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渭平原是黃河流域汾河平原、渭河平原(又稱關中平原)及臺塬階地的總稱,共含山西省、河南省、陝西省的11個地市。這裡蘊藏豐富的礦產資源,重工業蓬勃發展。但隨著經濟社會發展與環境、資源之間的矛盾日益突出,這一重工業集聚區也變成了中國大氣汙染最嚴重的區域之一。
生態環境部公布的2019年全國環境空氣品質狀況顯示,去年1-12月,汾渭平原11個城市的PM2.5濃度為55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1.9%,優良天數比例為61.7%。
汾渭平原涉及山西省的城市是呂梁、晉中、臨汾和運城。作為山西省代表團唯一一位環保領域的人大代表,全國人大代表、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王金南一直是山西團分組討論時的「紅人」,不時會有市長們與他交流、求教科學減排和治霾的「藥方」。
北青報:作為山西團的人大代表,您給山西省的環境治理開過什麼「藥方」?
王金南:比如因地制宜制定城市汙染防治攻堅戰「藍天保衛戰」行動方案;加強大氣環境質量和汙染源監測網絡建設,讓監測數據更加準確,讓真數據說話;開展PM2.5源解析和汙染溯源工作,編制完成了汙染源排放清單,摸清了晉中市「汙染家底」等。
我們還結合總理基金項目,牽頭晉中市「一市一策」駐點研究工作,全程支撐城市藍天保衛戰精準化治理。在我們的支持幫助下,晉中市現在在生態環境部組織的汾渭平原11城市「一市一策」跟蹤研究中期考核中獲得第1名。
北青報:您這些「藥方」對山西環境治理起到了什麼樣的作用?
王金南:2018年以來,山西省「轉型、治企、減煤、控車、降塵」五管齊下,有效推動了山西大氣環境的改善,尤其是在煤煙型汙染治理方面取得顯著進展。
2018年,山西全省環境空氣品質綜合指數同比下降10.8%,達標天數增加7天,重汙染天減少3天,6項汙染物濃度均有下降。2019年,山西全省環境空氣品質全年實現同比改善,綜合指數下降0.7%。
截至2020年4月底,山西環境空氣品質保持了全面改善的態勢,環境空氣品質綜合指數為5.89,同比下降15.3%;PM2.5、PM10、SO2、NO2、CO濃度分別同比下降13.0%、18.5%、32.4%、14.0%和17.9%。
北青報:在剛剛過去的秋冬季,山西第一次實現秋冬季環境空氣品質六項指標全面改善,第一次在採暖季實現月度無重汙染天氣。您認為山西及汾渭平原的大氣環境質量要進一步改善,難點在哪裡?
王金南:當前,山西及汾渭平原大氣汙染形勢依然嚴峻,尤其汾渭平原仍然是全國汙染最嚴重的區域之一。2019-2020年秋冬季,汾渭平原PM2.5平均濃度為70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1.4%,發生重汙染152天次,同比下降34.8%,兩項指標的改善幅度都是三大重點區域中最小的。此外,在完成「十三五」約束性指標方面,山西省也面臨比重點區域其他省份更大的壓力。
具體說難點,主要有兩個。
第一是歷史欠帳較多。汾渭平原城市的汙染源減排工作總體滯後於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和長三角區域,在能源、產業、交通三大結構的問題也相對更為突出,不利於空氣品質改善。從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方面,如何儘快將汙染防治和監管的短板補齊,是該區域需要長期面對的重要難題。
第二是經濟下行壓力對改善環境的挑戰。在復工復產過程中,企業和地方政府都可能會放鬆環保要求,也可能會有部分地方為了促進經濟儘快恢復,優先上馬一些重化產業和煤炭相關的企業,不利於產業結構、能源結構的持續優化。
北青報:您對解決上述難點有何建議?
王金南:建議主要有三點。
一是堅持生態理念,從大氣環境的系統性、整體性及其內在規律出發,進行宏觀管控,綜合治理。具體而言,要把山西省爭當能源革命排頭兵和改善空氣品質這兩項工作進行有機統一,推進落實《山西能源革命綜合改革試點行動方案》,尤其是要提高煤炭清潔高效利用水平、促進非常規天然氣增儲上產、增加電力在終端能源中的比重、推進構建清潔低碳消費模式,進一步強化能源結構調整和產業結構調整在空氣品質改善方面的作用。
二是實施差異化、精細化、動態化管理,持續深入打好藍天保衛戰。要保持現有汙染防治攻堅戰力度不減,措施不減,實施科學治汙、精準治汙,隨著末端治理減排潛力逐漸收窄,要轉變發展方式,推動能源、產業、交通運輸結構調整,釋放減排潛力。
三是完善區域聯防聯控協作機制。汾渭平原地形、氣象等自然條件先天不足。該區域屬於河谷地帶,全年盛行東北風,約80%天氣狀況不利於大氣汙染物擴散,受大型山脈阻擋影響,受域外城市影響較小,平均PM2.5的72%來自汾渭平原內部。區域內各城市之間相互影響,呈現明顯的區域性汙染特徵,汾渭平原11城市在地形、氣象條件影響下,大氣汙染物相互輸送、相互影響,區域內重汙染天氣呈現顯著同步性。區域內各城市要有「一盤棋」意識,要統籌區域資源,互相監督,互相協調,形成治汙合力,最終實現區域大氣環境質量整體改善。
北青報:今年是藍天保衛戰收官之年,是否有規劃啟動下一個藍天保衛戰行動計劃?
王金南:我們現在已經啟動了「十四五」大氣汙染防治專項規劃的編制工作。
在目標設定方面,我們會延續《大氣十條》《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的思路,主要圍繞著空氣品質改善和主要汙染物減排量方面來設計目標。同時,近幾年臭氧汙染問題比較突出,所以在規劃中會針對臭氧的兩項前體物VOCs和氮氧化物設計減排目標。
在重點舉措方面,要科學合理設置工作任。一是進一步突出重點管控的空間、時段、行業領域和汙染物,加強PM2.5與O3協同控制;二是積極推進產業、能源、運輸、用地四大結構調整優化,特別是對工業爐窯和VOCs綜合治理提出了專門要求;三是進一步研究完善「十四五」期間大氣汙染防治重點區域範圍,加強區域聯防聯控和重汙染天氣應對;四是進一步提升環境監測和執法監管能力,推進大氣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董鑫編輯/趙紅信校對/熊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