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乳業薪酬榜:飛鶴冷友斌5702萬年薪問鼎!

2020-12-19 騰訊網

乳業高管年薪過1000萬的共6人,其中飛鶴就佔了4個。而飛鶴老闆冷友斌更以5702萬的年薪問鼎中國乳業薪酬榜第一人。

十年來中國乳業風雲變幻,十年來中國乳業鳳凰涅槃,在國家相關政策的指引下,近兩年全國各地加快推進奶業振興的步伐,有力地支持奶業提質增效,實現高質量發展。同時,有關健康中國戰略、鄉村振興戰略、減稅降費等系列關注民生、促進消費的政策實施落地,也進一步推動了國內需求潛力釋放,為國內乳品消費提供了新的增長動力。中國乳品行業目前保持穩步發展態勢,乳品的市場滲透率繼續提升。

市場變革之際,正是中國乳製品企業奮發作為之時。作為中國最有影響力和責任感的門戶網站,網易財經於2020年6月啟動「網易·新能量——乳製品行業榜單評選」徵集活動,尋找中國乳製品行業的榜樣力量,致敬時代驅動力。

藉此活動,網易財經整理並發布上市乳企各掌舵及高管年新排行,全文將以公司業績規模、平臺大小以及老闆薪酬進行多層次深度解讀。由於部分高管同時也是其公司股東,涉及分紅,文中將刨除此類因素,僅就年報中披露的薪酬總額(稅前)進行分析對比。

1.

6位年薪過千萬,飛鶴包攬前三甲

相比金融和科技行業中層年薪隨隨便便破百萬,中國乳製品行業整體薪酬水平偏低,其中,21家上市公司2019年年薪破百萬的僅有39人,超超200萬的21人,年薪超1000萬的上市乳企共計6人。

值得注意的是,在年薪超1000萬的6人中,排名前三的並非是中國絕對的乳製品龍頭企業伊利蒙牛,而是剛剛經歷業績造假質疑的飛鶴乳業, 其董事長冷友斌,年薪5702.8萬元排名第一;飛鶴IPO負責人、CFO劉華年薪4318.2萬元排名第二,而剛剛經歷做空後因身體原因辭職的財務副總裁劉聖慧則以4196.3萬元獲得2019年中國乳業薪酬榜「探花」。伊利董事長潘剛和蒙牛總裁盧敏放則分別以年薪1934.47萬元和年薪1151.1萬元排名第四名和第六名。

更有意思的是,飛鶴執行董事劉華和劉聖慧2018年的年薪分別為307.4萬元及404.3萬元,而2019年兩人薪水飛速上漲至超4000萬,同時,飛鶴年報顯示,公司其他高管的薪資也都呈現高歌猛進的態勢。

據網易財經此前報導,2019年淨利潤與增速方面除蒙牛和伊利外,在21家上市中國乳企中,飛鶴排行第三,總營收排行第四。總營收不到140億的飛鶴淨利潤卻高達39.35億,其3年內的淨利潤複合增長率為113.18%。同時,飛鶴市值超越了蒙牛排名第二位1331.2億元。

而2010年從雅士利跳槽來飛鶴的蔡方良薪酬也在2019年實現了翻番,財報顯示,相比三位飛鶴創始元老,蔡方良2019年年薪為1311.3萬元,相比2018年的697萬元同比增長了61.43%。同時,蔡方良持有飛鶴1.14%的股權,在飛鶴上市後其收益其實十分可觀。

相比之下,同樣承擔總裁職位的蒙牛總裁盧敏放則薪酬上漲幅度較小,公開數據顯示,2016年盧敏放剛上任,蒙牛乳業淨虧損7.51億,隨後,盧敏放對蒙牛的戰略、組織架構進行調整,2017年成功扭虧為盈年收入破600億,2019年,盧敏放帶領蒙牛突破了800億大關,「世界牛」格局已方興未艾。

2.

6名飛鶴高管收入總額超1.6億,問鼎乳企最高薪酬

財報顯示,2019年中國乳製品行業薪酬整體最高的企業也要數飛鶴乳業,除去所持股票期權等其他因素,6名飛鶴高管2019年總薪酬1.62億元.

