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之前沒有棉花,那古人是如何禦寒的?有一方法讓人後背發涼

2020-12-27 騰訊網

據史記載,「宋元之間(棉花)始傳種於中國,關陝閩廣首獲其利,蓋此物出外夷,閩廣通海舶,關陝通西域故也。」棉花的原產地是印度和阿拉伯,宋朝年間,棉花通過海陸兩路傳入了我國,並且「棉」字是從《宋書》起才開始出現。

現今我們到了冬天要穿棉衣,蓋棉被禦寒,完全不能沒有棉,那麼宋朝之前沒有棉花,古人是如何禦寒的?有一方法讓人後背發涼。

其一,生火取暖

從遠古時期起,炭和煤就已經出現,古時沒有電,沒有燃氣,基本是用木材生火做飯炒菜,於是百姓家中就會存木炭,到了冬天就拿出來,燒炭升溫,並且古時還有賣炭翁,賣炭翁就希望天氣越冷越好,他的生意也就越好。

其二,楊絮和蘆花

雖然宋朝之前沒有棉被,但為了晚上不被凍著,古人就會在被子裡塞楊絮和蘆花之類的東西,不過這些東西並不能很好的禦寒,而古人還會在床上鋪一層厚厚的稻草。

其三,食物抗寒

在寒冷的季節,人的食慾也會提高,吃些熱食也能夠很好的禦寒,富貴人家通常少不了肉,煮些肉湯等,平常百姓人家雖然吃的沒富貴人家好,但也能煮些蘿蔔等,此外還能溫上幾杯酒禦寒。

其四,火牆

火牆在我國的歷史悠久,西安閻家村漢代建築遺址的爐灶的結構就非常像火牆,能夠利用灶爐產生的熱量來升高室內溫度,所以冬季時候,古人待在家裡還是非常溫暖的。

漢代皇宮中還出現了溫室殿,有各種防寒措施,如「椒房殿」,用花椒和泥塗牆能夠防寒。

其五,動物絨被

雖然宋朝前還沒有出現棉花,可達官顯貴人家在過冬前就會準備好禦寒的衣物,叫人縫製好鴨絨被、羊毛被、兔毛被等,不僅禦寒做得非常舒服,另外還有動物皮毛,現今保護動物,人人有責,因此動物皮毛也就少出現了。

其六,暖手爐

現今有充電款的暖寶寶,古代也有暖手爐,裡面使用的是炭,外表精緻,唐朝詩人白居易寫過詩句:「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暖手爐則是小火爐的縮小版。

