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海洋PEACE海纜項目有序推進 有望成為標杆(股)

2020-12-27 金融界

來源:金融界網站

據悉,「華為海洋」和PEACE國際海洋網絡系統有限公司聯合宣布PEACE海纜系統水下產品生產集成有序進行中。該系統建成後,將為亞洲,非洲及歐洲的互聯互通提供更短,更快,更新的海上信息高速公路。華為海洋副總裁馬豔峰表示:「PEACE海纜系統是華為海洋在全球100多個海纜系統商業合同後的又一重要裡程碑項目」。系統商用後,將在25年生命周期內,為客戶提供優質可靠的洲際通信服務。未來伴隨華為海洋PEACE海纜項目有序推進,有望成為行業標杆,推動海纜行業發展。

相關上市公司:

亨通光電:定增控股華為海洋,交易完成後,在原有海纜研發製造、海底通信網絡運營、海洋電力工程施工的基礎上,上市公司新增全球海纜通信網絡的建設業務,進一步完善公司海洋產業布局;

漢纜股份:作為國內首家研發生產交聯海底電纜的國內海纜製造商,在推動國內海纜產品發展的關鍵節點中起到了舉足輕重得作用。

相關焦點

  • 亨通光電擬收購華為海洋51%股權 雙方曾交集於PEACE海纜項目
    公告顯示,華為海洋目前主要從事全球海纜通信網絡的建設、提供產品技術解決方案和包括項目管理、工程實施和技術支持於一體的端到端服務,是一家海纜通信網絡建設解決方案提供商。《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亨通光電與華為海洋早有合作。
  • 亨通光電(600487)定增順利發行,海纜、矽光有望成為新增長點
    海纜市場長期空間廣闊,公司收購華為海洋完善光纜產業布局、持續打造並擴充電纜優質產能,市場份額有望提升。矽光或將成為下一代數通光模塊趨勢,公司從研發、製造端提前卡位市場,具備先發優勢。維持「增持」評級。    定增順利發行,海纜、矽光布局有望加速。
  • 那些被華為賣掉的公司:海纜通信世界第四,華為海洋挑戰三巨頭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 呂江濤2020年11月初,華為海洋網絡有限公司的海纜業務品牌切換為華海通信技術有限公司,並且自2020年11月3日起啟用全新的企業標識形象。之所以有這次品牌切換,是因為華為海洋網絡(香港)有限公司(下稱「華為海洋」)的控制權已經易主,亨通光電(600487.SH)成為了這家世界排名第四的海底光纜企業新任大股東。
  • PEACE國際海纜有限公司宣布PEACE項目正式進入海纜和設備生產環節
    ., Ltd(亨通集團子公司)今日宣布,PEACE海纜項目進入海纜和設備生產環節。該海纜項目全程12,000公裡,將連接亞洲、非洲和歐洲,並計劃在2020年第一季度提供商用服務。 PEACE項目將由華為海洋網絡有限公司承建,項目將採用華為海洋先進的200G波分傳輸技術,每纖對設計容量16Tbps。
  • 亨通光電擬收購華為海纜業務
    17日晚,亨通光電披露了收購華為旗下華為海洋51%股權的預案。華為海洋是一家海纜通信網絡建設解決方案提供商,主要是提供新建海纜系統解決方案和已建海纜系統端站擴容解決方案。
  • 亨通交付首個國際商業海纜通信工程項目
    【電纜網訊】近日,江蘇亨通海洋光網系統有限公司與華為合作的首個國際商業海纜通信工程項目——葛摩項目已順利完成了交付。葛摩項目不僅實現了葛摩諸島通信網絡的互通互聯,而且使葛摩群島實現了與東非及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的高速互聯。 海洋工程線纜一直被視為光電線纜行業的金字塔,不論是產品設計、生產設備、施工,都具有極高的含金量。而伴隨著中國「一帶一路」、海洋戰略的深入實施,以及全球寬帶提速、海纜系統的擴容,給海底光纜的發展帶來了巨大的市場空間。
  • 華為擬出售海纜通信承建商華為海洋51%股權,亨通光電接盤
    華為擬出售海纜通信承建商華為海洋51%股權,亨通光電接盤 澎湃新聞記者 葛佳 2019-06-03 11:13 來源:澎湃新聞
  • 華為為何要把華為海洋的股權全部轉讓給亨通光電?
    2008年,華為光網絡業務發展迅猛,曾經的光通信業界大佬如朗訊、北電、阿爾卡特都在走下坡路。為了儘快做大華為的海底光通信市場,華為與英國的有著150多年海上工程施工的全球海事系統有限公司合資成立華為海洋網絡有限公司,華為佔股51%,英國公司佔股49%。公司註冊、運營在天津,同時在北京、深圳和英國設有研發和生產基地。
  • 亨通光電擬收購華為海纜業務 早盤股票復牌封漲停
    消息面:17日晚,亨通光電披露了收購華為旗下華為海洋51%股權的預案。華為海洋是一家海纜通信網絡建設解決方案提供商,主要是提供新建海纜系統解決方案和已建海纜系統端站擴容解決方案。預案披露,亨通光電擬通過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的方式,購買華為投資持有的華為海洋51%股權,其中本次所發行股份的價格暫定為14.75元/股。
  • 為什麼華為海洋網絡被華為轉讓出去?
