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即興伴奏有樂譜,一般都是單聲部的簡譜聲樂譜或五線譜的聲樂譜。由演唱者在演唱的同時鋼琴伴奏跟進,做和聲的鋪墊和渲染。給予準確的高度、長度、力度、和聲連接以及畫面感等等。中國鋼琴伴奏的授課與學習最早始於學院派(各個音樂院校開設的鋼琴即興伴奏課程),現在又籠統的分為學院派與大眾派。不管是學院派還是大眾派我們都需要一些好的、有專業素質的鋼琴即興伴奏者。
通過對各個院校調查之後得出結論,學院派的鋼琴即興伴奏教學出現了一系列問題。
問題1,超過%80的音樂院校畢業生不能較好的駕馭鋼琴即興伴奏。
問題2,超過%50的音樂院校畢業生不會鋼琴即興伴奏。
問題3,只有%10左右的音樂院校畢業生又不懂得歌曲風格的運用,通常是鬍子眉毛一把抓(用一種伴奏風格彈奏數種歌曲。如左手的平行三五八度,涉及副三和弦較少,通常採用原位和弦的伴奏形式,缺少轉位,缺乏和聲色彩的連結)。
在這裡對於學院派學生的鋼琴即興伴奏的提高提出一些建議:
第一、 即興伴奏中和弦標記的改變。(學校派音樂專業的鋼琴即興伴奏的和弦標記一貫採用古羅馬數字Ⅰ、 Ⅱ 、 Ⅲ、Ⅳ 、Ⅴ 、Ⅵ 、Ⅶ進行標記,現可沿用流行音樂中7個基本音級的音名C、D、E、F、G、A、B進行標記,功能標記除外。)這樣做能使彈奏者快速找到和弦的位置。第二、選擇伴奏型要緊扣音樂的創作風格。第三、在掌握練習好每一個調的音階、琶音、和弦、之後再去在此調上進行鋼琴即興伴奏,對每一個常用和弦色彩聽覺上的理解也尤為重要。第四、左右手分工要明確,(比如;右手以歌曲旋律流動為主要線索,左手以伴奏為主:柱式和弦、琶音式、半分解式低音式等等)第五、選擇一些有特殊風格的簡易鋼琴曲進行彈奏,以此來增加對節奏型理解和運用的知識面。
第六、搞清楚歌曲的時代背景,明確歌曲的創作風格,明確歌曲的調式、調性、曲式結構,選擇與之主題相符合的伴奏型,也可以從歌詞方面入手摸清歌曲本身的脈絡。
一、中國民族歌曲篇
中國民族歌曲具有緊貼人民生活、主題明確、形象鮮明、感情真摯的特點。民歌的歌詞篇幅短小、通俗易懂,屬歌謠體;一般句式整齊、押韻。民歌的音樂語言簡明洗鍊,音樂形象鮮明生動,表現手法豐富多彩,是我國民族民間音樂寶庫中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我國各民族人民智慧的結晶。
《茉莉花》
歐洲傳統音樂的和聲是很規範的,中國民族樂曲如果套用歐洲的傳統和聲就顯得有些呆板和蒼白。在織體的選擇上需要靈活處理,可運用較理性的、自由的伴奏方式彈奏。
1、調式分析:從調式方面來看《茉莉花》屬於徵調式。前半部分可以宮為主進行彈奏,後半部分以徵為主進行彈奏。(結束到徵)
2、編配和弦:宮徵調有大調的色彩,因此以大三和弦為主,小三為和弦輔。
3、選擇伴奏型:可以琶音式分解和弦與柱式和弦為織體。
4、彈奏:在每一個小句結束之際可用和弦外音彈奏,去三音換二音或換四音,比如:變572為562或512,變135為125或145,5 - 可彈為5125,將1 -可彈為1235等等。
《瀏陽河》
