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區裡停車很困難 立體車庫卻閒著

2021-01-04 大眾網

  石榴園小區的立體車庫從外表看就像一個板房。(徐佳 攝)

  在群康家園,業主存車時只要把車開進立體車庫,就會自動調整到相應車位。(記者 徐佳 攝)

  石榴園小區的道路上停滿了車,業主每天找車位都很難,而小區內的立體車庫卻一直沒啟用,還佔了很大的地方。(記者 徐佳 攝)
    □本報記者 徐佳
  許多停車困難的小區業主希望能在小區裡修建一個立體停車場,向空間要車位,但是在省城東部卻有一個小區,立體車庫建成五年卻從沒使用過,業主反而希望將車庫拆了用於停車,緩解小區裡停車難的問題。
    立體車庫建設五年沒使用 業主建議拆了停車或者拍賣
  位於省城東部華信路南頭的石榴園小區規模不大,只有六棟居民樓,小區內道路不寬,一到晚上小區裡就密密麻麻停滿了車,為了佔著車位,有的業主隔三差五就不開車上下班了,因為如果回家晚,車輛就只好停在小區外面的馬路上了。
  而就在小區最南邊,就有一個建於2006年的立體車庫,5月24日中午,記者在小區4號樓前看到了這個立體車庫,幾乎與樓一樣長,大約有四五十米長,十幾米寬,從外面看上去像是一個板房。東側的入口是一個車庫門,旁邊的牌子上寫著「四層平面移動式停車設備」,在車輛出入口旁邊,還有一個供駕駛員出入的側門,在車庫最西側同樣有這樣的兩個門。
  不過,據小區居民回憶,這個車庫從來沒有使用過。「佔了這麼大地方,還不如拆掉呢,能騰出地方多停幾輛車」,也有的業主建議,「這麼好的東西拆了可惜,不如拍賣算了。」
  據一位業主回憶,當初這個立體車庫中車位的價格是每個6萬元,「不過不知道有沒有業主買過。」還有業主表示,前段時間生產廠家曾經到小區來對車庫進行過日常維護,「技術人員說車庫太久沒用,一些零件都放得變形了,一用起來聲音更大。」
    出入口設計不合理,取車時間長 離居民樓也很近,噪音讓人受不了
  據車庫生產廠家濟南天辰立體停車設備有限公司的相關負責人介紹,這個立體車庫大約能容納六七十輛車,早已交付給小區。在生產廠家的介紹中可以看到,2006年3月6日這個立體車庫正式竣工,在建造當年,這個大型智能化倉儲式立體車庫技術是比較先進的,但目前這個規模的立體停車庫,在濟南不算大。
  這個當年技術先進的立體車庫為什麼閒置到現在呢?一位4號樓的居民說,車庫距離居民樓太近,噪音太大讓人受不了,「當時剛調設備的時候,一開動就哐啷哐啷的,太吵了,這車庫又不能定點關門,到晚上更吵。」的確,整個車庫距離居民樓比較近,只有十米左右。
  除了噪音問題,一些開車的業主認為車庫的出入口設計也存在缺陷,車輛進出不順暢。記者在現場可以看到,車庫東側的入口與旁邊的3號樓很近,如果車稍微大一些,很難一次拐入車庫入口。
  在車庫入口的標牌上可以看到,車庫設計的單車進出時間為270秒,「基本上是4分多鐘,取車時間太長了,早晨都挺忙,光排隊取車就要很長時間。」
    小區裡停車很困難 物業保安無奈指揮「交通」
  一邊是閒置的立體車庫,一邊卻是小區裡停車難。5月24日中午,記者一進石榴園小區的大門,就看到一位物業保安人員正在指揮兩輛車錯車,正對大門的路不寬,路南側停著一排車,剩下的路面僅僅能通過一輛汽車,碰到兩車相向行駛的時候,只能有一輛車倒車找個寬敞地方,然後才能通行。
  在小區門口記者看到,從2010年下半年開始,物業公司就要求業主辦理出入證。物業的工作人員表示,小區裡有居民300多戶,車大約是200多輛,車位沒有收費,但是根本不夠用。家住3號樓三單元的居民說,小區裡的5號樓、6號樓曾經發生過火災,雖然沒有造成嚴重損失,但是當時消防車就被車輛堵在了小區道路拐彎的地方。
