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患者被診斷為新冠疑似病例 排除後仍需隔離14天

2020-12-27 杭州網

武漢王先生的父親王忠(化名),是一位多發性骨髓癌晚期患者,伴隨慢性腎功能衰竭、尿毒症。3月11日,王先生陪同父親去武漢協和醫院就診,結果因CT影像顯示肺部有感染被作為新冠肺炎疑似人員上報。之後在武漢的定點醫院住院3天,確認排除新冠疑似,但按規定仍需隔離14天。

「這個病到晚期的時候,疼痛特別強烈,我們想像不到的那種,是骨頭的那種疼。睡不好也吃不好,人也特別痛苦。」王先生告訴紅星新聞記者,他一直在為父能否早日解除隔離去專科醫院就診而努力,但「隔離期未結束,沒有醫院會接收。」

3月27日,武漢市礄口區衛健局工作人員告訴紅星新聞記者,因為王忠隔離期未滿,現在轉院一是不合規,二是專科醫院也不敢接收,「像這種情況也存在,有些患者原發性基礎病就比較嚴重,但因為得了新冠肺炎,救治會更加困難。」

武漢市新冠肺炎防疫指揮部醫療救治組工作人員稱,目前針對骨髓瘤有效的治療方法就是化療,但化療又會加重患者的尿毒症,建議家屬拿著資料先去找專科醫院如協和、同濟專家問診,看有什麼好的治療方案。

29日上午,王先生告訴紅星新聞記者,經相關部門協調,已有三位武漢協和醫院醫生前往定點醫院為父親會診,目前尚無會診意見。

核酸檢測呈陰性,CT顯示有陰影

排除新冠疑似後仍需隔離14天

王忠今年55歲,於2009年體檢被查出身體多項指標異常,2010年被確診為IgD型多發性骨髓瘤。「是骨髓瘤中比較罕見的一種,」王先生說,這麼多年來父親一直輾轉多家醫院治療此病。

「2018年年初父親在協和醫院住院,化療第一階段發生感染,導致病情惡化嚴重,當時在協和住了兩三個月,在那之後就開始腎衰竭了,每周需要做三次透析。」王先生介紹。

「今年疫情剛爆發的時候,父親舌頭就開始出現澱粉樣變性,口腔潰瘍,渾身關節劇痛,四肢肌肉萎縮,無法獨自站立。」王先生回憶,當時自己便開始找醫院做治療,但那時連透析的醫院都很難找,因為疫情嚴重,很多醫院被徵用為新冠肺炎定點醫院,最終聯繫到武漢市普仁醫院 ,「但那邊治療不了我父親的原發性基礎病,只能做透析。」

據普仁醫院出院記錄顯示,王忠於2月25日入院,6天後出院,出院診斷為多發性骨髓瘤IgD型、腎小球疾患、慢性腎功能衰竭、尿毒症期維持血液透析、重度貧血(腎性貧血、腫瘤性貧血)、繼發性澱粉樣變性、舌澱粉樣變、澱粉樣變腎損害、口腔潰瘍……建議出院後繼續治療。

協和醫院CT報告意見為新冠肺炎、尿毒症肺炎待排,請結合臨床及核酸檢測,建議複查

3月11日,聽說協和醫院複診,王先生便帶著父親去血液科看診,並先做了全套的新冠肺炎檢查。病歷顯示,王忠的核酸檢測和抗體檢測指標都呈陰性,但CT報告顯示「雙肺散在磨玻璃密度影及條索影,雙肺下葉為甚,新冠肺炎、尿毒症肺炎待排,請結合臨床及核酸檢測,建議複查」。

記者注意到,在國家衛健委在2月5日發布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五版)》,將「疑似病例具有肺炎影像學特徵者」作為湖北省臨床診斷病例標準,這提示湖北地區新型冠狀病毒診斷不再依賴核酸檢測結果。此前推薦CT影像作為首選診斷方法而引發關注的武漢大學中南醫院醫學影像科副主任張笑春教授當時曾表示,「病毒核酸檢測是最終確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無創診斷的金標準,然而檢測結果『CT陽性、核酸陰性』的結果,可能影響臨床排查。」

「第二天去拿報告的時候,醫生說我父親肺部有陰影,並將他作為新冠疑似人員上報,」王先生說,得知父親被定義為新冠疑似人員後,當日便帶著父親去武漢肺科醫院進行新冠排查,後又接到街道辦和社區通知儘快帶父親去定點醫院住院,並要求自己和母親作為密接人員去隔離點隔離。

