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中國科學院換帥!迎來首位中科院系統「本土」院長

2021-01-05 騰訊網

12月4日早上,中國科學院官網「組織機構」欄顯示:侯建國接任中國科學院院長、黨組書記。

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官網注意到,早在11月25日中國科學院黨組召開2020年第14次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會時,侯建國就開始以中科院黨組書記的身份來主持會議。

個人簡介

侯建國,漢族,1959年10月生於福建省。博士,物理化學家和納米材料專家,研究領域包括納米材料與結構、單分子物理與化學、掃描隧道顯微學。

2008年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校長(副部長級);

2015年任科學技術部副部長、黨組成員;

2016年任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副書記;

2017年任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黨組書記、副局長;

2018年任中國科學院黨組副書記、副院長(正部長級);

2020年任中國科學院院長、黨組書記。

第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委員。中國科學院院士、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先後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獎一等獎、中國科學院傑出科技成就獎、安徽省重大科技成就獎、安徽省科學技術獎一等獎、何梁何利獎、陳嘉庚化學獎、中國分析測試協會CAIA獎特等獎、海外華人物理學會「亞洲成就獎」等多個重要科技獎項。

第一位中科院系統「本土」院長

從侯建國院士的履歷來看,最明顯特徵就是:本科、碩士、博士,都在中科院系統培養。

侯建國1959年出生在福建平潭。1978年考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物理系晶體專業學習,四年後取得學士學位。

隨後,他繼續在中科大深造。

從1982年開始,其後7年時間,侯建國先後攻讀固體物理專業碩士研究生、基礎物理中心固體物理專業博士研究生。

其實此前,也有不少中科院系統自己培養的院長,比如前任院長白春禮,分別在中科大和中科院化學所取得碩士、博士學位。

而像侯建國這樣,所有高等教育階段都在中科院系統完成的院長,歷史上是首位。

侯建國院士長期在中科院系統工作。

1988年至1995年,先後在前蘇聯科學院結晶學研究所電鏡實驗室、中國科學院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美國俄勒岡州立大學化學系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

1995年開始,侯建國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先後任中國科學院結構分析重點實驗室主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理化科學中心主任。

2000年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副校長,2003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2008年9月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校長。

2015年開始,侯建國的工作開始轉向部委和地方,先後任科學技術部副部長、廣西壯族自治區副書記、質檢總局書記。

直到2018年3月,他重回中科院,擔任副書記、副院長。

中國科學院簡介

1949年,伴隨著新中國的誕生,中國科學院成立。

作為中國自然科學最高學術機構、科學技術最高諮詢機構、自然科學與高技術綜合研究發展中心,中國科學院建院以來為我國科技進步、經濟社會發展和國家安全做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貢獻。

——從「兩彈一星」到載人航天和探月工程以及載人深潛、深淵科考關鍵核心科技問題的攻克,為國家安全和戰略科技任務做出了重大貢獻。

——從成功研製第一臺計算機、曙光超級計算機、龍芯系列通用晶片,到單精度千萬億次超級計算系統、寒武紀人工智慧處理器,在我國計算機技術自主創新中發揮了骨幹作用。

——從發出中國第一個電子郵件,到建立中國網際網路信息中心、中國網通與無線傳感試驗網,成為網絡科技和網絡產業的開拓者。

——從順丁橡膠工業生產新技術,到煤制乙二醇技術、甲醇制烯烴技術、煤合成油技術、煤制烯烴技術及工業化應用,不斷開闢我國化學工業的新方向和生長點。

——從陸相成油理論,到海相成油的探索,為我國摘掉貧油帽子、大規模開發油氣田提供了科學理論支持。

——從自主研製的氯黴素、青黴素,到原創的青蒿素合成、丹參多酚酸鹽、鹽酸安妥沙星,在我國藥物自主創新方面走在了前列。

——從開創中國海洋養殖業,到黃淮海中低產田改造,到生物育種,引領了我國高新農業科技的發展。

——從在世界上首次完成人工合成牛胰島素,到首次證明誘導多能幹細胞、人類基因測序、首次實現體細胞克隆猴,在生命科學領域取得了重要原創成果。

——從開創數學機械化證明、有限元方法,到多元複變函數論、辛幾何、哥德巴赫猜想研究方面登上世界數學的高峰,奠定了數學研究國家科學中心的地位。

——從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到建成上海光源、「中國天眼」FAST等一批大科學裝置,打造了多學科創新的重要平臺。