作為目前最具戲劇性的乳企,飛鶴的成長軌跡可謂是此起彼伏。 2019年11月和2020年7月,飛鶴乳業(06186.HK)兩度成為做空報告的主角,讓外界開始關注起這家東北奶粉企業的崛起路徑。

第一家做空機構GMT Research質疑飛鶴沒有令人信服的高增長理由,上市籌集資金為還債;最新的做空者Blue Orca Capital則質疑飛鶴虛增收入,低估廣告和人工成本。值得注意的是,飛鶴財務副總裁劉聖慧於2020年7月30日辭職。

兩次做空、兩次澄清、兩次曬巨額銀行存款,目前看來,飛鶴均平穩度過了做空危機。從首次被做空至今(8月21日),飛鶴股價從6.28港元漲至15.78港元,市值從561億港元升至1410億港元。

總被做空盯上的飛鶴看似委屈,上市又退市,然後又重新上市,確實存在著做空機構喜歡的造謠土壤,但其實,在美股上市的十年,對於飛鶴來說,並不算愉快。

回顧2009年,本該是飛鶴的高光時刻:2008年銷售額8億,在央視豪擲3億多廣告費後,2009年增長到接近20億。這樣的成績引來的不僅僅是做空機構,資本也開始注意到這個東北的乳企。2009年8月,風頭正盛的飛鶴與紅杉中國籤訂對賭協議。紅杉中國注資6300萬美元獲得飛鶴210萬股(佔比10.5%)。但如果飛鶴股價持續低迷,將觸發對賭協議中的贖回條款。

但結果是,飛鶴、投資方、市場挫折三敗。究其原因不難看出,飛鶴的基因市場在北方,而拿到投資的高管似乎以為可以用資金撬開全國市場,並沒有採取穩中求勝的方法,最終換來的是,長江以南市場怎麼來怎麼回,無奈退回北方二三線城市。

股價方面,自紅杉入局後的飛鶴,股份一路狂跌,最低跌到過2美元,紅杉資本果斷剎車,提前終止對賭協議,最終換了個平價退場。

而2013年的飛鶴,真正意義上迎來了天時地利人和的絕佳機會,當年工信部特別提出了《提升嬰幼兒配方乳粉質量水平,提振社會消費信心行動方案》。同年9月,由乳製品工業協會出面,召開了一次國產嬰幼兒配方奶粉新品發布會。但其實會上發布的奶粉都不算是新品,私下裡,它們被叫做「奶粉國家隊」。獲得行業協會背書的共有六家企業:伊利、蒙牛雅士利、完達山、飛鶴、明一、高原之寶。

在此背景下,飛鶴開始起飛,除將廣告口號從「一貫好奶粉」改為曾一度備受媒體行業質疑的「更適合中國寶寶體質」外,飛鶴開始猛攻外資品牌軟肋,在強調價格高端化的同時深耕中國低線城市市場。

年報顯示,飛鶴也是中國增速最快的奶粉企業,營收由2016年的37.24億增至2018年的103.92億,年複合增速約67.05%;歸母淨利潤由2016年的4.17億增至2018年的22.42億,年複合增速約131.87%。而2019年飛鶴全年實現營業收入137.22億元,較上年同比增長32%;實現淨利潤39.35億元,同比增長75.5%。即使在今年上半年,中國幾乎所有行業都遭遇新冠疫情重創的2020年上半年,飛鶴實現營收87.07億元,同比增長47.78%;淨利潤27.53億元,同比增長57.25%;

從收入結構來看,飛鶴乳業88.5%的收入來自於奶粉業務,而奶粉業務的收入主要來自高端及超高端奶粉,其中超高端品牌「星飛帆」,銷量從2016年的2791噸增長至2018年的20263噸,收入從7.1億元增長至2018年的51.1億元,佔到飛鶴銷售總收入近一半。年報顯示,2019年飛鶴的銷售成本增長到41.12億元,其中,銷售及經銷開支為38.48億元,2018年的這一項開支也花費了36.6億元。

