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財報上的「履約毛利率」到底是個什麼鬼?

2020-12-20 零售氪星球

很多人並沒有注意到,京東在最新財報中披露了一個新指標——Fulfilled Gross Margin,直譯過來就是「履約毛利率」。

來源:京東19Q4財報

根據定義,履約毛利率=(收入-成本-履約費用)/收入。2019年,京東履約毛利率為8.2%,較一年前提高0.9個百分點。

Fulfilled Gross Margin到底是什麼意思?京東又為什麼要在此時突然公布這樣一個指標?

履約毛利率就是「真實毛利率」

「零售氪星球」看來,扣除掉履約費用後的毛利率才算是電商企業真正的毛利率。

毛利是營收和成本之差,反映了企業主營業務最基礎的盈利能力,因而是非常重要的財務指標。但大多數人並不了解成本(Cost)和費用(Expense)的區別。

簡單來說,成本是公司在經營業務時必須要花費的支出,它和收入的變化關聯性很高。比如某商品進貨價為10元,出售價為20元,如果你想營收增長到200元的話(原來的10倍),那麼你的採購成本也必然增加到100元(也是10倍,暫不考慮規模化帶來的單位成本下降因素)。所以,成本指的是很難省掉的開支。

費用則是指和營收關聯沒有那麼明顯的支出。以營銷費用為例,有時廣告的效果會很好,但有時也可能完全沒有任何作用,很難說廣告和收入之間有什麼必然關係。研發費用同樣如此,很多公司喜歡吹噓自己在研發方面的投入,但新技術不見得一定會有回報。電子行業在這方面的風險較為明顯,公司投入巨大資金建立新的生產線,但行業技術迭代太快,導致相關投入有打水漂的風險。

回頭來看京東,其履約費用包括了倉儲、配送和客服方面的開支。這些支出到底應該算成本還是費用?

我們首先必須明白京東什麼時候可以確認一筆訂單的收入。是在用戶下單的時候?完成支付的時候?還是其他?

答案是確認收貨後(無論是手動確認還是系統自動確認)。換句話說,如果京東不在倉配方面投入的話(無論是自建物流還是購買第三方服務),那他們1分錢的收入都無法確認。由此可見,倉儲和配送方面的支出是必須的,屬於很難省掉的開支,應該算成本。

相比之下,客服方面的支出和營收的關聯性並不大。我們可以想像一下,假設京東把整個客服部門都關閉,雖然會影響用戶體驗,但他們仍然可以產生營收。

從人員數量來看,客服在整個履約支出的佔比應該不高(2018年,京東共有1.6萬客服,倉配人員則高達12.4萬),所以我們基本可以將整個履約費用都視為成本。

倉儲物流方面的支出明明是電商行業必須投入的費用,為什麼主流的電商上市公司都將它們列為「費用」,而非「成本」?這是筆者此前一直想不通的問題。後來才了解到,亞馬遜是「始作俑者」,後來的唯品會、京東等也都依樣畫葫蘆,紛紛效仿。

按照這一標準,我們計算出了國內主要自營電商的履約毛利率。可以看到,大部分電商企業的毛利率都因為履約成本被拖累了8個點左右。其中,網易電商業務在2018年的毛利潤為15.5億元,甚至無法覆蓋16.7億元的配送成本。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考拉會在2019年被賣給阿里。

為何此時公布履約毛利率?

京東此次公布Fulfilled Gross Margin,可謂是揭露了行業更真實的一面。上市公司往往會披露一些他們希望別人注意的東西。京東自然也不例外。

CFO黃宣德在電話會議中直言:「我們希望投資人更多地關注我們的』履約毛利率』,也就是毛利率減去履約費率後的利潤率。因為不同品類有不一樣的毛利率和履約成本。有的品類也許有更高的毛利率,但也有更高的履約費率。所以,如果想要更好、更全面地了解公司整體毛利率趨勢,最好可以關注』履約毛利率』這個指標」。

希望投資人關注這一指標,當然是因為它正在往好的方向上發展。下圖可以看到,2013年-2016年,京東的毛利率改善明顯,從9.9%提升到13.7%。但此後的3年變動不大,每年僅僅提高0.3個百分點。

來源:京東財報

不過,由於過去3年履約費率從7.1%下降至6.4%,因此履約毛利率顯著增長。從2017年的6.9%逐步升至2019年的8.2%。

「零售氪星球」了解到,過去幾年,京東通過模式創新和技術投入,提高了對物流能力的利用率。

2017年,京東聯手沃爾瑪試水共享庫存。當用戶在京東商城下單後,如果距離消費者更近的沃爾瑪門店也有這件商品,系統判定商品從沃爾瑪門店配送。反之則從京東倉庫中配送。

