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創事記
歡迎關注「創事記」的微信訂閱號:sinachuangshiji
文/王安憶 黃天然
來源:敲黑板(ID:qiaoheiban8)
抵制中貨,印度人動真格了。
6月29日晚,印度政府突然宣布,以國家安全為由,封殺了59款中國手機App。
封殺名單上,包括TikTok(海外版抖音)、微信、QQ、UC瀏覽器、美圖、百度地圖等流行應用,甚至還有小米的兩個應用程式(Mi Community和Mi Video Call)……
可以說,目前中國在印度最活躍最有競爭力的手機App,這次都被一網打盡了。
截至目前,包括TikTok在內的多款中國App,已在谷歌和蘋果的印度區應用商店下架。
印度內政部長阿米特·沙阿同意安全機構的提案,批准禁用59款中國App 圖片來源:Indian TV
據印媒最新報導,所有被封殺的中國App開發公司,已被要求在48小時內參加由印度政府專家小組舉行的聽證會,以針對涉嫌未經授權使用用戶數據的指控,做出澄清並提交說明。
《今日印度》報導:谷歌和蘋果的印度區應用商店下架TikTok,該公司正與政府溝通
TikTok印度公司此前回應稱,他們遵守所有印度法律,並為所有印度用戶提供最高等級的數據隱私保護標準。
剛闢過謠的封殺令擴大落地
印度政府新聞稿中說,印度電子信息部(IT Ministry)決定封殺59個應用程式,因為它們從事的活動有損於印度國家主權、國防、國家安全和公共秩序,封殺它們有助於維護印度移動和網際網路用戶的利益。
印度政府封殺的59個中國App的清單
其實一周前,印度社交媒體就瘋傳過印度政府將封殺中國App的消息。
一份據稱來自「印度國家信息中心(NIC)」的文件,發布了針對蘋果和谷歌印度公司的政府行政命令,指示他們在印度運行的Android和iOS智慧型手機上,限制13種中國App的功能。
6月19日,印度政府新聞信息局(PIB)在官方推特上就此闢謠,聲明這份文件是假的,NIC並未發布過此類指令。
19日,印度PIB官方推特上闢謠封殺中國App政令
然而,隨著中國App封殺令正式落地,更多信息浮出水面——最初的提議,確實來自NIC,該部門建議印度政府封殺TikTok等52個中國開發的應用程式,而在印度內政部的助推下,封殺令不但獲得通過,而且從52個App擴大到了59個App。
印度政府這一決定,無疑將進一步助推印度國內的反華情緒,從5月以來,印度民間一直在發起抵制中國App的運動。
6月3日,谷歌應用商店就以違法「開發者政策」為由,下架了一款名叫刪除中國應用(Remove China Apps)的印度App。
在印度紅極一時的刪除中國應用App
這款App的唯一功能,就是幫用戶從手機中找出所有中國App並選擇刪除。
5月17日上線後,刪除中國應用在印度下載量超過500萬,獲得20萬評論,評分高達4.9分,還登上過谷歌應用商店印度區免費下載榜榜首。
一邊叫好一邊慶幸還能吃雞
官方封殺令一出,推特上印度網民一片拍手叫好,直呼政府做了一件「天大的好事」。
「印度政府大突破」的推文獲得6萬多次點讚
只有極少數印度人意識到,這個決定愚蠢至極。
印度經濟學家阿倫·庫瑪教授評價,這是一個缺乏長遠戰略考慮的決策,受傷的將是印度,而不是中國。
印度女議員、國大黨新聞發言人庫什布·桑達爾則表示,這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而是非常愚蠢的行動。
新德裡電視臺(NDTV)主播佐石·喬史也在推特上發問,「就沒有人考慮過,這樣一來,會有多少印度人失業?」
這條推文獲得3600個點讚,900多次轉發和評論。
有網友認為喬史在開玩笑,竟敢質疑政府深思熟慮後做出的決定。
也有大量網友質疑,「誰會通過在TikTok製作視頻或觀看視頻來獲得工作?」「59個App中,哪一個給任何印度人提供了工作機會?」
可是這種觀點馬上遭到回懟,有網友貼出新聞稱:2019年11月,字節跳動在印度就擁有約500名員工,且2020年數量仍在增加。
更有印度TikTok博主無奈地稱,「TikTok名人在一夜之間失去了一切。」
過去兩年,印度用戶在TikTok投入的時間僅次於中國用戶——總時長超過15億個小時。2020年第一季度,TikTok在印度下載量超過6.11億,印度已成為TikTok全球最大市場。
