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開的泡泡瑪特盲盒,他們都知道裡面是什麼

2021-01-08 鋅財經

文/陳琳

編輯/蕭何

曾經上市即達市值千億的泡泡瑪特遭遇了第一個衝擊。

聖誕節前夕,有消費者稱在泡泡瑪特濟南萬象城店買到了被拆封過的盲盒,在封盒處均有黃色膠水,裡面的標籤甚至出現彎曲摺痕等明顯被拆開的痕跡,看起來似乎不是全新未拆封包裝。在事件曝光後,泡泡瑪特官方回應:此事為5名店員自行拆開11個盲盒,拿走了想要的以後才結帳,涉事相關店員已被開除。

此事一經發酵,「泡泡瑪特二次銷售」這一話題便引起了眾多網友的關注。多名來自北京、上海的網友也都紛紛表示,自己也曾遇到過二次銷售的相類似情況。如此看來,泡泡瑪特盲盒的二次銷售並不是個例。

泡泡瑪特盲盒二次銷售不是個例圖源微博

此外,新華社近期發文評價盲盒經濟,文中稱盲盒反映了新生代消費者的心理和生活狀態,特別是「95後」。驚喜和期待的背後,「盲盒熱」所帶來的上癮和賭博心理也在滋生畸形消費,不少盲盒愛好者每月花費不菲,正所謂「一入盲盒深似海,從此錢包是路人」。

兩重因素影響,12月28日,「盲盒第一股」泡泡瑪特開啟了暴跌模式,開盤價77.15港元,最低下探至72.05港元/股,跌幅一度跌逾16%,當日市值蒸發近120億元。截止今日收盤,泡泡瑪特股價有所回升,收於78.1港元/股。

泡泡瑪特於12月28日的股價走勢圖源網絡

信任危機、社會輿論危機輪番上演,可見「盲盒第一股」泡泡瑪特的壓力不小。

購買盲盒的樂趣之一就是其神秘感,與一般玩具相比,盲盒最大的刺激就在於其「盲」。各個盲盒都有不同的主題系列,而抽中Molly星座1代隱藏款的概率僅為1/144,這意味著獲得隱藏款途徑背後的「限量款」堪比中彩票——每一個盒子都是未知的,盲盒愛好者持續消費是為了「賭」一個低概率的驚喜。

對於資深玩家來說,盲盒不僅僅是一個類似炒鞋等小眾愛好的圈子,更因拆盲盒的一時快感而入坑,從此走上「抽盒一時爽,一直抽盒一時爽」的「不歸路」。一個盲盒的售價在49元到79元人民幣不等,有媒體報導,泡泡瑪特成本不足10元,但「山椒魚粉色珠光絕版」在閒魚上最高價格為7800元,「鹿影」款售價甚至過萬。

閒魚上泡泡瑪特盲盒被炒圖源鹹魚截圖

而如今二次銷售的泡泡瑪特親自破壞了自己制定的這一規則,打破了用戶想要的「驚喜感」,也打破了「飢餓營銷」玩法下各IP在玩家手中流通的平衡。

除了此次危機之外,泡泡瑪特也曾因「產品質量」等問題頻頻翻車。

今年1月,泡泡瑪特因平臺投訴解決率為0%登上了「315消費保」的黑榜。有不少玩家指出自己購買的泡泡瑪特盲盒,拆盒後發現娃娃底部有明顯瑕疵。聯繫相關客服提交換貨申請,時隔三個月才給出無貨退換的回覆。

客服處理進展的緩慢,無疑為消費者的良好體驗打了一個大大的折扣。黑貓投訴顯示,截至12月29日,關於泡泡瑪特的投訴量已達2683條,投訴原因主要集中在「質量差」、「退貨退款進程慢」這兩大問題上。

