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算是摺疊屏手機比較早期的體驗者。2019年初在MWC上,從何剛手裡短時間把玩了Mate X。同時也是初代Fold國內首批送測媒體,雖然當時並沒有給出太正向的評價。
如果你在去年問我摺疊屏手機能不能買,我會堅定地制止你去當這個小白鼠,並且建議永久拉黑那些忽悠消費者真金白銀購買摺疊屏手機的KOL。不是因為摺疊屏不夠好,而是因為人心太壞了。
但摺疊屏手機的情況到了今年發生了一些變化。比如車圈大老師韓路,據他本人微博透露,使用Mate Xs作為主力機已經半年了。Fold二代產品大躍進,要是內屏沒那個"黑點"我就買了。
同時,柔宇科技的摺疊屏手機也來到了第二階段,發布了全新的FlexPai 2。作為目前市面上唯一一款萬元以下的摺疊屏手機,售價9988元起的FlexPai 2到底行不行,我們今天就掰開了聊一聊。
工業設計
FlexPai 2開箱上手的第一印象,可以用幾個詞來形容:精緻、紮實、awesome。
機身本體是以展開的形態放置在包裝盒內,我手上這臺評測機應該已經被其他老師拆過了,但屏幕完美如初幾乎沒有任何使用痕跡。
比較遺憾的是,雖然與Mate X同樣採用外折方案,但展開形態的FlexPai 2並不是一塊"純粹的全面屏"。在正面左側豎排區域,承載了四攝影像模組,鏡頭下方還有一小塊觸控板以及ROYOLE logo。這樣的外折方式也有好處,我們在後面的交互形態章節再細說。
FlexPai 2背面非常簡潔,沒有任何功能性的模塊,就是左右兩塊質感十足的背板,中間由金屬鉸鏈相連。
展開形態下中框部分,音量鍵和指紋電源二合一按鍵集中在機身右側,右半邊屏幕頂部有微縫聽筒,左半邊上下兩側雙揚聲器開孔,以及底部的USB-C充電數據接口。SIM卡槽在機身左側,支持5G網絡和雙卡雙待。
好了,以上就是FlexPai 2的工業設計全貌。我覺得還是對得起,精緻、紮實、awesome這幾個形容詞的。畢竟是一部售價萬元的電子產品,這些都是理所應當呈現給用戶的產品質感。
在工業設計表面的背後,FlexPai 2在屏幕和鉸鏈方面都有明顯升級。
根據官方介紹,這塊7.8英寸大屏,採用柔宇第三代蟬翼全柔性屏,最小彎折半徑1mm,擁有類鏡面平整度。關於這個類鏡面平整度,我將在後面的實際體驗章節與大家真實還原一下。
屏幕素質方面,雖然亮度相比上一代柔性屏提升了1.5倍,但在室外強光下的可視度一般。而但在對比度、響應速度、色準等方面,得益於OLED材質的特性,這無疑是一塊足夠優秀的屏幕,能夠提供較高水準的現實體驗。
相比初代轉軸處無法完全閉合,這次FlexPai 2的鉸鏈不僅實現完全零角度閉合,還可以在任意角度穩固懸停,整體可靠性大大增強。
我認為,摺疊屏手機的真正產品難點不在於柔性屏本身,而在於鉸鏈技術。因為它才是摺疊屏手機用起來讓人感覺踏實的關鍵所在。
總之,FlexPai 2在工業設計方面,不僅更優雅,了而且更穩健了,並且還有不同於其他摺疊屏競品的設計語言。作為體驗者,我實在挑不出什麼大毛病。
如果非要說說問題缺點,那就是摺疊屏手機的通病,太厚太重,。摺疊屏手機現階段肯定比直板手機要重一點,但是對於用戶來說,在有了手機平板二合一的隨身體驗的同時,重量稍微重個幾十克也不是不能接受的。雖然展開形態的厚度僅6.3mm,但摺疊厚度達到12.8mm,整機重量更是來到了339g,遠超一部正常直屏手機的參數。
