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發展是第一要務,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面對經濟下行壓力和「後疫情」時代複雜多變的國際局勢,有效激活人才、科技、金融互乘放大效應,進而推動新舊動能轉換,是實現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必由之路。
近年來,西安高新區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來陝考察重要講話精神,堅持「需要即是人才」理念,不斷推進體制機制改革和政策先行先試,全力推動人才科技優勢向創新優勢、產業優勢轉化。據不完全統計,高新區現有科技型企業從業人員約55萬人,其中碩博士約6.2萬人,大專以上約40萬人,智力密集度居國家級高新區前列。今年6月15日,高新區全面啟動創建首個國家級硬科技創新示範區,繪就了「五年三步走」的發展藍圖,明確到2025年率先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硬科技示範區戰略目標,致力當好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排頭兵。
一
突出引育用留,著力打造絲路人才特區
創新驅動實質是人才驅動,人才是發展之基、創新之要、競爭之本。高新區以建設「人才管理改革試驗區」為契機,在引才育才、載體建設、服務保障等領域精準施策,構建人才「引育用留」閉環,領軍人才帶動產業升級效應逐步顯現。
01
注重頂層設計引領
出臺《西安高新區打造人才管理改革試驗區行動方案》,同步配套《打造「硬科技創新人才」最優發展生態10條支持政策》,給予人才創業項目運營補貼、股權投資等最高1億元扶持。今年以來,高新區新引進和培育國內外頂尖、國家級和地方級領軍人才80名,培育產業領軍、企業經營管理等「五支人才隊伍」超過2000名,認定產業創新和實用人才8000餘名,培養培訓先進位造、教育衛生、鄉村振興等領域緊缺人才超過1萬名,政策紅利不斷釋放。
02
建強幹事創業平臺
放大平臺聚才效應,加快建設各類人才載體。高新區搶抓全球人才流動新機遇,以境外高端人才招引為重點,引進全國第二家、西部首家歐美同學會「海歸小鎮」;擬高標準建設集政務服務、成果展示、人才活動為一體的西安國際人才港。目前,高新區建成離岸創新中心、院士工作站、博士後科研平臺等人才載體130餘個,每年支出約1.5億元用於獎勵區內企業核心管理研發人員。
03
優化人才服務保障
聚力解決人才最關心的子女教育、住房保障等宜居宜業問題。去年以來新建50所學校、改擴建87所學校,新增學位7萬餘個,有效解決了區內人才子女就學需求;實施「一園區一人才公寓」計劃,預計到2022年,籌建人才安居房1萬套,為各類人才提供拎包入住式公寓;探索成立人才集團,上線人才服務APP,啟動建設人才公園等配套設施,不斷提升人才「太太指數」「奶酪指數」。
花香蝶自來,桐高鳳必至。良好的人才生態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有識之士創業高新、紮根高新,高新區成為高端人才和企業家投資興業沃土,聚集了一批以諾貝爾獎、圖靈獎、「兩院」院士等為代表的全球頂尖人才,以及海外高層次人才和產業領軍人才創新創業。
二
突出自主創新,著力構建全鏈條科創體系
科技創新是提高社會生產力和綜合國力的戰略支撐,如何將人才科技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關鍵在於牽住科技成果轉化這個「牛鼻子」。高新區搶抓創建首個國家級「硬科技創新示範區」歷史機遇,圍繞成果轉化關鍵環節,在制定政策、試點改革、搭建平臺等方面多管齊下,積極構建全鏈條、市場化科技創新體系。
1
打造科技創新平臺。加大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重點布局高能級原始創新平臺和高標準新型研發載體;依託電子谷、智慧谷、三航小鎮等共建項目,加快推進與西北工業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西安光機所、中科電西北集團等校院軍地融合發展。目前,高新區聚集高精度地基授時系統、阿秒光源等國家級創新平臺和大科學裝置9個,絲路科技創新中心、硬科技創新研究院等新型研發機構186家;去年以來新培育高新技術企業1431家,科技型中小企業2206家。
2
