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在一本雜誌上看過這樣一段話:「韓國人當我們國家要造轎車時,連拖拉機也造不了…。首先,韓國汽車工業起步也很晚,整體環境還不像我國,還靠仿製、仿冒等手段起家,那麼韓國汽車因何而在我國大紅大紫呢?這就是為什麼會有這麼好的一天。價格差,回想一下在新千年的時候。合資轎車和國產轎車的售價相差甚遠。這一段正好是韓系車的最佳時刻。
外觀美觀,車輛配置豐富。當時得所謂高配,天窗,導航,皮革座椅。這是韓系車的絕活啊!合資品牌,那時的網絡信息發達程度遠不如現在。加之在北京投資建廠,又承接了北京計程車業務。不久,北京現代也成功地包圍了北京,大大小小的街道、社區。
這些墊子確定了韓系車在中國的保有量和一定的市場份額。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他牌合資車的價格下降,技術的變化,國產車的崛起,讓原本沒有多少技術沉澱的韓系車,生存空間越來越被擠壓。因此收視率,自然而然地下降了很多。尤其是起亞汽車在許多城市已經不見了經銷商…時光總是沉靜的,卻讓人看到了很多的東西。
隨著國產汽車的不斷發展,韓系車被夾在國產汽車和德日美系等合資汽車之間,越來越受到擠壓。生活的空間越來越小。韓國政府主導的部暑撒德反導系統,在政治和民族情緒上把自己包攬其中。國內韓貨的自發抵制,嚴重影響了汽車業。韓系車在中國做得風生水起,撒德部署前,曾碾壓日系,逼近德系。可見民族情結對韓系轎車的巨大影響。
伴隨著汽車業的發展,消費者對汽車的選擇越來越多樣化,對汽車的配置等要求也越來越高,而反觀韓系這幾年的老舊車型,不思進取,落井下石。雖然韓車在國內的銷量不斷下滑,但我們也不能說它不敵國產或被國產車超越。畢竟人家造車技術成熟,有自己成熟的三大件,整車配件都是自己生產的。是全球第五大汽車生產集團。反過來看我們自己的研發和製造能力,還是需要努力的啊。淺嘗輒止,只在閒暇時消遣。
國產車與韓國車的差距是有的,而且還不算太大,其他的不好比較,問問國產的哪一個廠家有4-9速全系自動變速器,現代都有。撇開國別因素,客觀看待這個問題,國人還是要向他人學習的。看一下全球的銷售情況,自然沒什麼比的!由於現在國內的銷量不佳,是因為國民素質都在提高,愛國是一方面,還有就是國產車的質量,外觀和穩定性都已經非常不錯,同時,價格也比較便宜,完全可以滿足國人的需要。自然而然地衝淡了韓國市場。
在自主品牌起步發展初期,韓系車憑藉性價比的優勢在國內確實紅火了一會兒。伴隨著吉利、長城、長安、廣汽等自主品牌汽車性能和內在質量的逐步提高,韓系汽車的綜合競爭力正在逐漸下降。現代化包含起亞對國內市場變化反應較慢,自我定位仍存優勢,合資車推出無亮點產品,直接導致市場銷售明顯下滑。事實上,根本原因還在於韓國汽車自身根深蒂固,無法與德日等傳統品牌相提並論。
在中國,韓系感覺一直都是靠臉吃飯的,後來這個人還不老實,技術不如日系,質感不如德系,還在安全方面做減配。找點事幹,吃中國的飯,砸中國的鍋,韓國文化也被完全封殺。韓系轎車可謂前有日德圍攻,後有國產直追,尤其是南北大眾的低價策略,對韓系造成了極大的殺傷。事實上,國產車拿不出響噹噹的品牌,什麼吉利長安、哈弗奇瑞這些車企都沒有國際知名度,國產汽車都是走以前摩託車的老路,品牌紛繁。
說真的,韓系車確實很耐用,開了十年的伊蘭特老款伊蘭特才翻了折山,而且一天翻兩次。回瀘定後,喇叭高反不響,但回來後一切都正常。再談談汽車塗料,汽車塗料雖然比較薄,但是沒有看到什麼地方,鏽蝕嚴重。回首過去,我開過的國產車(不只有一輛,起了三、四個年頭就開始生鏽了,車內有些沒有擦洗,有些甚至連車漆都沒擦掉)。
因此說不應人為貶低韓系車,提高國產轎車的綜合品質是一個硬道理。身為中國人一定要愛國,即使國家需要我時,也決不會拉稀到前線去,但人人買車畢竟是花自己的血汗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