去年7月,京東物流首個首個大件智能倉庫——天津東麗亞洲一號正式啟用,與傳統作業方式相比,其運營效率提升了6倍以上。

我們在一個季度淨增新用戶2760萬?京東可以啊中談到,京東的獲客效率正在改善。履約毛利率的提升同樣體現了京東精細化運營的成果。畢竟在流量紅利見頂,營收增速放緩的時期,對費用的控制顯得更加重要。

每一分錢都要用在刀刃上。

相關焦點

  • 京東發布Q3財報:淨收入1742億元,新增8000萬下沉用戶
    京東零售CEO徐雷在財報電話會議上表示,低線市場和45歲之上的人群是加入新的網購人群的一部分來源。從整個的布局角度來說,京東一方面會進一步探索新的線上和線下的流量場,另一方面會繼續打造供應鏈,去為原有還有新增的流量場,提供獨特的供應鏈能力,這是京東區別於其他品牌最大的競爭力。
  • 京東高管解讀三季度財報:跨境電商業務持續增長 會密切關注RCEP
    來源:新浪科技北京時間11月16日晚間,京東發布了截至9月30日的2020年第三季度財報,淨營收為1742億元人民幣(約合257億美元),同比增長29.2%。歸屬於普通股股東的淨利潤為76億元(約合11億美元),而上年同期為人民幣6億元。
  • 京東是怎麼提高毛利率的?
    數據來源:各企業財報數據表明:主打自營電商業務的平臺毛利率更低,如京東;擴展新業務可以提高毛利率,如阿里。數據來源:京東歷年財報而提高毛利率無外乎提高營收或降低成本,零售行業往細了說就是以下五點:提高商品零售價、增加自有品牌的比例、調整品類結構、增加品牌銷售返點和費用、拓展高毛利衍生業務。
  • 京東後臺:訂單履約系統設計(上)
    筆者以京東為例,詳述了訂單履約和訂單拆分系統以及相關流程。一、訂單履約概述1. 什麼是訂單履約?訂單是一次交易的生命周期,交易開始生成訂單,結束的時候完成訂單。在天貓或者京東上買東西,最終都會生成一張訂單。
  • 京東物流全國倉庫超700個,履約費用率全年保持「6時代」
    在2019年全年淨服務收入中,來自於物流及其他服務收入的佔比也從2017年、2018年的16.8%、27.0%大幅增長至2019年的35.5%,拉動了整個京東集團的穩定增長。財報數據中,特別值得關注的是履約費用率持續保持低位運行,物流規模化效應對於京東集團降本增效作用明顯。
  • 京東第二季度財報公布,17年成長史換來的是面子還是裡子?
    據數據統計:京東淨收入2011億,同比上漲33.8%,年度活躍購買用戶4.174億,同比上漲29.9%,比上個季度淨增3000萬。營收上,這一季度京東達到2011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33.8%,創10個季度以來新高。
  • 店寶寶詳解京東財報背後的秘密
    財報顯示,今年二季度京東實現營收2011億元,同比增長33.8%,增速創下京東近10個季度以來新高,首次實現單季淨收入超2000億元人民幣。那麼京東財報裡面還隱藏著什麼呢?「這份亮眼的財報在細節裡隱藏著京東高速發展的原因。」
  • 京東Q3營業收入1742億元 同比增長29.2%
    財報劃重點:① 品類持續優化:日用百貨的收入增速超過家電3C品類,且在疫情後穩定在33%左右,高頻消費品的佔比逐步提高;服務收入(物流+第三方電商)收入穩步增長,百貨與服務佔比提高拉動京東毛利率上升。其中高頻、低價的消費品逐漸在京東的品類佔比逐步提高,而家電3C品類的佔比逐步下降。此外,物流服務、廣告佣金等服務收入部分佔比達到13.1%。非3C家電收入的業務佔比提升,有助於提高京東的整體毛利率表現。從2017年至今,京東整體毛利率水平穩步提高。Q3毛利率達到15.38%,同比提高0.5pct,環比上升1.2pct。
  • 為啥都說京東穩了?
    最新交出的Q3財報沒有上一季度的財務數據那麼亮眼,但總體而言依舊穩健。北京時間11月16日晚間,京東發布截止2020年9月30日的第三季度財報。財報顯示,京東在本季度實現淨收入1742億元人民幣(約257億美元),超過市場預期的1704.91億元,同比增長29.2%;Non-GAAP下歸屬於普通股股東的淨利潤為56億元,同比增長80.1%。
  • 京東用財報證明自己不可小看
    京東在用戶數上也想加速追趕  財報顯示,京東Q2營收2011億元,去年同期1503億元,同比增長33.8%,這一增速創下京東近10個季度以來的新高。,截至2020年6月30日,京東過去12個月的活躍購買用戶數達到4.174億,單季度新增3000萬,同比增長29.9%。
  • 一季度毛利率首次跌破20% 唯品會流量吃緊如何抓住新用戶