——從鐵基超導紀錄刷新,到中微子振蕩模式、量子通信、量子反常霍爾效應、三重簡併費米子的研究,在物理學領域不斷實現新的突破。

建院以來,先後由郭沫若(1949~1978)、方毅(1979~1981)、盧嘉錫(1981~1987)、周光召(1987~1997)、路甬祥(1997~2011)、白春禮(2011~2020)和侯建國(2020至今)擔任院長,他們為中國科學院的建立與發展做出了卓越貢獻。

如今侯建國從白春禮院士手中接過了領導中科院的重任,期待中科院可以在科技領域再創輝煌,惠民強國。

來源:科技日報、中國科學院、量子位等

明天有重要消息

別忘了關注我們

相關焦點

  • 中科院新院長低調上任!本碩博全由中科大培養,史上首位
    保持傳統「一肩挑」說侯建國院士履新中科院院長有「前兆」,是因為就在不久前,11月25日,中科院官網通過一則新聞,第一次公開侯建國任中科院黨組書記的消息。此前,侯建國的職位是中科院黨組副書記、副院長。而中科院幾十年來,一直有「院長、書記」一肩挑的傳統。這次侯建國接棒院長職位,依然延續了這個傳統。
  • 中科院換帥,新院長是咱福建人!
    日前,中國科學院官網更新「院領導集體」欄目顯示:十九屆中央委員侯建國已出任中科院院長、黨組書記,十九屆中央候補委員陰和俊為中科院副院長、黨組副書記(正部長級)。截圖來源:中科院官網此次調整前,侯建國為中科院黨組副書記、副院長(正部長級),陰和俊則為天津市委副書記。
  • 換帥!侯建國院士就任中國科學院新一任院長
    (原標題:侯建國院士就任中國科學院新一任院長)
  • 中科院換帥!中國科大原校長侯建國任院長
    日前,中國科學院官網更新「院領導集體」欄目顯示:十九屆中央委員侯建國已出任中科院院長、黨組書記,十九屆中央候補委員陰和俊為中科院副院長、黨組副書記(正部長級)。截圖來源:中科院官網白春禮原為中科院院長、黨組書記,他出生於1953年9月,已滿67歲。
  • 侯建國就任中國科學院院長
    (原標題:侯建國就任中國科學院院長) 【侯建國就任中國科學院院長】中國科學院官網最新信息顯示,物理化學家和納米材料專家侯建國院士已就任中科院院長、黨組書記,成為繼郭沫若、方毅、盧嘉錫、周光召、路甬祥、白春禮之後中科院第七任院長。
  • 南方科技大學迎來新校長 曾為中科院最年輕院士之一
    &nbsp&nbsp&nbsp&nbsp11月19日晚,南方科技大學官方網站「現任領導」欄目顯示:中國科學院院士,原清華大學副校長薛其坤已經出任南方科技大學校長。據深圳衛視報導,原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陳十一任期屆滿離任。
  • 侯建國已任中科院院長
    在11月25日,侯建國已以中科院黨組書記的身份主持會議。此前,白春禮「一肩挑」中科院院長、黨組書記。他出生於1953年9月,今年已年滿67歲。官方履歷顯示,侯建國1959年10月生於福建省。博士,物理化學家和納米材料專家,研究領域包括納米材料與結構、單分子物理與化學、掃描隧道顯微學。
  • 侯建國任中國科學院院長
    新京報快訊(記者 張璐)12月4日,中國科學院官網「組織機構」欄顯示,侯建國接任中國科學院院長、黨組書記。早在11月25日中國科學院黨組召開2020年第14次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會時,侯建國就開始以中科院黨組書記的身份來主持會議。
  • 侯建國接任中國科學院院長、黨組書記
    新京報快訊(記者張璐)12月4日,中國科學院官網「組織機構」欄顯示,侯建國接任中國科學院院長、黨組書記。早在11月25日中國科學院黨組召開2020年第14次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會時,侯建國就開始以中科院黨組書記的身份來主持會議。
  • 侯建國院士就任中國科學院新一任院長
    中新社北京12月4日電 中國科學院官網最新信息顯示,物理化學家和納米材料專家侯建國院士已就任中科院院長、黨組書記,成為繼郭沫若、方毅、盧嘉錫、周光召、路甬祥、白春禮之後中科院第七任院長。據中科院官網介紹,侯建國,男,漢族,1959年10月生於福建省,研究領域包括納米材料與結構、單分子物理與化學、掃描隧道顯微學。
  • 侯建國、陰和俊已分別擔任中科院院長、副院長
