FIRST-
兇猛價格戰:
韻達快遞降價最多
韻達快遞大幅虧損的背景是,快遞業正在進行著一場史無前例的價格戰。
「今年快遞行業的競爭異常激烈。」《企業觀察報》接觸的多位快遞行業人士都這樣說,有些快遞公司為了快速擴大市場份額,甚至打出了「8毛起發全國」的史上最低價。
這也能夠解釋「全國快遞需求量大增,快遞公司反而賺錢少」的現象。國家郵政局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全行業累計完成快遞業務量561.4億件,同比增長27.9%,超去年同期水平;特別是9月份,快遞業務量完成80.9億件,同比增長44.6%,增速創三年來新高。
而綜合財報卻發現,順豐、圓通、韻達、申通這四大快遞公司前三季度淨利潤80.09億元,同比降幅超過8%。
降低單票價格搶佔市場,是快遞公司打價格戰的「核心策略」。據公司財報,上半年,包括順豐在內的四大快遞公司單票價格持續下降,單票收入普降20%左右。這其中,韻達快遞降幅最大,單票收入從2.86元降至2.12元,降幅超過了30%。
對此韻達快遞稱:「單票成本的下降,源於保持合理的資本開支,發揮規模效應。」
不計成本地降價,明顯侵蝕了韻達快遞的利潤。據公司財報,今年三季度,韻達快遞業務量達到40.13億件,同比增長54.4%,淨利潤卻虧損了47.83%。
「近幾年,韻達快遞一直在走下坡路。」一位不願具名的韻達快遞員工對《企業觀察報》說。
從公司財報也能看出,韻達快遞的持續盈利能力處於下滑狀態,以銷售毛利率為例,韻達快遞的銷售毛利率已從2016年的31.16%持續降至2020年前三季度的10.20%。
「隨著國內網際網路消費加速,韻達快遞這類追求『以價換量』的快遞公司利潤將被進一步壓縮。」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經研究部研究員魏際剛對《企業觀察報》表示。
「事實上,2018年之後,國內快遞行業的競爭格局發生了變化,那就是從幾大快遞公司擠壓中小快遞公司,發展到現在四大快遞公司之間角力的狀態。」他說,而從業績上不難看出,目前順豐一家獨大,其餘快遞公司的市場份額格局還遠遠沒有形成。儘管今年的疫情催生了大量新增快遞需求,但對於絕大部分快遞公司來說,想要從順豐手裡搶奪市場份額,降價就成了最直接的獲客手段。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前三季度,順豐業務總量56.72億票,超過了2019年全年的業務總量,總營收已接近去年全年。
與韻達快遞相比,同樣在打「價格戰」的順豐為什麼保持了業績增長?盤古智庫高級研究員江瀚認為,2019年順豐進入電商快遞市場,經過一年的網絡布局和市場拓展,紅利開始顯現;同時順豐還有堅固的護城河,基於高品質快遞仍是中國市場的稀缺資源,順豐藉助完善的網絡以及冷鏈運力、航空運力、無人機等智能化高端資源,獲了得較好的業務增幅。「現在的順豐更像是一家科技公司。」
據順豐披露的數據,儘管今年9月份順豐單票收入同比下降了15.16%至平均18.47元,但順豐的速運物流業務和供應鏈業務均大幅增長。
對比研發投入,截至今年9月末,順豐的研發費用11.93億元,而韻達和圓通的研發費用則分別為2.04億元和2540萬元。
針對目前國內快遞業掀起的兇猛價格戰,多位專家學者發出警示:快遞市場價格競爭導致的突出問題是,部分企業或步入價格競爭臨界點,各類資源面臨極限挑戰,很難在存量產能上降本提效。「質量和服務是未來快遞公司競爭的關鍵。各大快遞公司應通過科技化和智能化手段降低成本,並優化產業鏈、供應鏈,以創新的優質服務取勝,而不是簡單粗暴地打價格戰。」
另外,今年5月韻達公告稱,入股德邦快遞以共同提升市場佔有率。韻達和德邦快遞此前「跨界」均未成功,兩家聯手能在多大程度上改變當前零擔快運市場的格局?《企業觀察報》接觸的多數業內人士表示並不看好。