    作為曾經僅次於淘寶、京東的中國電商,唯品會近期披露了其未經審計的2020年第一季度財報,公司營收下降、流量見頂,毛利率也多年來首度跌落20%以下。在此困境下,唯品會採取勒緊褲腰帶應對。但更重要的是,如何給市場以新的增長預期?成交額與用戶量如何提升?是這個電商老字號無法迴避的問題。
  • 財報透視:京東物流藏野望,暗起一張加盟快遞網?
    來源/物流指聞(ID:wuliuzhiwen)作者/常思己「業績遠超預期,用戶大幅增長」——3月2日晚,京東發布2019年第四季度及全年業績,在其財報圖解上面寫著前述大大的12個字。而就在財報發布當天,京東股價大漲12.44%,盤中創下44.12美元的52周新高,市值也衝上了630億美元。01財報裡的兩個驚喜確實,這是一份超出市場預期的業績。
  • 解鎖財報「數字密碼」:美團京東等如何走出規模盈利之路?
    在剛剛不久前的二季度財報中,美團和京東這兩個阿里最大競爭對手的利潤增長都遠遠超出了市場預期。深究原因,一個是因為長期投入的物流實現扭虧為盈,另一個則是因為毛利率大增的外賣首次單季盈利。美團點評高級副總裁兼CFO陳少暉在財報電話會議表示,「本季度外賣業務的單位經濟效益同比、環比都有很大的提升,主要的原因是配送成本降低,同比降低60%,這其中是規模經濟效應和經營效率的提高」。作為對比,美團外賣的主要競爭對手餓了麼口碑在本季度財報中的收入只有61.8億,不及美團外賣收入的一半,雙方已經從實際營收上拉開了較大差距。
  • 京東打新倒計時,手把手教你財報怎麼看
    但是我們作為理性投資者,除了隨大流打新,更是要嘗試撥開表層的市場熱度進入實體,學會通過財報,來了解一下我們即將投資的公司。  所以今天規劃君就以即將登錄港股的京東集團帶大家一起看一看京東財報的那些事兒。
  • 老虎證券:雙十一數據喜人,京東的水逆結束了?
    京東在經歷年初一連串的架構調整與內部變革之後,再一次交出一份非常靚麗的財報,在今年的二季報中京東猶如破繭,重回增長軌道,而最新發布的第三季度財報顯示京東不但增長提速,盈利能力也更好了,主要由於長期技術投入使得整體效率提升。這或許可以打消不少投資者的對去年負面事件的顧慮和質疑,使得股價重回年內新高。具體來看,京東第三季度淨收入1348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8.7%。
  • 「學習筆記」網際網路公司財報常用英文
    又到了財報季,好多網際網路中概股在美股上市,財報發布時基本都是英文,一起總結下財報匯總常用的英文吧。用公式表示:毛利率=毛利/營業收入×100%=(主營業務收入-主營業務成本)/主營業務收入×100%。Fulfilled Gross Margin,直譯過來就是「履約毛利率」根據定義,履約毛利率=(收入-成本-履約費用)/收入。
  • 蘭亭集勢發布2019年Q2財報:營業收入持續增長 毛利率大增
    來源:發布易發布易9月10日 - 跨境電子商務公司蘭亭集勢(LITB.US)發布2019年第二季度財報顯示,受益於公司經營方向和管理結構的持續優化,公司營業收入持續增長,毛利率大幅提升,調整後EBITDA(息稅折舊及攤銷前利潤)五年來首次實現盈利。
  • 多多到底是什麼鬼?涉嫌網絡詐騙嗎?
    多多到底是什麼鬼?2017年10月,拼多多近1個月長期佔據iOS總榜及購物類第一名。2018年7月25日,納斯達克上市前夕被一家北京紙尿褲公司「爸爸的選擇」以商標侵權為由在紐約南區聯邦法院提起訴訟。2018年7月26日,拼多多正式登陸美國資本市場,發行價19美元,市值達到240億美元。2018年8月31日,拼多多(PDD)公布上市來首份財報,2Q營收同比增2489%。
  • 這到底是個什麼鬼?
    這到底是個什麼鬼?在國米2-0擊敗亞特蘭大,收穫十年來的最高聯賽積分,獲得意甲第二後,孔蒂突然炮轟國米高層。在賽後的新聞發布會上,孔蒂一臉愁容地架起了機關炮:「國米會不會把梅西作為送我的51歲生日禮物?你們(記者們)不知道,我都做了些什麼才得到盧卡庫!這絕對不是在公園散步那麼簡單,相信我……對我來說,這是非常困難的一年,非常困難。
  • 「沒茅臺」到底是個什麼鬼?
    曾幾何時,網絡上出現了「沒茅臺」這樣一個鬼,初識這個鬼的時候,竟弄得本尊一頭霧水,還以為是茅臺酒賣脫銷了,一心衝動的想去買股票!還好本尊內力深厚,迅速運行免疫網絡流行詞的絕妙法門,磅礴的真氣從丹田湧出並運轉周身之後,很快就恢復了往昔的雲淡風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