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土豪遊戲玩家,主機的配置當然是十分強悍的,但是在高的遊戲性能不可避免的會給主機箱帶來高發熱問題,並且大多數電腦出現故障如電腦藍屏、死機甚至燒壞電腦等這些情況的罪魁禍首是因為散熱不足。很多人第一時間想到的是換水冷,上風扇,熟不知機箱散熱的情況也不容忽視。
最近遊戲帝國(GAMEMAX)推出的一款帶有COC降溫超頻架構的機箱布洛芬C1,就是在機箱上做文章,解決硬體過熱的問題,並且做到了散熱、顏值和性價比都具備,下面筆者就一邊裝機一邊簡單分析下布洛芬C1機箱如何實現優秀散熱的。
風道和進風量
一款機箱的散熱性能好不好,最基礎的就是風道設計,冷風從哪裡進入,熱風從哪裡出去,風的流向應該如何控制。要是機箱風道設計不合理,就很容易導致機箱內部硬體發出的熱量無法及時排出。
如上圖所示,布洛芬C1機箱和我們常見機箱不同的地方在於主機板背面位置添加的PWM風扇,也正是這個風扇,讓主機內部形成全新的T型靶向式風道。
不要小看布洛芬C1機箱的COC新型散熱結構形成的T型靶向式風道,它已經獲得了2項發明專利和2項結構性專利。因為它安裝在機箱的背面,可以幫助主機內各個不同配件,特別是主板背部處理器下方與VRM元件下方的供電模塊做到降溫。據官方介紹,可以讓主板上最大的降溫幅度達到了11°C。
風道牛還不夠,還得有足夠的進風量,拆下布洛芬C1機箱的前面板,看到內部的五金結構,鏤空面積非常大,通風效果毋庸置疑。
另外頂部和底部也都能安裝風扇,為其提供了足夠的進風量和排風量,當然能為機箱內的硬體提供出色的散熱服務。
額外插一句,很多人估計擔心機箱前面板,頂部和底部大的鏤空會進灰嚴重,這點不用擔心,它提供的PVC防塵網,即便是配滿風扇長時間使用,不用擔心機箱內積灰太快。
空間大小
除了風道和進風量,機箱內部空間的大小對散熱影響的道理我想大家都明白,所以很多小夥伴在選購時的原則是能買中塔機箱就不會考慮小機箱。但是只看機箱的大小尺寸就夠了嗎?當然不是這麼簡單!
如上圖,布洛芬C1機箱外觀上看雖然是主流的非常標準的鐵網前臉7槽中塔設計,但是它憑藉著210mm的寬體設計的應用,讓機箱內部的空間得到了極大地提升。
機箱內部的整體架構採用開放式架構,電源下置,可以安裝從ITX到E-ATX尺寸的主板,也能支持裝下360冷排散熱器,市面上現有的高端硬體也均無壓力。如上圖,筆者家裡的老式長顯卡裝進去都綽綽有餘。
並且,機箱內部空間還是比較充裕,安裝硬體很輕鬆。此外機箱下方的HDD的硬碟位的硬碟支架還可拆卸,可以直接拆下來獲得更寬敞的散熱空間。
風扇以及水冷系統的安裝
要想機箱散熱效率高,不得不提機箱風扇的安裝以及風扇的數量了!布洛芬C1機箱這點的表現如何了?
