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歲前孩子有這3個「怪癖」,暗示寶寶情商高,家長不要盲目去管教

2020-12-21 家居了嗎

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聰明伶俐,活潑可愛,但不是所有的孩子性格都是一樣的,很多孩子在幼年時就表現出了自己獨特的個性,還有一些孩子常會有些「小怪癖」,在家長們的眼裡,這些「小怪癖」一定要加以改正,否則對孩子成長不好,其實這樣想是不對的,專家表示,6歲前的孩子有這3個「怪癖」,表示孩子情商高,家長不要盲目去管教。

怪癖1:小手閒不住

都知道6歲前的小孩子手總是忙個不停,其實這是他們大腦發育的一個表現,都知道手是人體的「第二大腦」,每一根手指都對應著大腦的一個區域,而6歲之前智商很高的孩子,總是喜歡手裡抓著東西或者亂扔東西,所以看到孩子這個習慣的家長注意了,千萬不要隨意制止。

怪癖2:喜歡光腳

有些家長會發現自己的孩子總是喜歡光著腳走路,就算給他穿上鞋和襪子,他也立馬脫下來,這讓很多家長都感到頭疼。

實際上家長不必那麼焦慮,孩子喜歡光腳是大腦發育好的表現,因為光腳能夠更好地感受地面的溫度和硬度,會對大腦產生強烈的刺激,這種刺激有利於孩子大腦的發育,讓孩子更早的感知世界,感知越多,孩子越聰明。

怪癖3:是個小話癆

不少家長肯定有這個發現,自從自己家的孩子學會說話之後,嘴巴就一直說個不停,像念「緊箍咒」一樣,不少家長都感到很頭疼,這個時候通常還會訓斥孩子,其實這樣是不對的行為。

孩子喜歡說話並且能說話是一種大腦發育好的表現,這表示孩子的語言功能發達,並且情商和智商都不低。但是以家長的眼光來看,「話癆」並不是一種好的表現,所以他們會加以制止,這樣非但不利於孩子大腦發育,反而因為你的制止會使孩子的性格變得越來越內向,情商、智商也會變低。

所以小編建議家長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一定提前多了解孩子,這樣有利於孩子成長,就像孩子出現以上三個「怪癖」時,就是大腦發育好的表現,聰明的家長一定會利用這個機會培養孩子的各方面能力,讓孩子擁有更好的未來。

那麼對於6歲前的孩子,家長如何有效引導、培養能讓孩子更好的發展呢?

可以結合孩子的興趣來進行培養,比如孩子喜歡畫畫,可以讓他們多看漫畫類的書籍,孩子喜歡做遊戲,可以多做一些益智類遊戲比如下棋或者看猜謎類的故事書,而在挑選書籍的時候,儘量多選擇鮮豔有趣、畫面生動形象的書籍,這樣更能引起他們的興趣。

這裡我推薦這套《瘋狂大腦訓練營》,一共10冊,由專業的全腦開發團隊所編寫,還特別邀請了中科院心理所兒童發展心理學專家白雪來進行審定,根據3-7歲兒童大腦的發育特點命題,內容全面嚴謹。

一、近30種題型,400多道題目

這套書一共有400多道題,近30種題型,全面詳細,比如底下這道推理題:

又比如這種大腦測試題:

還有數字計算遊戲,可以鍛鍊觀察力、辨別力和專注力:

二、融入豐富的課外知識

這套《瘋狂大腦訓練營》內容有趣,融入了豐富的課外知識,包含機械、建築等多個方面,提升孩子的眼界和智力。

比如這種找不同的遊戲,就涉及了很多世界文化,讓孩子在遊戲中豐富知識:

還有和生活息息相關的遊戲,像這種垃圾分類的小遊戲,簡簡單單就讓孩子了解了生活知識:

三、左右腦同時開發

我們都知道,我們的左腦管理理性思維,右腦管理感性思維,這套書則注重孩子全腦的開發,注重培養孩子的各方面能力。

比如這種傳送帶推理題,可以鍛鍊孩子的思考能力和觀察力:

數學老師一再強調:「數學沒有捷徑,只有多練多練!」其實思維訓練也是一樣的,這套《瘋狂大腦》共400多道,孩子每天練10分鐘,堅持下來會有意想不到的變化。

而且每本書後面都附上了習題的答案,家長們可以先把答案放起來,等到孩子做完再對答案。

總之,孩子的未來發展是和家長息息相關的,有遠見的家長,更容易培養出優秀的孩子,想要孩子未來成長更好,就要從小做起,不輸在起跑線上,讓孩子過得快樂,又變得優秀,才是對孩子最好的培養!