但這並不是摺疊屏手機的錯,而是選擇這類產品的用戶需要承擔的客觀事實是。魚和熊掌不可兼得,想擁有手機平板二合一的隨身體驗,就不得不接受摺疊屏手機厚重敦實的身材。
交互形態
摺疊屏手機的工業設計決定了它的交互形態,這種形態不是簡單的手機or平板,我們可以從硬體和軟體的維度進行劃分。
作為外折方案的典型代表,FlexPai 2硬體形態還挺多樣的。除了摺疊形態(手機形態)和展開形態(平板形態),還可實現帳篷形態,方便立在桌面上看視頻。
摺疊形態也就是手機形態的FlexPai 2,有點像半個小米MIX Alpha,包括轉軸處的側曲屏區域也被點亮,並且可進行一些簡單的交互操作,比如側邊欄快捷啟動、滑動調節音量等。
三指輕輕一掃,即可切換到摺疊屏的另一層背面顯示,使用形態上沒啥區別,只不過多了左側一排攝像頭。
所以,摺疊形態,也可以被理解成雙屏形態。直板手機中也有類似的例子,比如vivo NEX雙屏版,只不過傳統手機沒辦法讓正反兩塊屏幕合二為一,達成展開形態。
FlexPai 2展開的過程無法靠單手完成,還是兩個手掰開比較省勁兒。因為在閉合狀態下後蓋之間存在某種吸力,需要突破這個吸力的臨界點,才能藉助鉸鏈的"固定力"展開屏幕。
展開後的FlexPai 2終於有點Awesome內味兒了,7.8英寸4:3比例、1920x1440解析度、308ppi像素密度的大屏,這是任何非摺疊屏手機都無法帶來的震撼觀感。
當然你可以說,沒用過iPad mini嗎?但我的意思是,從小變大的那個過程,跟直接拿起一部平板的感覺,還是不盡相同的。
不過,由於不同於Mate X的外折設計,FlexPai 2的展開形態,並不是一部"純粹的全面屏平板"。四攝模組那一條區域,佔據了非常顯眼的位置,但同時也解決了平板形態自拍或者視頻通話的問題。
展開形態也是摺疊屏手機的優勢形態,除了更大的顯示面積之外,還帶來了更平板思維化的軟體交互體驗。
雙擊攝像頭下方的小觸控板,即可快速喚醒分屏模式。左右兩側分別開啟不同的應用,你甚至可以在它們之間進行內容的拖拽,甚至還支持三屏模式。
目前包含備忘錄、微信等應用都已經實現分屏操作功能,也期待未來能但柔宇的大屏交互邏輯仍有較大提升空間,一方面是需要支持更多的可分屏三方應用,,另一方面可以學習下iPadOS,讓大屏的利用更高效。
FlexPai 2在摺疊形態下也有一些好玩的軟體交互形態,比如在拍照時打開輔屏顯示,讓被拍者也能看到取景器畫面。或者選擇兒童趣拍,通過背屏的卡通元素吸引小朋友看鏡頭。
總之,waterOS 2.0有很不錯的小心思,但我認為還沒能發揮出摺疊屏手機的全部實力,無論是在哪種形態下,在達到想要達到「摺疊屏手機>手機+平板」的效果上,相信未來還能帶給我們更多驚喜。 ,在交互層面仍需更上一層樓。
影像與性能
按道理說,如果我是購買摺疊屏手機的消費者,更多是為了嘗鮮摺疊屏,不會對它的拍照抱有太多期待。不過FlexPai 2的影像系統還挺全的,6400萬像素主攝+超廣角+3倍長焦+人像四攝鏡頭。
具體表現大家自行看樣張吧,我實在是沒啥用摺疊屏手機進行拍攝創作的欲望,日常記錄生活發發朋友圈肯定是足夠了。
我覺得FlexPai 2 的拍照直出效果還是可以的,無論是主攝、超廣角、還是3倍長焦或者微距拍攝,都有著不錯的解析力和色彩表現。而且在7.8英寸的大屏上瀏覽照片,也是一種別樣的體驗。
這裡需要提一嘴的是,FlexPai 2的屏幕峰值亮度一般,在戶外強光下的可視度不是很好,這點對拍照取景會造成一定影響。
