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網江蘇12月21日電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高速發展,無論是醫療水平,還是人們對健康的關注,都達到了新的高度。加上年輕人的思想發生了一定的轉變,生育率也在降低。「老齡化」成了當下中青年群體最受關注的話題之一。
江蘇老齡化現狀
按照年齡段來劃分,可以將人口劃分為三大段:0至14歲的人口,代表少年兒童人口;15至64歲的人口,代表勞動力人口;65歲以上的人口,代表老年人口。國際上一般把65歲以上老年人口比重超過14%,稱為「深度老齡化社會」;65歲以上老年人口比重超過20%,稱為「超老齡化社會」。
近日,第一財經對GDP四強省份——廣東、江蘇、浙江和山東的老齡化數據做了梳理。其中,山東的老齡化程度最深,廣東則最為年輕。
圖源:第一財經
江蘇65歲以上的人口佔比達到了15.1%,這意味著,江蘇已經邁入「深度老齡化社會」,在四個經濟大省中位居第二。
江蘇的老齡化程度高,有多重因素。一方面,江蘇的工業化和城鎮化較早,長期以來人口出生率比較低。另一方面,相比浙江和廣東,江蘇吸引的省外淨流入人口較少。由於省內存在明顯的南北落差,江蘇的人口流動主要是從蘇北、蘇中往蘇南流動,一部分流向上海等地。
值得注意的是,從四個經濟大省的老齡化程度來看,呈現出由北向南逐漸遞減的趨勢,即山東高於江蘇、江蘇高於浙江、浙江高於廣東的格局。
全球老齡化大數據
日本:65歲以上的老年人佔28.4%
現在的日本,已經率先進入了超級老齡社會。
根據日本總務省的數據,日本全國65歲以上的老年人佔總人口的比例達28.4%,達到3588萬人,平均每四個日本人之中就有一個接近7旬的老人。這一比例今後還會進一步上升,在2025年達到30%,2040年達到35.3%。
歐洲:65歲以上老齡人口佔20.3%
人口老齡化也是歐洲當前面臨的一大挑戰。面對日益增大的養老金支付壓力,歐洲多國著手推動延遲退休等計劃。
2019年,歐盟27國65歲以上老齡人口達9050萬,佔總人口的20.3%,已整體步入「超高齡社會」。預計到2050年,65歲以上人口將達到1.298億,佔總人口的29.4%。
我國:65歲以上的人口佔12.6%
根據統計數據顯示,我國是當今世界老年人數最多的國家,2019年底,已有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2.54億,佔總人口數量的18.1%,而65歲以上的人口大概1.76億人,佔總人口的12.6%。預計2025年將突破3億,2033年將突破4億,2053年將達到4.87億的峰值。
勞動力短缺、延遲退休、數字鴻溝...
隨著老齡化而來的,是一系列社會經濟問題。面對日益增大的養老金支付壓力,歐洲多國著手推動延遲退休等計劃。
《金融時報》分析,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今年以來,歐洲許多國家失業率上升,稅收減少,各類補貼等公共開支增加,可以預見,未來歐洲國家養老壓力會持續加大。
從各國具體情況來看,目前法國國內生產總值的14%用於公共養老開支。法國政府預計,如果不進行必要改革,到2025年,公共養老開支缺口將超過170億歐元。
義大利、希臘等國面臨的形勢更為嚴峻。這些國家養老金主要由財政資金提供,其中義大利公共財政約30%用於養老金開支。在公共債務不斷上升的背景下,養老開支壓力進一步增大。
德國是世界上最早建立現代社會保險制度的國家之一,養老公共開支和債務水平相對較低,但養老機構也面臨經費缺乏等問題。德國評級機構Scope將德國養老金開支負擔列為影響德國主權信用評級的最大不穩定因素。
經合組織發布的一份報告稱,幾乎所有歐洲國家都需要改革養老金制度。報告分析,歐洲發達國家多採取「現收現付」的養老模式,即勞動就業人口繳納養老金供養同一時期的退休人員。但是隨著勞動人口比例的持續下降,這一模式面臨巨大挑戰。
隨著整個社會的數位化進程加快,不少老年人因不會上網、不會使用智慧型手機而在購物、出行、就醫、消費等日常生活中遇到諸多不便。換一種思維,當一個社會的老齡化越嚴重,則各類新興行業的發展就會受到抑制。
「銀髮經濟」應對老齡化
12月18日,第二屆「新時代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高端研討會」在北京召開。研討會以「新階段、新格局、新戰略」為主題,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
日前,國務院辦公廳也印發《關於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的實施方案》,要求在各類日常生活場景中,必須為老年人打造更多「數字綠色通道」。充分保障老年人在運用智能技術方面基本需求,讓老年人能用、會用、敢用、想用。
老齡化的壓力落在了當下中青年的肩上,隨著勞動力短缺,養老壓力也會成為我國下一階段的社會問題。有歐洲和日本的案例,我們或許可以從中學到一些經驗。
歐洲多國為緩解養老金,積極探索居家養老、定製公寓養老等多元化養老方式,同時努力挖掘「銀髮經濟」蘊含的不少商機,帶動相關產業發展。
歐盟發布的「銀髮經濟十大機遇」報告顯示,歐盟65歲以上老年人旅行市場規模超過660億歐元,且呈上升趨勢。2025年以前,歐盟範圍內將有數千萬房屋進行智能化改造,以滿足老年人需求。此外,通信設備、可穿戴設備等領域都將迎來更多老年消費者。
有關專家認為,在應對老齡化的問題上,除了呼籲提高生育率,更應該從日漸龐大的老年人群體上尋求解決辦法。保障好老年人的生活,探索「銀髮經濟」或許能夠更好地舒緩年輕人的壓力。(中宏網江蘇綜合整理自人民網、新華網、光明網、第一財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