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代表王金南:「十四五」大氣汙染防治專項規劃編制工作已啟動

2020-12-28 青瞳視角

汾渭平原是黃河流域汾河平原、渭河平原(又稱關中平原)及臺塬階地的總稱,共含山西省、河南省、陝西省的11個地市。這裡蘊藏豐富的礦產資源,重工業蓬勃發展。但隨著經濟社會發展與環境、資源之間的矛盾日益突出,這一重工業集聚區也變成了中國大氣汙染最嚴重的區域之一。

生態環境部公布的2019年全國環境空氣品質狀況顯示,去年1-12月,汾渭平原11個城市的PM2.5濃度為55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1.9%,優良天數比例為61.7%。

汾渭平原涉及山西省的城市是呂梁、晉中、臨汾和運城。作為山西省代表團唯一一位環保領域的人大代表,全國人大代表、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王金南一直是山西團分組討論時的「紅人」,不時會有市長們與他交流、求教科學減排和治霾的「藥方」。

北青報:作為山西團的人大代表,您給山西省的環境治理開過什麼「藥方」?

王金南:比如因地制宜制定城市汙染防治攻堅戰「藍天保衛戰」行動方案;加強大氣環境質量和汙染源監測網絡建設,讓監測數據更加準確,讓真數據說話;開展PM2.5源解析和汙染溯源工作,編制完成了汙染源排放清單,摸清了晉中市「汙染家底」等。

我們還結合總理基金項目,牽頭晉中市「一市一策」駐點研究工作,全程支撐城市藍天保衛戰精準化治理。在我們的支持幫助下,晉中市現在在生態環境部組織的汾渭平原11城市「一市一策」跟蹤研究中期考核中獲得第1名。

北青報:您這些「藥方」對山西環境治理起到了什麼樣的作用?

王金南:2018年以來,山西省「轉型、治企、減煤、控車、降塵」五管齊下,有效推動了山西大氣環境的改善,尤其是在煤煙型汙染治理方面取得顯著進展。

2018年,山西全省環境空氣品質綜合指數同比下降10.8%,達標天數增加7天,重汙染天減少3天,6項汙染物濃度均有下降。2019年,山西全省環境空氣品質全年實現同比改善,綜合指數下降0.7%。

截至2020年4月底,山西環境空氣品質保持了全面改善的態勢,環境空氣品質綜合指數為5.89,同比下降15.3%;PM2.5、PM10、SO2、NO2、CO濃度分別同比下降13.0%、18.5%、32.4%、14.0%和17.9%。

北青報:在剛剛過去的秋冬季,山西第一次實現秋冬季環境空氣品質六項指標全面改善,第一次在採暖季實現月度無重汙染天氣。您認為山西及汾渭平原的大氣環境質量要進一步改善,難點在哪裡?

王金南:當前,山西及汾渭平原大氣汙染形勢依然嚴峻,尤其汾渭平原仍然是全國汙染最嚴重的區域之一。2019-2020年秋冬季,汾渭平原PM2.5平均濃度為70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1.4%,發生重汙染152天次,同比下降34.8%,兩項指標的改善幅度都是三大重點區域中最小的。此外,在完成「十三五」約束性指標方面,山西省也面臨比重點區域其他省份更大的壓力。

具體說難點,主要有兩個。

第一是歷史欠帳較多。汾渭平原城市的汙染源減排工作總體滯後於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和長三角區域,在能源、產業、交通三大結構的問題也相對更為突出,不利於空氣品質改善。從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方面,如何儘快將汙染防治和監管的短板補齊,是該區域需要長期面對的重要難題。

第二是經濟下行壓力對改善環境的挑戰。在復工復產過程中,企業和地方政府都可能會放鬆環保要求,也可能會有部分地方為了促進經濟儘快恢復,優先上馬一些重化產業和煤炭相關的企業,不利於產業結構、能源結構的持續優化。

北青報:您對解決上述難點有何建議?