性能方面同樣不是摺疊屏的重點,不過FlexPai 2的配置還是很強大的,搭載驍龍865處理器,8+256GB組合也完全夠用,土豪還可以選擇12+512GB版本。
內置4450mAh電池,跟大多數直屏旗艦機差不多,雖然大屏幕耗電更多,但只要不是全天使用平板模式,手機模式下只有一側屏幕電量,整體續航仍能滿足一天的使用需求。同時設備支持27W快充,標配18W充電頭。
總之,影像與性能都是摺疊屏手機的差異化產品特性,但FlexPai 2在這兩面並沒有表現出任何短板,值得點讚。
實際體驗與購買建議
上面的內容可能更多是從產品本身的客觀角度出發,接下來我想談談我的個人主觀感受,或者說實際體驗。
首先是前面提到過的「類鏡面平整度」。這個平整度從視覺上我可以打80分,展開形態下在正常的觀看角度範圍,你幾乎不會感知到道摺痕的存在。僅在觸控螢幕幕鉸鏈部位時,能夠感受到這塊屏幕曾經被摺疊過。而在耐久性方面,根據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測試,柔宇FlexPai 2搭載的屏幕通過了180萬次屏幕彎折次數測試。
柔宇官方宣稱,通過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180萬次屏幕彎折次數測試。
另外還有一個小特點,就是在從摺疊形態展開後,鉸鏈處的柔性屏會輕微鼓起,但之後會變得更平整,據了解是FlexPai 2所使用的Royole 3S全閉合線性轉軸在展開後會對屏幕產生一定拉伸作用,能讓展開後的屏幕變的更加平整。
至於購買建議,9988元的售價就算一萬塊錢了,這個價位完全可以買到一部頂級旗艦直板手機,但體驗還真的大不一樣,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和需要來決定。,比如iPhone 11 Pro Max。
拿買車舉個例子,如果你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30萬出頭的預算,你是買個理想One滿足全家出行,還是買個Model 3選擇速度與激情?答案顯而易見。
所以,雖然FlexPai 2的完成度大大提升,但我仍不推薦摺疊屏手機作為你"第一部手機"的購買選擇。它比較適合那些已經擁有一臺"正常手機",手頭預算充足想再買一臺手機作為補充設備的用戶。
同時,FlexPai 2也是你目前在市面上能買到的、最便宜的、唯一售價在萬元以下的摺疊屏手機。
總結
從發布第一代摺疊屏手機開始,柔宇在業界有些飽受爭議,這裡面最大的癥結,是缺乏來自消費者用戶的真實反饋。甚至在參加CES電子展時,都拒絕媒體親自上手體驗。
柔宇曾在2018年發布了全球首款摺疊屏手機FlexPai,當時一代產品可以說是從無到有,還存在一些不足之處,但我認為但到了FlexPai 2這一代產品,我認為柔宇完全可以自信起來了。市面上在售的摺疊屏手機,目前也就只有三星、華為、柔宇、Moto四家,在這一細分市場的競爭,與同質化嚴重的傳統手機行業完全不同。
站在消費者的角度,我很樂意看到有更多玩家入局,哪怕它之前完全沒有做過手機,只是想憑藉摺疊屏手機的形態熱度"彎道超車"。因為只有在更充分的競爭下,才能加速摺疊屏手機變得更完善。
用戶允許摺疊屏手機初期的不完美甚至犯一些錯誤,但未來一定要向更可靠更低價的趨勢發展。當人人都買得起摺疊屏手機的時候,我們沒有理由不去選擇一款新鮮度更高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