加強孵化載體建設。支持科技資源開放共享,構建「一核三極七園一廊」硬科技產業發展新格局,大力推動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產業園、硬科技產業基地等園區建設;圍繞戰略性新興產業建設專業化眾創空間和硬科技企業孵化器,不斷完善「眾創空間+孵化器+加速器+產業園區」全周期物理承載空間。目前,高新區建成以中科創星、阿里雲創新中心為代表的「雙創」載體155家,其中國家級孵化器及眾創空間34家。
3
提升成果轉化服務。以申報國家級「智慧財產權服務業發展示範園區」為契機,通過推廣技術經理人「成果篩選—企業孵化—技術轉化」服務模式、成立科技成果轉移聯盟、建設智慧財產權和科技成果產權交易中心等舉措,持續完善成果轉化服務體系。今年以來,高新區實現技術交易額超過260億元,累計新增PCT專利申請量140件,組建超過350人的技術經理人隊伍。
通過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舉措,高新區企業呈現出良好的科技創新態勢。比如,中科院西安光機所4項攻關成果為「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升空提供技術支持;西電捷通公司「三元對等鑑別技術」榮獲第21屆中國專利金獎,是唯一一項網絡安全領域的國際標準必要專利;藍箭航天朱雀二號火箭控制系統與「天鵲」80噸液氧甲烷發動機匹配驗證成功,標誌著「天鵲」80噸液氧甲烷發動機成為全球首臺通過泵後搖擺技術驗證的大推力液氧甲烷動機;易點天下連續兩年入圍中國獨角獸榜單;力邦製藥入列2019年度中國醫藥工業百強榜;新通藥物再獲中國醫藥研發20強稱號……
三
突出梯度培育,著力促進金融科技融合
科技是實現經濟持續增長的內在動力,金融是國家重要的核心競爭力,二者「雙輪驅動」,方能組成新常態下經濟發展的「雙引擎」。高新區依託「絲路國際金融中心核心區」建設,不斷完善科技金融風險緩釋機制,引導金融機構創新開展純信用、智慧財產權貸款,持續釋放科技金融「互乘放大」效應。
完善金融服務體系。藉助「一帶一路」戰略區位和硬科技策源地優勢,大力推進金融攻堅行動,不斷優化金融生態環境。以絲路(西安)前海園等為載體,引入800億元建設硬科技示範區;加快引進各類金融機構,「產業招商+政策研究+金融創新+風險監管+投資服務」全鏈條服務平臺初顯雛形。今年以來,高新區企業直接融資額完成182.51億元,新增各類創投機構236家,引進總部、要素平臺及中介服務機構14家。
強化金融助力科技。為加快硬科技企業上市步伐,高新區統籌協調各類金融資源,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通過設立科技銀行、提供「五專政策」(專管、專員、專班、專策、專資)護航服務、建立動態梯度培育機制等舉措,為企業上市提供全鏈條幫扶服務,將具有「硬科技」屬性的企業優先納入「上市企業後備資源庫」,分層次、分梯隊推進入庫企業對接資本市場,全方位支持硬科技企業上市發展。
今年以來,高新區企業上市方面捷報頻傳,成功拿下四個年度「全省首家」,金融助力科技效應明顯。其中,派瑞半導體成為首家創業板上市企業,三人行傳媒成為首家上交所主板上市企業,瑞聯新材料成為首家登陸科創板企業,中航富士達成為首家新三板「精選層」掛牌企業。
功以才成,業由才廣。通過強化人才隊伍建設及科技創新工作,高新區創新創業生態持續優化,主導產業不斷發展壯大。今年上半年,高新區實現生產總值1143.62億元,增速10.5%,全市佔比達到25%;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速23.3%,其中半導體製造業產值增速76.5%,新能源製造業產值增速46.5%,其他重點行業增速均高於25%,高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成為增長主動力,新舊動能轉換提質增效明顯。
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高新區將繼續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來陝考察重要講話精神,以爭當新時代弄潮兒的志向和氣魄,不斷深化全創區、自創區、自貿區三個「國字號」改革,搶抓新一輪西部大開發等戰略機遇,發揮「人才管理改革試驗區」先行先試作用,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硬科技創新示範區」,奮力譜寫新時代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原標題:《西安高新區:廣聚人才資源創新,打造硬科技「名片」》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