2
-THE SECOND-
價格戰引發連鎖反應:
「韻達快遞不靠譜」
快遞業價格戰所帶來的惡性競爭,會引發這樣的連鎖反應:底層快遞員和網點不堪重負,消費者怨聲載道。這其中,韻達快遞表現的最明顯。
「我請朋友幫忙寄身份證,快件11月2日從河南許昌運到鄭州後,一直沒人配送,向韻達快遞客服部投訴,到11月7號都沒解決。11月9日,我自己去了網點,在堆積如山的快遞堆裡找回了快遞。我看到那裡面很多未派送的生鮮類快遞,已經發臭。」家住鄭州的陳女士近期向《企業觀察報》講述了自己的遭遇。
據陳女士說,該網點工作人員稱,由於多個快遞員辭職,已經堆積了上萬件的包裹無人配送;而韻達快遞客服這樣說:「實在抱歉,積壓件特別多,以後再買東西儘量先避免韻達。我們會對該網點進行處罰。」
梳理公開信息,從今年3月開始,北京、河北、湖南、山東、上海、四川、江蘇等全國多地的韻達快遞加盟網點,都爆發了上述網點異常、快遞積壓嚴重無人配送的情況。原因主要有兩方面:一是上級網點降低或拖欠派件費,下級網點發起停業以示抗議;二是網點經營不善,資金緊張,網點降低或拖欠快遞員工資,導致員工集中罷工或離職,網點難以正常運營。
「網點異常基本都是因為拖欠快遞員工資,大批快遞員辭職。我知道的是,有20多個快遞員被拖欠了30多萬的工資,快遞員每天都在討薪,但到現在都還沒有討回工資。」北京的一位韻達快遞員告訴《企業觀察報》。
微博數據顯示,最近一個月,有關全國多地韻達快遞網點快遞員辭職、罷工的討論已累計近萬次。
「問題的癥結在於韻達快遞的全國加盟制網點模式。實際上,目前國內的快遞公司中,除順豐外,基本都是這種模式。」中國快遞協會原副秘書長邵鍾林指出。
據了解,在這種加盟制快遞網絡中,總部掌握定價權和管理權,一級代理網點掌握轄內網點的分包權和罰款權,以每單1至1.2元的價格向下分發派件;二級及以下加盟商依靠收發快遞的基礎業務,派件每單賺取0.1至0.3元的利潤,最末端的派送員賺取每單0.7至0.9元的派送費。
「一級代理商向二級加盟商收取承包費、押金,並下達考核任務,同時,二級加盟商還承擔著門店租金和員工成本。」邵鍾林說。「關鍵是在這樣的加盟制中,快遞公司總部、一級代理、二級加盟商三者利益不一致,遇事互相推諉,就會引起很多矛盾和麻煩。」
以快遞員討薪事件為例,據前述韻達快遞員稱,很多快遞員都是討薪無門:二級代理商跑路失聯,總部又不承擔網點的債務。
「這個問題屬於一級代理商與二級加盟商之間的矛盾。快遞員薪資應由所在加盟商負責,公司正在督促協調。」討薪快遞員每次都會得到韻達快遞總部這樣的回覆。
而如前述,2019年開始的快遞業價格戰,進一步加深了加盟制快遞公司總部、代理、加盟商的三方矛盾。不斷壓低的單票價格,令加盟制快遞公司的全國二級商幾乎都在虧損線上掙扎,跑路的也不在少數。
另據前述韻達快遞員稱,在一級代理的壓力下,二級加盟商還會採取向快遞員增加罰款的方式增加利潤。「罰款條目達幾十條,每次罰款100元起,比如不及時到崗開會、包裹破損、客戶投訴等等,幾個罰款下來,一個禮拜就白幹了。這也是很多快遞員辭職的原因。」
「加盟制的最大弊端在於加盟商素質參差不齊、運作和管理不規範,只要有錢就能幹。」有快遞行業人士這樣告訴外界。
對此,快遞行業專家趙小敏表示,目前看,同樣是加盟制,韻達快遞爆發出來的問題明顯比圓通、中通等快遞公司多,這說明韻達快遞的管理能力不足;一旦發生矛盾和糾紛,快遞公司總部就把責任全部推給代理商和加盟商,這顯然是不負責任的行為,影響了外界對其品牌的信任。
「另外,隨著阿里、京東、拼多多等『1元店』趨勢的興起,快遞行業的價格戰或將在明年迎來一個轉折點,韻達快遞等加盟體系的公司或面臨更加艱巨的挑戰。」趙小敏說。
3
-THE THIRD-
融資近百億加碼價格戰:
韻達快遞飲鴆止渴?