患者在協和醫院核酸檢測、抗體檢測陰性

「在肺科醫院檢查各項檢測結果正常,CT顯示他肺上可能確實有陰影,但是不典型,就是不像是新冠肺炎,」王先生回憶,「肺科醫院的醫生說不明白我為什麼帶他去,我說協和醫院把他報上去說是疑似。」

「那個醫生很嚴肅地和我說,既然你父親被報了疑似,不管是不是都要在我這住院觀察幾天,上傳了之後醫院都是可以看到的,沒有醫院會收。因為這樣我才把他送到肺科醫院住院。」王先生說。

3月14日上午,王先生帶父親到湖北省中山醫院做完透析後,又送父親到武漢市肺科醫院住院。3月16日,武漢肺科醫院通知排除王忠新冠疑似人員可能,並於3月17日出院。

武漢肺科醫院病情證明單顯示,患者兩次核酸檢測陰性,抗體陰性

「父親出院後直接被拉到湖北省中山醫院,我和母親解除隔離準備去接他時,被告知父親還要隔離14天。」王先生稱因為中山醫院是一家綜合性醫院,只能保證基本的透析和治療,無法治療父親的原發性基礎病,他擔心父親的病症會在這期間繼續惡化下去。

當地防指:隔離期未滿,非新冠定點醫院會拒收

協和醫院專家已展開會診

3月20日開始,王先生陸續向各方面求助,包括武漢市長熱線、礄口區政府發熱求助熱線、武漢市衛健委、礄口區衛健局、武漢肺科醫院醫務部、中山醫院醫務部等。

「中山醫院要求礄口區防疫指揮部給他們出一個紙質的書面說明,證明我父親不是新冠疑似人員,可以解除隔離觀察,才安排我父親出院。」王先生說,但礄口區衛健局無法出具中山醫院所要求的證明,只能等到隔離期結束。

3月26日下午,紅星新聞記者從武漢市12345熱線了解到,從新冠肺炎定點醫院出院後,確需再隔離14天。同時,記者也以王先生朋友身份將王先生父親的情況作了反映。

3月27日上午,武漢市新冠疫情防控指揮部醫療救治組工作人員回電稱,因為多發性骨髓瘤屬於腫瘤,做治療也只能是化療,因為病人本身有腎功能衰竭,這種情況下做化療也很難有良好的效果,「建議家屬先帶著病歷去專科醫院如協和、同濟問診,看專家有沒有方案可以治療,如果病情沒有治療的條件和指徵,再著急也沒有用」。

礄口區衛健局工作人員告訴紅星新聞記者,衛健局一直和家屬在積極溝通,經了解,王忠屬於礄口區指揮部從定點醫院武漢市肺科醫院轉到湖北省中山醫院隔離的,「中山醫院是一家綜合性醫院,基本的透析還是在做,但因王忠隔離期未滿,現在轉院不合規,而且別的非新冠定點醫院也會拒絕收治,情況確實很麻煩」。

該工作人員還稱,像王忠類似的情況也有存在,「有些病人本身就有原發性基礎病比較嚴重的病,但因為得了新冠肺炎,造成救治比較困難。疫情導致整個武漢一些正常的病人,需要做手術的現在都非常難,因為大多數醫院手術室還沒開,做手術風險太高」。

「所以說千萬不能生病,一生病進醫院先要做新冠肺炎全套檢查,一查上千塊。」電話中,該工作人員囑咐紅星新聞記者保重身體。

3月29日,紅星新聞記者從王先生處了解,經相關部門協調,3月27日、29日,先後有三位協和醫院專家醫生去中山醫院為王忠做了會診,目前尚未拿到會診意見。

「昨天下午中山醫院醫生也問我,怕我父親病情加重,問我們不接受危急時轉ICU,接不接受有創搶救,費用都是自費的,所以提前問我意見,」王先生說,「這幾天我一直在安撫父親的情緒,他說哪家醫院都不想去了,只想隔離結束後回家」。