歌曲《瀏陽河》是一首湖南民歌,頌歌題材。從旋律發展上來說第二句結束的兩拍長音是前半段和後半段的銜接部分。從「樂思」上來說瀏陽河的水流到湘江了,馬上開始說湘江岸邊的故事了,因此我們要製造出從「動到靜」的織體,前半部分講瀏陽河的的河水,我們就用「動」,後半部分講香江岸邊發生的故事我們就用「靜」。
我們將中國傳統歌唱題材音樂大致分為三類,抒情曲類、進行曲類、舞曲類。那麼,《瀏陽河》是一首抒情類的風格,我們要從抒情這裡入手。
首先:歌曲的前半部分(第一、二句)可採用短琶音的伴奏方式。(琶音伴奏能體現出流水的律動感)
其次:到後半部分(第三句)可採用一對一式的柱式和弦,也可選用八度低音跳進。(此伴奏可選擇較安靜的方式彈奏)
再次:從第三到第四句可使用經過音伴奏將音樂推向高潮然後落幕。
最後:在彈奏時,我們還要講究去如何填充旋律中的長音,比如:第二句結束1 -,用左手1653下行彈奏。
《擁軍花鼓》
安波根據陝北民歌《打黃羊調》填詞編曲的《擁軍花鼓》。
花鼓是中國民間普遍存在的一種歌舞音樂形式,有著不同的樣式和風格。陝北的花鼓較為著名,常為男女二人,一人執鑼,一人背鼓,邊歌邊舞,有時用羅鼓伴奏,有時也用嗩吶伴奏。《擁軍花鼓》為男女聲對唱,保持陝北花鼓的表演形式。
此曲屬於舞蹈性質的歌曲,表演時邊唱邊跳等等。因此,我們要從舞蹈這兩個字著手。
1.分析歌曲
此曲4分之2拍,中速,一段體(共6句,後兩句成為補充句),徵調式。
2.編配和弦
宮徵調式具有大調的色彩,我們著手從大調出發。(F調,C徵調式)主要和弦:F,GM,bB,C.
3.選擇伴奏型
左手以柱式法和弦為主,右手彈奏旋律,左手最好採用和弦就近解決原則,比如:F---C(461---351),F---GM(461---25b7),bB---C.(4b72---351)
4.彈奏
第一、二句可以用8分音符的柱式法為主(每小節彈奏四下),到第三句我們可用4分音符處理,並且製造出左手的空拍(X0X0),和第一、二句形成快慢和疏密的對比,第四句用四分音符的柱式和弦將每一拍填滿。補充部分(5、6句)我們可以變化出一些新的彈奏元素,比如:將右手移低兩個八度彈奏主旋律,左手照舊彈奏柱式和弦。或者給右手的旋律加入音程式的旋律或和弦式的旋律使其色彩更為飽滿。快速柱式和弦可模仿敲鼓、打鑼的聲音。第三句的4分柱式和弦和4分休止可表示鑼鼓聲交替。補充部分(5、6句)給於右手的旋律加入音程式的旋律或和弦式的旋律不但能使其旋律更有色彩、更加飽滿,而且還能模仿男女老少齊唱的熱鬧場景。
二、中國藝術歌曲篇
藝術歌曲是音樂史上一種特定的體裁。在德德國,由舒伯特、舒曼、勃拉姆等作作曲家創作的歌曲被稱為Lied;在法國,與藝術歌曲同類的歌曲被稱為Melodie;流傳到中中國,我們將它譯為「藝術歌曲」。它原本的意思是「這種微妙的藝術用不同於歌劇的方法,令人領會到歌詞中戲劇性的內容」(3)。曲此我們可以知道,區別於歌歌曲和民歌的這種歌曲形式-----藝術歌曲,具體說來是指音樂與詩歌的完美結合。中國的藝術歌曲是中西方音樂文化的結晶。從調式、調性、曲式結構方面來看有西洋大小調的色彩,但從旋律的色彩方面來看又有著中國民族音樂的特色。因此;我們在彈奏時要找出中西方音樂的契合點。
《我像雪花天上來》
此歌是一首中國當代的藝術歌曲,旋律流暢、優美,畫面感質樸明晰。伴奏時,在襯託歌曲主旋律的同時再做一些節奏方面的變化與對比,要體現出雪花和落葉隨風飄飛的畫面感等等。