而高額的營銷費用加上高額的研發費用,正是此次Blue Orca(業內稱「殺人鯨」)拋出質疑的重要基石。冷友斌正在一檔節目中表示飛鶴的研發費用投入絕對全世界第一,但是根據公開數據顯示:2017-2019年,飛鶴的研發費用分別是0.14億元、0.15億元和1.09億元,2019年第一季度為0.3億元。以最新的營業收入計算,2018年和2019年第一季度的研發投入佔經營收入比例分別只有1.05%和1.09%。

從國內綜合乳企來看,伊利最高,達到5.42億元,蒙牛為2.05億元,因此從絕對值看,飛鶴投入並非第一;而從全球看,雀巢2019年的研發投入為124.1億元。飛鶴研發投入仍非第一。也可參考胡說有理5月27日相關報導。

但不論如何,飛鶴6位高管薪酬總和破1.6億元的背後是無法忽略的飛鶴在市場上的實際表現,其高於中國乳製品行業平均增速數倍的業績,無論從哪個角度看都能堵住很多質疑的聲音,但前提是飛鶴在未來能同樣抗住一次次外界的做空和財務調查,因為畢竟飛鶴的財務結算是賣了多少奶粉給經銷商而不是消費者。

3.

9位乳企高管年薪破500萬

2019年,年薪在500-1000萬之間的上市乳企高管共計9人,其中,三人年薪在800萬以上,分別為貝因美總經理包秀飛,年薪903.15萬元;伊利副總裁趙成霞,年薪877.45萬元;伊利副總裁劉春海,年薪876.2萬元。

值得注意的是,包秀飛於2018年7月1日加盟貝因美,成為了繼貝因美創始人謝宏復出之後的得力幹將,為重振貝因美業績做出了卓著貢獻。同時,包秀飛也是公司的「小股東」,說明貝因美給他了部分股權激勵,因此,包秀飛的年薪也應在千萬級別。

據網易財經了解,包秀飛加入貝因美前曾任職菲仕蘭,主管菲仕蘭中國銷售不到四年時間內,菲仕蘭中國業績也進入了前四強。其中,在2017年,菲仕蘭在中國的銷售額達到6.0億歐元(約47億元人民幣)。另據尼爾森數據顯示,在單一奶粉品牌銷售中,2017年美素佳兒品牌(不包括皇家美素佳兒)在中國銷量排名第一。

4.

24位乳企高管年薪過百萬,區域企業「掉隊」

2019年,年薪在100-500萬間的高管共24位,其中排行第22的張建設作為中地乳業的總裁、實際控制人及大股東,其在公司也是象徵性領取薪酬,作為現代畜牧企業,198.01萬元年薪符合其整體水平。

另外,妙可藍多董事長柴秀作為大股東,主要收益也來源於股權分紅。

數據顯示,澳優、健合、貝因美、中地乳業、三元、新乳業。光明等上市乳企的高管平均收入在百萬以上。

此外,區域乳企掌門人基本年薪都低於100萬,收益重心依舊是股權。作為公司董事長,科迪乳業董事長張海青未從上市公司領取薪酬。其中,天潤乳業,莊園牧場、燕塘乳業、皇氏集團、中國聖牧、新乳業、科迪乳業、西部牧業、原生態牧業等區域乳企高管平均收入都在100萬元以下。

5.

外資人才「倒戈」國產陣營

縱觀2019年中國乳製品行業薪酬榜,行業內部人士會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一年間上述上市乳企高管中有2位奶粉行業職業經理人從外資「倒戈」進入國產陣營。

2019年,張國華從老東家惠氏跳槽到勁敵飛鶴。飛鶴招股書顯示,當時54歲(現55歲)的張國華現任飛鶴執行董事,負責飛鶴海外嬰幼兒營養市場發展。在「2019年21家上市乳企90位高管薪酬榜」中排名14,年薪595.2萬元。

