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自治區十大最具影響力政務新媒體品牌」、「內蒙古自治區旗縣級融媒體中心慶祝第二十個記者節「心情大比拼—我是記者,我奮鬥我自豪」融媒體作品徵集活動『優秀作品獎』」、「自治區旗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工作先進單位」、2019全國區縣融媒體中心優秀案例獎,等等,以上獎項,出自成立1年有餘,僅有17人的包頭市青山區融媒體中心。自2019年7月3日掛牌以來,青山區融媒體中心秉承「融字當先,服務為本,內容為王」的理念,不斷自我革命,不斷突破創新,不斷搶佔實效,以小融媒的體量迸發出了巨大能量。
參加首屆內蒙古自治區旗縣級媒體融合發展大會暨「壯麗70年融媒體青山行」大型採訪活動。(來源:包頭市青山區融媒體中心)
融字當先,能容盡融,不斷破解發展難題
中心建成之初,面臨著這樣那樣的問題,17個人的融媒體中心,如何在有著52萬人的青山區有效發揮作用,成為中心掛牌後的最大課題。為此,青山區融媒體中心「融」字當先,整合區內外資源,借力發展,走出了一條適合自身的發展道路。
一是人力的融合。做好工作的根本在人,關鍵更在人。掛牌之初,中心處於人力資源嚴重短缺、知識能力、認知結構跟不上融媒發展且短時間無法大規模補充專業人才的尷尬境地。對此,青山區融媒體中心發散思維,探索外延式發展,在掛牌的同時與內蒙古日報社聯合成立了新青山工作室,與包頭師範學院聯合建立了專業實踐基地。兩個重大合作的達成,促成三家在實習生的選派、在專業技能的培訓、在重大選題的聯合策劃報導、在以老帶新等方面開展了全方位的合作,極大地緩解了青山區融媒體中心人力不足的窘境。
2020年疫情期間,在人員流動不暢,採編力量更為短缺的情況下,為更好發揮宣傳實效,青山區融媒體中心依託青山區意識形態網格化管理工作,在全區優秀宣傳工作人員中選拔調動了一批能獨立採寫、拍攝、剪輯、編發的全媒型人才作為特約通訊員。他們在作為通訊員的同時,也在中心的指導下完成了一批高質量佳作,其中原創沙畫《致敬最美逆行者》被新華社採用後突破了150萬瀏覽量。2020年中,在配合內蒙古日報社完成中宣部課題的契機下,中心又與內蒙古大學、內蒙古師範大學兩所高等學府達成實習合作協議。一批專業對口、即將畢業的研究生走進了區融媒體中心參與工作,從日常的稿件採寫到獨立的視頻專題策劃等,活躍在中心各個崗位,實習作品《走進青山Vlog/舌尖不浪費,光碟在行動》等一批作品被「學習強國」平臺採錄,實習成效凸顯,學生、學校、融媒體中心實現「三贏」。
二是資源的融合。中心的建設融合了包頭雲計算中心的技術、伺服器等大數據方面的資源、融合了包頭市青少年發展中心原有音視頻採錄設備和場地資源、融合了原區新聞中心和媒資中心的信息資源、融合了第三方製作團隊的專業資源。從硬體到軟體,從線上到線下,各類融合使青山區融媒體中心以極小的投入完成了一次再升級。
三是技術的融合。按照自治區、包頭市兩級對融媒體中心建設的要求,積極對接使用「草原雲」、「黃河雲」平臺,採用上級成熟的中央廚房重構採編流程,結合中心領導班子的重新分工,使工作體制和技術設置配套銜接,一體策劃,一次採集,多種生成,多元發布的機制日臻成熟。結合地區特色,在黃河雲的「巍巍青山」APP中融入了青山區自2017年底正式運行的便民服務系統。任何用戶都可在「巍巍青山」APP的「民生互動」板塊裡將涉及青山區的事項進行諮詢和上報處理。從「社區手機上報,部門馬上就到」發展為「市民手機上報,部門馬上就到」。打通了政府與百姓之間的「最後一公裡」,極大地增強了「巍巍青山」APP的黏性。