王金南:建議主要有三點。

一是堅持生態理念,從大氣環境的系統性、整體性及其內在規律出發,進行宏觀管控,綜合治理。具體而言,要把山西省爭當能源革命排頭兵和改善空氣品質這兩項工作進行有機統一,推進落實《山西能源革命綜合改革試點行動方案》,尤其是要提高煤炭清潔高效利用水平、促進非常規天然氣增儲上產、增加電力在終端能源中的比重、推進構建清潔低碳消費模式,進一步強化能源結構調整和產業結構調整在空氣品質改善方面的作用。

二是實施差異化、精細化、動態化管理,持續深入打好藍天保衛戰。要保持現有汙染防治攻堅戰力度不減,措施不減,實施科學治汙、精準治汙,隨著末端治理減排潛力逐漸收窄,要轉變發展方式,推動能源、產業、交通運輸結構調整,釋放減排潛力。

三是完善區域聯防聯控協作機制。汾渭平原地形、氣象等自然條件先天不足。該區域屬於河谷地帶,全年盛行東北風,約80%天氣狀況不利於大氣汙染物擴散,受大型山脈阻擋影響,受域外城市影響較小,平均PM2.5的72%來自汾渭平原內部。區域內各城市之間相互影響,呈現明顯的區域性汙染特徵,汾渭平原11城市在地形、氣象條件影響下,大氣汙染物相互輸送、相互影響,區域內重汙染天氣呈現顯著同步性。區域內各城市要有「一盤棋」意識,要統籌區域資源,互相監督,互相協調,形成治汙合力,最終實現區域大氣環境質量整體改善。

北青報:今年是藍天保衛戰收官之年,是否有規劃啟動下一個藍天保衛戰行動計劃?

王金南:我們現在已經啟動了「十四五」大氣汙染防治專項規劃的編制工作。

在目標設定方面,我們會延續《大氣十條》《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的思路,主要圍繞著空氣品質改善和主要汙染物減排量方面來設計目標。同時,近幾年臭氧汙染問題比較突出,所以在規劃中會針對臭氧的兩項前體物VOCs和氮氧化物設計減排目標。

在重點舉措方面,要科學合理設置工作任。一是進一步突出重點管控的空間、時段、行業領域和汙染物,加強PM2.5與O3協同控制;二是積極推進產業、能源、運輸、用地四大結構調整優化,特別是對工業爐窯和VOCs綜合治理提出了專門要求;三是進一步研究完善「十四五」期間大氣汙染防治重點區域範圍,加強區域聯防聯控和重汙染天氣應對;四是進一步提升環境監測和執法監管能力,推進大氣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董鑫編輯/趙紅信校對/熊偉