相關焦點

  • 3-6歲的孩子,有這3個「怪癖」,是智商高的表現,家長別盲目糾正
    從出生那一刻起,大腦就已經準備好進入快速發展的模式,3-6歲是他們大腦發育最關鍵的三年。剛出生時的腦重約為300克,經過三年的發育,幾乎達到成人的85%。這只是一個看得見的變化,而看不見的變化是他們大腦中突觸的發育。所謂突觸是連接細胞的神經節點,也稱為神經元。這種突觸的功能是將信息從一個腦細胞傳遞到另一個腦細胞。
  • 孩子三歲前的「壞習慣」,是智商高的體現,家長不要盲目阻止
    假如家長不能理解孩子哭鬧背後的真正含義,每次孩子哭鬧就覺得孩子是在無理取鬧,所以就會打罵孩子,甚至不管他們,就容易對孩子的身體跟心理都造成傷害。科學研究表明3歲之前的寶寶正是性格跟智商形成的關鍵時期,所以家長要想讓孩子變得更聰明,就必須抓住個黃金時期。
  • 寶寶這3個讓家長頭疼的行為,暗示智商高,3歲前就能看出個大概
    這是什麼狗狗?我能摸摸它嗎? 鄰居被皓皓的童言稚語萌得忍俊不禁,而媽媽則有些無奈,只好一一回答孩子的問題。有時候,皓皓話多得讓媽媽煩躁,媽媽很擔憂:孩子話這麼多,以後說話不經腦怎麼辦? 其實,孩子是個小話癆,未必代表他們不愛思考。寶寶身上這3個讓家長頭疼的行為,其實暗示著孩子智商高。
  • 智商高的孩子,大都有這3個「怪癖」,家長別隨意阻止
    孩子3歲多,表哥就給他買了好多關於智力開發的書,相對於一個3歲多的孩子來說生活確實很是枯燥無味。有一天孩子承受不住了,把這些書都給扔了,表哥表嫂很是傷心,想不到自己的好心卻被孩子誤解了。智商高的孩子,從小就有這3個「怪癖」1、調皮搗蛋、惡作劇相信有些家長發現自家孩子小時候特別的調皮搗蛋,總是有一些稀奇古怪的想法。
  • 擁有「高智商習慣」的孩子,在5歲前就有所顯現,家長別盲目打斷
    其實孩子從出生那刻起,「天賦」就隨之誕生,但遺憾的是,很多家長沒能識別出這些「高智商習慣」,卻因盲目打斷,而將孩子的天賦「扼殺」在搖籃裡。 對於擁有「高智商習慣」的孩子來說,他們在5歲之前就會有所顯現,父母要能準確辨別,才能守護寶寶的智商。
  • 李玫瑾:高智商的孩子,小時候有一些「怪癖」,爸媽別盲目管教
    犯罪心理學家李玫瑾教授說:"智商高的孩子,通常都有一些「怪癖」,這是很正常的,家長別因無知而盲目管教。"所以當孩子發現有以下的習慣,就不要因為無知而盲目地管教了。那時候就是他大腦非常集中的時候,自動屏蔽了外界的信息,有的父母會認為孩子不在意自己,通常會進行不,其實家長不用為此感到生氣,這是因為孩子有超高的專注力,反而是一件好事。
  • 哈佛研究發現:長大後有出息的孩子,小時候多半有這3個「怪癖」
    家長經常以成人的眼光去看孩子,比如孩子學習差就是不認真、經常淘氣就是「熊孩子」等等,其實,孩子小時候的表現,和大腦發育是有很大關係的,有的孩子雖然小時候表現得很差,但將來沒準更有出息,所以,家長不要一概而論。
  • 「智商高」的孩子,多有這3個「怪癖」,家長別因無知而盲目管教
    在孩子5歲時,家長就給孩子買了一堆所謂能夠開發智力的書,內容無趣,有一天,男孩把媽媽買來的書全部扔進了垃圾桶,對著母親大聲喊:「你不是我媽媽,你一點也不喜歡我……」朋友聽了難過極了,想不到自己為了孩子費盡腦汁,最後得不到的是孩子的不理解。
  • 寶寶這幾種「壞習慣」其實是智商高的表現,家長最好不要盲目糾正
    前言:隨著時代在不斷地進步,現在越來越多的家長開始重視孩子的教育,當寶寶還在腹中發育時,很多媽媽就會去聽各種各樣的胎教,比如聽音樂、做瑜伽等。當孩子出生之後,很多家長就會讓寶寶去上早教班,家長這樣做的目的就是為了提高孩子的智商,讓他從小不輸在起跑線上。
  • 有這3個「怪癖」的孩子往往智商高,父母別亂糾正,當心扼殺天才
    孩子和我們大人的思想不一樣,他們總是做一些自己認為很對,但是我們覺得無釐頭的事情,家長通常把這種行為稱為「怪癖」,但是小編今天要告訴各位父母有這3個怪癖的孩子往往高智商,別扼殺天才,很多父母還傻傻糾正!
  • 寶寶1歲前的「煩人」行為,暗示正在變聰明,家長別輕易阻止