1、歌曲分析
此曲屬變換拍子(4/4,2/4),三段體(第二段是第一段的
變化重複AA1B),具有自然大調(D調。升fa,降la,升do為臨時變化音)的特徵。
2、編配和弦及和弦連接
從自然大調出發,仍然以主三和弦(D,G,A)和屬七和弦(A7)
為主。 副三和弦(Em,Bm,)在此歌曲中也很重要。
D—#Fm(#F)--G—A(A7)—Em(E)—Bm #462--#46#1(#4#6#1)—257--#136—(#1356)—573(35#7)—72#4。
3、選擇伴奏型
左手可用柱式、全分解、琶音彈奏。右手做帶旋律音的和弦跟進主旋律。
4、彈奏
前奏可輕描淡寫,左手琶音,右手主旋律拉開此曲的帷幕。
第一段以柱式和弦為主做不太過分的詮釋。第二段左手用長琶音,右手帶旋律式的和弦,降全曲推向高潮。第二段第一句第四小節結尾可以將Em變為E(變和弦),作為連接第二樂句的橋梁。將第二段最後一個和弦(D)做為連結第三樂段的經過句。第三樂段左手可用段琶音,右手八度彈奏主旋律。第一段中的第二小節、第四小節、第六小節中的二分音符可用重複單音式的分解和弦由高到低彈奏,刻畫雪花和落葉隨風飄飛的場景。
三、中國通俗歌曲篇
當今社會,各色各樣的音樂元素層出不窮,美聲、民族、流行、原生態音樂等應有盡有。更有甚者,一些音樂人將諸多傳統音樂改編成時下最為流行的音樂元素。改變和創新對我們來說義不容辭,但在改編和創新的同時要注重方式、方法和最終結果。不能盲目的進行瞎編亂造,而是要建立在音樂最初的特點和意義之上再加以精雕細琢,做恰到好處的詮釋。流行音樂元素(流行歌曲,流行的鋼琴曲等)很受廣大聽眾的喜愛,因為它通俗、明了、容易聽懂,不管是從歌詞創作領域還是音樂伴奏的配器方面,都會讓人很容易接受。
《輕舞飛揚》
此歌曲是一首當代的流行歌曲,旋律色彩黯淡、抒情。具有俄羅斯小調的風格。不管是在歌曲的伴奏手法上還是在和弦的編配問題上都要注重以小調式為主體。
此曲4/4拍,二段體裁,中速,具有和聲小調的色彩(調式中出現#vii音)。
2、編配和弦
以正三和弦(Em、Am、B)為主,由於升高了vii音,因此v和弦由Bm變為B和弦。
Em—Am—D—B—Em(和弦以就近原則解決)
357—361—2#46—#2#47—357
3、選擇伴奏型
左手以柱式和琶音伴奏為主,右手可用帶旋律音的和弦。但在音樂的間奏部分要形成4拍中速的舞曲(恰恰)風格,左手運用半分解和弦伴奏,右手彈奏主旋律。
前奏從鋼琴的小字二組開始,運用踏板,右手旋律用連奏的方式彈奏。用鋼琴展現出小提琴的音色。主歌部分可用附加音(357變為3#457)的琶音和弦形式彈奏。副歌部分運用卡農式復調的手法彈奏,以此來模仿歌曲中卡農式復調的演唱。間奏部分可用波浪音的彈奏方式以此來模仿木吉他的聲音。
結語
要彈好即興伴奏,除了要有很好的鋼琴演奏技巧之外還要有紮實的音樂理論(基本樂理、視唱練耳、和聲、曲式分析、復調、配器等)基礎。如今中國的民族歌曲、藝術歌曲、通俗歌曲發展的勢頭很好,種種歌曲的鋼琴正譜伴奏也是琳琅滿目,鋼琴即興伴奏是一條獨闢蹊徑的道路,我們要在這條獨闢蹊徑的道路上敢於創新,敢於改編,真正彈出屬於我們自己的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