這是一個相互成就的過程,因為TikTok也改變了無數印度人的命運,一些默默無聞的糕點師、美妝博主、搏擊教練在TikTok上成為「網紅」,收入比原來翻了數倍。
BBC報導一名印度小鎮雜貨店老闆因為抖音舞蹈成了擁有400萬粉絲的網紅
TikTok也是印度網民消磨時間的兩大神器之一,另一個最受歡迎的App是PUBG(騰訊遊戲絕地求生、俗稱「吃雞」)。
之前就有印度網友調侃:「印度人民為抵制中貨卸載了TikTok和PUBG,然後他們就不知道該如何度過餘生了。」
而政府封殺令出臺後,眼尖的印度網友很快發現,封殺名單中竟沒有PUBG,馬上配上了跳舞轉圈圈的歡樂表情包。
一邊為封殺中國App鼓掌,一邊為PUBG逃過封殺鬆了口氣,印度網友可能沒意識到陷入了人格分裂。
小米在抵制中貨運動中被秒光
過去一個月,印度人在大街小巷賣力表演抵制中貨。
他們踩踏過中國電視;
摔過中國手機;
甚至連中國電蚊拍都砸;
印度鍵盤俠們叫囂著:「中國GDP是印度的5倍,那是因為我們給了生意機會,如果我們抵制中貨,中國的經濟將衰退至中世紀,很快他們就會在來向我們搖尾乞憐了。」
6月17日,代表印度7000萬家實體零售商的全印度貿易商聯合會(CAIT)發起號召,抵制500類從中國進口的商品,包括服裝、玩具、電子消費品、手錶、裝飾照明等等。
這一幕似曾相識。
2019年3月,也是這個CAIT,發起了抵制中國商品的全國性運動,當時那場抵制更精彩,實打實燒過中國商品。
去年組織燒中國商品
今年組織燒中國商品
在那場抵制運動中,70%印度網民指天發誓,未來絕不再買中國手機。
然後,2019年結束了,小米、OPPO、vivo、realme和一加,五個中國手機品牌在印度市場份額就達到72%,比2018年還多了12%。
今年這波抵制活動也少不了問卷調查。
問卷調查:有多少印度人會抵制小米,VIivo,一加等中國品牌
6月中旬,印度社交媒體LocalCircles有一項3.2萬印度人參與的調查,高達97%的印度人表示,將抵制中國商品和服務,轉而支持印度國貨或他國產品。
6月18日,一加8 Pro在亞馬遜印度開售,幾分鐘售罄。
6月22日,一加8在亞馬遜印度開售,這回堅持賣了8分鐘。
6月22日中午12:08,網友截到一加售罄的畫面
6月24日,紅米Note9 Pro Max在亞馬遜印度開售,不到50秒,就斷貨了……
小米印度董事總經理馬努·庫馬爾·賈恩對此感到欣慰,「市場對小米的需求完全沒有減少,大家還是買得很歡。」
為什麼印度人抵制不了中貨
就算印度人決心抵制中貨,其實也沒有抵制的條件。
一來,印度製造業和商業高度依賴中國進口。
2019年,中國對印度出口額達到5156.3億元人民幣。
就比如印度製藥業,規模很大,產值很高,可是每年要從中國進口超過170億元人民幣的原料藥。
印度藥業主管部門曾向政府提交報告,印度12種關鍵抗生素類藥物高度依賴中國進口,依存度甚至接近100%。
抗疫期間,印度瓶裝消毒液的按壓泵產能跟不上,只能從中國進口
印度的工業半成品、原材料、化工、鋼鐵、造紙、紙板、LDPE(低密度聚乙烯)、PP(聚丙烯)、機械、工具等產品同樣高度依賴中國。
民生方面,印度從中國直接進口無數種耐用型消費產品,比如電子產品、塑料製品、燈具、太陽能電池……涵蓋了印度人衣食住行方方面面。
每年大約有4萬印度商人湧向義烏小商品市場。
沒有他們販回去的小商品,7000萬印度實體零售商賣什麼?沒有他們販回去的彩燈、煙花和神像,印度人還能過排燈節嗎?
就連印度人抵制中國時穿戴的帽子和T恤,還不是中國製造?
二來,印度本土創新產業高度依賴中國資本。
印度智庫GatewayHouse報告稱,中國資本至少為92家印度科創企業提供資金;印度排名前30的科創獨角獸企業(市值超過10億美元)中,其中18家由中國資本投資建立。
這些公司在印度家喻戶曉,他們的服務覆蓋吃穿住行教育娛樂,從各個方面滲透了印度人的日常生活。
印度網友發現「抵制中國」的鴨舌帽也是中國製造
在印度政府封殺59個中國App後,許多印度科創公司CEO紛紛表示歡迎,可又有多少印度人知道,這些CEO拿的投資就是來自中國……
布魯金斯學會3月發布一份報告顯示,中國目前在印度的計劃投資總額已超過260億美元。
中印兩國在社會經濟和技術生態高度融合,這已經不是打斷骨頭連著筋的關係,而是像印度媒體評價的那樣,「中國產品在印度已經像是空氣一般的存在」。
全球第二大手機製造國有點飄
印度人可以拒絕呼吸空氣嗎?
