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為推進現代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構建新型智能化教學環境,南開大學津南校區公共教學樓與八裡臺校區二主樓同步「上新」了16間研討型智慧教室,將於2021年春季學期投入教學使用。
與傳統教室的固定陳設相比,智慧教室重構了教學空間、融入了智能設備。室內可見不規則樣式的桌子分組擺放,配備萬向輪的多功能椅子圍桌陳列,「四面八方」的牆壁上增設了多媒體顯示屏。
「在這裡上課的感受是不一樣的。」金融學院2019級本科生劉沫含日前在上「百年南開校史文化」通選課時,感受到了智慧教室的魅力。「這樣的環境有利於小組間的相互討論與溝通,學生與老師的溝通交流也更加便利,大家都能得到老師的個性化建議。」教室陳設的改變竟帶來了教學體驗的「升級」,令她讚嘆不已。
不設講臺,布置可移動教學家具;終端物聯,強調課堂過程可視化,「沉浸式」的教學環境,旨在突出師生課堂互動分享。師生不僅可根據不同專業教學特點,調節課堂桌椅陳設,適用於不同類型教學;而且可通過多媒體系統實現課堂演示的大屏、多屏、多視窗分享,滿足小組研討、分享等教學需要。
「學生變主角,教學變生產,內容是核心。」周恩來政府管理學院張志紅副教授在試用教室上課後發出感慨,「智慧課堂營造了師生、生生平等討論的教學環境,實現了從教師的知識傳授到師生的知識共同生產的轉變。」
為深入貫徹落實《南開大學一流本科教育質量提升行動計劃(2019—2021 年)》(簡稱:「南開40條」),南開大學近年來推進現代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構建新型智能化教學環境。學校以「課堂師生共同體,師生和生生零距離,教學互動全過程」為理念,先後建設研討型智慧教室16間、常態化錄播教室92間、自主錄播教室1間,完成280間教室雨課堂4.0版本升級,部署200點位桌面雲系統,改善273間多媒體教室的教師機,智慧教學環境改造初具成效。
在此基礎上,學校還與合作方籤訂戰略合作協議,成立「智慧教室研究中心」,進一步深化在人才培養、教學項目、技術交流、學生實踐、智慧教學方法研究等方面的全方位合作,一起構築更為緊密、可持續發展的合作機制與教學改革模式。
「除『升級』硬體,建設適應學生需求的智慧課堂、智慧教室外,下一步我們還將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助推教學和管理改革,探索實施網絡化、數位化、智能化和個性化的教育,推進實施『南開40條』,不斷構建以學為主、教學相長的『師生共同體』,讓師生在教與學中收穫幸福感、成就感。」教務處負責人說。
【來源:南開大學】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