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柳葉
校對:竹染
近日,美國負責印度太平洋地區軍事的司令戴維森繞過五角大廈,直接向國會提交了一個專案報告。該報告稱,為了重新獲取美軍在印度太平洋的優勢,他需要追增兩百億美元的資金。
儘管這份報告的主旨是要錢,但是報告中提到的「獲取美軍在印度太平洋的優勢」這一點卻引起了關注,美國是什麼候失去了印度太平洋地區的優勢呢?
歐巴馬的「重返亞太」戰略
在2008年左右,一場金融海嘯讓美國注意到本來一直韜光養晦的中國,儘管當時的中國相對美國來說,力量還比較弱小的,但美國開始把中國當作一個戰略對手。
於是當時執政的歐巴馬政府提出了所謂的「重返亞太」戰略以及 「亞太」再平衡戰略,對於這個戰略,賴嶽謙表示這個戰略是失實的。因為美軍從來都沒有離開過「亞太」地區,何來的重返,而從當時的力量對比來看,中國的海軍空軍力量也無法與美國對抗,本來就是失衡的何來的「再平衡」?
歐巴馬的「重返」亞太戰略不符合基本事實,當時的美國在亞太地區還是掌有優勢的。過去12年了,如今戴維森提出要重獲美軍亞太優勢,那就代表,美軍在印度太平洋地區失去了優勢。
中美在太平洋地區的戰略博弈
我們知道,為了遏制中國的發展,美國在太平洋地區構建了3道島鏈。而在疫情期間,美軍在中國家門口耀武揚威,中國出於反擊先是在關島舉行實彈射擊演練後,隨後突破第一島鏈,前往夏威夷以西一千公裡的海域進行新一輪實彈射擊演練。
中國此舉是在告訴美國,關島對美國來說,不再是安全的地方了。中國的實力已經可以對美國的領土構成威脅了。現在美國已經退出第一島鏈,那此次印太司令申請的資金要用在哪裡呢?
賴嶽謙教授介紹到,這批資金主要分為3個用途,首先是用於關島以及夏威夷島的地面雷達建設,以偵測各類飛行器。第2個是建立新的反導系統,可以看出前面兩個都是出於防禦考慮。而第3個就是將美國在太平洋地區建造的大型軍事基地打散,分散兵力,建立新的小型軍事基地。
因此我們可以看出來,這批資金的主要用途都是防禦性質的,足以證明美軍在太平洋地區受到了威脅,就像賴嶽謙教授所說,過去的美國在太平洋地區有恃無恐,如今開始小心翼翼。
雖然美國的空軍和海軍的兵力目前還強於中國,但是美軍在太平洋地區失去絕對優勢,太平洋地區的權力結構在不斷發生微妙的改變,中美在太平洋地區的戰略博弈將會迎來新的變化。
(版權說明:本文由看見港澳臺發布,轉載前請取得授權,轉載後請註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