前三季度報告期內,韻達快遞先後通過發行超短期融資券和中期票據、發行美元債券、開展外匯套期保值業務、設立多隻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等多個途徑拓寬融資渠道,以求降低市場波動對其經營及損益帶來的影響。
「以上述韻達快遞目前的終端網點運營異常和消費者指其不靠譜的服務狀態來說,通過不停融資、借債的方式加碼價格戰,究竟是行業競爭中的求生,還是飲鴆止渴?」《企業觀察報》接觸的多數快遞業人士表示出這樣的疑問。
據韻達股份公告,從2019年開始韻達快遞已經進行了數輪融資:2019年6月韻達快遞獲準發行10億元超短期融資券;
進入2020年韻達快遞加大融資幅度,7月14日,韻達股份再度發布發行中期票據及超短期融資券的公告,中期票據與超短期融資規模均不超過20億元(含20億元)人民幣;
2020年8月19日,韻達股份通過其境外全資子公司YUNDA Holding Investment Limited公開發行了5億美元(約33億元人民幣)債券;
8月24日,韻達股份宣布將通過下屬全資子公司作為原始權益人,設立多隻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合計規模不超過25億元。
對於這一系列融資,韻達股份方面稱,系拓寬融資渠道,盤活存量資產,滿足公司經營發展需要。
「面對價格戰對快遞公司成本和利潤的擠壓,韻達快遞開啟了燒錢模式。在這種情況下,現金流是各快遞公司未來兩個月巨大的考驗,對於負債率過高的企業來說,也是應該提前考慮的問題。」魏際剛指出。
據韻達股份披露的信息,截至今年9月末,韻達股份總資產283.62億元,其中持有貨幣資金50.97億元、交易性金融資產60.83億元,交易性金融資產主要由短期理財和短期結構性存款組成。
負債方面,截至今年9月末,韻達股份負債項目中,應付債券49.27億元、合同負債19.26億元,均高於圓通速遞,其合同負債主要包括派送費、預存款項、面單款。
價格戰的重要標誌是擴大資本支出。2019年,韻達股份的資本支出大幅增加至43.77億元,今年前三季度,韻達股份的資本開支為39.51億元,均高出圓通速遞近10億元。
今年4月,韻達股份還發布了百億理財議案,韻達股份董事會公告稱,同意公司及子公司使用不超過150億元的暫時閒置自有資金進行委託理財;韻達股份同時開展了委託理財,據半年報,報告期內,韻達股份以自有資金或募集資金委託理財的發生額為78.02億元,照比2019年期末理財餘額增加8.52億元,上漲12.26%。上半年,韻達股份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及短期理財餘額總計為95.75億元,同比增長 24.10%。
對於國內快遞行業的現狀,盤古智庫高級研究員江瀚認為,快遞行業已經進入了幾大快遞公司競爭的階段,因此快遞市場的競爭比以往任何一年都要激烈。雖然9月份一些快遞公司開始陸續漲價,但預計短期內「價格戰」還會存在。「長期來看,快遞行業的這種價格戰不會長久持續,以利潤換市場是比較激進的策略,也是一個優勝劣汰的過程。比如說,很多快遞公司的網點無法承受連續虧損後自然會引起退網潮。」
快遞行業專家趙小敏則指出,回歸到快遞行業的本質上看,這場價格戰其實是一場效率戰、成本戰。各大快遞公司中誰能撐到最後,其核心因素取決於兩方面,一是能否通過提升服務質量和消費者體驗,獲得更多市場份額,二是能否通過經營模式和機制的創新來優化並降低成本。「即使價格戰一直持續,擁有更多現金流、更低成本和更好服務的快遞公司就能夠撐到最後。」
END
編輯|思洋 校對|堅果 視覺|牛小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