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局勢(七):美國想重獲亞太優勢?中美戰略博弈迎來變化

2020-12-24 看見港澳臺

作者柳葉

校對:竹染

近日,美國負責印度太平洋地區軍事的司令戴維森繞過五角大廈,直接向國會提交了一個專案報告。該報告稱,為了重新獲取美軍在印度太平洋的優勢,他需要追增兩百億美元的資金。

儘管這份報告的主旨是要錢,但是報告中提到的「獲取美軍在印度太平洋的優勢」這一點卻引起了關注,美國是什麼候失去了印度太平洋地區的優勢呢?

歐巴馬的「重返亞太」戰略

在2008年左右,一場金融海嘯讓美國注意到本來一直韜光養晦的中國,儘管當時的中國相對美國來說,力量還比較弱小的,但美國開始把中國當作一個戰略對手。

於是當時執政的歐巴馬政府提出了所謂的「重返亞太」戰略以及 「亞太」再平衡戰略,對於這個戰略,賴嶽謙表示這個戰略是失實的。因為美軍從來都沒有離開過「亞太」地區,何來的重返,而從當時的力量對比來看,中國的海軍空軍力量也無法與美國對抗,本來就是失衡的何來的「再平衡」?

歐巴馬的「重返」亞太戰略不符合基本事實,當時的美國在亞太地區還是掌有優勢的。過去12年了,如今戴維森提出要重獲美軍亞太優勢,那就代表,美軍在印度太平洋地區失去了優勢。

中美在太平洋地區的戰略博弈

我們知道,為了遏制中國的發展,美國在太平洋地區構建了3道島鏈。而在疫情期間,美軍在中國家門口耀武揚威,中國出於反擊先是在關島舉行實彈射擊演練後,隨後突破第一島鏈,前往夏威夷以西一千公裡的海域進行新一輪實彈射擊演練。

中國此舉是在告訴美國,關島對美國來說,不再是安全的地方了。中國的實力已經可以對美國的領土構成威脅了。現在美國已經退出第一島鏈,那此次印太司令申請的資金要用在哪裡呢?

賴嶽謙教授介紹到,這批資金主要分為3個用途,首先是用於關島以及夏威夷島的地面雷達建設,以偵測各類飛行器。第2個是建立新的反導系統,可以看出前面兩個都是出於防禦考慮。而第3個就是將美國在太平洋地區建造的大型軍事基地打散,分散兵力,建立新的小型軍事基地。

因此我們可以看出來,這批資金的主要用途都是防禦性質的,足以證明美軍在太平洋地區受到了威脅,就像賴嶽謙教授所說,過去的美國在太平洋地區有恃無恐,如今開始小心翼翼。

雖然美國的空軍和海軍的兵力目前還強於中國,但是美軍在太平洋地區失去絕對優勢,太平洋地區的權力結構在不斷發生微妙的改變,中美在太平洋地區的戰略博弈將會迎來新的變化。

