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蘭察布市政協黨組書記、主席 雲淮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閉幕後,來自各方面的學習文章、解讀、體會很多,總體來看,五中全會體現出十個新:新會風會貌、新政治定位、新發展成就、新發展環境、新發展階段、新發展主題、新發展理念、新發展格局、新發展動能和新發展前提,這十個「新」,是制定和推進「十四五」規劃的基本遵循,也是政協發揮專門協商機構作用,服務大局、創新履職的著力點,更是與時俱進、凝聚共識,做好雙向發力大文章的切入點,我們要準確把握、精準發力、適應在危機中育新機、變局中開新局的時代要求,把政協工作深深融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大潮中,不忘初心、不辱使命。
一、讓全會精神為全市「十四五」高質量發展領航掌舵
「十三五」時期,我市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自治區的決策部署,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內蒙古重要講話重要批示精神,守望相助、奮力攻堅,經濟社會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存在一些短板和經驗教訓。比如結構單一,資源拉動型增長,科技支撐不強,品牌帶動不力等。我們應以問題為導向,明確定位,搶抓機遇,堅決貫徹落實中央各項決策部署和習總書記對內蒙古的指示批示精神,在補短板、強弱項、揚優勢、促轉型、抓落實上下大功夫,實現「十四五」我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跨越趕超。
為此,從結構視野分析,建議實現六個加快:一是在發展導向上,加快以高質量發展實現經濟社會健康、快速、可持續發展。二是在發展空間上,加快實現存量聚變。三是在發展結構上,更加重視微觀,加快創新創業,提升企業內生發展動力。四是在發展組織形式上,加快實現政府搭建賽場、市場開放賽道,企業成為賽手的模式。五是在資源配置上,加快高效組織,以高水平的產業組織系統性地降低風險、提高效率。六是在發展動能上,加快從開放倒逼改革轉為開放就是改革。積極探索高質量發展帶動高質量增長,舊動能重塑帶動新動能培育,微觀長效活力帶動宏觀根深葉茂;持續改善營商環境,以深化改革帶動擴大開放。具體提四點建議:
一是堅定突出新發展主題,走高質量發展之路。高質量發展首先是綠色發展。要按照習近平總書記指示要求,把發展結構調整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上來。凡影響、制約。有損水、空氣、土壤的工程、項目一律不批不上,持續打好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讓綠色發展成為剛性約束,把綠色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結構選擇的前置條件。
二是堅定融入新發展格局,做好開放發展大文章。作為結構調整的大布局,要堅定加入國內循環為主、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新發展格局。首先做好市內大循環。要有全市一盤棋思想,做好產業結構調控,避免產業同質化競爭。在突出呼包鄂烏區域發展的基礎上,注重東西部、中東部、中西部的融合發展。在融入國內循環上,做好烏大張區域合作、融入京津冀一體化發展、呼包銀榆經濟圈、國家中部崛起戰略以及加入振興東北等大文章,以日益暢通的高鐵為紐帶,大力發展高鐵經濟。做好沿高鐵線、帶的產業規劃布局,健全完善產業鏈條,形成新的經濟增長極。要依託產業、區位、資源等優勢,做好向北開放,融入國際大循環中,通過不斷優化營商環境,築巢引鳳,提質增效。
三是堅定啟動新發展動能,緊緊依靠科技創新興市。過去,自治區在發展結構上依靠科技興市的導向不鮮明,路徑不通透。「十四五」規劃應該提出科技興市的戰略。在布局上,大力發展新技術、新材料、新能源為主的科技含量高的產業。應制定全市「十四五」科技興市方案,大力引進人才,制定優惠政策吸引國家級科研基地落戶,引導資金、項目、政策向科技傾斜。
四是堅定樹立新發展理念,實現共建共治共享。多年以來,我市的文化產業始終沒有做優做強。在「十四五」時期,要全力補齊文化發展短板,讓文化產業成為發展的新亮點。
烏蘭察布歷史文化底蘊深厚、資源豐富,但多年來文化產業與先進地市相比,差距巨大。研究不夠、規劃不夠、融合不夠,品牌效應沒有充分釋放出來。「十四五」要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找準文化旅遊業發展的融合點、聯合點和撬動點,大力發展「避暑經濟」「康養經濟」,打造主題化、複合型的文化旅遊產品體系,爭取把旅遊業做大做強,做出地區特色,以文旅高質量的融合發展協同推進城市建設與經濟高質量發展。
在社會民生事業方面,樹立共建共融共治共享理念,落腳點要突出共享。既要在教育、醫療、城鎮建設等方面更多的惠及百姓,又要注重提高城鄉居民、公職人員收入,讓廣大幹部群眾有更多的收穫感、幸福感。
二、在貫徹落實全會精神中全面提升政協履職質量
要扛牢發揮專門協商機構作用的責任。建立健全年度協商計劃的工作機制,完善協商於決策之前和決策實施之中的落實機制,積極探索網絡議政、遠程協商等新形式,深度推進協商民主建設。要從實際出發,探索通過委派民主監督小組進行專題、專項監督,開展大會發言監督、網絡監督、重點提案督辦監督等,在實踐中使民主監督逐步發力、到位,做到多維立體,實際實效。要完善協商成果採納、落實和反饋機制,強化協商成果有效轉化和網際網路思維,形成從調研協商、提出建議到視察監督環環相扣的履職鏈條,努力發揮好政協獨特、獨有、獨到的作用。要探索在旗縣市區政協建設「有事好商量」協商平臺,走進鄉鎮、街道和有條件的行政村、社區、企事業單位等,結合實際開展特色鮮明、簡便易行的協商活動,把政協制度優勢轉化為參與基層治理的效能。
要扛牢加強思想政治引領、廣泛凝聚共識的責任。把凝聚共識作為政協的重要職能,將凝聚共識貫穿政協履職全過程。要注重加強思想政治引領,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用黨的創新理論、人民政協理論、民族理論團結教育引導各族各界代表人士,夯實團結奮鬥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礎。要注重創新凝聚共識的有效載體,拓展基層「委員之家」等平臺功能,更好地凝聚共識、傳播共識。要注重宣傳解釋好黨中央、自治區黨委的方針政策、決策部署,努力把黨委各項安排部署轉化為各黨派團體、各族各界人士的自覺行動。要注重強化問題導向,針對社會各界關注的問題和界別群眾的利益訴求,開展循循善誘、解疑答惑的協商活動,做到有事好商量、遇事多商量,寓引導於參與之中,達到理順情緒、化解矛盾、求同存異、聚同化異的目的,推動上下形成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的強大合力。
要扛牢推動人民政協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責任。聚焦政協工作中的薄弱環節和不足之處,努力在強化委員管理、規範專門委員會工作、加強旗縣市區政協工作、提升人民政協理論研究水平以及各方支持政協工作等方面,著力形成權責清晰、程序規範、關係順暢、運行有效的制度體系,使制度可操作、可檢查、起作用、真管用,推動新時代人民政協工作實現規範化、程序化、制度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