其七,人

達官富人家有專門負責暖床的人。宋朝有了棉花後,也沒有很快普及,一直到明初,朱元璋用強制的方法才將棉花普及,於是古人冬季又多了一種禦寒的方法。

相關焦點

  • 明朝之前沒有棉被,那古人是如何禦寒的?古人的智慧讓現代人嘆服
    棉花最開始種植是在公元前5-4000年前的印度河流域,南北朝時期傳入到中國,當時只有邊疆地區有種。棉花傳入到中原地區是在宋朝末年,有青、黃、白三種,那時的中國人把棉花叫做「白疊子」,並不知道棉花有禦寒的作用,就把它當成觀賞植物。
  • 棉花沒有傳入我國之前,古人如何禦寒?吃火鍋?用鴨毛?
    在沒有棉花或者棉花還不甚普及的古代人民又是如何禦寒,如何度過嚴寒的冬天的呢?首先,被子在古代的概念並不完全等同於現在。許慎在《說文解字》中就寫到:「被,寢衣,長一身有半。」這種寢衣類似於披風,是先秦時期有袖子和帽子的寢衣的縮減版。
  • 古代沒有暖氣沒有電,零下幾十度的冬天,古人是怎麼禦寒的?
    隨著天氣越來越嚴寒,人們穿上了厚實棉服,烤火爐和空調也展開了自己的工作,在享受現代生活所帶來便利的同時,相信不少人心目中也有很大的疑問,過去比較封建落後的古代,古人們又是怎麼度過一個個隆冬的?尤其是在零下幾十度的北方?
  • 宋之前沒有棉襖,底層民眾穿什麼過寒冬?古人才能讓人佩服!
    宋之前沒有棉襖,底層民眾穿什麼過寒冬?古人才能讓人佩服!文|少年帶你讀正經歷史一年一度的冬天又到了,小編覺得今年的冬天格外的冷,因為小編所在的學校,大一其實已經不跑早操了,所以說小編覺得今年肯定比往年要冷得多。因此,小編早就麻溜地穿上了自己的棉衣。
  • 明代以前沒有棉被,古人是如何度過寒冬的?老祖宗真的太有才了
    而在冬天禦寒方面,古代的富人會燒爐子買獸皮取暖,但是對於普通百姓來說,這些不是他們買得起的,於是棉被的普及就對百姓來說非常有意義。即使沒有「廣廈」,一人一席棉被也可以讓寒士們溫暖一些。在明朝之前,棉花對人們來說真的只是一種花,是用來觀賞的。據《宋史》記載,棉花傳入中國是在宋朝末年的時候,起初在關中陝西一帶的人們將它當做一種觀賞性的植物種植,並沒有人想到可以用它來禦寒。
  • 沒有棉花,中國古代人蓋什麼被子?
    棉被是我們日常最常用的禦寒寢具。人們用棉布做成被罩然後填充棉花,能起到很好的保溫效果。即使是最新的鴨絨被、鵝絨被、蠶絲被,它們裡面的填充物雖然不同,但保溫原理與棉被沒什麼兩樣。古人蓋的被子是用什麼做的?在棉花沒有進入中國之前,做被子的布是用葛(南方)、麻(北方)一類植物纖維來紡織的。而更早時候,被子是用獸皮來製作的,「被」字右邊是「皮」或與此有關聯。張騫通過「絲綢之路」引進棉花之後,人們就開始用棉花做被子了。古時一般人是用不起棉被的,只有有錢人才用得起。
  • 宋朝才有棉襖,之前的人「冬天」穿什麼?網友:服了老祖宗!
    宋朝才有棉襖,之前的人「冬天」穿什麼?網友:服了老祖宗!現在的天氣越來越冷了,各種衣服也出現,我們現在用來保暖衣服種類也有很多的,不知道在這麼寒冷的天氣中,你會不會想起我們老祖宗是怎麼度過冬天的呢?我們都知道,最早種植棉花的不是我們國家,而是到了唐朝開始有了種植,宋朝開始用來做衣服,那麼我們就知道了宋朝才有了棉襖,那麼之前的人,「冬天」穿什麼呢?網友:服了老祖宗!古人也是要出門的呀!他們也要工作,天氣也是沒有什麼變化的,冬天是會很寒冷的,那麼我們就來談論一下在宋朝以前的人都穿什麼過冬吧!首先我們當然說有錢人,但是無論哪個時代,有錢人還是能夠任性的,他們不會擔心冬天穿什麼呀!
  • 宋朝之前還沒有鐵鍋,古人用什麼做飯?
    作為吃貨大國,天上飛的,地下跑的,水裡遊的,還沒有能逃出國人的餐桌。做飯對國人來說並不難,沒有鍋照樣能做飯,這裡就簡單普及下天朝人歷史以來廚具的發展。
  • 雪山挖出一具不腐女屍,已安祥沉睡了500年,屍檢讓人後背發涼!
    雪山挖出一具不腐女屍,已安祥沉睡了500年,屍檢讓人後背發涼!在說今天的話題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什麼是祭祀?祭祀,按照百科的解釋是一種信仰活動,源於天地和諧共生的信仰理念。在某種意義上來講,祭祀其實是在心裡思維的終極意義桑感悟人神溝通、上下交感的精神境界,實現人神天地和諧共生的信仰慾念。祭祀的對象就是神靈。在人類早期時代,人們對於自然物和一切自然現象都感到神秘而恐懼,因此才產生了這種對神靈的頂禮膜拜,目的就是求其降福免災。《史記·禮書》記載:「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師,是禮之三本也」。
