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消息
江北又有兩條道路傳來新進展
快和生活圈一起來了解一下
全長約276米,江北核心區又一道路建成交付!
近日有細心的市民發現江北新區核心區又有一條美麗、精緻的道路建成了,該條道路連通了浦口大道和鎮南河路,解決了周邊商圈出行繞行的難題,這條小路就叫順濟路(紅星美凱龍旁支路)。
順濟路全長約276米,路幅寬度24米,毗鄰紅星美凱龍商場。該項目由南京江北新區公建中心負責建設,自去年10月開工建設以來,克服雨季天氣以及揚塵管控等不利影響,先後完成了道路主體工程,綜合管線、交通工程、路燈並杆等建設,如期交付使用。
「項目雖小,五臟俱全」。根據新區部署要求,江北新區公建中心統籌各參建單位,精細施工,在滿足紅星美凱龍商場道路需求的前提下,結合樹木生長環境,邊分帶、人行道全部素土回填,樹池蓋板採用新式鋼蓋板,打造了與市民親和的「疏林草地」周邊綠化環境。
順濟路連接浦口大道,打通周邊道路「微循環」的同時,給商圈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完成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形象,助力新區發展。
橫江大道北延工程即將啟動
目前,
橫江大道快速路地面道路已經正式通車!
橫江大道北延項目也即將啟動!
▼▼▼
橫江大道北延(浦儀西段至緯三路段)快速化改造工程即將啟動,目前處於前期方案研究階段。本項目將跨過緯三路、建寧西路過江通道、穿過長江大橋與正在建設的浦儀公路新化樞紐對接。
其中長江大道至新化樞紐段採用「主路六車道,輔路四車道」建設標準,主路在臨江側,與長江大堤「路堤結合」共建,輔路在快速路西側,利用既有濱江大道做輔道,方便周邊市民出行。
作為江北新區構建的「六橫十縱」的重要橫線之一,橫江大道是江北新區第二條快速化道路,東北接六合,向西南貫穿新區、浦口,全長7.2公裡。其中七裡河大街以東約3公裡將與核心區地下空間共建,預計2023年全部完工。
△已通車七裡河大街至城南河段實景圖
建成後,可以實現沿江地區快速聯通,串聯多個過江通道,緩解長江大橋交通壓力。橋北地區將形成「橫江大道+建寧西路+江北大道+浦儀公路」快速環線。通過橫江大道,可以更便捷選擇過江通道,5分鐘可以到達大橋以外的過江通道,解決多年橋北片區長江大道擁堵過江老大難問題,10分鐘可以到達新區核心區,交通環境大幅提升。
橫江大道北延段快速路堤外江灘將按照長江生態修復、城市更新建設、文化旅遊開發的理念打造,為市民營造美好生活空間。整體景觀以最美的岸線,最近的未來為理念,該段長江岸線為潮之橋灘段,本段分為三大節點,分別是橋之慶典,漂浮花園,白鸛之鄉。
為保證現狀道路西側居民觀江景,將打造數個人行景觀天橋,一橋一景,滿足江灘的可達性,居民可以通過天橋來到江灘,欣賞濱江優美的風光。該段快速路堤外江灘將按照長江生態修復、城市更新建設、文化旅遊開發的理念打造,為市民營造美好生活空間。
除此之外橫江大道未來還將南延
南京市交通運輸局2019年7月份發布南京長江三橋北接線西江互通連接線建設工程環境影響報告表,目前在建的連接緯三路隧道與長江隧道的橫江大道快速化改造工程將繼續南延,經五橋至三橋。項目總投資29.15億元。
■ 工程起於擬建356省道與西江路交會處,接規劃中的西江互通,向北設置紫創路-虎橋路、綠水灣路-知行路兩處連續隧道;
■ 與五橋北引橋交叉處設置臨江路互通;繼續向北設團結路節點隧道後至城南河大橋南側接地點,全長約7.13公裡,
■ 主六輔四,主要採用地平快速化和隧道快速化方案。主線設計時速為80公裡/時,輔道設計時速為40公裡/時,建設工期2年。
■ 這一新項目是在建的橫江大道的延續,將成為一舉串聯起長江三橋、長江五橋、南京長江隧道和緯三路長江隧道等4條過江通道的城市快速路,主路一路暢通無紅綠燈。
■ 這條道路還是南京江北新區規劃的一條重要的軸向快速路,是江北新區城市發展的軸線。
橫江大道是南京市江北新區規劃的一條重要的軸向快速路,由東北向西南貫穿六合、浦口兩區,橫江大道串聯三橋、五橋、長江隧道、揚子江隧道、建寧西路、浦儀公路、二橋等多條過江通道,更是江北核心區、江蘇自貿區南京片區的發展軸線,展示新區發展面貌的窗口。橫江大道的貫通將緩解江北新區軸向交通壓力、提升主通道服務水平,並提升江北新區核心區對外出行條件。
江北新增一處紅色廣場
紅色廣場項目選址地塊確定在京浦鐵路文化廣場。京浦鐵路文化廣場東至丁家山河,南至浦鎮車輛廠老廠區,西至浦鎮車輛廠老廠區,北至興浦路,距離「二七」大罷工指揮所舊址及浦鎮車輛廠較近,道路交通便利,主體建築佔地面積為3758平方米。
目前廣場主體建築概念設計已經確定,其主體建築呈「品」字形布局、建築形式採用洗鍊、厚重的立方體組合而成,呼應王荷波同志「品重柱石」的性格。廣場整合建築空間與外部場所空間,形成集新建展館、教育培訓基地、紅色主題廣場、儀式草坪、松柏林園為一體的綜合展陳場所。項目用地和周邊環境巧妙融合,將紅色廣場建設「嵌入」 城市環境,與城牆遺址、河道景觀、公園綠地以及浦廠工業特色資源共同構築「城市客廳」 ,同時結合新媒體技術串聯展陳內容,創造具有敘事序列的空間體驗,讓參觀者在行進中體驗情緒的起承轉合。
注;本文素材來源於南京江北新區,由南京江北生活圈整理髮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