加入飛鶴前,張國華曾在2012年12月—2018年3月期間在雀巢集團內擔任多個高職。其中2012—2014年間其出任惠氏營養品大中華區的區域總裁;2014—2016年間出任雀巢大中華區主席兼執行長;2016—2018年間擔任惠氏嬰幼兒營養品的全球業務主管。張國華的此番「倒戈」或從側面反映出目前中國奶粉市場上的格局變化,資源、政策和勢能正向國產奶粉傾斜,外資一家獨大或成往昔。

第二位經理人是2018年7月從菲仕蘭美素佳兒跳槽到貝因美出任其總經理的包秀飛。從外資空降而來擁有豐富奶粉行業經驗的包秀飛僅用一年時間便帶領貝因美整體業績復甦增長。

從全行業來看,除上述兩位從外資跳槽進國產陣營的高管外,近年內已有不少外資人才選擇進入國產陣營或中資陣營。越來越多國產乳企陸續上市,引進更多外資人才進行革新、創新將成為一種潮流趨勢。

附圖1:年薪500萬以上總榜單

附圖2:年薪200萬以下榜單

其實,說到最後,胡說有理要說的是,就算薪酬5000萬又如何?分紅才是硬道理。

看飛鶴前不久剛發布的2020年上半年中報,冷友斌今年拿到的分紅總額就超過13億港元,連其女兒冷霜也分到了1.05億港元分紅。具體也可查閱胡說有理8月19日相關報導飛鶴越來越能掙錢,一年分紅27億,看冷友斌、蔡方良、冷友斌女兒拿到多少》。