有關泡泡瑪特的相關投訴圖源黑貓投訴截圖

不僅如此,泡泡瑪特還曾被指出涉嫌抄襲。

今年2月,泡泡瑪特對外發售了新品——AYLA動物時裝系列,沒過多久被消費者指出泡泡瑪特的AYLA動物時裝系列疑似抄襲知名娃社「DollChatueau」2017年的產品。隨後,泡泡瑪特官方在微博發布致歉,在全渠道下架該系列產品,並稱已售出的已退款並召回。

不難看出,泡泡瑪特除了過度依賴爆款Molly之外,自身創新能力、IP創造能力都很薄弱。

泡泡瑪特收穫了大量的粉絲,但其背後的質量品控、服務環節一直在遭受消費者的質疑,再加上其過度依賴Molly,雖然在一時之間依靠類似「賭博」玩法吸引了新生代消費者的興趣,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沒有更優質的IP推出,愛好者們對其的新鮮感恐怕也會隨之下降。

相關焦點

  • 泡泡瑪特盲盒這麼火,你還不知道?別讓自己OUT了
    最近看新聞,發現有一家公司要上市了,沒錯,就是我們題目裡面提到的POP MART(泡泡瑪特),你還不知道它是什麼,那說明你已經OUT了,也說明你不再年輕了,為了讓你重返年輕,和現在的年輕人有更多的交集,我特意去整理了一下它的信息,下面就和大家來聊聊時下這個最火的潮玩——POP MART(泡泡瑪特
  • 那些在泡泡瑪特買盲盒的人,究竟在買什麼?
    甚至有人認為,泡泡瑪特在「割年輕人的韭菜」、「收智商稅」、「沒有社會價值」。但也有它的用戶反駁稱,「不要問,問就說明你們不懂年輕人」。還有投資人士說,「你就當它是個線下實體遊戲,玩家氪金買皮膚裝備,偶爾還能有些二級市場交易行為,是不是好理解一些?」那麼,為泡泡瑪特買單的人究竟是怎麼想的?他們花錢買盲盒究竟圖什麼?
  • 「盲盒毒藥」泡泡瑪特,是怎麼榨乾你錢包的?
    這些無公害小娃正是來自國內最火的盲盒品牌——泡泡瑪特(Pop Mart)。沒聽過?說出來你可能不信,這家10年才成立的公司,硬是靠著無數上癮者的支持在17年就上了市!它到底施了什麼魔咒,一步一步把你套牢、榨乾你的錢包的呢?盲盒心裡:拆盒子爽不知道裡面是啥更爽盲盒(Blind Box)是啥?
  • 泡泡瑪特(盲盒)成功如此簡單,為何你我都沒有發現?
    今天老書要寫的不是再抄這兩者的冷飯,而是另外一個不怎麼受人關注,但是在資本市場卻一鳴驚人,甚至未來很可能成為趨勢的「新」商業模式:盲盒,而主人公就是號稱盲盒第一股的泡泡瑪特。 據公開信息顯示:12月11日,「盲盒第一股」泡泡瑪特登陸港交所,開盤股價翻倍,市值暴漲超千億港元。截至收盤,泡泡瑪特首日股價上漲近80%,最新市值953.29億港元。
  • 泡泡瑪特盲盒不盲,這個泡泡還能吹多久?
    小圈子不愛,大圈子不理解的情況下,盲盒為什麼出圈了?據公開資料顯示,泡泡瑪特的消費者中,Z時代人群(1995~2009)佔了一半多。Z時代人群從出生就活在網際網路裡,海量冗雜、碎片化的信息構成了他們的生活圖景。他們的消費需求呈現出非曲線、不可預測,為精神需求買單的特徵,同時,情緒化、「悅己」和賭也是Z時代的標籤之一。而盲盒恰巧符合了他們的消費特徵。