  • 「大中華尋寶記」沒有暖氣的古人奇葩禦寒方法~
    那大家有沒有想過,在古時候,沒有空調、沒有暖氣的古人,會用什麼奇葩的方法抵抗寒潮呢?【01「辣眼睛」的花椒塗牆法】花椒我們都知道,吃了能讓人體發熱發汗。機智的古人也想到了用花椒來禦寒,但不是吃,而是塗牆!在漢代的皇宮中,會用花椒搗成的泥塗在四周牆壁上保溫。再掛上錦繡壁毯、羽毛幔帳,或鋪上豪華的西域毛毯,就成了所謂的「椒房殿」。
  • 宋朝以前沒有鐵鍋,古人是用什麼做飯的呢?佩服古人的智慧
    對於現代人來講做飯是一件非常簡單的事,我們有各種做飯炊具可以使用。炒菜的炒鍋,攤餅的平底鍋,還有很多不怎麼需要我們動手就能簡單操作的電飯鍋、電磁爐、微波爐、烤箱等。不過炒菜多半都是用鐵鍋,但在宋朝以前是沒有鐵鍋的,更沒有其他高科技的炊具那麼古人是怎麼做飯的呢?
  • 古人禦寒也是靠「抖」嗎?
    暖氣、空調、羽絨服……不少小夥伴的「禦寒裝備」都已就位,各種禦寒措施一應俱全。那麼在沒有這些取暖設備的古代又是如何禦寒的呢?古人取暖真的全靠「抖」嗎? 古人禦寒都有哪些「裝備」
  • 古代是如何取暖的?用紙製成的衣服和被子,是真的可以保暖嗎?
    但是你能想到嗎,在古代,用紙做成的衣服、被子等織品可以被用來禦寒,一般用這些東西的人都是一些極其貧困清寒的人,在大寒的時候,他們只能將紙制的衣服、被子當成正常的衣服棉被蓋在身上,這要是放在現代,誰都不會這麼做,況且一張紙這麼薄,怎麼能夠抵擋風寒呢?再說了,最便宜的棉絮也好過薄薄的一張紙,究竟是為什麼古人會這麼做呢?
  • 原來古人是這樣禦寒的
    古人禦寒都有哪些「裝備」裝備之一:火爐秦朝時出現了壁爐,同時還發明了「火牆」,這是中國最早的「暖氣」,不過那個時候沒有鐵件的暖氣,而是用陶製的筒瓦相扣,將之埋在牆中,利用牆體的升溫裝備之二:火炕住戶家中一般都壘有火炕,內有孔道,在冬季將燃燒的熱量引入炕內通道來加溫,有的還配備火盆等取暖設施。至今這種取暖方式還在我國部分北方地區延用著。
  • 短短的幾行字,讓人後背發涼
    很多玩家都在這天收到了調香師的生日信件,一開始我們對於這個信件還是充滿期待的,因為它們可以補足一些推演故事中的漏洞,甚至有反轉角色黑白屬性的能力,但是這次調香師的信件卻不一樣。文章製作:趣遊君整個調香師生日來信並不長,只有短短的幾句話,但是裡面的內容看完之後卻讓我們背後發涼。
  • 棉花發展史:長途遷徙,在此安家,沒有棉花的日子古人怎麼過?
    我們冬天蓋的被子,裡面填充厚厚的棉花,蓋上才能暖和,所以在很多時候,我們把它直接稱為棉被。但,棉花並非我們本土植物,它如何遷徙來到中國?什麼時候開始在中國廣泛種植?什麼時候成為不可替代的經濟作物,融入百姓日常生活?本文一一回答。棉花與棉布現在我們很難把棉花和自然界供人們賞玩的花聯繫在一起。
  • Lisa遭海外粉絲死亡威脅,看到圖片後背發涼
    光看文字都後背發涼,恐怖黑粉威脅一個柔弱的女生到底有何居心,究竟是什麼深仇大恨對一個女孩子有這麼大的惡意,拜託YG一定要保護好Lisa。東野圭吾在書《惡意》中寫道:有些人的恨是沒有原因的,他們平庸,沒有天分,碌碌無為,於是你的優秀,你的天賦,你的善良和幸福都是原罪。有種惡意不需要理由,而且可以深刻到賠上自己以置對方於死地。
  • 網友:想到就後背發涼
    養狗的人都看到過的場景,就是狗狗無緣無故對著前面一直叫,明明沒有人,它到底是看到了什麼?有些網友深思了一下, 想想就覺得後背發涼。一、聽到遠方的聲音狗狗的聽覺很靈敏,遠方的聲音它也可以聽見,據說在激勵有人離世後,狗狗會有這種方式來傳達,聽到的狗狗也會回應,所以這就是你家狗狗忽然仰天長嘯的原因了。
  • 武漢30多「殭屍」乘車讓人後背發涼
    武漢30多「殭屍」乘車讓人後背發涼 2018-08-17 18:03 來源: 愛車E族 正當你乘坐地鐵時,眼前卻突然出現一張血肉模糊的「喪屍」臉,這樣驚悚的畫面不是電影情節,而是真實發生在武漢地鐵2號線。
  • 明末進入小冰河期,人口銳減,古人如何度過寒冷期?
    為此,機智聰慧的古人想出了多種禦寒取暖的方法。 古人如何度過寒冷期? 1. 禦寒 中國古代封建社會的上層階級,自然在各個方面的待遇都要優於底層貧苦大眾。這其中一個表現方面即穿著。穿著不僅是個人身份地位的象徵,更是禦寒保暖的主要措施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