  「也想過把那個立體車庫賣掉,但是當初好幾百萬的車庫,現在一百萬都沒人要,真是沒辦法。」一位物業工作人員表示,現在已經不辦理小區出入證件了,車只能停到小區外面。
    ■延伸調查
    省城還有些小區也建了立體停車庫 看看它們用得咋樣
  石榴園小區的立體車庫由於建設比較早,存在著一些缺陷,使得車庫一直沒有啟用。作為向空間要車位的一個措施,現在省城不少小區都建設了立體車庫。有些立體車庫業主感覺還不錯,管理費不算太高,存取車也比較方便;有的立體車庫因為這樣那樣的問題,卻不能給業主帶來方便。
    【文華園】 立體車位寬度只有1.85米左右,一業主稱這相當考驗技術
  位於省城黃金地段的文華園小區,也建有兩層地下停車場,並且均為立體車庫。
  5月24日晚上,記者來到該小區地下二層的停車場中,這裡已經基本施工完畢,但是一些二層的停車位還沒有最終建造完畢,一些車已經停在一層車位上,還有許多車並沒有停在車位上,而是停到了過道中。
  一位正在4號樓附近電梯口停車的周女士說,這裡的立體車庫承託車輛的載車板太窄了,「我剛開始倒車的時候,怎麼都對不準,每次都是倒到一半兒就要下來看一看。」周女士說,她親眼看到有鄰居不小心把車蹭了,「如果是新手,還真要好好適應適應。」
  在停車場中可以看到,停車設備上要求的車長5.3米,寬1.85米,上層的車重不超過1700公斤,下層不超過2350公斤。一些停了本田雅閣、豐田凱美瑞的車位左右兩側的距離不超過15釐米。「如果碰上寶馬7系這種比較大的車,恐怕就很難停進去了。」一位本田雅閣的車主表示,這種停車位相當考驗技術。
  一位車庫管理員表示,車位的操作非常簡單,當要取上層的車輛時,只需要按一個按鈕,下層的車就會隨著載車板平移出來,然後上層的載車板下降到一層後就能把車開出來了。
    【環山盛景】 沒有手續,七層立體車庫停工了,現在天天回家搶車位
  2009年中旬,環山盛景小區掛出條幅「小區立體車庫熱銷中」,吸引了不少本小區和外小區的人前來諮詢,而兩年過去了,這個立體車庫仍然沒有建成,據了解,目前車庫的手續已經再次申報。
  環山盛景小區位於環山路中段,在建設之初為了緩解停車難題,在小區南側修建了一處二層立體車庫,並要在東側修建一個高達七層的全自動車庫,依靠IC卡全自動取車、存車。
  5月25日,記者在環山盛景小區6號樓東側看到,在修建立體車庫的工地上已經沒有工人,圍擋的牆體也倒塌了,幾根兩三層樓高的鋼柱豎立在水泥地基上,周圍還堆放著一些圓形的鋼材,站在地基上可以看到預留的車庫門向東,連著一條小路。6號樓的居民表示,立體車庫曾經一度基本修建成形,「大框架已經起來了」,但是由於「手續不全被叫停了」,後來拆成了現在的樣子。據了解,2010年,山東高速置業環山盛景項目正在建設臨時性立體車庫的地下基礎時,被周圍居民投訴,經過歷下區城管執法局文東中隊調查,「因臨時性立體車庫在本市規劃部門尚無審批依據」、「暫時沒有手續可以提供」,立體車庫的建設被強制停工。
  「當初一個車位要9萬5千多元,交了兩年多了,不光沒有車位,現在還要天天回家搶車位。」一位姓蘇的業主說,現在連小區綠化帶裡都停滿了車,「為了佔車位,沒有特殊情況我都不挪窩,可是買車咱不是為了佔車位的啊!」蘇先生無奈地說。
  在小區南側的二層立體車庫已經啟用,不過有不少車橫在車位前面,如果車輛想進出非常麻煩。在這幾棟樓之間還建立了幾處兩層的下沉式立體車庫。「這幾處車位,開發商一直沒有交付使用。」物業工作人員表示,由於沒有交付使用,業主們也不敢輕易將車停在車位上,「目前車位緊張,我們也沒有什麼好辦法。」
    【群康家園】 這裡存取車挺方便 兩三分鐘就行
  在花園路群康集團院內有一座灰頂小屋,仔細一看,這可不是大樓的值班室,而是一處地下立體車庫的兩個入口。小屋一共三個門,中間是控制室,兩邊是車庫出入口兒,車主存取車時只要在門口的磁卡感應區刷一下卡,車庫裡面的設備就開始運行了,一會兒車子就頭衝外出現在車庫門口,只需要開出門就行了。
