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百姓創建一座幸福宜居之城
——遵化創建第六屆全國文明城市工作綜述
記者 鄭芃芃
11月20日,全國精神文明建設表彰大會在北京召開,遵化市被中央文明委授予第六屆「全國文明城市」稱號,實現了首創首成的奮鬥目標。這既是一座城市的榮譽,更是所有遵化人的榮光,它凝結著78萬遵化人民的付出和汗水,是對全市上下勠力同心取得佳績的最好褒獎。
2018年2月,遵化入選第六屆全國文明城市提名城市,正式吹響向全國文明城市進軍的號角。近年來,該市始終秉承「創建為民、創建靠民、創建惠民」的理念,以感悟「對黨忠誠、艱苦創業、團結奮鬥、敢為人先」的紅色遵化內涵為動力,用繡花功夫補短板、攻難點、促提升,真正把創城工作當成民心工程,有效提升市民文明素質、城市文明程度、城市文化品位和群眾生活質量,最終成功摘得全國文明城市桂冠。
日新月異的城市風貌、靚麗整潔的街道、安全通暢的交通、文明有禮的市民,融匯成遵化的文明「底色」,人們在創城中感受著城市的和諧美麗,享受著創城帶來的豐碩成果,收穫著滿滿的幸福感。當沉甸甸的榮譽穩穩入懷,接過文明城市創建的接力棒,遵化站在了更高的起點上,為創造更加美好的生活馳而不息、日夜兼程!
高位推動 激發創建合力
文明城市創建是一項長期系統工程。成績的背後,是文明創建力度的持續加大。遵化市在創建過程中加強組織領導,謀定工作思路,堅持目標導向、問題導向、結果導向相結合,健全完善各項工作機制,努力構建三位一體工作體系,推動在全市上下形成齊抓共管的整體合力,確保創建各項工作任務有效落實。
強化常態督導機制。成立7個實地督導組堅持每天到實地點位對標檢查,實行拉網式督導、檔案化管理、壓茬式推進,對發現的問題通過現場交辦、下發督辦單、群內通報、定期回頭看等形式,第一時間反饋,最快速度整改。今年以來,共下發督辦卡149個,工作專報12期。
壓實點位包聯機制。建立實施點位包聯制度、模板點位複製制度、達標點位出列制度,下發《模板複製式推進文明城市創建達標的辦法》《建立創建點位包聯制度的辦法》等文件,確保全市2500餘個點位達到每項指標有人清楚、每個點位有人負責、每個問題有人盯辦,形成創建閉環。
落實考核考評機制。出臺《遵化市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工作常態化管理辦法》,啟動電視曝光臺、每周創城「紅黑榜」、每月第三方模擬測評、測評成績公開通報,對表現突出的單位和個人進行通報表彰,反覆整改不到位的,聯合組織、紀委等部門進行約談。今年以來,累計通報表彰創建工作先進單位67個,提拔重用29人;對重視程度不夠、動作遲緩的5個單位、4名個人進行約談。
文明城市創建是一項綜合工作,涉及方方面面。遵化市自開展創建全國文明城市以來,積極構建三位一體工作體系,高位推動,協同作戰,同奏一支創城進行曲。
——打造高效的組織體系。黨政主要領導分別掛帥創城指揮部政委和指揮長,四大班子領導成員帶頭參與,組建由縣級領導牽頭的指揮部辦公室和10個創建工作部,形成由指揮部、工作部和文明城辦公室組成的上下貫通、高效運轉的指揮體系。
——構建精準的指導體系。修訂編印《測評體系任務分解》《創城實地測評標準》等3大指導手冊,把創建指標具體化,為創建對標提供遵循。
——實施有力的推進體系。出臺《遵化市2020年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實施方案》,明確任務標準、責任分工、時間要求,各部門各負其責抓落實,文明城辦公室強化督導促整改,確保任務落細落地。
聚焦民生 夯實創建之基
「小區美化了,道路好走了,住在這裡更舒心了。」遵化市華明路街道建安社區明華小區的居民崔孟楠談起小區改造感慨良多,老舊小區改造工程帶來的變化她一點一滴都看在眼裡。
明華小區的改變,是全市老舊小區改造行動的一個縮影。為使創城成為增進百姓福祉有利契機,該市全力推進老舊小區標準化改造項目,讓「舊居換新顏」。據悉,該市今年老舊小區改造涉及25個小區,改造建築面積24.91萬平方米,改造內容包括外牆及樓道粉刷、樓頂修復及防水、外牆保溫、小區硬化綠化亮化、停車位改造等。