四是渠道的融合。在線上,青山區融媒體中心根據《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規範》,對各平臺粉絲的構成、受眾、日活情況等大數據進行科學分析,整合各類宣傳平臺,關停原有的官方博客以及「青山新傳播」網站,新創設抖音短視頻官方帳號等,進一步擴大主流輿論陣地,提升了宣傳實效。目前中心運營「青山人青山事」微信公眾號、官方微博、抖音、今日頭條號、新華號、央視頻、「學習強國」平臺、「巍巍青山」APP以及青山區人民政府網站的部分欄目,基本囊括了主流宣傳渠道,總關注、下載量已突破10萬,多端共鳴,讓人們實現了動動手指,滑動屏幕,了解青山。在線下,發起並承辦了首屆內蒙古自治區旗縣級媒體融合發展大會暨「壯麗70年,融媒青山行」大型採訪活動。經首屆內蒙古自治區旗縣級媒體融合發展聯席會議討論,38家旗縣級融媒體中心代表單位表決通過,青山區融媒體中心作為輪值單位,和自治區102家縣級融媒體中心共同探討媒體融合發展、三級融媒體聯動互動、一盤棋運作,形成強大合力等話題,互相交流學習、共同提升、共同進步。會議的召開,輪值機制的確立,給青山融媒未來發展提供了鮮活的、可參考借鑑的樣本,建立了生動的渠道融合機制,推動了融媒體跨越式發展。
服務為本,找準定位,探索小融媒新路徑
隨著融媒體時代的迅速到來,輿論環境、傳播方式、媒介格局等都在發生著顛覆性變化,也給引導和服務群眾的工作帶來了機遇與挑戰。在此情況下,黨的新聞輿論工作的重要性毋庸置疑,融媒體中心要堅持在圍繞中心、服務大局中找準坐標定位,提升服務實效。
一是當好喉舌,服務發展大局。青山區融媒體中心堅持把把政治方向擺在新聞輿論工作的第一位。除日常刊播各類新聞、公告,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外,疫情期間更是全天候及時發布黨和政府的權威聲音,彰顯了融媒人的初心和擔當。自1月26日啟動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專項宣傳工作以來,及時發布疫情動態,發布公告、報導應對情況,普及醫學常識、進行政策解讀等等,準確傳達黨和政府的聲音,達到了穩定民心的良好效果。新媒體平臺累計發稿4138篇,閱讀量累計近800萬,真正發揮了融媒體中心「引導群眾、服務群眾」的作用,體現了媒體在社會治理當中的責任和擔當。
二是豐富形式,提升服務成效。針對疫情期間人們宅家,部分報紙停刊等現狀,集中整合各類資源,傳統宣傳和線上宣傳兩手抓,製作多形式融媒體產品,配合各級單位、部門儘可能擴大宣傳覆蓋面。錄製包頭市和青山區兩級疫情防控指揮部的通知、公告以及疫情防控科普知識等多個版本的10餘個音頻產品,通過鄉村大喇叭、社區、學校、廣場小喇叭,將黨和政府的聲音廣泛傳播到了家家戶戶,穩定了市民情緒,增強了戰疫信心。集中創作的短視頻、科普動畫等新媒體產品,有35個登上「學習強國」平臺,其中5個被「學習強國」全國主平臺採用;有7個新媒體作品作品登上新華社等央級平臺。
三是緊盯潮流,拓寬服務渠道。針對「抖音」短視頻的火熱,青山區融媒體中心及時搶佔輿論陣地,在全市各融媒體中心率先創建官方帳號,2020年已累計發布抖音產品590條,其中閱讀量上萬的已達35條,5條突破10萬,最高42萬+,累計獲贊3.5萬+。疫情期間共發布抖音作品296條,閱讀量上萬的達26條,其中3條突破10萬。參與包頭市委網信辦組織的全市抖音話題「#戰勝疫情包頭在行動」活動,累計發布相關話題抖音短視頻178條,列全市第一。除抖音外,還陸續開通了央視頻號等短視頻平臺,針對新興平臺的進駐和使用,壯大了主流輿論新陣地,構建了融合發展新業態,強化了便民服務新途徑。