  從控制室大門進去是一臺操作儀器,上面有監視屏,可以看到車庫內部的情況。而兩側與車庫入口隔開的是落地玻璃,控制室中可以看到兩側車庫入口的情況。山東沃爾重工科技有限公司的電氣工程師潘廣前介紹說,這個地下車庫其實由兩個車庫組成,每個車庫都有三層,一共有停車位147個。據了解,這些車位主要以出租為主,一個月200元左右。
  5月26日下午1:30左右,記者前來採訪時,正好有一位車主前來存車,他直接將車開進車庫門鎖好車之後就離開了,這時,車輛來了一個90度轉彎,然後車庫升降機緩緩下降,等降到地下第三層之後,裝著車輛的載車板就向後退入滑道中,載車板在臺車的操作下到達對應的車位後,將載車板送入相應車位中,車就存好了。而取車的時候,機器會將車輛自動調整為車頭衝外。「整個車輛的存取時間一共不超過150秒。」潘廣前說,目前技術已經有了很大的提高,取車時等待的時間已經不是很長了。
  可是,這麼多人如果在早晨上班高峰期,會不會出現扎堆排隊的情況呢?「不會的。」潘廣前說,在當初分配車位時已經統計了出門的信息,「比如送孩子上學的業主一般出門比較早,還有按時上班的業主大概幾點出門,上班時間相對自由的業主就可以錯開高峰時期。」有了出門的大概時間,就要分配車位了,「同一時間出門的人,要把車位安排在不同的層中。」潘廣前說,業主打卡後,每層的臺車會把車取到出口排隊,等車庫升降機送完一輛之後,緊接著就可以送下一輛了。
  潘廣前說,所有的操作都是自動進行的,每個車位都有編號。不過,一些業主在選擇車位時非常講究「吉利」數字,一些帶有「4」的車位就不怎麼好出租,但是電腦又不能隨便編號,「剩下的車位就當臨時車位了,有時候訪客也可以把車停到這下面來。」
    【地礦家園】 每月50元管理費,470多個立體停車位幾乎全滿了
  在位於漿水泉路的地礦家園小區的地下車庫內,這個車庫建築面積1萬多平方米,總投資超過1000萬元,在濟南市是數得上的大型立體停車場,據物業公司一位經理介紹,這個停車場可以容納470多輛車。
  5月26日早晨7點半左右,一些業主已經開車離開小區了,小區物業工作人員表示,雙層立體車庫基本已經停滿了。「車庫主要供給內部使用,車位已經全部出售了。現在除了幾個車位的車主不經常回來外,大部分車位都在使用。」因為屬於單位宿舍,所以進入車庫需要刷卡,這個停車場內每月收取50元的管理費,除此之外再沒有其他的費用。
  「停到地下挺方便的,也不貴。」一位前來取車的邢女士先選擇「取車」,然後在鍵盤上輸入自己的車位號後,車就開始不停地倒換位置,最終從上層調換到了下層,大約用了近兩分鐘時間,停穩以後,駕駛員就可以上車開走了。邢女士表示,車停到地下以後,小區裡安安靜靜的,也能騰出空間來給孩子們玩,非常好,並且不佔用消防通道,也比較安全。
  「上層和下層都會有一個空當,輸入號碼以後,通過自動平移將車放進車位裡面去。」車庫管理員表示,下層的車開出比較方便,上層的車就需要等待一段時間了,一般是一兩分鐘。
    ◎各方說法
    濟南市政協委員於宏昌: 雖然立體車庫取車時間稍長 但能解決鬧市停車難題
  在單位建設群康家園小區時,配套建設了地下立體車庫。濟南市政協委員、濟南群康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長於宏昌表示,雖然目前立體停車設施取車時間相對比較長,但的確能解決鬧市中停車難的問題。
  在群康家園內,小高層一共有330戶居民,立體車庫和小區院內的空地一共能為近2/3的業主提供停車位,「立體車庫造價挺高,一個車庫7萬元,完全出租給業主,一年下來需要2000元左右。」於宏昌認為目前濟南市的立體停車設施發展屬於中下遊水平,這就需要一方面企業敢於投入,另一方面要出臺相關的扶持政策,鼓勵產業的發展。
