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覺得不能,泰森和李小龍的體重公斤級差距太大,從師門來講泰森的教練達馬託,他是美國拳擊教練公認的最強體系——達馬託體系。他一生都培養了不少的優秀拳擊手。而李小龍的幾位師傅好像都沒有什麼像樣的戰績,從專業來講泰森打的是專業比賽世界拳王而李小龍是影視明星更多是表演!兩人遇到一起後果不言而喻。這個沒有可比性啊,首先李小龍的訓練是針對街頭打鬥的,泰森針對的是拳臺,要看在哪裡打了,你可以看一下現在很多跨界賽事,基本上誰跨界誰輸,打鬥的規則限制了訓練方法,而且他倆的體重差距太大,不過,我個人認為李小龍跨界的勝率在6成,這和他的訓練理念有關,不拘泥形式,但在規則內最大發揮自己。
我們假設他們都在自己最佳狀態下Pk我估計不出30招李小龍就會被ko。大家會說李小龍是中國武術的傑出代表你這種怎麼毀滅自己威風崇洋媚外呢。中國武術帶著一層神秘面紗大家覺得高深莫測國人更是覺得中國武術一定是天下第一。但是近幾年我們看到很無情的一種傳統武術被一些不知名的自由搏擊選手瞬間Ko的場景。如果是世界級選手的話那就是瞬間要命的事情。我們還記得美國的梅哥暴打日本天才選手把小夥子打得痛哭的場景。如果泰森在做高狀態的話打李小龍的話也就10招以內。李小龍跟泰森不是一個重量級的在生理上李小龍不佔優勢。我們中國武術總是講究技巧和使用刀劍和暗器。這樣可以打到比我們厲害很多的對手。君子善假於物也就是這個道理。
首先領域不一樣,並沒有任何可比較的價值。
李小龍弘揚了中華武道哲學,泰森發揚了搏擊精神。
境界不一樣,領域不一樣。
你喜歡李小龍,可以去學截拳道,也可以去感受那種功夫哲學。
喜歡
我堅定地認為,可比性不大。
李小龍是獨一無二的,並非一個人要蓋世武功,天下第一,才值得我們喜歡,欣賞。
李小龍的拳力:拳擊400磅,與拳王阿里相同
李小龍的寸拳:相隔10釐米能將150斤的壯漢擊5,6米遠
李小龍的腿功:能夠擊出1650磅的神力,曾用側踢把一個150斤壯漢踢飛20米落入遊泳池中。
李小龍的速度:一秒打9拳,踢6次腿!速度幾乎是大山的兩倍。天下武功,無堅不摧,惟快不破!所以,這是最關鍵的
泰森的出拳記錄是每秒9拳,但是他本身是力量型拳擊手,因此會通過降低拳速來確保力量一般為每秒5拳左右,在其職業生涯中對手對他的重拳很難抵擋。
拳擊中出拳擊打最高紀錄是每秒14拳,這個紀錄是拳王阿里創造的。
但是實際上一個職業拳擊手 一般是7-10拳。
李小龍是綜合性類型,泰森是力量型拳頭。
對於這個問題,我們不能夠用固定思維來看待這個問題,而是應該用一種成長思維來看待一個問題。如果李小龍還在的話,他的功夫有可能退步,也可能是突飛猛進,還有一個啊,很大的提升,按照李小龍的性格和李小龍的武功功底應該是後者比較多,可能他依照就可以把他生倒,因為李小龍如果還在的話,他經過這麼多年的修煉,功夫不會停留在他原來那個水平,而且呢,比他原來的功夫要厲害100倍,那怎麼還用30兆才能夠打到泰山呢?也許他一招將泰山擊倒。李小龍腿法精湛,用中低位腿法保持攻擊距離,泰森胳膊沒那麼長,但是是重量級,勝敗就看誰的距離把握得好了,街頭格鬥可以攻擊襠部的話李小龍勝算大,練拳擊最大的要害就是襠部,不會用腿護襠,拳頭又只顧腦袋。傳武高手為什麼上了擂臺不能贏?練傳武要雙腿內扣護襠就會步伐移動不靈活,後手也要護襠,只前手護頭,頭部可以被攻擊兩下或是更多,誰的襠部又能經得起一擊?
儘管沒有可比性,但說李輕易敗給泰森,我不予認同。這也得看怎麼比,按照拳擊規則比,李必敗,按照無限制規則打,我覺得李有勝算。不要覺得李是演員、沒有太多的實戰經驗,無數的高手都承認李的超人之處,並非完全名不副實。這個世界沒有終極王者,泰森如果被拖入地面搏鬥也不一定發揮優勢力量,邱建良戰力是不錯的,在跨界MMA裡也是輕易落敗…我們只能在同一個領域或同一個規則內進行比較與權衡,否則,都是不夠客觀科學的。李小龍無疑是那個時代的功夫大師,已然成為「功夫」的福分,沒有人可以否認,因為已經「蓋棺定論」!至於泰森與李小龍的對決究竟誰會勝出?還是那句話:一看規則,二問泰森。
李小龍如果活著,武學造詣肯定會更高,擊敗泰森不好說,因為泰森實在太強悍了,並且體重比李小龍重太多,不是一個級別,李小龍的實戰能力打現在的同級別或者高一級的職業拳手應該沒有什麼壓力,但面對泰森劉易斯這樣的重量級世界頂級拳擊冠軍贏的概率還是小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