    隨著時代在不斷地進步,現在越來越多的家長開始重視孩子的教育,當寶寶還在腹中發育時,很多媽媽就會去聽各種各樣的胎教,比如聽音樂、做瑜伽等。家長這樣做的目的就是為了提高孩子的智商,讓他從小不輸在起跑線上。科學研究表明,越是調皮愛亂搞的寶寶越聰明,1歲內的寶寶如果有以下這幾種「小怪癖」,其實是在意味著孩子的腦力智力在發育,是寶寶在變聰明,很有可能成為未來的小學霸。1、喜歡撕紙巾很多父母都會發現寶寶發育到5個月左右時特別喜歡抓握東西,喜歡從紙盒裡抽紙巾,再撕碎丟到地上。
  • 孩子從3歲開始,父母做好這3件事,比給孩子報10個興趣班更管用
    可以說3~6歲是孩子人生當中最重要的一個時期,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大腦和心理都會進入一個高速發育期,據科學研究表明,孩子在6歲時大腦發育的完成率就會達到80%,所以在3~6歲這段時間內,培養寶寶的各項能力都會事半功倍。
  • 孩子有以下5種「怪癖」,往往是高智商的表現,家長別盲目糾正
    平日我們沒少聽到家長抱怨,自己家孩子多麼調皮,搞得家裡無一日安寧,只有到了睡覺的時候,家裡才能恢復平靜。 家長抱怨孩子的各種怪癖,認為這類孩子太難帶。其實很多時候,這些被稱之為的「難帶」孩子,智商都非常高。如果家長遇到這樣的孩子,請不要限制他們的行動。
  • 李玫瑾:9歲前孩子有這些「臭毛病」,多半情商高,快看看自家娃
    而且在李玫瑾教授的觀點中,這些表現往往是情商高的特徵。9歲前孩子有』「臭毛病」,多半情商高一、愛送東西喜歡見面就送東西,這種行為很讓家長不解,而且送出東西後孩子還挺高興。跟同齡人玩耍時也很大方,仿佛什麼都可以分享。
  • 孩子有這6個小舉動,可能是智商高的表現,三歲前就能看出端倪
    其實,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就會在無意間透露自己智商高的表現,特別是他們三歲前的某些舉動,就會向家長傳遞這種信號:「爸媽,我智商賊高!」那麼,這些舉動都是什麼呢?我們不妨看一下吧!孩子有這6個小舉動,可能是智商高的表現,三歲前就能看出端倪1.
  • 李玫瑾:「情商低」的孩子,從小就有4種表現,家長要及時糾正
    這幾年,隨著家長教育意識的增強,情商教育受到了很多家庭的重視,逐漸成為了一種衡量能力的新標準,而作為家長的我們也都希望孩子的情商高。根據相關研究證明:成功的關鍵因素,20%由智商構成,而80%取決於情商!
  • 寶寶睡覺時有這3種「怪癖」,暗示大腦發育好,家長別不在意
    而睡眠正是影響孩子智力發育的關鍵因素之一,相信各位家長尤其是上班族經常有過這種情況,就是加班加到半夜,第二天頭昏沉沉的一整天都不在狀態,這就是因為沒有睡好導致的大腦疲憊。大人睡不好都有這種狀況,更何況是大腦正在發育中的孩子,長期的睡眠不好容易導致孩子大腦發育遲緩、或者發育不良。
  • 情商低的孩子,吃飯時常有這5種表現,看看你家娃有沒有
    在孩子的人生發展道路中,情商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更有研究顯示情商能夠影響孩子今後的成功。 父母的言傳身教能夠對孩子產生深遠的影響,李玫瑾曾表示:孩子的餐桌禮儀很重要,情商低的孩子在吃飯時都會有這些表現,家長們就需要幫助孩子進行糾正。
  • 寶寶喜歡「翻箱倒櫃」,暗示到了「空間敏感期」,家長別盲目阻止
    尤其是在孩子的低齡時期,孩子的大腦處於逐漸發育的狀態,沒有規則感,無法很好的控制自己的行為。 既然在這一時期,是孩子都逐漸開始探索事物的關鍵時期。那麼在此時家長就不可以強制性的要求孩子不要亂發東西。
  • 孩子的這三種「怪癖」,是智商高的表現,父母不要扼殺了天才
    為了改正孩子的壞習慣,我和同學詢問了教育專家,詢問相關解決方案,專家卻說道:孩子話多,喜歡拆東西是智商高的體現,不要刻意制止,應該多加培養。現實中很多家長在帶娃的時候都會發現,孩子總有一些莫名其妙的行為舉止,還有很多「小怪癖」,想幫孩子糾正卻始終沒有徹底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