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小偷家族》:看電影前請放下三觀,這是一個全是罪犯的家族

2021-01-20 影視圈今日更新

今天我帶大家解讀的電影是《小偷家族》,這部電影在豆瓣評分高達8.7分,提名了奧斯卡2018年度最佳外語片。有很多觀眾看完電影表示,他不知道要用怎樣的三觀去評價這部電影。我認為在看這部電影的時候,我們要提前放下我們傳統世俗的人生觀念,去感受犯罪與愛的交織。接下來我將分成幾點分析這部電影的優秀之處。

《小偷家族》電影劇照

一、《小偷家族》的情節設定非常引人注目。

這部電影講述了一個五口之家的故事,或者說是五個毫無血緣關係的人組成的臨時避難所的故事。這五個人裡有的是被第三者插足,被迫離開一段破碎的關係;有的是生來就不受父母的待見,每天被父母虐待;有的是在工作時偷東西被辭退。他們都把偷東西當做一件習以為常的事情,就是在這樣略顯荒誕的背景設置下,我們的故事開始了。不難發現這部分的電影情節設置非常的引人矚目,讓人不禁有繼續往下探索這個故事的發展歷程的欲望。

《小偷家族》電影劇照

另一方面,導演在電影的前70分鐘漫不經心地做了一些情節上的鋪墊,在最後的高潮部分將這些鋪墊一下全部引爆開來,把看似溫馨的「小偷家族」在觀眾面前瞬間崩塌,讓觀眾信以為真的的善良謊言在結局中破滅,帶給觀眾極大的震撼。

二、《小偷家族》啟發我們思考,只有有血緣關係的人才能享有家庭帶來的愛嗎?

在電影情節中,雖然這五個人都生活在社會最底層,物質財富都不是特別的豐富,但他們的精神生活卻非常的充實。他們相互依靠,相互溫暖,都享受到了比原生家庭中更加快樂的生活。讓人不禁感嘆,富有有富有的生活方式,貧窮有貧窮的處世之道,即使生活一貧如洗,我們也能在貧困交加中感受到生命的美好。這樣一群毫無血緣關係的人,有的人感受到了孩子對他的母愛;有的人感受到了四號先生的肩膀帶給她的溫暖;有的人感受到了素不相識的人以自己的工作換來的安靜祥和。生活就是這樣的,所有的依賴和溫暖並不是只有家庭才能帶給你。

《小偷家族》電影劇照

三、是枝裕和導演把這部電影融入了他的電影矩陣裡,與他的其他電影相輔相成。

熟悉是枝裕和導演作品的觀眾在觀影的過程中不難發現,導演把這部電影融入了他歷史上拍過的幾乎所有作品裡。《小偷家族》這部電影有《無人知曉》裡的對日本社會問題的剖析與探討,有《無人知曉》裡奶奶的平靜死去,有《如父如子》裡對於父子關係的探討與思考,有《海街日記》和《步履不停》裡一家人從海邊遊玩歸來,在同一個屋簷下一起嬉戲的相似場景。導演不僅僅在講他「小偷家族」的故事,更是把自己以前所講的所有故事的元素都融入到了這個故事裡。

《小偷家族》電影劇照

但這部電影與其他電影風格還是有稍許不同的,無論是《步履不停》還是《如父如子》或者是《海街日記》,他們都是溫暖甜蜜的。而在《小偷家族》裡是枝裕和導演對於社會價值的思考更加深入,他敏銳地捕捉了人性的善良與溫情,又站在一旁去冷靜的剖析社會上的險惡與無奈,在整體的完成度上更加的成熟與自然。