內容為王,凸顯特色,積澱青山融媒底蘊
2019年,縣級融媒體建設在全國範圍內系統性、廣泛性展開,媒體融合、轉型升級如火如荼。媒體融合既沒有固定模板,也沒有標準答案,更不能盲目照搬照抄他人模式。青山區融媒體中心在不斷推動融合轉型的過程中,積極結合自身發展情況,堅持內容為王,因地制宜,凸顯本土特色,積澱了未來的發展基礎。
一是在內容生產上,堅持「策劃在先,內容為王」的原則。製作出了一批在全市乃至自治區有影響力的作品。嚴格落實策劃會制度,全員參與,人人獻計。針對高考主題,推出《步履不停》、《致高考:請記住你曾經努力的樣子》等膾炙人口,反響強烈的融媒產品,獲得了10萬+的點擊量,同時被「學習強國」等平臺採用。針對掃黑除惡主題,策劃原創人物「二狗子」並製作多個融媒產品,其中《二狗子的十大罪惡》被包頭市、自治區各大主流媒體廣泛轉載,並在光明網主辦的2019年全國優秀融媒體作品徵集活動中獲得全國旗縣融媒體中心優秀案例獎。
二是針對地區特色,重點開展有連續性的系列報導。比如針對青山區獨有的「東達山」藝術節,2019年,製作了《東達山藝術節炫酷視頻》、《東達山藝術節旅遊攻略》、《東達山奔來一群蒙古馬》等系列作品,其中《東達溝:一座村莊的「藝術改造」之路》被新華網採用,點擊量84萬+,相關系列報導給藝術節帶來了6萬餘人次的遊客,宣傳成效凸顯。2020年,針對疫情防控要求,策劃開展線上網絡藝術節,以固定直播+抖音直播「雙直播」的方式延續「東達山」藝術節的品牌報導,3天內開展17場直播活動,收穫了22萬+人次觀看,9萬+人次點讚的可觀數據,真正把地區品牌特色活動通過媒體的力量植入人心,提升了地區文旅業影響力。
三是以短視頻為突破口,找準融媒發展破題新辦法。隨著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的到來,短視頻發展呈現出明顯迅猛的態勢,5G等新技術的應用,更使媒體傾向於生產短視頻進行傳播。青山區融媒體中心堅持「每周宣傳必有短視頻,重大主題必有短視頻,特色亮點必有短視頻」的「三必有」原則,積澱了自身創作特色。2019年,青山區融媒體中心向「學習強國」平臺提供大量優秀稿件,其中,全國平臺採用22篇,自治區平臺採用138篇,均居全市第一,音視頻作品總佔比全市第一。2020年,《「戰疫」夫妻》、《致敬最美逆行者》等多個作品被「學習強國」平臺、新華社等央級媒體採用,閱讀量過百萬,作品有血有肉,有溫度有深度。2020年,「學習強國」平臺授予全國100家融媒體中心直報資格,青山區融媒體中心成為全市唯一獲此殊榮的融媒體中心,青山區融媒體中心的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不斷提升。
一年多的發展,青山區融媒體中心取得微薄成績的同時,也認識到了未來發展的短板。一是人力資源的不足沒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善,專業人才隊伍的引進和培養不足,依靠外力多。二是體制機制僵化,管理落後,作為財政全額撥款事業單位,經營業務無法開展,破局辦法不多。三是內容存在同質化現象,缺乏優質原創品牌節目,以網際網路思維進行融合發展不夠,「用戶為王」的思維滯後。成績和問題並存,仍待進一步實踐和探索。(包頭市青山區融媒體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