  根據濟南市頒布的《濟南市建設工程配建停車庫(場)規劃設置標準》,高檔商品住宅每戶車位數在0.8—2.0個,中低價位的商品住宅每戶車位為0.5—0.8個。
  「針對鬧市區域,立體車庫是一種很好的選擇,是一種趨勢,應該倡導。」於宏昌表示,在他曾經考察過的國家中,許多發達國家都在發展立體停車項目,「應該推廣,但是如何解決造價高、取車時間相對較長的問題,需要正確引導。」
    立體車庫生產廠家: 濟南市車位缺口比較大 呼籲政府出臺政策引導支持
  作為立體停車設備生產廠家,山東沃爾重工科技有限公司去年將公司的運營總部搬到了濟南,執行副總蔡坤輝表示,目前公司很看好濟南的立體停車設備市場。
  蔡坤輝表示,據公司不完全統計,整個濟南市停車位的缺口大約是43萬個,但是整個城市的立體停車設備並未普及。他表示,現在非常希望政府能出臺政策引導支持立體停車產業的發展。
  在濟南發展多年的濟南天辰立體停車設備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李小平表示,公司在濟南已經建成省立醫院、地礦家園等多個立體停車項目,並且到目前為止運轉得不錯,但是濟南市的立體停車設備建設發展還有很大的市場潛力。他同時表示,立體停車相對於平面停車的確在取車上需要一定的時間,但是「方便」與「能停得下車」現在的確是一對矛盾,「我們企業也在不斷改進技術。」
    ◎這些小區停車也很難
    【翡翠郡】 十萬元車位太貴,停車只能「打遊擊」
  四處找車位已經成了翡翠郡業主宋先生回家後的第一項工作,其實他家買了一個車位,不過他家有兩輛車。為了讓老婆好停車,他把車位讓給了老婆,自己承擔了每天回家「找車位」的痛苦。5月25日晚上下班回家,宋先生好不容易在公交車站附近找到一個車位,沒想到第二天車上就有了不少鳥屎,「我剛洗的車,你說這事真是煩人。」
  為了讓車不「流浪」,宋先生也曾經考慮過車位問題,可是小區內車位只賣不租,雖然有產權,但是他覺得十萬元還是很有壓力。
    【師大新村】 為了多停車,車輛一半開上人行道
  「前段時間我發現,我們小區的車位重新畫線了。」家住省城東部師大新村的陳先生說,小區中車位都是地上的,大家都租車位停車。「去年車挺多,但是還勉強能停得下,今年停車就非常困難了。」陳先生說,進小區大門後能看到迎面有一個不小的斜坡,以前車位是沿著斜坡一側設置的,前幾個月看到物業公司開始重新畫線了,「原來與人行道平行的車位全都斜過來了,一邊在人行道上,一邊在路上。」
  據物業工作人員說,這樣畫線是為了增加車位數量,現在小區裡的車太多了。「不過這樣停車,對車的懸掛系統不好,可是大家沒有辦法,也只能這樣停車了,總比停不下強吧。」
    【陽光舜城南風居】 車輛密密麻麻,晚上錯車尤其麻煩
  「陽光舜城裡面,數這裡停車最難啦。」家住陽光舜城南風居的老尚說起找車位也是一肚子苦水,「找到車位那和中彩票一樣開心。」
  南風居位於陽光舜城中,屬於非常難停車的小區,「我們這裡樓的密度很高,當初基本就沒有規劃停車位,你晚上看路兩邊全是車。」老尚介紹說,現在也顧不上愛惜車了,道路不能兩邊停,那一邊沒有車位了,另一邊就把車的一側輪子全部開上人行道,遠遠看去,車都是斜著身子「站」在人行道上。
  「有一天晚上我開車出門,正好迎面碰上一個回家的鄰居,錯車特別麻煩,剛開始我找了個拐彎的空地兒,可是錯不過車,沒辦法我倒車到了一個稍微寬敞的地方。」老尚說,晚上8點以後回家最怕碰到這種情況了。

相關焦點

  • 濟南:立體車庫助力破局老小區「停車難」
    以濟南市歷下區燕山街道和平路北社區內的國華經典小區為例,由於小區建成較早,已有的300多個停車位早已無法滿足日益增長的私家車用量,停車矛盾十分突出。不少居民反映,小區內環形道路、休閒廣場甚至消防通道上都時常停滿車輛,給他們的正常生活帶來了諸多不便。
  • 鄭州社區立體停車庫現狀:沒有建的小區蠢蠢欲動,建好的小區開發商...