相關焦點

  • ...謀劃「十四五」大氣汙染防治工作 以揮發性有機物和氮氧化物...
    10月16日,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主持召開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和汾渭平原秋冬季大氣汙染防治工作座談會。他強調,要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進一步統一思想認識,堅定不移推進2020-2021年秋冬季大氣汙染綜合治理,科學謀劃「十四五」大氣汙染防治工作,確保打贏藍天保衛戰,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設美麗中國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 環境保護部就大氣汙染防治工作進展情況等答問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持續實施大氣汙染防治行動計劃,打贏藍天保衛戰。大氣汙染防治工作一直得到全社會的高度關注。今天的新聞發布會,我們邀請到環境保護部大氣環境管理司劉炳江司長,國家大氣汙染防治攻關聯合中心副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賀克斌教授,介紹我國大氣汙染防治有關情況,並回答記者朋友們關心的問題。下面,我先通報兩項重點工作情況。
  • 【大氣汙染防治】關於大氣汙染防治,這些你了解嗎?
    【大氣汙染防治】關於大氣汙染防治,這些你了解嗎?我國通過立法、制定系列標準和規劃防治大氣汙染目的是改善環境空氣品質保護公眾健康大氣汙染防治效果大氣汙染防治工作取得明顯成效與2013年相比京津冀、長三角和珠三角地區大氣PM2.5年均濃度分別下降了
  • 四川德陽市著力開展大氣汙染防治攻堅專項行動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為深入貫徹市委市政府空氣品質「只能變好、不能變壞」的總要求,全力改善大氣環境質量,德陽市經信局按照職責分工,積極推進工業領域大氣汙染防治攻堅工作。一是召開專題會議研究,健全工作機制。6月23日,市經信局召開局長辦公會,傳達德陽市大氣汙染防治攻堅推進會議精神,專題研究近期環境保護工作,提出工作要求。會議明確由分管副局長牽頭,立即制定「散亂汙」企業整治、燒結磚瓦行業整治、油氣回收治理、工業領域錯峰錯時生產四個專項實施方案。
  • 尹麗龍專題研究調度大氣汙染防治工作
    11月17日,縣長尹麗龍主持召開會議,專題研究調度大氣汙染防治工作。政府辦、生態環境分局等部門負責同志參加。尹麗龍認真聽取了曲周縣近期大氣汙染防治工作進展情況及存在的問題,並對下一步工作作出了安排部署。
  • 【大氣汙染防治】如何應對重汙染天氣?這些知識要了解!
    《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汙染防治法》最新修訂是2015年8月29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六次會議第二次修訂,自2016年1月1日起施行。第五章重點區域大氣汙染聯合防治第八十六條 國家建立重點區域大氣汙染聯防聯控機制,統籌協調重點區域內大氣汙染防治工作。
  • 全省秋冬季大氣汙染防治攻堅專項行動系列報導之一
    為紮實做好秋冬季大氣汙染防治工作,10月份以來,省生態環境廳動員全省生態環境系統及各界力量,組建預報預警、暗訪核查、督察問責、行業管理、宣傳工作、社會監督六支隊伍,開展了秋冬季大氣汙染防治攻堅專項行動,「看得見」的成效正在顯現。
  • 2020年前三季度霍邱縣大氣汙染防治工作情況新聞發布會
    經縣政府同意,由縣政務公開辦、縣電子政務辦安排,今天我們在這裡舉行2020年前三季度霍邱縣大氣汙染防治工作新聞發布會。現就2020年前三季度全縣大氣汙染防治工作開展情況及下一步工作安排向各位新聞朋友介紹如下:今年以來, 我縣認真貫徹落實《安徽省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實施方案》要求,進一步強化源頭管控,加大執法力度,全力推進大氣汙染防治各項工作,全縣空氣環境質量呈現穩中趨好的發展態勢。
  • 臭氧汙染已成「十四五」攻堅重點
    如此情勢無疑也表明,臭氧汙染防治到了非治不可的關鍵時期,與臭氧汙染密切相關的揮發性有機物(VOCs)治理迫在眉睫。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我國也在不斷加強對臭氧汙染治理工作。在已經啟動的「十四五」大氣汙染防治專項規劃編制中,特別針對臭氧的兩項前體物VOCs、氮氧化物設計減排目標。
  • 武漢市2020年大氣汙染防治工作方案內容是什麼?
    (責任單位:市城管執法委、市公安局、市農業農村局,各區人民政府)(八)完善和強化空氣汙染應對機制1.夯實重汙染天氣應急減排清單。按照《市人民政府關於印發武漢市重汙染天氣應急預案的通知》(武政規〔2020〕4號)要求,各區要編制重汙染天氣應急減排項目清單,組織納入清單的企業按照「一廠一策」原則,編制應急響應操作方案,製作公示牌,安裝在廠區入口等顯要位置。
  • 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汙染防治法