近年來,遵化市把創建全國文明城市作為推進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載體,堅持創建為民、創建靠民、創建惠民,以「群眾的意見,就是整改的重點;群眾的滿意,就是整改的目標」為工作出發點和落腳點,著力解決好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使創建工作真正成為「民心工程」。
現場辦公解民憂。四大班子主要領導先後多次深入背街小巷、老舊小區、便民市場等實地檢查督導,其他縣級領導幹部也紛紛到分包點位進行現場辦公,傾聽群眾訴求,解決群眾煩心事。全市所有副縣級以上領導深入一線、現場辦公達115次,有效處置熱點、難點問題400餘個。
暢通渠道訪民聲。以黨員雙報到、訪千樓萬家等活動為抓手,充分發揮遵化「五級聯控快速反應體系」作用。今年以來,廣泛徵求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社區居民等各界群眾代表意見建議197條;75家市直單位機關幹部、4937名樓門長以小區內隨機詢問等形式發放調查問卷20餘萬份,徵集社情民意16245條,對群眾反映如廁難、停車難等16個突出問題進行解決。2020年開展的問卷調查,遵化市民對文明城市創建工作滿意率為98.6%。
協調聯動達民意。針對群眾反映的熱點難點問題,市住建局、城管局、街道辦等部門合力攻堅克難,把「辦公桌」搬到主次幹道上,把調度會開到小巷小區裡,把解決方案送到百姓的身邊;鄉鎮街居幹部、城管隊員、一線交警、環衛工人,都在各自的崗位上用腳步丈量責任,用實幹贏得民心。今年以來,共改造提升老舊小區25個、背街小巷62條,修整道路2.5萬多平方米,新建改建公廁8座,施劃停車位1.1萬餘個,新增綠化面積近4萬平方米。
價值引領 鑄造城市之魂
「在我們社區,志願者是一面旗幟,他們的身影無處不在,時常見到他們打掃衛生『死角』,清理樓道垃圾,冒雨疏通下水管道,看望我們社區的孤寡老人……我為他們點讚!」談及身邊志願者榜樣的力量,遵化市文茂社區居民王女士連連豎起大拇指。
隨處可見的「紅馬甲」「紅袖章」已成為遵化市一道流動的風景。多年來,志願服務精神已深深融入這片土地的文明血脈,融入市民的日常生活,為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提供了強大內生動力,也成為城市文明最生動的詮釋和註腳。
人人都是創城主角,人人都是遵化形象。文明城市建設,離不開老百姓的力量,遵化在創建過程中注重濃厚氛圍,志願引領,激發全民共建共享熱情。
營造濃厚氛圍。充分發揮多種媒體的宣傳作用,進行有針對性且形式多樣的宣傳。累計播放公益廣告20餘萬次,發布《創城進行時》《一把手談文明創建》等專題報導263期,拍攝公益短片6個,印發《致全體市民的一封公開信》《市民文明手冊》等宣傳資料20餘萬份,開展「文明遵化、創城有我」等文明行動22項。
志願帶動引領。充分發揮志願者作用,持續打響「志願遵化 仁愛永駐」品牌,縣級領導帶頭註冊志願者並參與志願服務,4000餘名樓門長主動參與小區創建,1萬餘人次黨員幹部積極參與文明交通執勤和環境衛生整治,近12萬名註冊志願者、668支志願服務隊、295個學雷鋒服務站在各自的領域默默奉獻,發揮旗幟作用,「志願紅」遍布大街小巷,讓群眾感受到了來自身邊的陣陣暖意。
暢通監督渠道。啟動「隨手拍」,解決市民隨時發現的環境衛生、交通秩序、市政道路等問題695個;電視臺、政務微信號《葵花朵朵》開通「曝光臺」,前後共播發曝光專題26期;定期整理網民評論區發布的市民意見建議,交辦到責任部門並跟蹤解決進度。今年以來,累計受理群眾各類訴求3208餘件(條),涉及55個承辦單位,按時結案率97.47%,抽查回訪滿意率95.89%。
站上文明新高度,馳而不息再出發。創建全國文明城市,遵化收穫的不僅是響噹噹的牌子,更提升了群眾實實在在的幸福感和獲得感。遵化市將倍加珍惜來之不易的榮譽,再鼓幹勁,團結奮鬥,進一步提速高質量發展步伐,為唐山加快實現「三個努力建成」「兩個率先」目標彰顯遵化擔當、貢獻遵化力量。
【來源:唐山文明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