上下左右看看布洛芬C1機箱,在其前臉鐵網後可以安裝3個120mm風扇、頂部支持安裝兩個120mm風扇、後置一個120mm風扇、電源底部支持安裝兩個120mm風扇。
如果你只想打造風冷系統,布洛芬C1機箱這些風扇位的設置肯定能滿足你的要求,機箱還可選配控制器,假如你是使用的RGB燈效的風扇,它還支持對整機燈效進行同步快速切換,不僅散熱好,還更有個性顏值。
如上圖,筆者不是土豪玩家,沒有水冷裝備,但是用RGB風扇,燈效和散熱的效果還是不錯的!假如你是土豪玩家,要打造水冷系統,布洛芬C1機箱也能勝任。利用前臉鐵網後方的3個120mm風扇位,安裝一個大小360mm水冷排必須是小菜一碟;頂部再來一個240mm,後置一個120mm的水冷排,這樣你的CPU與顯卡都可以用上水冷版,想想的覺得很酷。
背線
主機內部走線規整,不僅美觀,還能保持風道的完整,有利於提高機箱的散熱效率。從機箱背板可以看到,布洛芬C1機箱走背線這些細節設計上更讓人放心,對走線孔進行了科學的規劃,背板也預留了很多離線孔,理線槽、扎線孔,走背線毫無壓力。
如上圖,大家看我這機箱和電源的線都能找到合適的孔位快速走線,當然裝完機後機箱顯得十分整齊。當然機箱背面的理線空間也是十分富裕的,走背線之後不必擔心改機箱蓋蓋不上的問題。
散熱效能體驗
上文主要是從主機箱散熱的幾個方面來分析布洛芬C1機箱設計是否合理,當然是很不錯的了!那它散熱效果表現到底如何?肯定是玩家最關心的。下面我們來看看機箱的散熱效能。
筆者的電腦配置比較老掉牙了!具體的測試平臺如上表所示,包括有默認頻率的AMD A10-5800K處理器、紅海MINI增強版 CPU散熱器、微信A88X-G43主板、芝奇DDR3 8GB內存、酷冷至尊GX750GOLD電源、AMD 6870顯卡、冠捷Q3477顯示器、雷匠101,301 RGB炫彩機箱風扇以及影馳TA1D0120A 120GGB固態硬碟系統盤。足以讓處理器和顯卡都熱力十足。測試場所的室內溫度大約為27℃。
首先採用魯大師這款軟體對整機無工作狀態下的溫度進行測試,可見CPU和顯卡的溫度都比較低。而硬碟溫度穩定在33℃,主板的溫度在27℃左右。
開啟魯大師溫度壓力測試,在前三分鐘,我們看到了CPU和顯卡的溫度逐漸攀升,硬碟和主板的溫度都不受影響。持續測試10分鐘後,CPU溫度大致穩定在46℃,顯卡溫度大致穩定在64℃以內,硬碟和主板溫度依然平穩地維持在33℃、27℃左右,都沒有高溫預警提示,對於家用頂級硬體設備,散熱依然完美通過。可見即使布洛芬C1機箱即使採用全風扇,依靠COC新型散熱結構及T型風道設計,也能夠保證向機箱內部持續輸入充足的風量,維持機箱的溫度。
有網友可能會疑惑,布洛芬C1機箱的控溫渦輪對機箱整體的溫度影響有多大,上面的測試基本看不出來,筆者在在同樣的環境溫度和使用狀態下,開啟和關閉控溫渦輪後各個配件的工作溫度做個簡單對比。
通過上面的表格可以看到,在同樣的環境溫度和使用狀態下,開啟控溫渦輪後各個配件的工作溫度都有了明顯的下降,而這只是遊戲帝國布洛芬C1機箱的兩種模式的對比,如果比較普通的中塔機箱,其散熱優勢會更為明顯。
可以說布洛芬C1機箱的散熱效能是完全不需要擔心的,其本身就擁有充足的內部空間,而且散熱孔位非常豐富,即便只有兩把後置的水冷排散熱風扇,也足夠為整機提供充足的散熱氣流,畢竟其本身就是強調散熱效能的產品,這方面的表現肯定是頗為強悍的。
寫在最後:
從裝機到拷機,我能明顯的感受到布洛芬C1機箱跟普通機箱的區別,COC控溫渦輪風扇將內部風道設計、空間打造、風扇位設置以及背線規劃這幾個方面同時都做好的產品,相信散熱性能肯定不會差到哪裡去。但是市面上很多產品會在介紹中誇大其表現,或是對某些方面的散熱配置語焉不詳,這就增加了一般用戶選擇的難度。另外布洛芬C1機箱應對旗艦級的平臺也沒有任何問題,充足的內部空間可以容納各種規格的硬體,配合鋼化玻璃的側板,也非常適合用來搭建RGB燈光系統。在開學裝機熱潮中,無論是追求外觀還是追求功能的玩家,199元的風扇加滿的布洛芬C1機箱絕對是值得優先考慮的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