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魏國五子良將對於蜀國的五虎上將,誰更出色?
今天小編就要來說說魏國五子良將和蜀國的五虎上將。如果是單純的比較武藝,肯定五虎上將比魏國五子良將要強一些,在演義當中五虎上將都是坐鎮一方的猛將,隨便一個拉出來單打獨鬥,五子良將的武藝比起五虎略為差了點!
拿五子良將的徐晃和五虎上將的關羽來說,綜合來比較,這樣比較公平!先談計謀,因為相對於較抽象的軍隊統率力,參戰雙方在計謀成功與否、中計方面,較容易看出及分析。
宋、元以前的文獻記錄中,並沒有記載關羽是如同演義中般,儲水、引水以達致水淹七軍擒于禁。但溫恢在戰前已預料荊州方面要提防大水;久在荊州的關羽,其駐在城外的軍隊並沒有任何為洪水造成的傷亡記錄。相反,只見他把握戰機,令舟軍圍攻于禁軍,可見關羽是早有準備,只待這戰機來臨,這是其把握戰機的表現,且對方是名將于禁。
至於徐晃在轉捩點中把握戰機用計,改變整場戰鬥發展的例子,出現在關中之戰。關中聯軍和曹軍在潼關中對峙,徐晃看出可以由蒲阪渡過黃河,繼而繞至敵軍之後,讓其天險盡失。馬超雖也看出蒲阪有危險,但為主帥之一的韓遂否決其守蒲阪之議。但韓遂的替代方案:半渡而擊之,卻是在徐晃四千步騎渡河後,梁興五千兵才姍姍來遲,更為徐晃所破。韓遂久在邊疆為亂二十多年,就算稱不上是名將,但宿將二字怎樣也能稱得上。
兩人為主將時,各有戰勝名將的記錄,不過基本是用計決定勝負,統率一項上,也不見得誰比誰更出色。不過徐晃是將,而關羽是帥,兩者的身份不一樣,徐晃管好一個部隊就好了,再加上些許計謀和武勇,就可以成為很成功的武將了,這點徐晃做得很好!
帥是從大局全局考慮問題,這點關羽做的已經很好了,首先在劉備沒有成事之前,關羽已經有部分自我角度的扮演這個角色了,就說荊州揚名戰,在時機,戰機,戰績,全局,等關羽都做到最好了,其實很簡單,徐晃只要想著怎麼打敗關羽就好了,而關羽要想著曹操,孫權,等人的行動和當前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