    中國自然科學最高學術機構——中國科學院(以下簡稱「中科院」)院長現已調整。12月4日,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查詢中科院官網「院領導集體」一欄發現,中科院新任黨組書記侯建國已任院長,新任黨組副書記(正部長級)陰和俊已任副院長。
  • 他任中科院院長,曾任中科大校長!
    點擊播放 GIF 0.1M中國科學院官網最新信息顯示,物理化學家和納米材料專家侯建國院士已就任中科院院長、黨組書記,成為繼郭沫若、方毅、盧嘉錫、周光召、路甬祥、白春禮之後中科院第七任院長。1988年至1995年,先後在前蘇聯科學院結晶學研究所電鏡實驗室、中國科學院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美國加州大學Berkeley分校、美國Oregon州立大學化學系從事科學研究工作。1995年起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先後任中國科學院結構分析重點實驗室主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理化科學中心主任。2000年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副校長。
  • 侯建國任中科院院長,曾任廣西區黨委副書記
    12月4日,中國科學院官網「組織機構」欄顯示:侯建國接任中國科學院院長、黨組書記。▲中科院網站截圖據中科院官網介紹,侯建國,男,漢族,1959年10月生於福建省,研究領域包括納米材料與結構、單分子物理與化學、掃描隧道顯微學。
  • 東北亞中醫藥研究院成立 中科院院士任院長
    新華社長春12月27日電(記者李雙溪)26日,東北亞中醫藥研究院在長春中醫藥大學成立,中國科學院院士仝小林擔任該院的首任院長。中科院院士仝小林擔任該院首任院長以及代謝性疾病研究團隊帶頭人。他表示,目前中醫藥發展迎來了最好的時機,東北亞中醫藥研究院要把吉林省中醫藥事業抓起來,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深厚底蘊涵養中醫藥發展內涵,用中醫思想指導中藥研究,用中醫藥科研帶動中醫藥產業發展,用中醫藥產業發展推動經濟社會發展,造福廣大民眾。
  • 中科院院長談中科院成立哲學研究所:哲學是科學之源
    澎湃新聞記者9月24日從中國科學院方面獲悉,9月24日上午,「中國科學院哲學研究所揭牌儀式暨科學與哲學前沿問題研討會」在中國科學院大學(以下簡稱國科大)玉泉路校區舉行。
  • 中科院院長正式宣布,華為或將迎來轉機
    中科院院長正式宣布,華為或將迎來轉機!不過近日華為終於聽到了好消息,或將是華為迎來轉機,近日中科院院長白春禮在發布會上表示 ,未來十年要把美國 「卡脖子」的清單變成科研任務清單進行布局,集中全院力量聚焦國家最關注的重大領域攻關,比如航空輪胎、軸承鋼、光刻機,包括一些關鍵的核心技術,關鍵的原材料。
  • 任正非到訪中科院再談基礎研究
    據中國科學院官網9月19日披露,9月17日下午,華為技術有限公司CEO任正非到訪中國科學院,中國科學院官網截圖與中科院的專家學者們舉行了座談。據公開消息,中科院院長、黨組書記白春禮此前透露,中科院未來要把「卡脖子」清單變成科研任務清單進行布局,其中就包括製造晶片的核心裝備光刻機。「國家隊」進場,對華為來說將是一大利好。
  • 中國科學院大學成立人工智慧學院、納米學院
    中國科學院大學納米科學與技術學院9月10日揭牌。 楊天鵬 攝中新網北京9月10日電 (記者 馬海燕)中國科學院大學(以下簡稱「國科大」)人工智慧技術學院(以下簡稱「人工智慧學院」)、納米科學與技術學院(以下簡稱「納米學院」)10日在該校雁棲湖校區揭牌。
  • 潘毅出任中科院深理工計算機學院院長,兼任深圳市機器人協會新理事長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理工大學(暫定名,下稱「中科院深理工」)繼生命健康學院和藥學院後再迎來一位新院長潘毅。他此次出任學校計算機科學與控制工程院院長,同時成為深圳市機器人協會新任理事長。 潘毅在計算機科學領域已深耕四十餘年,並拿到美國喬治亞州立大學的最高職稱——州校董教授。
  • 中科院科技骨幹國情院情培訓班暨「走進中國科學院·海外學者行...
    中科院科技骨幹國情院情培訓班暨「走進中國科學院·海外學者行」活動在京舉行 2019-08-31 人事局 【字體:大 中 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