相關焦點

  • 飛鶴董事長冷友斌榮膺「2020中國最具影響力的25位企業領袖」
    參考消息網12月10日報導 12月5日-7日,2020中國企業領袖年會在北京召開。飛鶴董事長冷友斌、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兼CEO張勇,美團創始人、CEO王興,小米集團創始人、董事長雷軍等企業家,當選「2020中國最具影響力的25位企業領袖」。
  • 55年只為中國寶寶,國產乳業領軍品牌飛鶴開啟乳業新時代
    國產乳業領軍品牌飛鶴乳業55周年盛典序幕正式拉開,讓這座乳業名城再次成為中國乃至世界焦點。誕生於齊齊哈爾的飛鶴乳業,從建國之初的國營乳品廠,到智能化、走向世界的民族乳企代表,55年的不平凡歷程見證了中國乳業的發展與變革,飛鶴乳業主張的「更適合中國寶寶體質的奶粉」更在國乳復興過程中起到重要作用,順應消費升級,引領國產奶粉進入「更適合時代」。
  • 視頻|飛鶴冷友斌:一輩子不太容易有幾個真心朋友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至少一個小時》對話中國飛鶴董事長冷友斌 完整專題真朋友,喝珍酒!由貴州珍酒,珍酒珍十五獨家冠名,新浪財經重磅打造的高端人物訪談節目《至少一個小時》對話中國飛鶴董事長冷友斌。在談及擇友標準時,冷友斌表示:要和聰明人交朋友。節目錄製現場他說到:「首先要跟聰明人交朋友,就是你能在他身上學到很多你自己想學的事。那交真心朋友,我覺得一輩子不太容易有幾個,本身咱們自己首先得以心相待,你對別人好,別人能對你好。
  • 飛鶴騰雲而上 攜手阿里雲刷新中國乳業數位化新高度
    此次合作,標誌著飛鶴的數位化轉型進入全新的發展階段,對於中國乳業乃至整個製造業的數位化、智能化轉型具有重要意義。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張勇(左五)、中國飛鶴董事長冷友斌中國飛鶴與阿里雲戰略合作籤約嘉賓合影,從左到右分別為:中國飛鶴副總裁梁愛梅、中國飛鶴董事長
  • 被指作假的飛鶴再回應後股價大跌,董事長冷友斌自曝的這條關鍵信息...
    來源:胡說有理上市不過半年多時間,中國飛鶴就被做空機構兩次盯上了。7月8日,沽空機構Blue Orca(殺人鯨)拋出64頁沽空報告,從9個方面指責飛鶴業績存在造假。當天中午,中國飛鶴髮布公告堅決否認所有指控。
  • 網易新能量峰會 飛鶴乳業連獲三項大獎 逆市領跑中國乳業
    連獲三大獎項的飛鶴乳業,在本次評選中受到了專家和全網消費者的一致認可,充分說明了飛鶴所堅持的「更適合中國寶寶」的初心深得人心。龍頭:飛鶴逆市擴大領先優勢在業內看來,飛鶴乳業獲「2020中國乳業最具影響力品牌」獎當之無愧。
  • 為什麼中國乳業總是被做空
    但在飛鶴的招股書中,2018年收入為103.9億,Blue Orca可能有筆誤。Blue Orca先採用尼爾森的數據。尼爾森覆蓋了中國82%的線下奶粉銷售點,在它們的統計中,飛鶴的奶粉產品在線下零售額在2018年為59億元,若以飛鶴當時90%奶粉在線下銷售的比例,全部收入約65億,遠不如103.9億。
  • 中國奶粉第一品牌:銷量百億超伊利君樂寶,連董明珠都說「買它」
    然而,一家名為「飛鶴」的中國奶製品公司卻突破了外國奶粉的包圍,近年來逆勢而上,在拐彎處超車。如今它已是中國奶粉第一產地,2018年銷售額直接突破了100億,成為了國內奶粉乃至國外乳業的優秀標杆,55年來只為中國寶寶。隨著飛鶴的崛起,其幕後低調的領導人冷友斌也逐漸走向舞臺中央,獲得了眾多榮譽。
  • 飛鶴再遭做空背後:號稱奶粉界茅臺,年銷1億罐老闆稱全球最貴
    時隔約半年,飛鶴再度被指財務造假,做空機構稱其重複「瑞幸的故事」。受此消息影響,中國飛鶴早盤一度跌超8%。但隨後,公司強硬否認指控,同時稱預計上半年營收增長40%。午後開盤,飛鶴股價快速上漲,收盤報16.96港元/股,漲幅達7.21%,創歷史新高。
  • 中國乳業的驕傲,中國飛鶴亮相2020「中國品牌日」活動
    值得一提的是,作為國內嬰幼兒奶粉行業的高端品牌,中國飛鶴亮相「中國品牌日」活動。飛鶴近年來憑藉著過硬的產品品質和領先的核心技術,獲得了快速的增長,成為中國乳業的驕傲。多年來,飛鶴以「源創新」理念為依託,將科技研發作為企業發展的重中之重,致力於打造一個專業、廣泛、嚴格的國際化研發體系。「中國寶寶的奶瓶要掌握在中國人自己的手中。」因此,飛鶴從創立的那一天起,就將打造「更適合中國寶寶體質的奶粉」作為自己的責任與使命。秉承著向中國媽媽提供 「更適合中國寶寶體質的奶粉」的理念,多年來飛鶴深入開展對於母乳的研究,從而推動產品和產業的創新發展。
  • 中國乳業的「洋流效應」
