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Intel的處理器參數中,我們經常會看到默認 主頻 、 睿頻 、 超頻 等參數。不過提到睿頻,不少朋友很容易將它和超頻混為一談,所以今天小編就來簡單科普下 睿頻 和 超頻 的分別 ,帶大家一起來漲知識。
處理器超頻是什麼思?
超頻這個名詞早在「奔騰I」時代就已出現,當時是極少數的發燒友為了追求更高的性能,展開的一場好奇心之旅。卻在無心插柳間,開創了PC領域久盛不衰的「超頻」話題。
超頻,就是通過人的操作,將處理器、顯卡、內存等部件的工作頻率進行提升,讓他們工作在比額定頻率更高的頻率狀態下,以提升電腦的整體性能。超頻的英文叫「 Over Clock 」,通過調整硬體設置來提升晶片的主頻率以獲得超過額定頻率的性能的一種技術手段。比如處理器額定頻率3.2GHz,那麼可以通過軟體設置的方式超頻到4GHz,這就叫超頻。
處理器超頻所帶來的性能提升是最顯著的,因為處理器是一種非常精密的產品,所以其實廠家也沒辦法控制好處理器到底可以在什麼頻率下穩定工作。所以廠家只能通過不斷的測驗得出能夠穩定工作的頻率範圍,然後標註一個額定頻率,再留出一定的富餘頻率,因此對於用戶來說,為了發掘或者說用上這些富餘的頻率,就可以通過超頻的方式實現。
不過超頻需要調整各種指標,比如電壓、散熱、外頻、電源、BIOS等等,對於玩家的準入門檻還是比較高的,但架不住超頻之後電腦性能提升所帶來的愉悅感,所以還是有大批玩家前僕後繼的奔走在超頻路上。
需要注意的是,現在Intel處理器並不是所有的產品都支持超頻,一般只有帶K結尾的中高端產品才支持超頻,比如i5 8600K、i7 8700K等,像奔騰、賽揚系列入門處理器基本是不支持超頻的。
此外,支持超頻的處理器,還要搭配高端主板才支持超頻,比如i5 8600K/i7 8700K必須搭配Z370高端主板才支持超頻,搭配一般的H310和B360主板則無法超頻,門檻比較高。
處理器睿頻是什麼?
說完超頻,接下來說說睿頻。睿,可以說是睿智的意思,就是聰明,睿頻不需要人為幹預,睿頻技術是指處理器在處理複雜的任務時,會自主提升運行頻率,最大限度的提升自身的性能來應對各種複雜的任務。
睿頻依靠處理器的智能自主處理 ,它會自動根據實際運行情況,智能調整處理器的頻率、電壓來提升性能,同時保持處理器繼續運行在限定的功耗、電流、電壓和溫度範圍內。通俗的講,睿頻是指當運行一個程序後,處理器會自動加速到合適的頻率。
以最近比較主流的英特爾i5 8400為例,這款處理器基礎頻率2.8GHz,睿頻加速頻率3.8GHz,單核睿頻加速最大可到4.0GHz。 此時處理器的頻率多少,主要取決於你在用電腦幹什麼。 你在寫Word文檔的時候,可能只會用到1GHz而已,但是當你運行大型遊戲的時候,他自己可以睿頻到4.0GHz,換句話說,睿頻其實就是系統自動在安全範圍內臨時的超頻。
睿頻和超頻的分別在哪裡?
睿頻和超頻很像,都是提升頻率,但兩者還是有本質分別的 。超頻是 人為 將頻率提升,包括提升電壓等一系列動作,它通常是超過處理器的規劃規格,而且會導致功耗的大幅度增加。
睿頻 :處理器根據實際運行程序的需要,動態的增加處理器的運行頻率來提升處理器的性能,同時保持處理器繼續穩定運行在規定的功耗、電流、電壓和溫度範圍內,如果處理器出現問題,是 享受質保 的。睿頻是 處理器自動實現的 ,無需人工設置,並且處理器運行穩定。
超頻 :用戶手動強制處理器所有內核運行比額定頻率高的頻率上,功耗、電流、電壓和溫度都可能超出規定範圍,如果出現破壞,那麼有可能 無法享受質保 。超頻需要調整各種指標,比如電壓、散熱、外頻、電源、BIOS等等,並且容易出現系統不穩定的情況。
不止英特爾,AMD也有
好了,以上處理器睿頻和超頻的分別,主要是針對Intel處理器。對於AMD處理器也有相似技術,比如AMD銳龍系列處理器有默認頻率、加速頻率、超頻等參數,其中加速頻率也是動態頻率智能調整的,原理與睿頻技術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