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習記者 林堅 華夏時報(www.chinatimes.net.cn)記者 陳鋒 北京報導
據臺媒DigiTimes報導,臺積電(TSM.N)近日已釋出3nm量產目標,2022年下半年單月產能躍升至5.5萬片,2023年單月再飆升至10萬片。DigiTimes指出,除蘋果包下首波產能外,第二、三波客戶也已入列,若無重大危機幹擾,臺積電業績將如預期保持逐年增長。
透鏡公司研究創始人況玉清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目前來看,臺積電3nm的年產能還達不到百萬級別,而蘋果手機年出貨量在兩億左右的量級。」創道投資諮詢合伙人步日欣對《華夏時報》對記者表示,晶片製造環節是賣方市場,蘋果公司也沒有其他選擇。
截至目前,除了量產時間、客戶情況,臺積電並未公布3nm工藝所投產的工廠具體情況。
臺積電產能「憂愁」
臺積電對於3nm的生產早有打算。在2017年便開始計劃建造3nm工廠。有外媒報導,在2019年,臺積電的3nm晶片工廠已經開始建造,工廠佔地約50至80公頃,預計花費195億美元。
況玉清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目前來看,臺積電3nm的年產能還達不到百萬級別,而蘋果手機年出貨量在兩億左右的量級,這個差距就可以看來,臺積電的問題不在客戶,而在產能。
相較5nm,3nm速度提升15%,功耗降低30%,電晶體密度提升70%。而在3nm晶片還沒有正式量產之前,蘋果需要臺積電的5nm晶片。業內人士表示,未來三年內蘋果手機、電腦、iPad的處理器都會採用臺積電的5nm製程工藝,所以蘋果也是臺積電5nm晶片代工業務的最大客戶。
臺積電總裁魏哲家在8月25日舉辦的臺積電技術論壇上表示,公司5nm正加速量產,加強版5nm預計2021年量產。
業界人士指出,臺積電的5nm晶片製程較為成熟,目前來看,已經足夠滿足目前各大廠商的需求,而且在3nm製程還沒有正式量產之前,5nm製程在臺積電的業務中分量將會逐漸提升,慢慢接近7nm的水準。
市場研究機構TrendForce發布的2020年第三季度全球前十大晶圓代工廠營收預測排名中顯示,臺積電穩居第一,第三季營收預計增長21%,而營收主力為7nm製程。臺積電(南京)有限公司總經理羅鎮球對外透露,目前臺積電7nm工藝有超過140個產品在生產。
據TrendForce所言,臺積電5nm製程在今年第三季將計入營收,在全年度臺積電5nm營收佔比以8%為目標的情況下,預計第三季5nm營收佔比將達16%。
今年一季度才實現5nm晶片大規模量產的臺積電,如今又釋出3nm量產目標,有業界人士稱,這是臺積電加強底氣的舉動。因為在7月29日,臺積電超越「深陷泥沼」的英特爾成為全球十大市值公司之一。
在今年一季度財報分析師電話會議上,臺積電副董事長魏哲家曾表示,3nm是他們在5nm之後在晶片工藝上的一個完整的技術跨越。有分析師對本報記者表示,對於臺積電而言,量產3nm除了可以實現在技術上的跨越,還可以鞏固臺積電在晶片工藝上的龍頭地位。
晶片製造是賣方市場
臺積電無疑是全球晶片製造技術最先進的廠商,除蘋果外,3nm的第二、三波客戶也速度「上車」。步日欣表示,由於晶片製造產線的重資金投入、技術要求高、更新速度快等顯著特性,決定了晶片製造產能只能集中在少數玩家手裡,而且高端工藝線程意味著產品的高性能,下遊設備廠商都將追逐高端線程作為最新款設備性能亮點之一。臺積電正是憑藉對先進工藝的掌控,站在了這一環節的潮頭之巔。
臺積電第一、二、三波產能都有人「吃」,步日欣向《華夏時報》記者表示,「晶片製造環節是賣方市場,永遠都處於產能短缺狀態,蘋果公司也沒有其他選擇」。
然而今年,臺積電也失去了一個大客戶。由於美國政府不斷修改晶片出口、代工規則,臺積電失去了許多客戶,包括貢獻超360億元營收的第二大客戶華為。
針對美國政府設下的限制,臺積電嘗試突圍,接連拋出消息撐住場面。首先,臺積電總裁出來表態稱,「臺積電必須和客戶一塊努力,這是臺積電商業模式的好處,只有客戶的產品成功了,臺積電才能夠有訂單」;其次,臺積電2nm晶片工藝取得了超預期的效果,將不會繼續採用成熟的鰭式場效應電晶體技術,而是採用環繞柵極電晶體技術,有媒體報導,臺積電2nm製程進入交付研發,預期2023年下半年即可風險性試產;最後,便是此次3nm晶片量產目標的消息。
臺積電一系列操作是為了表明立場,彰顯技術能力,以期留住客戶訂單,而華為無疑是主要目標。上述分析師表示,失去華為這個客戶之後,臺積電5nm大客戶範圍減少,所剩包括高通與AMD在內的部分企業,而AMD至少要在2022年才可能開始量產5nm的晶片。
對於未來臺積電的走向,況玉清對記者表示,「臺積電的先進產能向來都是滿產開工的,根本就不愁沒有業務,只需把精力放在提升產能上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