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美股回撤多久或者回調幅度有多大?是否是徹底的行情轉向的問題,貝瑞研究市場高級分析師Greg Diamond 表示:「長期是由短期形成的,近日要注意短期風險,我們不認為這個回撤會是一個大熊市的先兆,而是認為這個潛在的拐點是2020年3月以來更大漲勢中的一輪必要的回調。」
今年的股市波動與網際網路科技泡沫時期的幾點相似
回顧歷史,很多人把今年的股市波動與2000年網際網路泡沫時期(1995年到2001年的資訊科技和網際網路相關領域的投機泡沫事件)的股市相比。
一方面,標普500指數的周期性調整市盈率(CAPE)現在已經攀升至2000年網際網路泡沫時期以外的歷史最高水平。
「巴菲特指標」(Wilshire 5000指數衡量的市場市值與美國GDP的比率)顯示,美股泡沫程度繼續趕超2000年網際網路泡沫時期水平。
另一方面,今年到目前為止,美股市場上已有430宗IPO交易,為2000年以來的最高水平;募資規模已經超過1600億美元,創歷史新高。此外,今年美股IPO的首日平均收益也創出網際網路泡沫以來的最高水平。
此外,投顧公司Alpha Omega Advisors的CEO近日警告稱,美股投資者當前的參與心態,如同2000年(網際網路泡沫)和2007年(房地產泡沫)一樣有害。
這些聽起來都令人緊張,但貝瑞研究多次提示分析表示2020年的宏觀環境、市場資金環境與歷史均有不同。我們更願意相信市場在大量資金的作用下且投資者依然有恐懼的情況下走高。
市場依然是「融漲行情」的最後瘋狂階段,歡迎回顧《美股熊市前的最後「融漲階段」生存指南》。在內文中,我們分享了一張圖:
納斯達克指數從1996年年中飆升了390%到達2000年初的峰值,那是原始的「融漲」的時代。尤其在最後一局,情況變得更為激烈,納斯達克指數在過去12個月裡大漲109%。這樣的表現或也在今天繼續重演。
請做好準備:「融漲行情」並不是一味地單邊上漲
短期回調後的美股可能會有更大的漲幅,但投資者也需要清楚的意識到,上漲的過程通常比整體漲幅所看起來的要更崎嶇,波動的市場將會考驗你的投資情緒,影響您的決策。
根據上圖,我們看到上世紀90年代末的「融漲」並不是單向上升的。在圖中的18個月裡,納指經歷了5次10%上下的回調,其中最大的一次回撤是13%左右,然後市場繼續大反彈,漲幅超3位數。
這看起來有點「事後諸葛亮」,畢竟不是實時的感覺,你可能很容易把它們當作無關緊要的東西。
但有一點,我們可以向你保證,無論發生哪一次修正,投資者都會產生懷疑,懷疑當前的修正是否真的是下一個大熊市。
但在整個市場狂熱且資金充裕的時候,發生10%上下的修正是很常見的。
今年以來,我們看到過兩次相對極端的大跌,3月份,因為疫情的影響,股市急跌,9月份,美股在短短3天下跌10%,
這就體現了大跌之前最後瘋狂的「融漲」特性:「大幅波動,且多次大幅波動。」我們相信這樣的「調整」很可能是未來幾個月我們將看到的眾多調整之一。
這就是融漲行情的現實。對投資者來說,這並非一帆風順。
9月份,納斯達克綜合指數下跌了10%,此後市場開始復甦。但人們很快就質疑,那次下跌是否是長期下跌趨勢的開始。
我們認為市場還沒有要發生轉熊大拐點,如果你希望能乘著「融漲」達到股市難以置信的「高度」,則必須迎接和忍受「融漲中的回撤行情」,把止損放在適當的位置,並且不宜情緒化。
在「融漲的回撤過程中認清方向,而不是在回撤或是修正期間逃走並錯過可能的更大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