(版權說明:本文由看見港澳臺發布,轉載前請取得授權,轉載後請註明來源

相關焦點

  • 亞太爭霸,中美各自的戰略目標
    可見如果是一名高明的看客,不但地位超然,不受傷害,且可以在關鍵的時刻獲得一筆不菲的收入。比如裝進魚簍的鷸蚌,放到烤架上的虎肉。所謂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踏破鐵鞋的那些博弈大佬們,不一定就能獲得自己想要的東西,但伸手可及的看客也不一定就需要花費太大的代價。這是我對除了中國周邊之外,這個世界上大部分熱點地區中國所下的定位。
  • 財經| 最近棋譜:全球一盤棋 中美大博弈
    石齊平 鳳凰衛視時事評論員 「全球一盤棋,中美大博弈」。這是我在很早以前(一進入本世紀時),就預見到的、很可能將貫穿整個21世紀(至少是前半個世紀吧)的全球戰略大形勢。那一年,中國GDP超過日本,成全球老二;也在那一年,美國以「重返亞太」作為全球戰略大調整的核心。類此形勢的變化完全符合了「修昔底德陷阱」的邏輯。但中、美作為全球最新的兩強,在2010年雙雙掉入此一陷阱,只能說是這個陷阱的「1.0」階段,在此一階段,美老大、中老二;客觀形勢上估計,大約再10到15年,中將超過美國成全球老大,自此進入中老大、美老二的「2.0」階段。
  • 親清學堂第十五課 | 中美戰略博弈及關係走向
    親清學堂第十五課 | 中美戰略博弈及關係走向 2020-12-14 17: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世界日報:中美最佳的亞太戰略選擇是什麼?
    世界日報:中美最佳的亞太戰略選擇是什麼?   中新網6月14日電 美國《世界日報》13日發表社論說,亞太局勢錯綜複雜,要拿捏美國的戰略真意圖,需要仔細分析剛出爐的美國在亞太地區的戰略報告。
  • 方興東:中美科技戰的本質、戰略與對策
    一、中美科技戰的本質疫情改變了整個世界,但是卻沒有改變中美科技戰。我個人把它定義為「人類科技發展進程自上而下與自下而上兩大力量的博弈之戰」,它是一件必然發生的事情。,進入一個中美兩強各具優勢的競爭態勢。
  • 張杰:中美戰略競爭的新趨勢、新格局與新型"競合"關係
    在我們的思維和判斷中,無論是美國針對中國的"全面接觸"戰略,或是美國針對中國的"徹底遏制"戰略,雙方博弈到最後的可能均衡狀態是中美雙方之間逐步形成一種特定的穩定的新型"競合"戰略競爭關係。今後一段時期內中美戰略競爭格局中作為突出的現象仍然是遏制與反遏制關係;不過,中國應對美國遏制戰略的綜合力量以及中國式智慧決定了中美之間新型"競合"戰略競爭關係的形成以及發展方向。
  • 臺海觀潮|評估中美博弈對臺灣民眾心理產生的影響
    > 一位在美國工作的臺裔學者邵維華,在2016年5月19日出版了一本《地緣政治與中美博弈:遏止中國崛起,美國最後五年倒數計時》的專書,倒是提供了「中美博弈」的緣起原因,以及雙方存在角力的現象,譬如作者說:美國的「重返亞洲」、 「亞太再平衡」都是為了遏止中國崛起,中國會默默承受,繼續韜光養晦?
  • 專訪拜登政府候任國務卿:重建美國在中美關係上的優勢
    【談及熱點問題,許多人腦海中首先浮現的一定是中美關係。奇怪的是,儘管美國國內的政治氣候已兩極分化,但中美關係一定程度上仍得到了延續。歐巴馬政府時期,美國提出「亞太再平衡」戰略。時至今日,兩黨對中國的崛起以及兩國關係的未來走向擔憂的聲音不絕於耳。您如何看待拜登政府的對華政策?
  • 重返亞太 美國臺海政策調整新動向
    雖然美國一再宣稱,「重返亞太」戰略旨在維護亞太地區的力量平衡,確保亞太的和平與穩定,不是為了遏制中國。但從美國戰略調整的基本態勢和實施舉措看,這一戰略具有明顯的應對中國崛起的戰略考量。為了鞏固和強化自身在東亞的戰略優勢地位,美國在延續「以臺制華」戰略的同時,也在根據亞太形勢的新變化和美國戰略的新需求,重新審視臺灣對於美國亞太戰略的現實意義。
  • 美國加碼量子計算 中美博弈即將加速
    防——針對中國提出《戰略法案》7月22日,美國多名重量級的共和黨參議員提出了《針對中國加強貿易、區域同盟、技術、經濟和地緣政治倡議法案》(簡稱《戰略法案》),以推進美國與中國進行競爭的全面戰略。Fuller / NSF)7月23日,美國能源部公布了在美國創建量子網際網路的藍圖,提出要確保美國處於全球量子競賽的前列,預計在10年內創建出一個全國性的量子網際網路。追溯到今年2月份,美國白宮網站發布了《美國量子網絡戰略構想》,提出美國將開闢量子網際網路,確保量子信息科學惠及大眾。
  • 美國重返亞太,中國如何應對