    河南商報記者 張逸菲/文 左冬辰/圖隨著社區停車問題的日益凸顯,鄭州一些小區也加快動作建設立體停車庫,向天向地「借」空間。一家專門做社區立體停車設備的公司說,最近一段時間,就有五六個小區有意向委託他們建設立體車庫。但河南商報記者調查發現,在沒有立體停車庫的小區蠢蠢欲動的同時,一些建設過這種停車庫的小區,卻建了又拆除。
  • 重慶高樓失火小區:已無佔道亂停車 附近將建立體車庫
    而對於類似重慶加州花園這樣的老小區,通道被佔用和停車難的矛盾,已經出現了多年。北京青年報記者1月4日從多位小區物業工作人員處了解到,當地已經計劃在加州花園小區附近修建立體停車場,停車場修好後,小區居民停車難問題或將一定程度上得到解決。
  • 停車不再難,福田四個立體機械車庫喜提「準生證」
    會議審議並通過了4處機械式立體車庫建設申報,首次為福田區的機械車庫給予了合法的「特種設備身份認證」。 4處立體停車庫分別為:下沙立體鋼結構公交車庫、美絲工業區機械式立體車庫、景新花園機械式立體車庫、國銀金融中心機械車庫。此外,會上還通過了福田22處辦公樓夜間車位錯時共享,緩解居民夜間停車難問題。
  • 立體車庫怎麼用?
    主要體現在靜態過夜停車困難和動態出行停車困難的問題上,停車難是有車一族的頭痛問題,也是有待解決的社會痛點問題。汽車保有量快速增長帶來停車泊位的剛性需求,立體車庫因其能夠有效緩解城市停車難、停車貴的現狀,正在受到政府的大力倡導建設,成為當前最火熱的朝陽產業之一。與傳統停車場相比,立體車庫最大的優勢就是節省空間。
  • 立體車庫,不知道怎麼停車?三分鐘教會你!
    大家如果經常在一些新建小區,或者是大型商場停車的話,就會發現這些地方大多是地下立體停車場,這種新型的停車場對空間利用率更高,也增加了停車場的容積量,能解決一部分停車難的問題,其實就是把水平面積轉化為垂直面積了。
  • 立體機械車庫安全漏洞巨大,看機器人停車如何化解!
    繼上篇文章針對湖州吳興區愛山廣場信業ICC車庫事故原因的做出的分析,今天和大家分享下立體機械車庫未來市場的何去何從,以及芯球機器人如何化此痛點為亮點的一些研發設計。細細數來,立體機械車庫已經有十多年的發展周期,目前市場數量已經趨於飽和,但縱觀現狀,其維保市場依舊混亂不堪。以小區內建設的立體車庫為例,因為有利可圖,大部分物業單位會按照低價策略選擇維保廠家,導致維護維保不到位,也就造成了諸如湖州車庫墜車事件的頻發。
  • 智能立體車庫帶來城市新氣象
    智能立體停車場通過對車輛車牌識別、停車嚮導、後臺管理、電子支付等多套系統,提供包括車位管理、信息發布、預約取車、車位引導在內的一體化方式,可以讓智慧停車與智慧城市其他平臺實現數據的對接,不僅能增加停車位,為全市交通、停車提供高效、方便、有序的服務,還能進一步改善城市的交通擁堵和停車困難。
  • 噪音擾民、廠家倒閉……北京多處立體停車庫「癱瘓」,專家怎麼說?