相關焦點

  • 新冠肺炎第六版,出院後可能還有傳染性,還要居家隔離14天
    3、診斷標準不在分湖北和湖北以外 診斷分疑似病例和確診病例,取消了專門針對湖北的臨床診斷病例。 一方面,湖北的診斷能力得到了提高,絕大部分患者可以及時行核酸檢測;另一方面,說明湖北的病例數量持續下降,不需要依靠CT來做臨床診斷了。
  • 國金早報|武漢新冠肺炎出院患者需到指定場所康復隔離14天,上海...
    武漢:即日起新冠肺炎出院患者需到指定場所康復隔離14天。武漢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發布關於對新冠肺炎治癒出院患者實施康復隔離的通告(第16號):為保障新冠肺炎治癒出院患者及其家人的健康安全,經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研究決定,即日起,新冠肺炎治癒出院患者完成醫院治療後,應到指定場所統一實施為期14天免費的康復隔離和醫學觀察。
  • 北京新增一例香港輸入病例,隔離結束後復陽,曾入住酒仙橋漢庭
    12月12日集中隔離結束後入住朝陽區某酒店;12月13日出現發熱、腹瀉症狀;12月14日前往發熱門診就診,新冠病毒核酸檢測結果為陽性,綜合流行病學史、臨床表現、實驗室檢測和影像學檢查等結果,診斷為新冠肺炎確診病例,臨床分型為輕型。
  • ...本地無症狀感染者5例,一入境隔離期滿人員在日照被診斷為疑似病例
    12月16日,國家衛健委網站通報數據顯示,12月15日0-24時,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新增確診病例12例,均為境外輸入病例(上海3例,廣東3例,雲南2例,北京1例,天津1例,福建1例,山東1例);新增疑似病例1例,為境外輸入病例(在山東);新增無症狀感染者
  • 山西太原25日新增疑似病例1例(現住址在呂梁交口)排除疑似病例2例
    2020年2月25日0時至24時,太原市無新增確診病例,新增疑似病例1例(按現住址分布在呂梁市交口縣),當日排除疑似病例2例。截至2月25日24時,太原市累計報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確診病例20例(按患者首診醫院所在地分布在萬柏林區8例、迎澤區6例、杏花嶺區4例、小店區1例、清徐縣1例;按患者住址分布在尖草坪區6例、杏花嶺區4例、迎澤區3例、晉源區3例、小店區2例、清徐縣1例、晉中市1例)。累計20例確診病例中,治癒出院14例,6例在山西醫科大學附屬肺科醫院治療,病情平穩。
  • 北京新增一境外輸入確診病例 解除隔離後曾入住酒仙橋某快捷酒店
    12月12日集中隔離結束後入住朝陽區某酒店;12月13日出現發熱、腹瀉症狀;12月14日前往發熱門診就診,新冠病毒核酸檢測結果為陽性,綜合流行病學史、臨床表現、實驗室檢測和影像學檢查等結果,診斷為新冠肺炎確診病例,臨床分型為輕型。
  • 北京新增一例香港輸入病例,解除隔離後曾入住酒仙橋漢庭酒店,此前...
    12月12日集中隔離結束後入住朝陽區某酒店;12月13日出現發熱、腹瀉症狀;12月14日前往發熱門診就診,新冠病毒核酸檢測結果為陽性,綜合流行病學史、臨床表現、實驗室檢測和影像學檢查等結果,診斷為新冠肺炎確診病例,臨床分型為輕型。目前,正在開展流行病學調查,已對其居住的酒店、就診等場所進行消毒,落實相關管控措施。
  • 北京新增一例香港輸入病例,解除隔離後曾入住酒仙橋某快捷酒店
    12月12日集中隔離結束後入住朝陽區某酒店;12月13日出現發熱、腹瀉症狀;12月14日前往發熱門診就診,新冠病毒核酸檢測結果為陽性,綜合流行病學史、臨床表現、實驗室檢測和影像學檢查等結果,診斷為新冠肺炎確診病例,臨床分型為輕型。
  • 新冠肺炎診斷標準之爭:CT影像還是核酸檢測
    提案指出,武漢紅十字會醫院、武漢六七二醫院、湖北省榮軍醫院、孝感應城市中醫醫院、黃石市中醫醫院和武漢大學中南醫院,目前放射影像科的片子有90%-95%為胸部CT,胸部CT片子中50%-60%左右顯示為病毒性肺炎特徵,因此湖北省特別是武漢市病毒性肺炎患者數量巨大,而這些患者中的很多人既不在疑似也不在新冠確診人數中,沒有得到隔離或者治療。
  • 全球新冠死亡病例悲劇性增長、返京留學生隔離期滿回家後發病,今日...
    一返京留學生隔離期滿回家後發病4月16日,北京市疾控中心副主任龐星火在市疫情防控發布會上通報了境外輸入關聯確診病例相關情況,為聚集性病例,情況如下:4月15日確診的3名境外輸入關聯確診病例為14日境外輸入確診病例的家庭密切接觸者,
  • 今天病例數激增,臨床診斷在醫學上是怎麼的一種存在?
