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5日上午,省政府新聞辦就貴州省煤礦智能化機械化升級改造建設成果在貴州飯店國際會議中心舉行新聞發布會。
據介紹,到今年底將實現正常生產煤礦採煤機械化率、輔助系統智能化率兩個100%,從「密集作業」到「少人作業」,全省改造升級煤礦共減少井下人員萬餘人,發布「煤礦井下5G應用榜單」,啟動煤礦井下5G無線通訊技術的試點示範。
新聞發布會現場
省能源局黨組書記、局長丁雄軍介紹,煤礦「兩化」(機械化和智能化)建設成果。
煤礦採煤機械化是指回採工作面裝備採煤機械,實現落煤、裝煤、運煤等工藝機械化;
輔助系統智能化是指煤礦井下運輸、通風、供電、壓風、排水和瓦斯抽採等主要輔助系統通過信息化、自動化等技術實現智能控制。智能化機械化是煤炭工業高質量發展的核心技術支撐,代表煤炭先進生產力的發展方向。因我省煤礦地質條件複雜、煤層薄、傾角大、災害嚴重,技術工藝長期落後,智能化機械化程度低於全國水平。
2017年以來,我省全面實施能源工業運行新機制,大力推進煤礦智能化機械化升級改造,到今年底將實現正常生產煤礦採煤機械化率、輔助系統智能化率兩個100%,採煤機械化率超過國家煤炭工業「十三五」規劃預期指標15個百分點,形成煤礦智能化機械化升級改造貴州做法、貴州成效和貴州路徑。
新聞發布會現場
經濟效益顯著。從「密集作業」到「少人作業」,全省改造升級煤礦共減少井下人員近萬餘人,年降低人工成本3.5億。從「低效採煤」到「高效作業」,產能利用率提至90%,比2016年提高26個百分點,改造煤礦用6個多月的時間就收回智能化投資成本。安全效益顯著。從「人工幹預」到「智能啟停」,大數據平臺實時監控、自動響應,井下設備自動化控制、可視化操作,實現系統優化保安。如青龍煤礦進行智能化改造後,連續2376天保持零安全事故。今年以來,全省煤礦安全生產事故4起、死亡5人,同比分別下降81%和88%。社會效益顯著。10處煤礦獲全國煤炭行業最高獎項「太陽杯工程」獎和「優質工程」獎,塑造貴州煤炭工業的良好形象。這兩年多來,大學生因為煤礦也可以有高大上的職業環境和高收入的從業待遇而明顯增加,比如,眾一金彩黔公司近兩年大學生新就業人數增加了55%。嚴寒電煤供應量從2016年3539萬噸提高到今年的7000萬噸,截至今年11月底,電廠電煤存煤量達1100多萬噸,徹底改變冬季電煤供應緊張狀況。今年9月24至25日全國煤礦智能化建設現場推進會上,我省是全國四家作經驗交流的省份之一,貴州省能源局是全國唯一參展的政府行業管理部門。開展智能化少人(無人)採掘工作面建設33個,盤江山腳樹煤礦、兗礦貴州能化青龍煤礦和發耳煤礦、貴州豫能新田煤礦入選《國家首批智能化示範煤礦建設名單》;國家重大科技專項——複雜地質條件下輔助運輸機器人研發應用項目落戶盤江金佳煤礦;發布「煤礦井下5G應用榜單」,啟動煤礦井下5G無線通訊技術的試點示範。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姚東
編輯 肖陽編審 李中迪 廖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