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風向暖,久別「重逢」。按照教育部《關於在疫情防控期間做好普通高等學校在線教學組織與管理工作的指導意見》和學校《關於做好疫情防控期間線上教學及相關工作的通知》《關於進一步做好疫情防控期間線上教學等本科教育教學工作的通知》精神,經過十多天的前期準備,2月17日,全校各學院的師生們相聚雲端,迎來了不同尋常的「開學第一課」。
一次百花齊放的雲端之約
本學期我校共計劃開設1789門本科生課程,涉及任課教師1408人,修讀本科生14283人。目前,1641門課程已計劃進行在線教學,總體開課率達91.73%,其中公共必修課開課率達100%。676門課程依託我校多年建設的Blackboard Learn+平臺開設,208門課程依託超星(一平三端)開設,266門依託中國大學MOOC平臺(愛課程網)開設。開學第一天,就有20個學院的721門次課程同時開課。
同時,根據《2020年春季學期研究生教學實施方案》安排,在前期制定方案、搭建平臺、培訓師資、演練測試的基礎上,按照「因課施教、堅持標準、創新形式、全員覆蓋」的原則,學校推出了470門春季學期研究生「線上課程」。
「開學第一天」,已有16個研究生培養單位共57門專業課程依託超星學習通、學堂在線雨課堂、騰訊課堂、中國大學MOOC、Blackboard平臺以及QQ、微信等網絡平臺,通過在線直播、視頻演示、互動交流等方式開始線上授課。
2月17日下午,學校黨政領導程光旭、遊旭群、盧勝利、黨懷興、董治寶,黨委常委馬曉雲、李貴安召開線上教學專題會議,對在線教學工作開展情況進行了全面了解與指導,並觀看了各平臺在線課程的現場授課。程光旭、遊旭群與授課的老師們進行了線上交流,詢問課程開展情況,對他們在疫情防控期間的辛勤工作表示慰問和感謝。黨委常委、教務處處長李貴安介紹了開學第一天線上教學情況及存在的問題。
聽取匯報後,程光旭指出,我校線上教學工作總體起步不錯,開了個好頭,接下來要重點關注教師教的質量和學生學的質量,及時搜集各方面的意見,共同努力,共克時艱。遊旭群要求,一方面要總結這次在線教學的經驗,進一步推進學校教育信息化建設,另一方面要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完善,隨時掌握教學進度,不能讓任何一個學生掉隊。
一個屏裡屏外的共同使命
確保抗擊疫情期間在線學習與線下課堂教學質量等質同效,是學校的鄭重承諾。一大早,教務處長李貴安就坐在電腦前,不斷連線各學院,登錄查看各教學平臺的運行狀況,詢問各學院在線課程的開課情況和反饋意見。教師專業能力發展中心何聚厚教授和他的團隊,則忙著隨時在線回答老師們的技術問題。網絡信息中心緊急編寫了webVNP系統指南、擴充了網絡容量,幫助同學們學會如何在校外學習中便捷地訪問和使用校內各種數位化資源。學校教學督導委員會把督導委員們分為三組,開展對教師在線教學的督導工作。
為確保本科線上教學工作順利開展,當天晚上,教務處召開了教學工作視頻總結會,副校長黨懷興和本科教育教學工作專班各小組工作人員及專家一起,對開課第一天的工作進行了總結研討,就學生平臺適應、不同地區時差影響問題、平臺與內容選用、在線教學質量監控等問題形成了具體的改進意見與舉措。
在線教學,不能讓一個學生掉隊!一天來,學生處(黨委學生工作部)安排學生資助中心對家裡沒寬帶、流量受限等不能正常接受在線教學的學生進行了詳細的統計,並緊急制定了專門的流量資助方案,努力讓每一個學生在疫情防控期間都能參與到在線學習中來。「我們正全力儘快解決這些學生的困難」,學生處副處長曲洪剛說。
為切實做好「疫情」防控期間研究生教學管理服務,確保「線上教學」質量,研究生院(研工部)通過「領導包幹」「科室負責」「專人對接」等方式對任課教師線上教學準備情況、教學平臺使用情況、線上課堂授課質量、教學任務落實情況、研究生線上學習到課情況及線上學習反饋情況等實時開展在線「教學督導檢查」。
一場別開生面的樂學浪潮
「老師為了做好線上教學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有的科目需要用軟體做數據,老師把安裝包和教程早早地發到群裡,不僅做了PPT還錄製了視頻進行講解;有的老師需要跟學生互動烘託課堂氣氛,打開會議模式在線連麥點名回答問題,被點的同學突然出現在屏幕上,引得大家哈哈一笑。」
國際商學院2017級經濟學王欣雅表示,「課後一起分小組討論問題,你一言我一語好不熱鬧,看著消息不停滾動的班級群突然覺得有點想學校了,想去見很久沒見的同學和很可愛的老師們。」
老師停課不停教,學生停課不停學。網絡信號兩端,電腦屏幕內外,老師們情緒飽滿、精心備課、因「課」施教、因材施教,同學們求知若渴、認真聽課、積極互動,主動參與「線上課堂」和「線上研究」。一場場特殊的教學,在雲端開啟。
「碩士生公共英語」「全球氣候變化」「公共財政理論」等研究生課程任課教師武勇、高延玲、龐獎勵和睢黨臣等如約「線上」,走進研究生網絡課堂,開啟研究生春季學期「第一周第一課」。文學院2017級漢語言文學專業本科生毛陽坦言,「線上學習比傳統授課方式更靈活,突破了固定時間、地點的限制,使我們可以較為自由地選擇學習時間和學習地點,選擇更感興趣的資源和更為心宜的老師,大大提高了學習的機動性、積極性和趣味性。」
「今天,我已經通過騰訊會議平臺給卓越教師班學生上課。課前通過QQ群和微信群把教學資料發給學生閱讀,小組合作學習。上課時有教師講授,有學生展示,有課堂討論,有問答,有考核評價……操作簡單,形式豐富,效果很好!」「今天我上了兩門課,都使用騰訊課堂教師極速版,筆記本電腦操作,效果和面對面一樣!」……
開學第一天,老師們紛紛不約而同地給歷史文化學院教學副院長郭豔利發來自己課堂教學的情況。看著老師們的反饋,郭豔利輕輕地鬆了口氣,「一切都按計劃順利進行,太好了!」
天涯若同窗,雲端共課堂。新學期,全體任課教師、全體教學管理人員與全體學生,正通過一種特殊的方式,踐行學校特有的「西部紅燭精神」,全力共赴一場特殊的課堂之約。
微尚工作室
編輯/ 張君卓
責任編輯/ 張 瑩
來源/ 教務處 研工部 宣傳部
投稿郵箱
weshare2013@qq.com
xinmeiti@snnu.edu.cn
©版權歸微尚工作室所有
如需轉載或使用
請聯繫獲取授權
原標題:《共赴一場特殊的雲端之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