    其實,情況並沒有惡化,而是湖北省對既往的疑似病例開展了排查並對診斷結果進行了訂正,對新就診患者按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五版)》中的「臨床診斷」,以便患者能及早按照確診病例接受規範治療,進一步提高救治成功率,並將臨床診斷病例數納入確診病例數進行公布。
  • 14天還是5天?新冠病毒感染者到底隔離多久才安全
    越來越多的研究數據引出了一個問題:如果感染者配合的話,是否應該縮短隔離時間?還是應該延長隔離時間,防止任何潛在病例傳播新冠病毒。當然後者會給經濟造成嚴重影響。 美國疾控中心建議,從發病開始計算,感染者至少要隔離10天。
  • 北京新增一例新冠病例,隔離4天後發病,潛伏期延長了?
    12月15日北京市公布14日,北京市新增1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該患者為一名男性27歲,11月28日由香港來北京,新冠病毒檢測為陰性,在專門的隔離酒店隔離14天,期間檢測新冠病毒均為陰性,12月12日集中隔離結束後入住朝陽區一酒店,12月13日出現發熱、腹瀉症狀,12月14日前往發熱門診就診,新冠病毒核酸檢測結果為陽性,綜合流行病學史、臨床表現、實驗室檢測和影像學檢查等結果,診斷為新冠肺炎確診病例,臨床分型為輕型。
  • 北京將加強入境人員14天集中隔離
    昨天下午,北京市第185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召開。北京青年報記者從現場獲悉,12月14日0時至24時,北京市新增1例境外輸入確診病例,患者集中隔離期滿後發病,累計核實到177名密接人員,密接的密接19名,相關人員均已落實管控措施。
  • 湖北首次通報的「臨床診斷病例」,與疑似和確診病例有啥區別
    細心查看1月23日至今的官方通報,都有關於疑似病例、確診病例的內容。那麼疑似病例、確證病例及臨床診斷病例分別是什麼?澎湃新聞查詢《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五版)》(以下簡稱「第五版診療方案」)後得到了答案。根據第五版診療方案,湖北省內和省外疑似病例、確診病例的定義有所不同,且多出了「臨床診斷」這一分類。
  • 湖北新增確診病例14840例,含臨床診斷病例13332例!什麼是臨床診斷...
    所以這次在湖北地區增加了臨床診斷病例。前段時間主要靠核酸來進行確診病例,但實際上有一大部分疑似病例按照臨床表現都有:1、有流行病學史;2、發熱、呼吸道咳嗽、憋氣的症狀。然後進行查體檢查臨床特徵,做CT影像後進行一個綜合診斷。
  • 姚世斌 | 新冠疫情下,影響患者的幾個因素
    在疫情防控關鍵時期,為避免患者因恐慌或處置不當延誤救治時機,讓百姓知道在新冠肺炎疫情下如何去醫院看病?我們做了如下建議供市民參考!這些季節性疾病有的與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相似很難鑑別,為患者就醫帶來診斷過程,治療方案的選擇和增加經濟負擔的影響,且就醫時間比平時間延長,就診流程複雜等帶來諸多不利。怎麼樣能快速辨別自己是否感染新冠狀病毒肺炎,就需要市民了解和掌握以下知識。
  • 74%的疑似MINOCA患者,靠它就能診斷!|ESC 2020
    8月28日,在2020年歐洲心臟協會科學年會(ESC 2020)上H Vago等公布了一項研究,來證實早期(冠脈造影后1-7天內)CMR檢查在疑似冠狀動脈非阻塞性心梗(MINOCA)的ACS患者中的診斷價值,以及早期CMR檢查對患者預後是否會帶來影響。
  • 男子從香港來北京,隔離期滿一天後被確診!14天的隔離期是否太短
    這名新冠確診病例之所以會引發關注,其原因在於,該病患在14天的集中隔離期內一切正常,而就在其隔離結束後入住酒店的第二天卻出現了典型症狀,隨後便被診斷為新冠肺炎確診病例!許多人看到這則新聞後,都覺得既然是在隔離期滿後的一天時間就出現症狀並且確診,那麼,如果再繼續隔離一天的話,是否就可以及時發現病情,是否就會把影響控制到最小?
  • 最新新冠潛伏期研究:時間更長 約一成患者14天以上
    研究團隊指出,運用概率學中知名的更新理論(renewaltheory)進行估計,發現新冠疾病的潛伏期可能比已知的更長,大約10%的患者潛伏期長於14天。將潛伏期時間從短到長排列並用百分比表示的話,則第90個百分點是14.65天,這也意味著大約10%的COVID-19患者直到感染後14天才會出現症狀。此外,值得注意的是,第99個百分點是20.59天。  團隊指出,與其他研究的結果相比,本研究估計的潛伏期更長。同時,作者們認為還需要對潛伏期分布進行進一步研究,以直接估計潛伏期較長的患者所佔的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