《小偷家族》網友點評

以上就是對《小偷家族》這部電影的解讀。你喜歡這部電影嗎?你有什麼跟這個電影有關的故事和觀點要跟我們分享?歡迎在留言區討論。

相關焦點

  • 詩意盎然的《小偷家族》,一個個寓言故事
    相較以往作品,電影《小偷家族》的創新之處在於,在現實主義的底色上層層暈染出寓言性,散發出淡淡的象徵主義和浪漫主義色彩。電影的寓音來自於李敗●李奧尼的重話《小黑魚)。這是一個充滿寓言性的童話故事。加之影像散漫的遊蕩形式,使《小偷家族》成為一種通靈者的電影。在是枝裕和的作品序列中,電影《小偷家族》在風格主調上依然延續了現實主義的創作風格。是枝裕和作品中的新現實主義特徵主要集中於時間碎片在電影中散漫的遊蕩形式。這正是新現實主義的非凡之處,電影散漫、片段的去戲劇化,將時間推至主角的地位。
  • 《小偷家族》特殊家庭裡的一絲羈絆
    以興趣看電影寫影評,僅個人觀點。今天特意看一部具有深度的電影《小偷家族》,很早前是已經有留意該部電影。那我們就以簡單的經典語錄來回憶起,電影裡值得我們回味的片段。電影中的深度意義,雖然沒有理解透徹,但是淺度還是能理解到的……沒有血緣的愛,成為我們之間的羈絆六個人組成的家庭,他們每個人都是一個小偷,但背景卻不相同。通過辦法偷來的親情比原本的親情還要真實。
  • 看這部電影不需要三觀,因為小偷家族偷的是心
    《小偷家族》的優點在於克制。妹妹身上的傷,去世的歐巴醬,跳下天橋的哥哥,真正的殘忍都被留白了。眾生皆苦啊,只有愛是草莓味。    這是6個「被嫌棄的松子」同在一個屋簷下互相取暖的故事。是枝裕和這一次,以「家庭」這個細胞去解構「社會」。細膩溫情的背後,是冷酷與無情,但最後依舊是「大溫暖」。感覺這是是枝裕和能給我們人類「最好的禮物」了。
  • 以《小偷家族》為例,解讀日本導演是枝裕和的電影美學及觀影方法
    @阿牧是誰看到對於《小偷家族》這部經典影片,很多朋友都是從電影故事本身所呈現的主題來解讀。阿牧今天就換種新方式,我會是結合電影內容,並結合是枝裕和的電影元素與風格,進一步來解讀他的整個電影美學的傳承與發展。在文章的第三部分,我會結合自身的觀影體驗,分享看懂看透一部電影的三個方法。
  • 《小偷家族》,羈絆人們的從來不是血緣,而是情
    經過了近一個月加班生活,終於在2021年第一天滿血復活。之前在聽梁文道老師的《八分》節目時,聽到了一部電影《小偷家族》,是日本導演是枝裕和的2018年上映的作品。想看很久了,總是因為各種原因推遲,今天終於讓我看完了。《小偷家族》講述的是一個沒有任何血緣關係的6個人,組成的一個溫馨的「家庭」。
  • 是枝裕和|《小偷家族》
    點擊藍字關注我們小偷家族說是家族,其實就是一家人。這一家人很「特別」,所有的人都沒有血緣關係。奶奶孤身一人,住一幢相當破舊的老房,可能是寂寞的緣故,一對有前科的夫妻帶著拐來的小男孩與她同住。奶奶還收留了前夫的孫女,一個從事風俗業的女孩兒,算是中年夫妻的妹妹吧。電影開始時,爸爸帶小男孩兒偷竊回家,在路上撿到一個在冷風中獨自玩耍的小女孩。這,就是一家人的全部成員。
  • 日本電影學院獎揭曉,《小偷家族》獲八項大獎
    是枝裕和執導的《小偷家族》笑傲全場,拿下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女主角(安藤櫻)、最佳女配角(樹木希林)等八項大獎。《小偷家族》以彼此之間並不存在血緣關係的一家人為主人公,他們收入低微,居住在祖母年久失修的老宅裡,主要靠她的養老金過活,還時不時在商店裡行竊。在祖母過世後,家族成員間的關係開始分崩瓦解。
  • 《小偷家族》——人並非善惡的單面
    《小偷家族》導演為是枝裕和,於2018年初上映,好評如潮,獲得第71屆坎城電影節最佳影片金棕櫚大獎,引發世界範圍內對其的研究。,並且經常遭受打罵《小偷家族》這一家被社會邊緣化的群體,他們靠羈絆聯繫在一起,一家人在既彼此陌生又相互熟悉的過程中,反映出社會底層群體對家庭溫暖的期許與渴望,以及人性中善良的一面。
  • 《小偷家族》:一部劇情片
    之前上映的《小偷家族》是一部由是枝裕和執導的劇情片,獲得了第71屆法國坎城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金棕櫚獎。「小偷」是一個犯罪的身份,而「家族」是一個有血緣關係的群體的名稱,那麼沒有血緣關係的「家族」又是什麼樣的?讓我們來看一看《小偷家族》這部劇情片。
  • 從《小偷家族》和《身毒丸》看日本家庭的解構
    從《小偷家族》和《身毒丸》看日本家庭的解構  【深度解讀】  2018年,日本導演是枝裕和的電影《小偷家族》在坎城電影節上大放異彩,之後在中國公映時也收到了很好的口碑。筆者對是枝裕和的印象,幾乎完全來自於《海街日記》。鎌倉四姐妹的故事,確實讓人感覺很溫暖,敘事方式也自成一格。