  • 泡泡瑪特的「盲盒故事」還能講多久?
    在過去的幾年裡,依靠「盲盒」,泡泡瑪特不僅扭虧為盈,還實現了利潤增長百倍的奇蹟,賺錢速度堪比印鈔機。然而,就在泡泡瑪特加速狂奔的同時,盲盒所帶來的新奇感也在部分愛好者之間逐漸消退,不少盲盒玩家開始「退坑」。泡泡瑪特自身也因「產品質量」、「被控抄襲」等問題頻頻「翻車」。利潤暴增,融資8輪,泡泡瑪特應該「並不缺錢」,那麼為何急著投入資本市場「懷抱」呢?
  • 「泡泡瑪特」盲盒上市,下一個中國迪士尼要誕生?
    買盲盒最大的樂趣,就在於拆開盒子的那一瞬間,對於未知的期待得到了極大地滿足。網上有這樣一句梗「明天就像是盒子裡的泡泡瑪特,什麼款式,充滿期待」。一般一個系列的盲盒,有普通款和隱藏款組成。當然每一個隱藏款的背後都有無數個重複的普通款被扔在一邊。
  • 我被泡泡瑪特「支配」的盲盒人生
    不過,我們找到4位泡泡瑪特的粉絲,他們的入坑時間不一,曾經十分狂熱,然而,卻又先後熱情冷卻,紛紛退圈。通過這些粉絲的講述,我們嘗試為讀者提供一個不同的視角來看泡泡瑪特和盲盒,關於商業模式的探討過多,很難有超出原有認知範圍的內容,不如我們就聽一聽盲盒愛好者最真實的故事,或許能有不一樣的感受。
  • 泡泡瑪特上市,盲盒是收割韭菜還是承載夢想?
    很多70後80後都記得在上學的時候吃過一款乾脆麵叫小浣熊,只有一包調料,把面捏碎之後把調料倒進去,嘎嘣嘎嘣的脆。乾脆麵味道好不好另當別論,對有的同學來說,他們更喜歡收集裡面的小卡片,有灌籃高手系列的,也有聖鬥士星矢系列。把每個系列的人物都收齊,也是一樁值得得意而且很快樂的事情再往前一點,70後的小時候還收集過火花(火柴盒上的貼花),收集過香菸殼。
  • 泡泡瑪特飛升,但盲盒不值錢
    什麼概念呢,相當於A股頭部傳媒公司的光線+萬達+華誼,還有富餘。請原諒硬糖君要和那些如今被嘲笑的、錯過泡泡瑪特的投資人一樣,感嘆一句「看不懂」。如果說有什麼道理可以力證泡泡瑪特>光線+萬達+華誼,那硬糖君只能說,因為可以用錢投票的中年人,自覺已搞明白電影是怎麼回事,但實在不知道盲盒是怎麼回事。
  • 「盲盒」千億巨頭泡泡瑪特上市!賣盲盒一年賺4.5億,85後...
    來 源丨21世紀經濟報導(ID:jjbd21;記者 綦宇)、每日經濟新聞、華安證券、wind、泡泡瑪特招股說明書、粥左羅盲盒,一般是指以系列推出的玩偶,以盒為單位,裡面裝著不同樣式的玩偶手辦,外包裝上不顯示玩偶外觀,在拆封前永遠不知道裡面是什麼,何時能集齊全套全憑運氣。
  • 「盲盒」千億巨頭泡泡瑪特上市!賣盲盒一年賺4.5億,85後創始人火了
    盲盒,一般是指以系列推出的玩偶,以盒為單位,裡面裝著不同樣式的玩偶手辦,外包裝上不顯示玩偶外觀,在拆封前永遠不知道裡面是什麼,何時能集齊全套全憑運氣。如今,這個「大孩子們」的娛樂王國成功叩開了港股的大門。
  • 退市再上市,泡泡瑪特的「盲盒泡泡」這次能吹多大?