    第二條 防治大氣汙染,應當以改善大氣環境質量為目標,堅持源頭治理,規劃先行,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優化產業結構和布局,調整能源結構。防治大氣汙染,應當加強對燃煤、工業、機動車船、揚塵、農業等大氣汙染的綜合防治,推行區域大氣汙染聯合防治,對顆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揮發性有機物、氨等大氣汙染物和溫室氣體實施協同控制。
  • 江蘇南通市2019年大氣汙染防治工作計劃(附項目)
    日前,江蘇印發《南通市2019年大氣汙染防治工作計劃》。〈南通市2019年汙染防治攻堅戰考評辦法〉的通知》(通辦〔2019〕38號)要求,制定本工作計劃。開展2018年大氣汙染源排放清單編制及2019年城市大氣汙染顆粒物源解析。開展大氣PM2.5網格化監測系統建設,配合省生態環境廳完成小型、微型空氣品質監測站的選址並做好站點「三通一平」工作;完成已建省控大氣自動站老舊設備更新、改造和大氣超級站填平補齊工作。推進縣(市)區、鄉鎮監測站點全覆蓋,並分別與中國環境監測總站、江蘇省環境監測中心實現數據直聯。
  • 河口區嚴格落實重汙染天氣應急措施 堅決打贏秋冬季大氣汙染防治...
    針對秋冬季期間氣象條件差、汙染物排放量增大的實際情況,面對重汙染天氣時有發生的巨大挑戰,河口區將落實重汙染天氣應急措施、強化環境綜合執法作為防治重點,不斷強化督導幫扶、壓力傳導和督查考核,確保全面打贏秋冬季大氣汙染防治攻堅戰。
  • 【生態環保】老城區組織召開汙染防治攻堅工作調度會
    9月22日上午,老城區組織召開全區汙染防治攻堅工作調度會,區委常委、組織部長胡柯,區住建局、生態環境局老城分局等汙染防治成員單位及各街道辦事處專責副職
  • 《鎮江市2019年大氣汙染防治工作計劃》發布
    詳情如下:   鎮江市2019年大氣汙染防治工作計劃   大氣汙染防治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中之重,是建設美麗中國的重要內容。2019年是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的攻堅之年,為實現我市環境空氣品質全面改善,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堅決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和江蘇省委、省政府《關於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堅決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的實施意見》、《江蘇省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實施方案》要求,依據《江蘇省2019年大氣汙染防治工作計劃》,特制訂鎮江市2019年大氣汙染防治工作計劃。
  • 《環境噪聲汙染防治法》已啟動修訂工作
    南方都市報:《環境噪聲汙染防治法》已經有24年時間沒有進行全面修改了,請問目前對該法的修改是否有具體的計劃?   別濤:感謝關注這一問題。現行的環境噪聲汙染防治法制定於1996年,近24年沒有大調整,已經不適應新時期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需要。
  • 鄭州市大氣汙染防治重點工作實施方案
    北極星大氣網訊:日前,鄭州印發大氣汙染防治重點工作實施方案。方案提出加快推進工業企業深度治理。力爭10月底前,水泥、耐材企業全部完成超低排放改造,所有鋼鐵企業全面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和驗收。大氣汙染防治重點工作實施方案為落實9月18日市委常委會關於大氣汙染防治工作的部署,確保我市年度空氣品質退出後20位,在推進年度攻堅方案的基礎上,圍繞二氧化氮、PM2.5、PM10等指標,針對移動源、燃煤源、工業源、揚塵源等治理重點,制定本方案。
  • 黑龍江開展大氣汙染防治「冬病夏治」專項行動
    央廣網哈爾濱5月27日消息(記者遲嵩 通訊員吳殿峰)記者從黑龍江省生態環境廳了解到,為打贏藍天保衛戰,當地將從5月20日到10月15日以哈爾濱、大慶、綏化區域為主戰場,開展大氣汙染防治「冬病夏治」專項行動,超前治理冬季易發的環境汙染問題,切實改善全省環境空氣品質。
  • 陝鋼集團召開「十四五」專項規劃工作啟動會
    陝鋼集團召開「十四五」專項規劃工作啟動會 2020-11-25 13:46:00   11月21日
  • 全國人大代表馮雅琪:應儘快制定《電磁汙染防治法》,保障人民身心...
    映象網訊(記者 阮海峰 王韶卿 文/圖)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越來越多的變電站建在中心城區、居民密集區和中小學校區附近,變電站及其配套設備會給周邊帶來電磁汙染,還會對周邊居民產生心理上的壓力。5月27日,全國人大代表馮雅琪在接受映象網記者採訪時表示,要解決變電站建設引發的鄰近居民和小學生健康問題,減少由此引起的突發性群體性上訪事件,對於維護社會穩定,保障人民健康十分緊迫、非常重要。應儘快制定《電磁汙染防治法》,立即修改完善《電磁輻射環境保護管理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