印度媒體《第一郵報》評論員亞達夫分析稱:「在印度抵制中國產品並不是合理呼籲,小米、vivo和一加等品牌不會受到太多影響,而印度的就業機會則可能遭到嚴重損害。」
印度議員拉維·普拉薩德最近發布過一項令人震驚的數據——2014年到2019年的5年間,印度手機供應鏈工廠已從2家增長到268家,印度智慧型手機產量增長5倍,智慧型手機生產總值提升10倍,達到了300億美元。
印度聯邦議員普拉薩德在今年6月1日的推文
目前,印度已成為僅次於中國的全球第二大手機製造國,但是90%零件仍要從中國進口。
在新德裡市郊,小鎮諾伊達已成為OPPO、realme、一加等中國品牌智慧型手機的生產基地,這裡也是印度「德裡孟買工業走廊」的一個關鍵節點,數萬名印度工人在這裡工作。
印度諾伊達一名vivo手機工廠的員工在產線上對手機進行測試 圖片來源:China Daily
新冠疫情下,諾伊達工廠的勞動力已經減少了將近一半,抵制運動之下,首當其衝受到影響的是這裡的數萬名印度工人。
OPPO在印度的工廠
中國手機廠商創造的就業機會,存在於整個產業鏈之中,還包括零售商、市場營銷、廣告商等,都因此獲得間接的就業機會和利潤空間。
在亞達夫看來,印度人的憤怒是民族主義和愛國情緒使然,而憤怒能否能起作用,則是另一回事。
印度孟買街頭的一家手機專賣店
印度信息和政策專家森古普塔也認為,要擺脫中國製造,唯一方法是讓印度自身的GDP實現突破,「人人都在談論抵制,卻沒有人談論高度依賴於進口貿易的印度經濟。」
「如果我們能夠成功抵制中國產品,印度將處於失敗邊緣,特別是在電信、網際網路和其他許多科技行業中,印度依靠中國,才能以極低價格獲得電子設備和新的科技成果。」森古普塔說。
中國品牌努力變身印度品牌
為了照顧印度人強烈的民族自尊心,中國品牌手機正在努力變成印度品牌手機。
2019年,小米在印度有80多家自營小米之家和2000多家授權專賣店。
小米門店換上「印度製造」的招牌
如今在德裡、孟買、巴特那等地的小米門店,都已經掛上了「印度製造」的招牌,小米手機包裝盒上也貼著醒目的「印度製造」標籤。
自2015年獲得拉坦·塔塔的個人投資以來,小米印度一直在努力實現品牌本土化。
小米印度董事總經理馬努·庫馬爾·賈恩認為,「小米比印度其他任何智慧型手機品牌都『更印度』。」
賈恩表示,在印度銷售的小米手機和智能電視,99%在印度生產,65%零部件也來自印度,小米印度公司完全由印度人領導,有超過3萬名印度員工,用戶數據也100%留在印度。
前不久,小米在印度新上市的Mi Notebook,官方也宣稱其為印度首發、印度專享、專為印度打造。
6月3日,小米旗下手機獨立品牌Poco,也在推特上向印度網民表白「身份」,稱自己是2年前在德裡出生的印度品牌,為印度人量身定製產品,並終身為#POCOForIndia。
6月16日,realme印度CEO馬德哈夫·謝思也公開表示,「我可以自豪地說,realme是一家印度初創公司,現在是一家跨國公司。」
謝思還說,所有realme智慧型手機都在印度製造,工廠創造了7500個直接工作崗位,到2020年底將增加到10000個,realme還將招聘5000個促銷員來擴大印度本土的線下業務。
2018年,油管up主參觀realme的手機製造工廠
vivo也不例外,新聞稿從來不忘強調「印度製造」,最近還剛剛揭曉了印度製造LOGO設計大賽的冠軍。
畢竟,vivo剛剛追加了350億(約合32.7億人民幣)盧比用於即將落成的新工廠,用於發展印度製造的總投資已達到750億(約合70億人民幣)盧比。
vivo印度工廠生產線的工人
真金白銀都砸進去了,還需要介意一個名分嗎?
小米是印度的,realme是印度的,vivo也是印度的……華為將來也可以是印度的,印度人高興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