  • 小浩瞅電影《小偷家族》有哪些細節讓人看了印象深刻!
    不知道我是否過度解讀了。2、玲玲的新衣服玲玲原來是處於一個家暴的環境中,但她只會說母親很溫柔,會給自己買新衣服。因此,發現手臂上有熨鬥燙傷的疤痕時,我以為這是男主人幹的。但在試穿新泳衣的時候,玲玲突然變得很害怕,說會被打的、會被打的(經指正是問:會被打嗎?)。
  • 《小偷家族》熱映,我卻想安利你們看《家族遊戲》
    《小偷家族》上映到現在已經累計7362萬的票房,作為一部純粹的文藝片,這樣的票房實屬難得。(以下內容涉及輕微劇透,如果還未觀看電影建議下拉兩段繼續閱讀。)在無孔不入的資訊時代,相信很多人還沒看電影,就已經知道電影裡其樂融融的一家人,並無血緣關係,而是由社會邊緣人拼湊出來的「家庭」。他們靠偷盜維生,沒有光鮮的工作,沒有美味的食物,沒有豪華的住所。
  • 一個毒液繁衍出的家族,這四個家族成員究竟是怎麼分裂出來?
    ,這四個家族成員究竟是怎麼分裂出來?反派的獨特視角,解讀蜘蛛宇宙!漫威原著粉已經感動的哭泣了吧?湯老師詮釋的漫威經典也是再現演技巔峰,他的反派英雄形象讓大家又愛又恨,亦正亦邪,一面是英雄,一面還是撩妹高手,幽默又不失正義。
  • 《小偷家族》:我們互相取暖,就是家人
    2018年,他憑藉《小偷家族》拿下金棕櫚大獎,成為歐洲影壇炙手可熱的亞洲導演。 在這個世界上,到底什麼才是愛和幸福,我相信每一個人都曾經多多少少的思考過這個問題,每個人都會找到不同的答案,但是《小偷家族》這部電影告訴我們的卻是一種不一樣的思考。來自不同背景、個性迥異的人,怎麼組成家庭共同生活?看似不可能的故事,在日本導演是枝裕和的電影《小偷家族》中,成為了可能。
  • 《小偷家族》日本上映,觀眾及名人指責導演是枝裕和抹黑國民
    撰文 胡凱爾責任編輯:黃嘉齡圖源網絡是 枝裕和執導的電影《小偷家族》上月獲得坎城金棕櫚獎後,國際版權已經銷售到近150個國家,如同各國片商評論:「雖然這是一部溫暖動人的家族物語,卻擁有 強而有力的議題。
  • 為什麼《寄生蟲》魔幻,而《小偷家族》卻那麼溫情?
    看過剛剛拿下奧斯卡的韓國電影《寄生蟲》,很多人都會很自然地想到日本電影《小偷家族》。兩部電影都是神作,都關注底層人的生活。而《寄生蟲》顯得極為冷酷的魔幻,《小偷家庭》卻有另一種溫情。其實答案很簡單。而《小偷家族》卻更著重於「家庭」成員之間的關係,與外部的衝突表現要小得多。當然,兩部電影在豆瓣都是8.7分,實在沒有高下之分。先來劇透一下《寄生蟲》。這樣一家人,男人基澤和老婆忠淑,有一個兒子基宇和女兒基婷。這一家人窮到手機全部停機,住在一個半地下室的地方,經披薩店摺紙盒為生。當然,這家人其實都各有所長。
  • 《小偷家族》摘得金棕櫚,日本悲情版《無恥之徒》
    日本導演是枝裕和的《小偷家族》在今年坎城摘得最高大獎金棕櫚獎,在今年佳片雲集的情境下,《小偷家族》能在坎城脫穎而出也是很不容易的,之前的熱門《燃燒》未獲得主競賽單元大獎,只獲得了費比西獎,有點令人遺憾,當然這也不妨礙《燃燒》的大賣。
  • 是枝裕和的電影,《無人知曉》和《小偷家族》網友:非常沉重
    從內容上,與他最近在中國公映的《小偷家族》有幾分相似,都描寫的是活在社會底層的人。《無人知曉》所表現出來的社會現實,更加的令人傷心。是枝裕和的電影,《無人知曉》和《小偷家族》 網友:非常沉重。雖然他們生活的那麼艱苦,但是他們從來沒有在心底裡恨過他們的媽媽,雖然大家對媽媽離開不會回來了這件事心知肚明。惠子雖然是四位孩子的母親,但她的為人處世,就像她的聲線一樣,帶著不食人間煙火純粹和自私。感覺惠子也像一個長不大的孩子,完全不知道什麼是責任。電影《小偷家族》同樣也是根據真實的新聞事件改編的,在東京目黑區的小公寓裡,年僅5歲的船戶結愛被父母家暴、遺棄導致死亡。
  • 低幼動畫拍出《小偷家族》底色
    由《天降美食2》導演克裡斯·皮爾恩執導的停格動畫《小偷家族》在爛番茄網新鮮度高達90%。不過,這部畫風像毛線一樣毛茸茸、像羽毛一樣輕飄飄、像糖果一樣繽紛的動畫電影,所講的主題並不像外表那麼可愛和低幼。這是部更適合家長觀看的電影,因為這部電影講的是無法從失格的父母身上得到任何關愛的威洛比家的4個孩子,如何獲取「家庭溫暖」、找到「家的意義」的沉重故事,你可以將其看做動畫版《小偷家族》。故事 被當做「不幸副產品」的孩子《威洛比家的孩子們》改編自兩屆紐伯瑞兒童文學獎得主露易絲·勞瑞的得獎小說。
  • 《小偷家族》導演是枝裕和十年風格蛻變
    2018年,一部《小偷家族》為是枝裕和帶來了坎城電影節最高榮譽金棕櫚大獎,這是繼黑澤明的《影武者》、今村昌平的《楢山節考》和《鰻魚》後,第四部獲得金棕櫚獎的日本電影。該片講述柴田家靠犯罪來維持家計,在一家之主柴田治撿回一個遍體鱗傷的小女孩後,這個家庭的秘密漸漸曝光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