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的美國總統大選酷似一出美國全民參與的「流水大戲」,其中有觀眾有演員,可能今天是演員,明天是觀眾,又可能今天是觀眾,明天是演員。
遊行者們爬上路燈,在街上跳舞,揮舞美國國旗,還在街頭表演行為藝術,穿梭在大街小巷的他們,被穿梭其間的媒體記錄下來。上周的美國遊行比之前混雜了更多東西,不僅是「弗洛伊德之死」後那些遊行蘊含的憤怒和暴躁,似乎更醞釀著大選結果出來後的「一家歡喜一家愁」。從紐約到華盛頓,從拜登支持者的興高採烈到川普支持者的焦躁憤怒,戲劇性對比在全美多地持續上演。
當美國其他主流新聞媒體如CNN開始關心拜登政府成員組成時,在福克斯新聞首頁下方,仍顯示著雙方票數對比及搖擺州計票,川普方在總統引領下,許多人並不接受拜登當選。
從目前數據上看,拜登已獲超270張選舉人票贏得選舉,多數美國媒體發文稱拜登將成為下一任美國總統。按照慣例,接下來應該是川普發表「敗選感言」承認自己失敗,這是美國選舉文化中一個既定程序。但川普用推文代表其態度,他堅持認為「這次選舉遠沒有結束。」
據了解,自1896年起,每屆美國總統選舉敗選者都會發表一個「敗選感言」,以電報或者電視形式承認自己的失敗,其中包含對勝利者友好的祝願,比如2008年共和黨敗選人麥凱恩(John McCain)對歐巴馬的感言,「我很榮幸並祝賀歐巴馬當選美國總統。」即便2016年時希拉蕊和川普競選的激烈有目共睹,但希拉蕊也在感言中提到「川普將會成為我們的總統。我們都應給他一個開放的胸懷,我們也應該給他一個機會去領導國家。」這已在美國選舉歷史上成為傳統和政治文化標誌之一。
根據今日美國統計,雖然100多年來美國尚未出現有敗選人拒絕發表感言,但也沒有法律規定敗選者必須這麼做,川普也不是第一個質疑選舉結果的敗選人。比如1960年時,尼克森堅信自己因約翰·甘迺迪在德克薩斯州和伊利諾州的違規操作失敗,但他為了未來政治生涯而選擇妥協。當然「不按規矩出牌」的「政治素人」川普可能會是個例外,他或許根本就沒有按規矩考慮過自己未來的政治規劃。
儘管沒有強制規定,但有觀點指出這個傳統背後的重要性。NBC新聞強調傳統背後兩個重要原因,確保行政部門權力平穩過渡,以及敗選人對支持者的交代,防止政治暴力的發生……但這些並未出現在2020年美國大選上。
關於權力平穩過渡,就美國目前形勢,川普拒絕承認敗選影響著其政府行為。福克斯新聞近日爆料,除非川普承認,不然拜登團隊無法得到國家政府部門支持,大量信息無法進行交接,後果不僅為下一任政府留下一團亂麻,更糟糕的是,即將離任的官員甚至有意識決定在政權交替前讓繼任者難堪。為此,自詡勝利者的拜登譴責川普的行為是「羞恥的」,雙方火藥味並未因那270張選舉人票煙消雲散。
真是針尖對麥芒。一方面是,拜登團隊開始風風火火尋求權力過渡和上任後計劃,另一反面是,絕不承認敗選的川普以及支持者。美國第46任總統的位置註定將給歷史留下不一般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