    對於歷史並不長的中國乳業來說,同樣如此。以伊利為代表的大型乳製品企業,通過不斷創新提升品牌影響力,正在逐漸成為中國乳業的慢變量,由此形成強大的「洋流效應」,推動中國乳業迎來新生。三條線層層把關Brand Finance是世界五大品牌價值評估權威機構之一,每年都會編制發布「全球最具價值品牌500強」排行榜,全球企業都以登上此榜為榮。
  • 拋開沽空報告,飛鶴(06186)真的能飛?
    來源:智通財經APP上市剛滿一周,中國飛鶴(06186)收到了一份特別的「賀禮」——11月21日晚,獨立會計研究機構GMT Research發布針對飛鶴的沽空報告。報告對飛鶴的盈利和現金流的真實性、IPO籌集資金的真正用途提出質疑,指出雖然公司收入增長強勁,盈利能力位居前列,且手握大量現金,但在過去5年中從未支付過任何股息,這是類似欺詐的特徵。
  • 飛鶴朋友圈擴容,這次是聯手阿里巴巴
    飛鶴的朋友圈巨頭擴容。 中國市場奶粉一哥飛鶴與阿里巴巴聯手了。飛鶴董事長冷友斌與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張勇的手緊緊握在一起。 這是內外資奶粉大品牌中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與阿里巴巴的戰略合作。此次合作標誌著飛鶴的數位化轉型進入全新的發展階段,對於中國乳業乃至整個製造業的數位化、智能化轉型具有重要意義。 阿里云為2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企業、開發者和政府機構提供服務,擁有豐富的數位化轉型經驗。
  • 飛鶴星飛帆和三元藍罐愛力優奶粉哪款更好?怎麼選擇?真相測評!
    星飛帆是飛鶴集團旗下的明星奶粉系列。鶴始建於 1962 年,前身叫趙光農場乳品廠,隸屬於黑龍江農墾總局。飛鶴從丹頂鶴故鄉齊齊哈爾起步,是中國最早的奶粉企業之一。2001 年,飛鶴改制,時任廠長冷友斌重組創立了黑龍江飛鶴乳業有限公司。
  • 中國飛鶴奶粉銷量奪冠 飛鶴硬核產品詮釋市場C位
    港股史上首發市值最大乳企,不到三月市值破千億,四個月問鼎港股乳企市值第一,入選港股通……自2019年港股上市以來,中國飛鶴一直延續著高光表現,實力價值深受市場認可,成為中國乳業的標杆企業。近日,隨著2019年業績報告的發布,中國飛鶴再次成為市場焦點。
  • 一罐300的飛鶴奶粉,真的能「碾壓」進口奶粉嗎?
    01「異軍突起」,飛鶴是「國產良心」還是「做空傳奇」在我們因為「國際巨星」章子怡,以及她那句「更適合中國寶寶體質」的廣告語而熟悉這個品牌之前,飛鶴作為「奶業老字號」,其實已經在行業內深耕了幾十年。飛鶴於1962年建廠,最早是黑龍江農墾建設兵團下屬的企業。2001年,飛鶴董事長冷友斌帶著公司100多名員工開始了創業之路——在齊齊哈爾克東縣成立黑龍江飛鶴乳業有限公司。2003年,非典來襲,飛鶴的渠道模式也從原來的大經銷商變成扁平化的一級經銷模式,同年還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
  • 資訊:三項優勢領跑奶粉行業,中國飛鶴榮膺「2020年卓越上市公司」
    飛鶴的管理層大多在嬰幼兒配方奶粉市場深耕逾十年,團隊常年穩定、執行力強。董事長冷友斌先生是食品專業出身,在中國乳業擁有超30年管理經驗,負責戰略把關和研發。總裁蔡方良先生擁有豐富的快消品經驗,加入飛鶴近10年,帶領飛鶴南徵北戰,市場從東北推進到長江以北,並大力開拓南方市場,親力親為一線運作,給團隊注入強大信心。
  • GMT再次為白馬股「背書」 飛鶴復牌股價表現強勁
    在11月22日發布澄清公告逐一駁斥境外沽空機構GMT Research的指控後,中國飛鶴(06186.HK)於11月25日上午9點恢復買賣,開盤價為6.31港元。開盤僅五分鐘,公司股價最高漲至6.66港元,較停牌前收盤價6.28港元上漲6.05%。截至發稿,中國飛鶴盤中最高達6.88港元,漲幅9.55%。
  • 飛鶴奶粉大家熟嗎?不熟?我來介紹一下就熟了!
    「你好,飛鶴奶粉!我是夢雲海」。「你好,雲海,自我介紹一下:我出生於 1962 年,從丹頂鶴的故鄉齊齊哈爾起步,是中國最早的奶粉企業之一,前身為黑龍江省農墾總局下屬的趙光農場老八連乳品廠,於 1984 年註冊「飛鶴」商標。
  • 嫦娥五號「回家」 飛鶴星飛帆奶粉實現地月往返
    董事長冷友斌的手中,同時向飛鶴頒發搭載證書。近日,嫦娥五號順利結束為期23天的太空之旅,並帶回1731克月球土壤樣品,完成中國首次月球採樣返回任務,一同搭載火箭上天的飛鶴星飛帆產品也如期返回。   中國飛鶴董事長冷友斌表示,未來飛鶴將與中國探月工程開展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