    在外界關注中美博弈東亞峰會之際,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印尼峇里島舉行的第六屆東亞峰會上就南海問題闡明了中方立場。溫家寶指出,中國在南海問題上的基本立場和主張是明確的、一貫的。我們希望各方都能從維護地區和平穩定的大局出發,多做增進互信、促進合作的事情。
  • 中美科技冷戰推演:「三大島鏈」的博弈
    二是「動態博弈」的原則,即便科技冷戰、中美脫鉤真實發生,也將是一個雙方動態博弈過程,而不是一個瞬時產生的靜態結果。所以,類似「科技冷戰發生了怎麼辦?」、「中美脫鉤了怎麼辦?」所以,企業建立科技冷戰的「大局觀」,了解美國真實的作戰意圖是什麼,弄清楚美國想通過科技冷戰達成什麼目的,廟算這場局勢中美雙方的「籌碼」都有什麼,雙方各自佔據了哪些有利或不利的地形,分析雙方作戰力量和作戰條件等的局勢對比,包括想明白科技冷戰究竟是美國少數政客的臨時起意,還是美國整體的國家意志,這些都已經是當前的企業決策亟待面對和思考的問題。
  • 美國亞太戰略下亞太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
    RCEP的成功籤署,是朝著建設亞太自由貿易區這個「APEC之夢」邁出的一大步。亞太區域經濟一體化的發展是亞太各國共同努力的結果,也與大國戰略調整有關,特別是與美國戰略調整關係很大。通過對亞太區域經濟一體化歷史進程進行梳理,能夠分析美國戰略演變對亞太經濟一體化進程的影響,進而展望未來亞太經濟一體化發展趨勢。
  • 「趙遠良」中美博弈關係再解讀——基於世界治理手段變遷的視角
    運用政治和軍事上的超級實力,美國成功掌控了中東產油國的石油供給與價格的決定權,建立了石油霸權。美國將美元、石油與糧食這三種霸權進行融合,構成了歷史上的一個新型帝國,其治理手段已經與傳統大國有了本質區別:從直接的領土人口控制發展到對關鍵戰略資源的間接控制。隨著信息技術和數位化革命的持續深入,美國的晶片技術和網絡數據壟斷也日益成為美國的戰略資源,美國依仗其優勢藉此打壓其他國家,謀求其霸權利益。
  • 王衛星:美國正處於戰略收縮期,臺灣不要再做美國棋子
    海峽兩岸關係研究中心學術顧問王衛星在發言中提出並解答了幾個問題:在中美博弈新形勢下,美國為什麼會支持縱容臺灣與大陸對抗?這種較量會到什麼程度?美國會不會支持臺灣「獨立」?在中美博弈中臺灣的命運會如何?王衛星認為,從美國的全球戰略布局看,美國目前處在一個戰略收縮期。在收縮的過程中,美國一直在精心設置一個巨大的戰略騙局。
  • 中美爭推亞太新方案 美國擔心領導地位不保
    【環球時報綜合報導】11月3日,《華爾街日報》拋出醒目報導,稱中國要在會上推進「亞太自貿區(FTAAP)」進程,但是「在美國的壓力下,APEC公報將不再提議對「亞太自貿區(FTAAP)」進行可行性研究,也不會提及建成該貿易區的目標日期」。
  • 美國已被「邊緣化」,拜登還想重返亞太?在東亞就站不住腳!
    近日,美國海軍學會公布了美國的《海上優勢》戰略,文件指出,由於中國生產能力強於美國,中國海軍發展要比美國更快。中國海軍集中在太平洋西部水域,而美國艦隊在完成全球責任。因此,美國海軍將提高自己在太平洋的存在度,發現和鎖定對手的行動。美國兩黨達成共識,將中國視為主要戰略競爭對手。因此,美國會將更多的軍事力量向印太地區轉移。
  • 美國無論如何想不到,2020竟成中美大轉折之年!
    2020年為分水嶺,2020年前中國以守為主,以前只守不攻,近幾年才有反擊;2020年後,中美博弈開始易勢,中國將不再完全防守,部分領域中國將轉守為攻。,這種大國戰略的反制,是真正戳到了美國要害,作用是內傷。
  • 袁志剛|拜登當選後,中美關係能走出「零和博弈」嗎?|聚焦美國大選
    本文回顧了以美國為主導的全球化和治理體系的形成,指出,中美關係是未來全球化進程中最為關鍵的因素,目前兩國合作與競爭關係日趨複雜,但兩國「正和博弈」空間大於「零和博弈」空間,仍然有可能在多元政治體制基礎上形成共容利益,共同為全球治理結構的建設作出貢獻。
  • 拜登拒絕走川普老路,中美關係或迎來新變化
    據參考消息報導,美國的政治局勢基本定調,拜登應該會成為美國的新總統,而在對外關係上,拜登也拒絕走川普的老路,雖然目前來看依舊強硬,但在可預見的時間裡,中美關係或迎來新變化。值得一提的是,新加坡首任總理李光耀的《李光耀觀天下》一書中對於未來局勢做了基本的推測,現在來看,李光耀在書中的預言似乎大抵成真,新時代或真的要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