    投稿來源:螳螂財經泡泡雖美,但容易破。玩過吹泡泡的都知道,泡泡雖然美好,也能給人帶來愉悅。但隨著泡泡上升,泡泡外面的大氣壓比泡泡裡面的大氣壓要小,這樣就在泡泡內外產生了壓力差,從而會使泡泡破掉。2020年6月1日,泡泡瑪特向港交所遞交了招股書。這家因「調整經營決策,減輕資金壓力」於2019年4月在新三板終止掛牌的企業,再次迎來上市的新機會。那麼支撐泡泡瑪特再次上市的底氣什麼?這種底氣可否支持著泡泡瑪特一路走遠?一、從連虧3年到年賺4億,盲盒真的可以「暴富」?
  • 「盲盒」千億巨頭泡泡瑪特上市!賣盲盒一年賺4.5億 85後...
    盲盒,一般是指以系列推出的玩偶,以盒為單位,裡面裝著不同樣式的玩偶手辦,外包裝上不顯示玩偶外觀,在拆封前永遠不知道裡面是什麼,何時能集齊全套全憑運氣。  如今,這個「大孩子們」的娛樂王國成功叩開了港股的大門。
  • 「盲盒第一股」來了,是什麼讓泡泡瑪特一夜暴富?
    今年6月份,泡泡瑪特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今日欲通過港交所聆訊,預計最快於本周末披露通過聆訊後的招股說明書,12月下旬可在港交所掛牌上市。 為泡泡瑪特帶來轉機的,是它IP+盲盒策略。 你可能不知道王信明,但你肯定知道那個大眼睛厚嘴唇的娃娃Molly。
  • 千億泡泡瑪特背後:盲盒「印鈔」,Z世代「傾家蕩產」
    顧名思義,盲盒即打開包裝之前並不知道自己將抽中的款式,同一主題下的系列盲盒通常包含十幾款造型不一的玩具、周邊產品,消費者只能隨機購買。盲盒概念來自於日本上個世紀流行的福袋,類似的扭蛋、盲盒產品都是如今動漫影視周邊,或者設計師玩具銷售的重要形式之一。雖然早年國內也有扭蛋、盲盒,但真正爆發是從2018年開始的。
  • 泡泡瑪特IPO背後:「販賣」童真與盲盒焦慮
    細數泡泡瑪特的融資歷程可以發現,2013年5月份的天使輪融資開始,到2020年的最新融資,泡泡瑪特幾乎每年都能獲取一定的融資金額。零售專家張健認為,泡泡瑪特之所以能夠獲取資本青睞,主要還是因為泡泡瑪特的玩法迎合90後、00後消費群體的獵奇需求。然而,張健並不持續看好這種玩法。
  • 盲盒為什麼爆火?泡泡瑪特上市給未來的創業者帶來哪些啟發
    盲盒就是指消費者購買的時候並不知道裡面是什麼,只能買完拆開後才能一睹「芳容」。 盲盒裡面通常裝的是動漫、影視作品的周邊,或者設計師單獨設計出來的玩偶。之所以叫盲盒,是因為盒子上沒有標註,只有打開才會知道自己抽到了什麼。心理學研究表明,不確定的刺激會加強重複決策,因此一時間盲盒成了讓人上癮的存在。
  • 風波不斷 泡泡瑪特「盲盒經濟」如何破痛點?
    風口浪尖的泡泡瑪特需要思考明天的市場在何處。12月28日,泡泡瑪特首次對連日來飽受質疑的盲盒經濟作出回應,並表示會加強監管。想要將盲盒經濟乃至潮流玩具市場走長遠,泡泡瑪特才剛剛起步,線上渠道匱乏的體驗感、較低的競爭門檻以及同質化產品,都是需要突破的痛點。
  • 泡泡瑪特IPO下的盲盒產業圖鑑
    撰文|裴雲出品|產業家「人生就像巧克力,你永遠不知道下一顆什麼滋味。」《阿甘正傳》裡的一句話,如今在現實中得到了最為真實的映射。在「六一」兒童節當晚,剛從新三板摘牌不到一年的網紅盲盒公司泡泡瑪特,向港交所遞交了招股書,開始了赴港上市之路。