    多年前,京城有一些小區以預見性的眼光建設了立體停車庫,方便居民停車。然而時光流轉,其中一些立體停車庫如今已維保乏力,陷入癱瘓。這些「鋼鐵俠」何去何從無人知曉,已成為沉重的負擔。日前,記者走訪多個小區,實地調查立體停車庫「癱瘓」的背後。
  • 告別停車難!西安豐登小區計劃建154個機械立體停車樓
    目前,西安市機動車保有量已超360萬,並且仍在不斷增長,車位與車輛之間的供需矛盾也日益凸顯,尤其是在一些未提前規劃車位的老舊小區。目前,在蓮湖區豐登小區,建設立體停車庫的方案即將進入到論證階段,整個停車樓由社會資本投資並建設。
  • 深圳立體車庫建設「加速度」
    原標題:深圳立體車庫建設「加速度」   為加快解決「停車難」問題,深圳已出臺多項措施推動立體停車設施建設。
  • 立體車庫事故觸目驚心,應如何安全使用停車設備
    近期幾起智能立體車庫事故讓人觸目驚心,受到大家廣泛關注,特別是車主朋友們,那麼立體車庫還能不能用,該如何安全使用停車設備?這是大家最關心的。在停車位一「位」難求的環境下,有「位」可停、安全停放也著實重要。建立體車庫本意是解決停車難題,方便車主停車,並把安全永遠放在第一位。
  • 立體停車場破解城中村停車難
    據了解,在福田區,就有一個城中村通過建設立體停車庫讓居民進入了便捷停車的新時代。 日前,記者在石廈社區看到,雖值下班高峰期,但車輛能暢通無阻地出入小區;一座全自動智能車庫正有條不紊地吞吐車輛。據介紹,這座垂直升降型停車樓佔地面積約260平方米,共10層;內設SUV車位和轎車車位,共計90個。
  • 福田將添4座立體車庫 22個停車場實現夜間共享停車
    下沙立體車庫示意圖福田籤發4張機械立體車庫「準生證」!近日,福田區召開福田區機械式立體停車設施管理工作聯席會議,市交通運輸局福田管理局(區停車辦)、區發展改革局等25個部門參會。會議審議並通過了4處機械式立體車庫建設申報及22處辦公樓夜間車位錯時共享工作。
  • 五洋停車:公司研發了新能源汽車立體車庫充電技術
    e公司訊,五洋停車(300420)在互動平臺表示,為了滿足新能源汽車充電的需要,公司研發了新能源汽車立體車庫充電技術,公司智能立體車庫的載車板都可以加裝充電樁。公司無人艇產品已有研製訂單,但未市場化銷售。
  • 4個立體車庫喜提「準生證」
    【深圳商報訊】(記者 肖晗 通訊員 餘曉松)記者從深圳市交通運輸局福田管理局獲悉,深圳又有4個立體車庫喜提「準生證」,其中包括一個公交車立體停車庫
  • 福田4個立體車庫喜提「準生證」,22處停車場推「錯時共享」停車服務
    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肖晗 通訊員 餘曉松記者從深圳市交通運輸局福田管理局獲悉,深圳又有4個立體車庫喜提「準生證」,其中包括一個公交車立體停車庫。同時福田22處停車場將推出「錯時共享」停車服務。據悉,為解決立體車庫報建難度大、多頭管理等問題,今年初,福田出臺《福田區機械式立體停車設施管理實施細則(試行)》,《細則》的主要亮點包括成立福田區機械式立體停車設施管理工作聯席會議制度,統籌協調全區的停車工作問題;細化並明確機械式立體停車設施的報建流程和操作流程,簡化報建審批流程,按照特種設備類申報的車庫項目,無需辦理用地規劃、工程規劃、環評以及施工等許可手續等
  • 智能立體車庫電動汽車自動充電的實現
    ,為電動汽車開闢出充電停車位更是非常困難。因此,為了能滿足日益增長的電動汽車充電設施建設需求,將立體車庫與充電系統融為一體的立體充電站將成為解決上述問題的有效措施。文中介紹了智能立體車庫的國內外研究現狀、電動汽車的發展及其充電問題,給出了一種立體車庫電動汽車自動充電的實現方案,該系統適合於在智能立體式停車庫中使用,具有較好的市場發展前景。
  • 深圳立體停車泊位佔比僅約1%
    自2016年開始,歷年深圳兩會期間都有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建議「向上要空間」,通過建設立體停車設施解決停車難題。從國外經驗看,立體車庫的運用已十分普遍和成熟。在日本,立體停車庫泊位以每年10萬個左右的速度增加,僅東京一地的立體車庫泊位就超過125萬個,極大緩解了城市停車壓力、停車用地緊張的矛盾。
  • 噪音擾民、故障頻發 立體停車庫不能一建了之
    多年前,京城有一些小區以預見性的眼光建設了立體停車庫,方便居民停車。然而時光流轉,其中一些立體停車庫如今已維保乏力,陷入癱瘓。這些「鋼鐵俠」何去何從無人知曉,已成為沉重的負擔。日前,記者走訪多個小區,實地調查立體停車庫「癱瘓」的背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