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前,老羅在錘子M1發布會上近三小時的「相聲」,捧火了訊飛語音輸入法,也順勢將隱藏在手機廠商背後的科大訊飛推到了臺前。
這也為科大訊飛掌門人劉慶峰2016年前後「五年內市值過千億」「教育領域市場份額70%以上」的「五年規劃」添了把火。
目標將至,科大訊飛在如影隨形的爭議之中,真正要回答的或許是所謂人工智慧等強技術對市場需求的回饋。
01
「捆綁式」服務?
「為了推進學校教育信息化和科大訊飛教育信息化服務水平,雙方將於2020年繼續深入合作,開展『智慧校園建設應用』合作。」
近日,山東某學校《致家長的一封信》中,毫不避諱地將學校教學信息化與科大訊飛劃了等號。
同時,學習機選購建議一欄,「推薦集中統一購買機型」的描述亦直接指向標價1750元的科大訊飛學習機C6。
這或許可以從科大訊飛在教育板塊的商業模式中窺探其中一二。「整個智慧課堂層面,涉及的不是單個硬體設備,而是從學生端、教師端,到學校端的語音、軟體等一套綜合方案」,科大訊飛山東某區域代理商表示。
可以說,「學習產品統一打包」的設定,將學校端與學生端的需求無形中綁定在了一起。不少學生家長吐槽稱,「每門課發一本教材,原本的課本從來沒看過,只按照發的教材學習。」
這也意味著,學生家長將很大程度上為「綜合方案」買單。該代理商指出,「如果有學校購買服務,要麼是學校承擔費用,要麼向C端家長層面收費。」
以個性化學習手冊為發力點,學習機成為科大訊飛的新增長點。科大訊飛聯合創始人、高級副總裁江濤指出,「科大訊飛智學的C端營收同比大概增長百分之十幾,其中個冊的增長約120%多。另外,學習機上半年預計銷售2萬多臺。」
據江濤「全年預計賣30萬臺左右的學習機」的估算,僅學習機便將為科大訊飛貢獻10億+的營收。正因如此,課內教育被科大訊飛寄予了爆發式增收的期待,「我們這條路徑一定會走」。
畢竟先前,科大訊飛藉助普通話考試、口語考試等學校剛需,拿下區域性項目。至今,教育都是其盈利表現偏好的業務板塊。
但顯然,讀書郎、步步高、好記星,甚至市場佔有率一度逼近80%的小霸王等諸多學習機品牌中,具有高科技標籤的訊飛產品優勢凸顯得並不明顯。「疫情期間,孩子學校用的訊飛上課軟體,老師家長一直吐槽,體驗感不好」。
02
往西走,拜碼頭
近20年的堅持下,科大訊飛對自己在智能語音領域、人工智慧領域的資質與規模一向自信。
對於未來千億目標的戰略,劉慶峰這麼描述,「至少300億會來自教育,200億來自醫療,300億來自智能硬體,剩餘200億或來自基於集成服務的政府業務。」
可見,科大訊飛收入變天,教育成為科大訊飛賺錢的「大腿」,也順勢進入規模化複製階段。
更為明顯的是,劉慶峰愈發頻繁地四處奔走,拜訪各地政府官員。這也是整個賽道競爭環境趨於緊張的看點之一。
自2019年年底,劉慶峰便輾轉於中西部、東北等地區。當年11月,劉慶峰會見吉林省省委書記巴音朝魯,省委副書記、省長景俊海,雲南省委書記陳豪、省長阮成發以及原天津市委副書記、市長張國清(現任遼寧省委書記),落實科大訊飛與當地人工智慧、教育信息化、人才培養等領域合作。
疫情之後,劉慶峰於5月—9月,先後會見山東省委常委、市委書記王清憲,長春市委書記王凱、市長張志軍,江西省省長易煉紅、省委常委、副省長吳忠瓊,貴州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孫志剛,陝西省省長趙一德,西寧市市委書記王曉等,推進人工智慧在智慧醫療、在線教育、智能家居等領域的應用。
就在前兩天(11月13日),科大訊飛與山西省教育廳籤署了教育信息化戰略合作框架協議。
以上,都有理由讓人相信,西部地區或將成為科大訊飛下一步的重要戰場,包括教育賽道。
03
瞄準300億
但拋開資源與規模,科大訊飛能拿的出什麼?
事實上,長期以來,外界對科大訊飛盈利能力的質疑一直都在,諸如「擅長要錢,不擅長賺錢」,「規模到了,利潤沒到」。
數據顯示,2010年-2019年,公司營業收入從4.36億元增至2019年的101億元,10年增長超過22倍。
然而,公司銷售規模的增長,很大程度上來自頻繁併購。2013年-2016年,公司先後出資十多億元,收購了啟明科技、上海瑞元、訊飛皆成、樂知行等多家公司股權,這也導致公司商譽翻倍增長至11億元。
飛漲的業績,同樣有不少受益於各項補助。
有梳理發現,近十年內,科大訊飛累計收到補助13.02億元,佔同期合計歸母淨利潤的三成。尤其近兩年,補助對業績的貢獻均超過50%。
而從盈利構成來看,科大訊飛2019年帳目稅前利潤總額9.95億,其中近6.63億的其他收益主要靠政府補貼。粗略估算下來,拋開投資收益,2019年科大訊飛真正靠主業營收約有2億多。
某種意義上,教育被科大訊飛看做突破其多年來盈利未兌現困局的突破點。這一跡象早在去年「教育產品和服務的毛利率為54.34%」的數據中有所體現。
在今年的收益統計中,教育板塊上的業務在科大訊飛前三季度教育板塊營收表現搶眼,同比增長50.55%。
僅是在智慧教育領域,科大訊飛9月中標六安市智慧學校建設項目(3.96 億元),區域級「因材施教」解決方案再下一城;並在10月陸續中標蕭縣、臨泉縣千萬級智慧學校項目。
至少300億來源於教育的願景固然美好,但如果遲遲未能把脈市場需求,創造主打的技術與產品,又將如何真正擁抱C端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