    華為海洋公司成立後,憑藉華為在光通信領域的技術優勢,如華為的無中繼光傳輸最大能達到400km,遠超競爭對手,還有華為的價格優勢,華為海洋在國際海纜通信市場中一鳴驚人。此前,阿朗、NEC、Tyco三巨頭佔據80%的國際海纜通信市場,處於壟斷地位。至2019年,華為海洋已是全球第四大海纜通信網絡供應商,市場份額佔比為10%-15%。
  • 寶勝股份、長飛光纖強強聯手 打造一流海纜基地
    【環球網綜合報導】1月4日,寶勝股份發布公告,宣布與長飛光纖光纜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長飛光纖」)籤署關於寶勝長飛海纜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纜科技公司」)的合資協議。根據上市公司的披露,未來寶勝股份與長飛光纖將共同組建海纜科技公司。公司註冊資本10億元,其中寶勝股份佔股70%,長飛光纖佔股30%。此次合作可謂是強強聯手。
  • 奮力追趕的同時 中國海纜企業需要更多的政策支持
    從全球範圍來看,海纜市場幾乎被傳統三巨頭――日本的NEC、法國的阿爾卡特朗訊(ASN)、美國的SubCom長期壟斷,佔據著90%的市場份額,市場地位穩固。不過,近年來包括亨通、華為海洋、烽火、中天在內的中國廠家也開始在海纜領域嶄露頭角,與巨頭同臺競技,展開「廝殺」。
  • 亨通光電(600487.SH)擬收購華為海洋網絡香港51%股權 6月18日起復牌
    格隆匯6月17日丨亨通光電(600487.SH)公布,公司擬通過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的方式,購買華為投資持有的華為海洋網絡(香港)有限公司(「華為海洋」)51%股權。此次交易完成後,華為海洋將成為公司持股51%的控股子公司。
  • 海纜市場大爆發 東方電纜業績與股價「雙飛」且後勁足
    同時,海纜類產品附加值高,也提升了公司的整體盈利水平。」公司分析認為,東方電纜主要產品覆蓋陸纜系統、海纜系統、海洋工程三大領域,其中海纜系統是公司最為核心的競爭力。今年上半年,公司海纜系統及海洋工程營業收入4.94億元,同比增長78.65%,佔公司整體主營業務收入比重的52.93%。
  • 華為海洋如何重構「企業優秀業務能力」?
    項目背景:華為海洋公司簡介華為海洋網絡有限公司成立於2008年,是一家全球領先的富有創新力的海底通信解決方案供應商。我們提供端到端的水下通信系統交鑰匙工程解決方案,已完成全球6萬多公裡新建海纜的建設與交付,項目遍及全球70多個國家和地區,服務60多個客戶。今天的主題是工程項目,華為海洋一直在細分海洋領域發力。
  • 全球海纜業格局迎新變化 中國海纜建設企業成「黑馬」
    【電纜網訊】海底光纜已經成為全球的「海底信息生命線」和國際網際網路「中樞神經」,海纜業美日歐三強鼎立的格局也迎來新的變化——中國海纜建設企業成為「黑馬」,不僅技術一流且佔有全球市場份額越來越大。
  • 國外巨頭爭奪海纜控制權,國內廠商出海受阻
    近期,谷歌將建立一條橫跨大西洋的海底光纜,該海纜全長5000公裡,連接著紐約和英國康沃爾海濱小鎮布德。這瞬間讓該小鎮成為構建全球網絡的重要一環。2000年以前,建設了全球40%的海纜,現如今平均壽命已經接近上限,海纜的更新換代無法避免。當時海纜的建設主要是電信運營商,不過隨著世界格局的不斷變化,像Facebook、谷歌、華為海洋等網際網路巨頭紛紛投入到海纜的建設中。爭奪全球網際網路數據傳輸通道。
  • 從陸地到海洋 長飛攜寶勝打造國內最大海纜基地
    該合作的成功籤約,必將打造出國內最大、世界領先的海纜製造與服務基地,推動長飛公司將市場從陸地拓展至海洋。2017年5月,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國家海洋局對外公布了《全國海洋經濟發展「十三五」規劃》,文件提出要樹立海洋經濟全球布局觀,主動適應並引領海洋經濟發展新常態,提升海洋產業結構和層次,提高海洋科技創新能力。加之雲計算、物聯網、移動網際網路等技術的快速發展,全球連接需求不斷提升,海底光電纜成為ICT戰略與能源網際網路建設的發展基礎,正在被越來越多的政府、組織視為重要的戰略資產進行規劃和建設。
  • 全球海纜業格局迎新變化 中國海纜建設企業成「黑馬」__上海有色網
    SMM網訊:海底光纜已經成為全球的「海底信息生命線」和國際網際網路「中樞神經」,海纜業美日歐三強鼎立的格局也迎來新的變化——中國海纜建設企業成為「黑馬」,不僅技術一流且佔有全球市場份額越來越大。根據行業分析機構TeleGeography的預測,2020年新建海纜通信網絡市場規模將達30.5億美元。
  • 亨通光電加速「海洋戰略」:4.5億募資用於「海上風電項目」 擬收購...
    6月18日,亨通光電(600487.SH)發布公告稱擬收購華為旗下華為海洋51%股權且正式復牌。據了解,華為海洋成立於2008年1月25日,主要從事全球海纜通信網絡的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